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靜生:被“紅幫”推到台前的總裁

2002年11月11日,帶着《贏週刊》對寧波、對奉化、對中國服裝業、對“紅幫”裁縫和對羅蒙集團的關注與敬仰,“《贏週刊》探訪中國標杆企業華東行”採訪車開進了寧波羅蒙集團的大院……

盛靜生:被“紅幫”推到台前的總裁

這裏是中國近代服裝的發祥地,這裏是“紅幫”裁縫的故鄉,羅蒙就誕生在這個不平凡的地方……

1984年,老一輩的“紅幫”傳人紛紛告老還鄉葉落歸根。改革開放後的奉化人決定承襲“紅幫”裁縫的傳統,用服裝再塑奉化的優勢產業。奉化的江口鎮決定成立一個服裝廠的意向出籠後,便四處物色人才,盛家村的盛軍海成為最終人選。

於是,羅蒙成立了,這只是一個擁有幾十個工人,2萬元資金的小型加工廠。而建廠後,羅蒙第一件事就是聘請“紅幫”第三代傳人餘元芳等老師傅擔任高級技術顧問。當時,盛廠長的工資是28元一個月,而請師傅的月薪卻是1000元。正是這些老師傅,教授了羅蒙“紅幫”裁縫的絕技,把羅蒙這個剛剛起步的小廠一下子拉入了品牌製造和規範化經營的軌道上來。

創業是艱難的。羅蒙主要業務是為上海一些著名服飾公司做服裝的來料加工,加工的成衣打着別人的牌子經銷,羅蒙只收加工費。就是這樣,競爭也十分激烈,羅蒙人深知,只有依賴“紅幫”裁縫的絕活才能爭奪一席之地。“紅幫”傳人餘元芳、高級名師董龍清、陸成法等是羅蒙的老一代技術顧問。羅蒙為了從師傅們那裏學到技藝,沒有汽車就用拖拉機到上海接師傅們回鄉授藝。師傅們手把手地指導羅蒙職工掌握“紅幫”技術,創造出了“一挺、二平、三直、四服、五窩、六圓、七順……”的技術要訣。

闖關

到了1986年下半年,第一次西服熱開始降温。與羅蒙掛鈎的上海培羅蒙西服公司提出由包銷改為經銷,“能為羅蒙推銷多少就推銷多少”這樣一來,羅蒙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業務得靠自己解決。盛軍海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走自己的路,推出自己的牌子——“羅蒙”商標。

盛軍海在商場裏既誠實又精明。為了闖出自己牌子來他認準了一點,那就是老老實實從模仿開始。培羅蒙進什麼料,羅蒙也進什麼料;培羅蒙用哪種工藝,羅蒙也用哪種工藝;外面有好多技術師傅被盛軍海的忠誠和誠信吸引到羅蒙來,如董龍清、陸成法等幫助羅蒙把關。盛軍海還精打細算,降低成本,同樣的質量,而羅蒙的服裝價錢卻要比別人便宜30%。1987年羅蒙牌的西服被寧波市評為優質產品,男大衣被國家農業部評為部優產品。羅蒙在同行中脱穎而出,終於成功地闖過了“成名關”。

羅蒙雖然在同行中逐步樹立了一定名氣,但實力還不穩固。盛軍海深思熟慮後又劈了一斧頭:提出“先造廟後請菩薩”的戰略,加大技改投入,吸引外商投資,借雞生蛋,進軍國際市場。圍繞這一目標,在技改上實施“短、平、快”的方針。1991年市場上開始流行“輕、薄、挺、軟”的現代風格西服,盛軍海想方沒法籌集了2000萬元資金,建造了30000平方米的新廠房,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流水線,及時滿足了市場需求。

企業生產硬件上了高檔次,漂亮的廠房和現代生產設備,吸引了一些國際客商的注目。當時兩家日本客商要收購羅蒙,一家法國客商想出高價買下羅蒙商標都給盛軍海婉言拒絕。盛軍海雖3次拒絕出讓“羅蒙”品牌,但從不拒絕世界,外國人信服了,並開始與羅蒙合作合資辦廠。1992年羅蒙與日本三泰衣料株式會社共同投資122萬美元開辦了中日合資寧波羅蒙三泰時裝公司,1993年又獲得中美合資富貝特製衣公司的40%股權。1994年與日本三洋株式會社合資辦起了寧波羅蒙三洋時裝公司,從1990年至1994年,盛軍海採取“借船出海”戰術連續搞起了10家合資企業。當年羅蒙外貿出口交貨值已接近1億元大關。1996年400套打着“羅蒙”牌西服還出口美國,受到美國客商和消費者的青睞,開創了我國以自己民族品牌打入美國市場的先河。從而羅蒙闖過了並走出了“國門關”。

三招數實現三突破

經營羅蒙,盛靜生實施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略。

招數之一:實行改制與革新。

在整合羅蒙實力的同時,全面提升紅幫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文化含金量。一上任,盛靜生就把鎮辦工廠改製為股份制企業,將十餘家核心企業緊密聯合在一起,壯大了經濟實力。

在此基礎上又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對流水線生產裝備進行全新的改造,引進了日本的自動電腦上袖機、剪切攀丁機、意大利仿手工制邊機、面料預縮機、立體整燙機等國際一流的生產專用設備;2001年又投入3600萬元從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引進300多套當今國際一流智能化精品西服制作設備。使“紅幫”傳統工藝與現代化高科技設備製作工藝再一次得到了最完美結合,保證了西服360多道製作工序的高質量,實現了西服制作史上的一場革命。

工在機,藝在人,盛靜生能領悟到兩者皆優,質量更為上乘的道理。為此,他不但加緊培養自己的設計師,還出重金聘請了國內外頂尖設計師加盟羅蒙,如劉洋、張肇達等人為羅蒙所用。在羅蒙,“紅幫”技藝傳人與來自日本、意大利、韓國的國際設計師同處一室,各運匠心,以其天賦和想像力為羅蒙開創了服飾領域的新天地。盛靜生採納了國內外設計師的一條重要建議,即生產的服裝要體現人格化。為此他與意大利有關廠商接洽訂購了3套價值近300萬元的電腦激光量體設備,率先在北京等三大城市開展定製高檔紳士西服的業務,並建立了客户電腦檔案,在3年中發展10萬位終身客户。這舉措使羅蒙成為中國最大的職業服裝生產基地之一打下基礎。

招數之二:實施“圈點”戰略。

改變過去由門市部加分公司的傳統銷售模式,構築專賣店、店中店、代理商“三位一體”的市場銷售體系,由點帶面,進一步擴大羅蒙產品的輻射半徑。上任不久,盛靜生大刀闊斧地砍掉了6個年銷售額不到200萬元的分公司,讓大公司兼併,並實施每年10%淘汰率競爭機制。同時投入5000萬元資金實施“三個一百”營銷管理工程,即在全國新開100家專賣店、100座專賣廳、100個代理商。如今羅蒙在全國已有68家分公司,1500餘個營銷網點,600多家代理商遍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同時在美國、意大利、日本、法國等國設有6家分支機構,“羅蒙”商標已在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馬德里條約國等20多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註冊,累計出口“羅蒙”品牌西服400萬套,使集團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浪潮中。營銷面積已突破5萬平方米,近4年銷售額遞增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2001年銷售額達破13億元,創利税1.5億元,綜合市場佔有率已從3年前的第六位,躍居為第二位,取得了量的突破。

招數之三:實施“品牌”戰略。

眾所周知,自1987年羅蒙品牌價值逐年飛速提升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深度打造和精心培育,羅蒙品牌價值已完成了由品牌到名牌的過渡。可謂是服裝界的典型成功範例,而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這兩個支撐點正是締造羅蒙品牌成功的靈魂和核心。

盛靜生認為,一個品牌,其實就是傳統、文化、時尚的三位一體。要提升品牌,就應該緊跟時代前沿,用嶄新的視角不定期審視自我。盛靜生就是循這一遊戲規則變革創新,終於實現了新的突破和跨越。

名牌+名師工程。自羅蒙1994年獲得“首屆中國十大名牌西服”後,羅蒙品牌有了相當的名氣,盛靜生1998年一接掌帥印,就走出了幾步別人不曾走過的模式,首先出重金聘請國內頂尖服裝設計師劉洋擔任企業總設計師。因為設計是產品的靈魂,一個好的品牌背後肯定有一個好的設計師領銜。二是成立羅蒙服裝研究中心,及時解決技術的難題難關,近兩年來已經研發了360多個新款的時尚產品。三是吸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羅蒙與意大利著名設計師掛鈎,成立男裝設計工作室,與國家服裝設計中心和服裝質量總監督中心聯姻解決質量技術課題,與韓國大邱金佑仲女裝公司合作成立女裝設計工作室,從而不斷設計出引領服飾新潮的時尚服裝。從此羅蒙西裝連獲殊譽:1998年中國十大著名男裝品牌、國家公安部99式新警服設計製作獲一等獎、國家海關總署2000款海關制服設計獲一等獎、2000年中國服裝市場成長最快十大品牌、中國國際時裝週最佳男裝設計獎等使羅蒙品牌知名度在業內飛速提升。

名牌+明星工程。為了啟動形象代言人工程,盛靜生聘請了當前好男人形象濮存昕出任羅蒙形象大使,還聘請香港影視巨星方中信出任羅冠(羅蒙二線品牌)形象大使。明星與名牌,珠聯璧合,彼此交輝,羅蒙首創了國內影視明星演繹名牌服飾文化的先河。自從形象代言人工程運作以來,羅蒙的利潤同比增長了50%,1999年羅蒙品牌被評為全國市場暢銷品牌。用一位消費者的話説,羅蒙品牌帶給人們濃厚的中國情結。

文化孕育品牌工程。以羅蒙百年服飾文化為底藴與世界新的服飾文化相融合,全面提升羅蒙品牌的文化內涵。2000年羅蒙服飾萬里行,在全國20多個省會城市展示羅蒙服飾,達到了宣傳服裝感性消費文化效果,營造羅蒙服飾健康消費文化氛圍。

踐行“羅蒙,我們自己的品牌”的品牌理念。達到經營戰略明確化,市場營銷透明化、視覺識別系列化、連鎖經營規範化、企業文化深入化和企業品牌推廣化的良好效果。2001年盛靜生斥巨資請了美國著名品牌策劃公司——科爾尼為羅蒙進行了全方位戰略策劃,全面提升羅蒙品牌形象。

2002年2月羅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標誌着羅蒙實施品牌戰略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盛靜生的作為還正在醖釀孕育新的品牌擴展思路:進一步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目前羅蒙將在品牌“擴新”上下功夫。首先是加強對“羅冠”(羅蒙二線品牌)品牌的開發管理,面向大眾,使名牌走向民眾;二是組建羅蒙鞋業公司,研製開發中高檔皮鞋,以適應消費者對羅蒙品牌服飾系列產品的消費需求;第三與韓國一家最大的“迪可”女裝公司聯手推出女裝時尚品牌,總投入達到500萬美元,以此實現以西服為主頁的多品牌系列服飾產品,全面提升羅蒙品牌的內涵。

背景

誰是“紅幫”?

寧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早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河姆渡文化。寧波在這樣深厚的文化沉澱中先後出現了黃宗溪、包玉剛、安子介等學人、商子。寧波是一個古老的商埠,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的重要貿易口岸。寧波的製衣業歷史更是源遠流長,而今,服裝產業已經成為寧波的支柱產業。2001年全市有服裝企業1800家,總產值達到280億元,產量13.5億件。

説起寧波的服裝業,其故鄉是寧波的奉化,這裏是中國“紅幫”裁縫的故鄉。傳説的“紅幫”裁縫也叫包袱裁縫,一把剪刀、一杆尺子、一柄熨斗,所有的家當都可以用一個包袱包起來。當年的“紅幫”裁縫就是挽着這麼一個包袱,闖天下的……

在中國服裝歷史上,奉化的“紅幫”裁縫有着五個第一:中國第一套西服、中國第一套中山裝、中國第一家西服店、中國第一部西服理論著作、中國第一所西服工藝學校。關於這五個第一,又有着許多美麗的故事。第一家西服店,其創始人便來自奉化,並與羅蒙有着聯繫。19世紀末,日本明治維新,經濟快速發展,奉化的王睿謨師傅為了生計,離鄉赴日本學習西服裁剪技藝。6年後,熟藝回國,攜帶13歲的兒子王才運到上海謀生。1900年,父子在上海浙江路創辦了中國有史以來首家名為王榮泰的西服店,並因其精湛的製作工藝而遐邇聞名。1916年王才運分業自立,以10萬銀元之巨獨資經營西服,兼營襯衫、皮鞋等附屬品。王才運的西服裝店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上規模的西服店。後來奉化人紛紛到上海學習西服制作技術,並在上海陸續開辦了較有規模的西服店有16家。

中國的第一件中山裝,也是出於王才運之手。1916年4月某一天,孫中山拿着一件日本陸軍士官服,笑容可掬地走進王才運的店鋪。孫中山對王才運説:“改革此服,為吾所用,請做一件中國衣。”

於是,王才運和其他師傅採納西服的特點,吸收日本軍服的外形,按孫總統的架勢剪裁了國服。孫中山看過樣衣後,又做了修改,把7粒扣改為5粒,意為五權憲法,把胸前兩貼袋改為倒山形的筆架式,意為革命需要知識分子,這便是中國的第一件中山裝。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