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論三國之如果三國可以重來

如果三國可以重來

笑論三國之如果三國可以重來

——老闆: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三國最後歸晉了,如果曹操、孫權、劉備知道了,不知道會做何感想?如果三國可以重來,他們會做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我邀請了三國商會會長羅貫中對讀者做了個調查,得到很多答案:

如果三國可以重來,曹操不會將劉備引薦給皇帝,讓皇帝發給他“皇叔”牌照;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應殺了劉備;不應該放走關羽過五關;圍攻長阪不應想活抓趙雲;統一北方的之後,應以荊州為封賜,調孫權滅劉備;或者先穩定局面,不要急取荊州;如果取了荊州,則不要從烏林進軍,決戰赤壁,而應該訓練水軍,分兵從徐州、安徽、烏林多路進攻;陸遜火燒聯營之後,或者劉備白帝託孤之時,應趁火打劫;臨死前應該夷我司馬家三族……

如果三國可以從來,周瑜不會輕易生氣;劉備被困東吳時孫權應聽周瑜不要“養虎為患”;呂蒙取了荊州之後應將關羽關押起來,不殺掉;不應該長期分兵荊州和合肥兩面作戰,只選擇一個攻擊點……

如果三國可以重來,劉備應該接受劉彰送荊州、陶謙送徐州;破下邳時不應該建議曹操殺呂布(因為其日後必反);趙雲不應該救阿斗;諸葛亮應該在華容道殺了曹操;關羽應憋着氣死守荊州;劉備不應該發動彝陵之戰;劉備應該等待“天下有變”(彝陵之戰一年後曹操死)時機;諸葛亮不應該派馬謖守街亭,或者根本不應該六出祁山……

——呵呵,我只能搖頭,這些答案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很有戰略思維,可都是太普通了——因為想得太複雜了。

我知道,大家都説我奸,陰毒。沒有人喜歡我。那又怎麼樣?其實,三個資本家都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們的陰毒,個個都不比我差。曹操,孫權,都有屠城的記錄,劉備自己不幹,那個仁義道德的關羽幫他水淹七軍,七軍啊!幾萬條生命!我真想問問他們活着是為什麼?

我告訴你答案:如果三國可以重來,大家肯定説:算了,三分就三分,不要打打殺殺了。要分享,要三贏,不要你死我活。

你不這樣認為嗎?你看看他們的後代:曹芳、孫亮、劉禪,馬都不想騎!他們根本不理解為何要打打殺殺,就差跪下來對我兒子孫子和姜維那樣的人説:各位叔叔,行行好,別吵,讓我睡個安穩覺,行不?

你不信嗎?這就是三大企業家的最佳選擇——數百萬人,在整個中國市場上打打殺殺,你死我活,弄得民不聊生,自己瞎折騰一輩子,到頭來都是為我做嫁衣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也許你説歷史不容假設,但是,你看看,看看多少企業倒閉了,多少人倒下了,才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戰略和方向,思考自己工作為什麼?活着為什麼?為誰而活?多少人在自慰的唱《從頭再來》,假設着一個新的春秋大夢?所以我假設歷史,是為了讓別人知道假設沒意義。引起思索,特別有意義!

你不信嗎?這就是最簡單,也是最佳的戰略選擇——相剋相生。麥當勞VS肯德基,可口可樂VS百事可樂……如果前者和後者血拼,最後剩下什麼?你以為會剩下一家嗎?瞎折騰!

幹嘛打打殺殺?幹嘛弄那麼多複雜的流程和戰略?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一種宏觀戰略能力,是一種“道”。道!你懂嗎?

世間之道,本就簡單。人類社會千萬年來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人類生存發展的規律仍然不變,只是不斷地變化方式。就比如馬車變成了汽車,汽車再複雜,駕駛都萬變不離其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方向。只要方向盤把錯了,什麼都是無效的。

管理之道,同樣如此。儘管鋪天蓋地的管理理論、管理模型席捲而來,然而,管理應當把握的幾件事情,還是一樣。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方向,一個企業如果失去了對方向的判斷,那麼決策失誤將導致企業的停滯不前、倒退甚至破產關閉。所以,企業管理複雜現象中,只有方向把握準了,才能做正確的事情。

管理要戰略,而戰略所討論的問題無非就是找對正確的方向,走正確的路。一個領導人要帶領一個團隊去謀求事業,首先解決目標問題,既有長遠追求,又有短期目標。做戰略的時候,就不能把所有的問題考慮得太複雜。

戰略無非就是要明確:我為什麼而活着?目標是什麼?啥東西賺錢?怎麼賺?這樣就行了。只要這四個問題想清楚了,戰略也就形成了。

很多企業的決策者是完美主義者,實際上把握方向的能力很差,一個問題延伸出很多問題,自己給自己製造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容易發生的情況是這樣:在一個行業裏做久了,也想在這個行業裏繼續發展,那就圍繞自己最強作什麼來設計戰略,但往往不是,看到別人從某種發展模式中發展了,就覺得是不是自己企業也應該這麼去走,今天這個發展了,就想學這個;明天那個發展了,又想學那個;結果搞得自己最核心的優勢都沒有了,該往哪裏走又沒有方向了。失敗之後,才重新收拾爛攤子,瞎琢磨着其實過去自己應該咋走。

也許你該停止質罵我“讓三國成為一個沒有英雄、沒有夢想的年代”了吧?你應該理解為什麼晉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世界歷史那麼冷漠?那麼崇尚道教和玩蟋蟀了吧?

活着為什麼?

——經理人: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那麼一天,我把所有在市場上拼殺的經理人們都叫停了,每人給他一杯紅酒,然後説:大家停下來5分鐘,回答一個問題:你活着是為什麼?

三國的經理人,世界的經理人,有多少人思索過這個問題呢?財富似花,繁華如夢,小喬初嫁,羽扇倫巾,經過五關六將,水淹火燒,到頭來剩下些什麼?檣櫓灰飛煙滅!

——喝酒之前,閉上你們的眼睛想想吧。

你們瞎折騰為什麼?全部不就是為了從別人那裏獲得掌聲?為別人的掌聲而活,這樣不累嗎?

——看看吧,諸葛亮,周瑜,呂布、關羽……舉杯之際,低頭就飲的一剎那,強裝的笑容卻由於極度的痛苦而變得憔悴了,那搖曳不定的橙紅色酒漿裏,彷彿盛着自己的隱隱苦痛,累累傷痕,盈盈血淚,楚楚青春……

經理人啊,好好問問自己:活着為什麼,然後好好給自己做個規劃吧。

規劃,懂嗎?不是教科書上那個概念,丟掉商學院那些又臭又長的理論,“規劃”沒有它説的那麼複雜。只要明白兩點:起點是什麼?你要去哪裏?至於兩點之間,是直線,還是曲線,不要企圖弄得太清楚,放開大步走吧。千萬不要像這些三國的經理人,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打打殺殺,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些什麼。實實在在的幹活,要沉穩。沉穩,你懂嗎?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追求名聲,把花在不實在的事情上的那些時間抽出來,陪陪父母,老婆,教育孩子。

你看像諸葛亮,到處追名逐利,抹粉貼金,勞碌奔波,得到的是什麼呢?他六出祁山,手無寸功,卻名聲大震,我弄得他手無寸功,卻一點都沒名聲。名聲有什麼用啊?幹嗎非要把自己包裝得像個貴族?包裝得像個“文明人”?“文明人”過得好嗎?諸葛亮是三國最地道、最窮兵黷武的侵略者、最骯髒的“文明人”!你知道孟獲們的痛苦嗎?他們本來很幸福的,諸葛亮6次綁架他,把所謂的文明方式強加給他——幹嘛要人家像你一樣生活啊?美國人來了,你看到有一個伊拉克人臉上曾經有幸福的笑容嗎?其實像諸葛亮一樣的經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丟下孩子不管,説自己賺錢賣雪糕給他,孩子要的不是雪糕啊。

諸葛亮天下揚名,千秋萬代,我IQ、EQ、成就都比他強,卻沒人怎麼知道我,沒人怎麼尊崇我。可諸葛亮得到什麼?我得到什麼?在“空城計”中,我成全他千年留名,我捨棄名聲,但我成就了兒子們200年基業!這叫作“悶聲賺大錢”。我打心理瞧不起那些正兒八經的經理人,成天在媒體露臉,賣相,臭美。這些天天追求揚名立萬的人,其實也不就是為了賺那麼百把萬年薪?而那些被他們看不起的傳統土老闆卻是真正的隱形冠軍!年入數千萬。他們從來不嚷嚷,從來不標榜自己。經理人成於名,累於名,也敗於名。浮躁,使得當今的經理人缺乏理性、耐性、戰略高度。

也許,你也會説,三國市場的老闆和手下明星經理人的不幸,就是都出生在同一年代,如果分別放在其它不同年代,都會是一代明主、一代精英,轟轟烈烈,功勛彪炳。可惜,現實就是這樣——亮為瑜而生,懿為亮而存。這就必須進行殘酷的競爭,就必須通過競爭耗盡青春、才華和血淚來換取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所有的經理人,每天就是上班、加班、競爭,酒杯應酬,爭名奪利,太忙的時候,把家庭、孩子、親情、友情都拋卻一邊,甚至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把他們都當成交易品搭上了,明明不愛某個個人,為了錢,地位,榮譽,就娶了、嫁了;明明不想幹的事情,為了享受、為了出人頭地,幹了,做了。觥籌交錯之後,是杯盤狼藉,極盡浮華過後,剩下的只有空虛。當拼殺得家破人亡,奄奄一息的時候,最後就剩下我這個不喜歡競爭的人揀了便宜了。大家都是蟬、螳螂、麻雀、老鷹,我是獵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三國之後的世界冷靜下來了,三國之後歷史寂寞下來了,直到唐朝(儘管十六國、南北朝混戰更加支離破碎,風雨飄搖,但是沒有那麼多明星人物起來吶喊,大家都想平息戰爭,大家都累,累啊。累,你懂麼?)。特別是我們司馬家。其實整個中國歷史也好,世界歷史也好,你可以看到,晉朝二百年是很不引人注目的。但説句心裏話,在全世界文明史中,我們過得最好,最舒服。沒有太多名人叫嚷,沒有太多牢騷,無情的商業競爭,折騰得大家都累了——整個晉朝都就像我的個性,低調,而且不喜歡戰爭(我們鎮壓叛亂,但不喜歡征服)。我們都過着田園的生活,所以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偉人,人們注重個人享受,有的都是鬥蟋蟀、毛筆字、小夜曲和田園詩畫弄得最好的人,有錢人則喜歡遊山玩水,研究道教長生之術,還有攀比富有,而且很普及。現代人從走出校園打工到身家千萬,辛辛苦苦才能買下的農家別墅,我們那個時候是隨手就能弄到手。用現在的話説,我們很小資,而且小資得有些奢侈,奢侈得有些頹廢,與世無爭。

對於中國或者世界文明史來説,我們是頹廢的,可是對於我們自己來説,確實很寫意。生活無非就是追求這樣,不是麼?幹嘛要打打殺殺?幹嘛要把田園毀掉,建起高樓大廈,之後揮汗流血,犧牲自我的生活和時間,去賺錢,然後又去買回自己毀掉的田園?用健康和青春去換錢,然後又用錢買回健康和青春?這不是瞎折騰嗎?

但也許這是社會給人的一種魔咒,一種無時不刻存在的戰爭。如果説人生是一場遊戲,也許什麼遊戲你都可以不參加,但是有一種遊戲,自從有了社會,就不容你拒絕參加——那就是“競爭”。無論你接受不接受,你每天都在淘汰別人,或者被別人淘汰。

如果真的不能逃避這樣的命運,就拼吧(但記得要有規劃啊,不要盲目)!與其選擇逃避,不如勇敢面對。但是千萬不要把親情、家庭、後代教育都搭上啊,人就這麼一輩子,站在金子塔尖的只有那麼一塊,所以,真的賺到錢了,不要忘記,一將功成萬骨枯!你的成就,都是很多你認識和不認識的人用血淚汗水搭起來的,多點回報社會。

真的到了六十歲了,如果你發現塔尖不是你,就認命吧,迴歸本我,過點平淡的日子,別管別人怎麼看你,那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大廈千間,一眠不過七尺”。人,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活得輕鬆、快樂——生活要追求簡單,工作要追求簡化,思考要追求簡約。就像我們大晉的田園生活,男耕女織。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就是你和你的家人用不了的財富。

也許我這樣説不僅是小資,不僅是頹廢,你還會説我墮落了。

可是我感覺到:這個時候,你心理已經在開始羨慕我了,你發現你的未來其實也是希望享有這種墮落!

什麼叫做好生活?見仁見智吧。

祝你墮落。

歷史鏈接

諸葛亮去世後,大部分當時的皇帝,根本不能理解為何而戰,或者是為什麼要繼續打下去。於是三國的皇帝都表現出抗戰的情緒。先是魏國皇帝奢侈浪費,大興土木;阿斗則罷丞相職位,停止北伐,是寵信宦官,不問國家大事。他們不再有過去的圖天下之想。甚至連見識過戰爭的孫權,到老年也出現類似情況。

三國統一後,晉朝繼任者極度厭戰。然而,接下來的數百年,混戰不斷,生靈塗炭。300年,晉爆發“八王之亂”,混戰七年,始告結束。晉統治基礎因之動搖。之後,中國大地進入了長期混戰的年代,但是不再出現三國時期那種重戰略、大規模的會戰。西晉滅亡後,建武元年(317年),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此後,少數民族武裝集團亦隨戰爭發展形成獨立勢力,相繼建立政權,史稱十六國。中原遂陷入割據、紛繁的混戰局面。北方統一前,各國致力於相互混戰,對東晉威脅不大,東晉握有一定程度的戰爭主動權,內部相對比較安寧,地主階級也向往一種寧靜、虛無的生活。後劉裕於元熙二年(420年)代晉稱帝,建立宋國,東晉滅亡。之後進入南北朝時期(420—589年)。混戰規模加大,直到北周左大丞相楊堅於大定元年(581年)廢帝自立,改國號為隋。又經數年準備,北破突厥,繼於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統一了全國,結束了東晉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從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軍閥混戰開始,至隋統一中國的400年中,共發生較大的作戰630餘次。隋朝建立後,很快又陷入軍閥混戰中,在此期間,全國人口減少三分之二,直到李世民擁護李淵起兵,建立中華大唐帝國。(張錦喜)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