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歷史人物與管理

自“中國式管理”的概念提出以後,國內許多財經作家和學者圍繞傳統的經典名著、歷史人物深挖管理內涵,推出了相應的著作和觀點,如與《三國演義》相關的《水煮三國》、與《西遊記》相關的《孫悟空是個好員工》、與《水滸傳》相關的《閒看水滸》、與《紅樓夢》相關的有前長虹集團董事長倪潤峯提出應向《紅樓夢》中王熙鳳學管理、與《金瓶梅》相關的《管理向西門慶學習》;如向韓信學留人、孫子兵法與企業競爭和市場營銷、儒家學説與企業文化建設、道家理念與高階管理、鬼谷子與影響力管理等等,無非都是從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換位思考,總結其歷史人物成功的關鍵和失敗的教訓,從中借鑑經驗和吸取教訓。對於當前出現的管理與歷史人物想結合的“熱潮”,筆者認為應該理性看待,不應盲目和隨大流。

淺析歷史人物與管理

首先,管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統一,強調情景和環境,強調藝術性。所有的管理理論都是對過去經驗和實踐的總結,歷史人物的管理理論與經驗都是特殊時期下的產物,古為今用實際上用的就是歷史的規律,但歷史畢竟不會重複,因此簡單的照搬和模仿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理解規律才能“以變應變”和“以變制變”。如《孫子兵法》是競爭的學問,但軍事競爭和企業競爭的思維方式是有不同點的;儒家學説是建立秩序,對企業文化建設有指導意義,但儒家學説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愚民政策基礎上的;孫悟空很善於應變,但很多脱離了實際,是一種假設和想象;王熙鳳善於管理,但是是建立在家族和“靠背”的基礎上行使管理職能的,這些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都不太適用。所以,古代歷史人物的經驗理論是有意義的,但要變成實際可操作的理論還需結合企業實際進行創新。當前,無論是從宏觀環境還是微觀環境,想比以前都大不一樣,在這種變革環境下的管理,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超越;需要在動態、複雜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採取最合適的方法和模式,如個性化的激勵、對工作環境的優化與改善、關注職業生涯和個人成長、塑造魅力和影響力等等,因此,對於歷史人物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鑑和模仿,對於其失敗的教訓,可以吸取和預防,但需要創新運用,需要結合企業實際。

其次,學習歷史人物的管理思想並非是向歷史人物學習。難道企業的員工要學孫悟空?難道管理者要學西門慶?事實並非如此,每個英雄人物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應該學其優點和精華,可以在個人管理、管理組織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借鑑學習,如可以學習孫悟空的變通、學習西門慶的精明、學習王熙鳳的“借勢”等等,同時,要去其糟粕,如王熙鳳的集權與耍威風、西門慶腐朽和糜爛的生活作分,要防止產生“對固定路徑的依賴”,盲目跟進和模仿,陷入誤區。

最後,管理是一系統工程,其最高境界是無需管理。最適合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最好的,我們可以向動物學管理,可以向歷史人物學管理,可以向國外學管理,但所有的一切都應從系統的角度去考慮,運用於實踐並不斷動態調整,建立和諧、人本的管理體系。一是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關注細節。如對於員工的滿意,忠誠與敬業情況,往往公平因素佔很大成分,因為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不患貧而患不均”,細節決定了成敗;二是要突破對固定路徑的依賴,向歷史人物學管理是如此,管理實踐也是如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鮎魚效應”要求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激發變革,需要警防產生對歷史人物的過渡崇拜和模仿;三是以人為本,“得人心者得天下”,有效的管理者關注團隊建設,關注員工的發展,關愛員工,激發員工發揮最大潛能,成功的歷史人物都善於對下屬進行“心本管理”;四是和諧管理,管理是一系統,需要的是和諧,需要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滿意,企業因而也應關注社會責任,建設和諧組織,同時,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危機事件頻頻可能發生,因而應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機制,要事前控制和監管,不能監管總在“風雨”後。

總之,從歷史人物學管理,需要的是超越和創新,並非是要去一味學習、模仿和崇拜其人,需要的是模仿和創新其管理成功的經驗,總結其規律,從其管理的敗筆中總結教訓,古為今用,以此為鑑,從而促進企業的健康成長和個人管理能力的提高。(王喚明)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