如果你開始有了厭職情緒


厭職情緒在女性當中相當普遍。“不知怎的,這段時間厭職情緒高漲,只要一走進辦公室就胸悶氣短,真想辭職了事。我把這種情緒透露給了父母,他們馬上大驚小怪地亂作一團,最後總結性地批評我:打工謀生的人有什麼資格談厭職?我一聽,更是怒火中燒,我怎麼就沒資格厭職了?打工的就不能有自己的心情?必須毫無怨言地夾着尾巴做人?”

如果你開始有了厭職情緒

這是一個朋友在酒吧裏對我發的一番牢騷。看着她義憤填膺的樣子,你根本無法想象她是全球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高級僱員,薪水豐厚,待遇甚優,是諸多人士嫉妒得眼睛發綠的對象。可作為好朋友,她時不常就會跟我發佈一通“馬上辭職!”的宣言。

想不明白工作狂人對職業何來那種顛撲不破、不離不棄的熱愛,作為職業女性,哪個人沒有被“厭職”的情緒困擾過?有真的痛快地一走了之換工作的,有嫁人的,有乾脆賦閒在家的……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忍氣吞聲地熬下來,畢竟工作是為了餬口,新房子等着供款,吃喝玩樂離不開錢,看在money的面上,忍受吧!

女人工作,真的全是為了錢嗎?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理,如果不缺錢,那就完全可以不工作;或者僅僅是憑興趣工作,厭煩了就一走了之?工作,在我們的生活裏到底是什麼角色?當厭職的情緒襲來,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職業專家分析,女性的厭職情緒有階段性和週期性之分,如果更加細分,在週期性厭職中可以分成“不滿型厭職”、“情緒型厭職”和“壓力型厭職”;在階段性厭職中又可以分為“挫折型厭職”、“平台期厭職”和“逃避型厭職”。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壓力型厭職

“如果我每年不能掙到一定數額的利潤,我的業務就無法運轉下去。”在平面廣告業奮鬥了11年的高海燕每天都面臨這個問題。“10年前,我什麼困難都不怕,一心往前衝,多大的困難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克服。可現在,我的經驗多了,膽子倒變小了。面臨同樣的壓力,我無法做到盲目樂觀了。我為人不夠老到,在工作中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常常表現得束手無策。這時我就會想,那麼多女人不用做事都可以生活得衣食無憂,而我少年離家就苦苦打拼,承受巨大壓力,我這是何苦來呢?”

“每當這時候我的厭職情緒就滋生出來,非常想逃避,不想去上班了。其實我心裏明白,不能就此放棄。於是為了排遣壓力,我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坐在車裏聽着傷心的歌大哭一場,這辦法還真挺管用的,哭過之後心情會輕鬆不少,算是給自己減壓的辦法。”

“我的性格温和,又特別執着,認死理,一條道跑到黑。我總是認為,做事業就像撫養孩子,既然生下了他,怎麼可以撒手不管?一定要負責到底才對啊。儘管工作中的壓力經常讓我茶飯不思,愁眉不展,我也不會就此放棄的。”

專家點評:很多銷售員、創意人員和公司的經營者都在抱怨:連續不斷的業績考核和生存壓力使神經瀕於崩潰,想放棄工作又捨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經取得的成績,可如果神經長期處在緊張的壓力中,對身心都是沒有好處的。如果想長期從事壓力大的工作,就需要具備激情、經驗、毅力和好心態。如果對照之後發現自己有某些不足,應該着重培養和鍛鍊。一旦發現自己因為壓力開始厭職,就應該給自己放個假。壓力應該是階段性的,由放鬆的假期來補償,由此恢復平衡的心態,這樣才可以舉重若輕地對待困難。

從來沒受過什麼委屈 --挫折型厭職

某著名上市it公司辦公室主任李麗説:“我算是個幸運的人,順利地考上大學的熱門專業,畢業後又分配到當時非常令人羨慕的國字號外貿公司。然而工作了幾年之後,周而復始、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以及沉悶的工作環境,使我的工作熱情漸漸冷卻。我越來越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加之對外面的世界瞭解甚少,從前的熱情已被無奈取代,上班幾乎成了負擔,強烈的厭職情緒與日俱增。與其這樣混下去,不如回家算了,我甚至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現狀,放棄工作。想想自己還這麼年輕就對未來喪失了信心,有時還會感到不寒而慄。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同期或後來分配來的同事紛紛辭職,我又開始蠢蠢欲動,甚至想通過移民改變現狀。”

專家點評:輕度的挫折型厭職來自對目前職業的不滿:工作枯燥無味、工作條件太差、報酬太低、離家太遠、工作時間太長、沒有發展前途、同事關係難處、領導脾氣太壞……年輕的女性經常因此產生厭職情緒。可考慮通過更換工作來消除。

山窮水盡疑無路 --平台期厭職

怎麼看張華都不像是一個會厭職的人。她性格爽朗,有話就説,不管是人前人後,很少有無精打采、多愁善感的時候。張華把自己比作“趕大車的”,從1992年以來,趕着自己公司的這輛大車一路快跑。當然,早起不想去上班的情況也不是從來沒有過,但機會不多,一下子就忘記了。

真正對工作產生厭倦是5年以前。公司一直經營辦公用的禮品和紀念品,開始發展很快,張華也熱情萬丈,可經營了幾年之後,發現公司業務發展的速度變慢了,甚至有停滯不前、路越走越窄之勢。沒有新鮮內容注入,工作變成了一架流水線機器。新的競爭對手不斷湧現,蛋糕被越分越小,吃不飽,扔掉又捨不得。“那段時間天天無精打采,對工作喪失了以往的熱情,看見訂單都不會激動了。”

專家點評:平台期的厭職傾向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一定職位的女性中非常普遍。當對一項工作已經熟練掌握、並且發現上升空間被限制的時候,厭職情緒就會襲來。可以把平台期的厭職情緒深入解釋為內心潛在的危機感和焦慮。既然已經感到了危機和焦慮,就應該着手做防衞的準備。

產生平台期厭職情緒的女性通常性格活躍,興趣廣泛,不願意做重複勞動,需要新奇事物的刺激。所以在仔細思考自己職業目標的同時,在工作中經常嘗試一些變革和突破,都會有效地緩解平台期厭職情緒,化不利為有利。

温情避風港 --逃避型厭職

29歲的李奕找到了意中人,男友是一家大型外企的高級僱員,月進鬥金。每次李奕對男友抱怨目前工作壓力的時候,男友都會真誠地説:“我們結婚後你可以選擇辭職,如果你仍然喜歡上班,也可以繼續工作。總之,不想幹的時候就別幹。”李奕的心中甜蜜又安心,而對工作中遇到了難題開始失去耐心,產生放棄的念頭。

專家點評: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讓女人產生厭職情緒:沉湎於愛情、寄希望於男友的事業、家人需要照顧……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即便她們沒有馬上提出離職,也降低了對職業發展的熱情。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感情給予慰藉,工作給予保障,女人從中體會到的快樂是不同的,無法此消彼漲地相互代替,只有兩者都如意,生活才可以更加豐富和平衡。再説,愛情比工作更可靠嗎?相信很多女性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厭職,還需要理由嗎 --情緒型厭職

如果你問一個女性,厭職的理由是什麼?你會聽到很多關於“心情”的理由:上班要早起,可我喜歡睡懶覺;工作太辛苦,可報酬卻不盡人意;我討厭這個工作;今天不舒服,不想上班;外面陽光燦爛,約上幾個朋友一起逛街、吃飯,這不比上班有趣多了?掙那幾個錢值得我這麼賣力嗎?或者乾脆:沒理由,就是討厭上班!

專家點評:女性的情緒化流露一直是影響她們在職業領域裏發展的主要障礙。情緒型厭職會在各個年齡段的職業女性中發生,但最多、最頻繁的是年輕女性。她們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沒有家庭經濟負擔,在工作中擔當的責任較少,於是工作對她們來説,有了更多“玩票”的性質,她們更願意從“興趣”的角度來對待工作,所以有了很多的“願意”和“不願意”,“高興”和“不高興”。

工作的第一功能是謀生--取得自立的經濟地位。而工作的意義遠不止如此。當温飽不再是生活中的難題,工作是把女性個體和社會羣體結合起來的最有力的紐帶。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工作是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獲得充實生活的保障。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便是找到了幸福大廈的入口,這話一點不假。明白了這個道理,再想想自己目前的厭職情緒根源在哪裏,然後針對問題加以解決:可以改變工作,也可以改變心態和承受力。

來源:中國廣告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