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企業未來的10大管理理念之全球化

影響中國企業未來的10大管理理念之全球化
過去10年,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問題就在這裏。對企業來説,成功是帶來失敗的最大致因。成功使人們沉迷於過去的成就不能自拔,從而缺失創新未來的能力。況且,與全球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成功為時尚短。正如科爾尼管理顧問公司北亞區大中華戰略總裁謝祖墀所説:“10年的成功並不能確保將來也能成功。因此,明智的企業應當認真吸取世界各地企業長盛不衰的經驗。

一. 走向全球化

現在,一些中國頂尖企業正在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從而奠定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地位。美的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過去10年中,公司以每年40%的規模增長。美的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風扇、電飯煲和注油式電暖器供應商,僅去年的出口額就增長了66%。 它的成功祕訣?一句話,管理。更確切地説,就是出口管理。為此,美的集團獲得了環球資源2001年度中國出口成就獎中的管理創新獎。美的妥善解決了困擾眾多出口型企業都存在的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從而不斷提高對海外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同時,集團在實施貼牌生產(OEM)這一短期生產戰略的同時(它為18家全球零售集團和世界10大知名品牌做貼牌生產),兼顧了創造國際知名品牌的中長期戰略。到2000年11月,其品牌價值已達12.3億美元,一舉超越了科龍和康佳等著名品牌,上升為中國第8大知名品牌。

美的的下一戰略是,與領先企業合作,加強技術優勢。目前,美的已與東芝、 三洋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全球企業展開了全面的技術合作。 因此,正當全世界都在計劃打入中國市場時,美的卻利用合理的出口策略,成功地開拓了國際市場,為其它中國企業樹立了榜樣。

中國企業問題專家的看法——莫傑夫:我認為,全球化不能算一種經營實踐,而是一種趨勢。對中國企業來説,這或許是最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全球化將促進中國企業的發展與變革。中國企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新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從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受益。 謝祖墀:中國必將成為全球經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對企業的行為和競爭方式有着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必須在自己的領域裏增強競爭力。很多企業必須去海外尋找新的市場與利潤來源。 要增強競爭力,中國企業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那些市場已經開放、競爭加劇的產業中尤其如此。這些產業的利潤已微乎其微,只有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才有發展餘地。然而,現實情況是,所有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價格戰,到頭來使生產完全無利可圖。由此可見,繼續死守國內市場不可能產生更多價值。 按照我個人預測,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間的購併也將大行其道。這本身也不失為企業國際化的一條捷徑。

利用非價格因素競爭。兩年前,中國的摩托車生產廠家在印度尼西亞大舉登陸,打進了這個世界第三大摩托車市場。約有60箇中國摩托車品牌以其低廉的價格很快佔有了多達20%的市場份額。但是,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手迅速反擊,憑藉其出色的設計和優質的售後服務,很快就收復了失地。質量的缺陷與售後服務欠佳對中國摩托車品牌的聲譽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這一事例説明,中國的出口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要面臨多種挑戰,僅靠廉價無法競爭。這需要從產品開發到售後服務一系列的出口管理能力。因此,中國出口企業必須考慮在產品、質量、銷售渠道、客户服務等諸多方面建立與眾不同的差異化戰略。 例如,海爾品牌的特色之一就是善於順應當地市場的需求。海爾去年在美國市場最暢銷的新產品之一,就是專為貯藏酒類而特別設計的電冰箱。這一創意是由海爾美國地區總裁Michael Jemal提出的。兩年前,海爾在美國的銷量為25,000台,而去年的銷售量大幅度增長了3倍。Jemal説:“這個實例説明,只要擁有獨特的產品,就可以避免價格競爭,實現發展。”

品牌創業。人們對品牌相當重視。但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只是成熟品牌的維護與管理。對許多中國企業來説,更為重要的是所謂的品牌創業,即創建一個品牌並將其培育到一個成熟階段。Mike Hofman在Inc.雜誌上撰文説:“對於一個論述頗多的管理分支來説,品牌建設還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人們常常忽略了品牌創建這一關鍵步驟。在最近出版的品牌建設專著中,沒有多少詳細闡述了品牌創業的具體困難。相反,它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品牌的專職管理。二者之間的差異很大。如果你的身邊有了一個品牌,只需花時間想如何把它樹立起來,那麼你所考慮的主要是技術問題。然而,如果你要白手起家,從頭創建一個品牌,這更多需要藝術,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品牌創業的流程包括:弄清楚你的品牌代表什麼,尤其是要嚴格界定:你的品牌不代表什麼。 選擇符合你品牌風格的渠道,並以同樣的方式選定客户羣。在品牌基礎上與客户建立長期關係。不要因為追求短期的銷售增長而放棄既定方針。即使是為了減少產品庫存,也千萬留心,不要輕易削價促銷,以免對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