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選擇安穩還是夢想

a君在一間知名的日企任職負責產品的技術支持,工作相當穩定,薪酬雖未必超過歐美企業但是各種福利與保障也都算得上小時候夢想的社會主義。可是,幾年下來當初的滿足感漸漸淡去,重複性的工作讓他越來越沒有了熱情。目睹周圍自己的幾位朋友紛紛放棄了當初的專業轉而追逐夢想,此君也想起了自己內心一直蠢蠢欲動的渴望,做一名工業設計師,他最喜歡的是設計燈具。

職業生涯:選擇安穩還是夢想

於是,a君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卧室裏搞起了創作,一開始純粹是自娛自樂,後來是分贈親朋好友,在得到更多的肯定後他決定開設一家網店,沒想到生意出人意料的好。於是a君開始了兩班倒的生活,但是這樣分裂的生活卻讓他感到工作的面目更加可憎。辭職吧,剛剛經歷金融危機,父母又怎能放心,再説放棄穩定其實自己也難免有些惴惴;堅持吧,工作越來越沒有了感覺,而且能否實現夢想也許就差着臨門一腳。

a君的故事也許對每個人都不陌生,在穩定與夢想間,或者説在那些摸得着的和那些尚有距離的結果之間權衡似乎是人一生解決不完的迷題。諾貝爾獎得主卡尼曼的前景理論已經證明人面對損失時的非理性,一方面大多數人在能獲得的時候都逃避風險,所以既得的穩定永遠比不確定的未來更讓人心動;而另一方面人們對損失比對得到更加敏感,所以夢想中的風險也常常被我們放大,讓我們對機會視而不見。在這非理性的下面藏匿的也許是人類千萬年進化下來對安全與控制的渴望。

要安穩還是夢想?

穩定固然是現成的,它讓我們貌似一眼能看到未來,於是有了心理上的確定感,但這種安全感常常是建立在環境不變的基礎上的,一旦環境或外部條件變化這種安全感會立即被粉碎,説白了這種穩定常常是別人給的,操之在人。而且,這種安全與穩定的表面看似沒有風險實則是在拒絕變化。靜止總是相對的,而運動卻總在發生,穩定也永遠是相對的、暫時的,所以為了堅守這一份穩定我們就會盡全力讓現在的“美景”成為永恆,難免誕出了一份“嚴防死守”的生命態度,而生命的可能性就成了雷池裏盪漾的誘惑又可怖的幻影。

很多人選擇的安穩,並非出於自己內心的渴望,這選擇更多反應的不是“我的要求”,而是別人的期望。選擇別人眼中的安穩與節奏,雖然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往往卻是以犧牲自己的願望、要求和夢想作為代價,這一部分“損失”卻常常被我們的非理性所忽略不計。因為堅持夢想就等於自己要負全責,沒有人可以埋怨,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埋單,不過為自己負責是早晚要面對的事情,因為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任何人為你負責都難免最終遭到埋怨,中國眾多費力不討好的父母應該最有體會。

得到多少取決與你付出多少!

周圍一些圖穩的朋友常在話裏話外抱怨自己的生活太過平凡,雖然他們每個人看上去都渴望不平凡的人生,但這又着實令他們害怕,因為這意味着與別人不同。我們每個人都與別人不同,很多的相同都是委屈和喬裝的結果,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很難真正喜歡自己,所以抱着穩定的飯碗卻又不住的叫罵也就不難理解了。這只是再一次説明,任何一種選擇都需要付出代價。從生活中得到多少取決於你往裏面放了多少,這裏絕對沒有懶可以偷。

安穩與夢想並不矛盾!

其實安穩與夢想也未必是絕然的矛盾。弗洛姆説過,如果人能藉着自發性活動,來實現他自己,並使自己與世界建立關係,他便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微塵了。也許沒有什麼比腳踏實地的夢想更能帶領我們自發自動的生活了。經由這樣的旅程我們與世界化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的一部分,對自己及生命意義的懷疑也一掃而空,我們便獲得了力量與安全。但是,這種安全感與個人未獲得自由前的那種安全感不同。這種新的安全感不是依靠個人從外界較高權力所得之保護,這種新的安全感是動態的,它不是依靠保護,而是以人的自發活動為根本,操之在我。

生命也許只有一個意義那就是自發自動的生活,當這一狀態成為了生命本身的終極目的,也許我們才能真正免除不安全的恐嚇與不自由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