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在素質教育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在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應該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即:

國小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做人、做事和學習。這三個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基本好習慣。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指導思想,以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階段的新的劃分所提示的特徵和規律為理論依據,以新課程標準和理念為準則,以目前我校學生的思想實際為實踐依據,以未來社會對少年兒童的要求為教育目標,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為目的,積極的探索國小階段好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通過採取各種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凸現個性,培養一代新人。

二、國小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的內容

所謂國小生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一般物指國小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從廣義上説,國小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國小生好習慣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國小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具體劃分為以下幾點:

(一)、生活好習慣

1、在家裏不任性,自己的行動應事前告訴家長,外出前及回家後和家長打招呼。

2、經常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在家也講普通話。

3、未經允許,不亂動亂翻別人的東西,進入他人房間先輕敲房門,別人同意後才可以進入。

4、待人有禮貌。見了客人主動打招呼,起立讓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時要送出門外,並説"再見"。

5、能認識到家庭、學校都是集體,懂得個人要服務於集體,少數服從多數,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與別人合作,善於徵求他人的意見,善於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亂動家用電器,不做有危險的遊戲。

7、注意關心國家大事,每天收聽、收看新聞。

8、節約用電、用水,節約糧食,勤儉節約,反對浪費。

9、自己洗手、洗臉、洗手絹等小衣物。自己削鉛筆,自己疊被子、疊衣服,自己收拾牀鋪,整理書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幫家長收拾飯桌、掃地、抹桌凳、擇菜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裏經常開窗透風。

11、飯前喝水潤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飲暴食,樸素節儉,不亂花錢。

12、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飯前便後及時洗手,睡前洗腳。勤剪指(趾)甲、勤洗頭勤洗澡。按時起居作息。

13、未經家長同意,不看電視、不看有害的書,按時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14、不早到校,上課前半小時離家;放學後不在校內外逗留,及時回家。

15、家長叫時,應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時應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不用家長陪學,先做完作業後休息。

17、遇事愛問"為什麼",勤于思考;相信科學,不迷信更不能參加迷信活動。

(二)、學習好習慣

18、讀書聲音哄亮,充滿感情,使用普通話。

19、讀書寫字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姿勢正確,書寫工整,卷面整潔,懂得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

20、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準備好本節課需要的書、練習本和工具。

21、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提出問題。

22、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種作業,書寫工整、規範。

23、課外時間多讀書、讀好書,與圖書交朋友;讀書時,勤做筆記,注意積累材料,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4、愛惜學習用品,自己的學習用品分類擺放,整潔有序。

25、懂得字典是無言的老師,養成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問,善於積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主動求學。

27、能早起晨鍛,為一天的學習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寫完作業至少再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確認沒有錯誤後才可收拾,嚴肅、虛心、認真負責。

(三)、學校好習慣

29、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曠課,有事或有病須向班主任請假。

30、入校時,不帶零食,並根據班級所在方向自動排成一隊靠邊走。

31、按時上兩操,做操態度認真,姿勢正確,不隨便説話,站隊快、齊、靜,散開集合不説話。

32、上課時不隨便下位、不隨便推桌椅發出聲響。

33、在走廊內要輕聲慢步,上下樓梯要靠右邊,不在樓道內大聲喧譁、追來跑去。

34、課間做有益活動,不在教室敲桌凳、不罵人、不隨便外出、不隨便進花園、園地,不亂塗亂畫,不吃零食。

35、見到師長主動問好,不欺負、不侮辱小朋友,不給別人起綽號,也不叫別人的外號。

36、升國旗、奏國歌時,肅立、脱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有愛國意識,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識,能對班級集體提出合理的意見或建議,自覺服從大家的意見。

38、放學時,站隊離校,站隊和行進都有要整齊有序,不説話不打鬧,出校後,根據回家方向列隊而行,騎自行車的同學出校門到指定地點方能上車。

39、坐班車的同學上下車要遵守紀律,不要擠,在車內不打鬧,不亂説話。

40、在學校裏和老師同學交流要講普通話。

41、做事有恆心,有耐性。成功後不驕傲,失敗後不自卑。

(四)、社會好習慣

42、借東西要及時歸還,損壞東西要賠償;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43、團結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為別人着想,不損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4、不譏笑別人的生理缺陷,同情並幫助貧困者和殘疾人,

45、遇見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圍觀尾隨。

46、謙虛、誠實、待人誠懇,與人交往重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做到,説做一致,不説謊話、不騙人,有錯就改。

47、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放垃圾,主動撿拾廢物,能自覺維持環境衞生,

48、遇到壞人壞事要主動、及時向家長或老師報告,敢於、善於同壞人壞事作鬥爭。

49、愛護公共財物,不亂觸亂摸,不亂塗亂畫。

50、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鬧,不喧譁,不罵人,不干擾影響別人。

51、關心、尊重他人,乘車、坐船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不私拿、私拆別人的信件,

52、遵守交通規則,來回靠右行走,不違章騎車;不在公路、鐵道、路口等有危險的地方玩耍。

53、遵守校規校紀和國家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54、熱愛勞動,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生活,自覺服務公眾。

55、關心身邊環境的變化,搞一些有關環境、自然的小調查、小研究,並對環境保護提出合理的意見或建議。

56、自覺維持環境衞生。

57、自覺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語言。

58、走路抬頭、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

三、活動實施的方法:

(一)實施思路

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這個重點,抓課堂教學研究。課外注重研究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堅持正面正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創設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範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二)實施方法

1.教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嚴格約束,規範訓練。

(2)個別接觸,個別談話。

(3)採用強化辦法。

(4)對於不良行為的學生要採用科學的矯正方法。

2.家長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

(2)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3)家長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4)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5)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6)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

(7)培養執行好習慣的技能。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教育階段

1、成立由學校"好習慣養成"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實施。

2、全校動員,人人蔘與,結合本校實際,尋找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重點,製造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好習慣養成細則》,做到統一要求,統一佈置。

3、印發《好習慣養成細則》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廣為宣傳。

4、發揮德育網絡的作用。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習慣表現,共商習慣教育的方法;與各教育點取得聯繫,接受有關信息。

5、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讀並知道《好習慣養成細則》中的內容要求。

第二階段:實施操作階段

(一)組建"偵察隊",制定實施計劃

1.以中隊為單位,組織發動少先隊員從公共衞生,個人衞生、飲食衞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習。並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主題隊會,選出急需克服的前3個陋習。

2.指導隊員們學習《國小生守則》、《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等文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克服這些陋習的具體措施)

3、學校少先大隊結合各中隊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重點,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好習慣養成細則》。

(二)、引導隊員以實際行動向這些陋習發起挑戰

1、發出"作戰令"--印發《好習慣養成細則》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廣為宣傳。

2、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各班以點帶面開設好習慣養成示範課,各年級從中挑選一節優質課參加學校《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教育》示範課,可以有演示、競賽、評比、演講、故事、兒歌、小品、啞劇、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隊員熟記自己當前最應當克服的陋習和最急於養成的10條好習慣。

3、設立解決問題信箱,請有經驗的老師和能幹的隊員,為"陋習"會診,幫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全校上下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排查出的"陋習"。

5、培訓學生骨幹,自覺執行《細則》。對部分較差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6、典型引路,定點、定服務對象,為好習慣教育活動提供實踐的機會;二是以校歌、校訓、校規、校史、校服為教育系列,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提高執行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檢查督導,進一步鞏固"戰果"

1、學校成立"告別陋習養成好習慣"小隊,在學校、社區、家庭中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小隊為單位,進行"克服陋習好辦法對對碰"活動,比比誰的辦法好。

3、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為主題,進行徵文、歌謠創作比賽。

4、少先隊負責調查,低年級學生進行口頭、情境設置的抽查。

5、學校設立督導崗,級部設立執勤崗,及時糾正學生違反好習慣的行為。

6、少先隊"三個常規"(一日常規、紀律常規、衞生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範"(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師、科任老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

第三階段:進行總結,評選表彰(評出"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小隊標兵)

1.各級部、班級評選"小隊標兵"。

2.學校召開好習慣教育活動情況彙報會和經驗交流會。評選"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優秀小隊和優秀輔導員。

3.表彰優秀集體和個人,推動好習慣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由養成生活好習慣推向養成學習好習慣和社會好習慣,把學生的好習慣進一步推廣到家庭、社會。

在國小生中間開展養成教育,對於加強國小生文明禮貌和日常行為訓練,實施《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對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下面就我校如何開展養成教育,談幾點做法:

一、 規範約束

在學生養成教育規範上,我校突出抓“學、嚴、恆”三個字,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是強調一個“學”字。學校把新《中國小生守則》及《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打印成冊,分發到各班,通過班隊會輔導學習,讓學生逐條掌握,全面瞭解。並開展了以“學規範、守紀律、創文明班級、做文明學生”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活動,先後發出了“告別三室一廳,做文明少年”、“做環境保護的小衞士”等倡議,培養和塑造少年兒童的高尚品格、崇高的國格、優秀的性格、健康的體格。二是突出一個“嚴”字,嚴格要求,嚴格檢查。學校成立了“安全文明監督崗”,由各少先中隊長擔任安全文明檢查員,並將檢查結果作為評選各項先進的重要依據,在早上到校、放學路隊、下午靜校、校園環境衞生、以及禁吃零食等方面收到明顯成效,學生的行為由強制變為自制,由他律變為自律。三是突出一個“恆”字,對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持之以恆,平時經常抓,遇到重大節日重點抓,有了問題突出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體講就是,週一早上升國旗活動雷打不動,堅持國旗下講話,感染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每年三月份為“學雷鋒活動月”、“安全教育月”,學校開展了“一二三四百活動”,即:學唱一首雷鋒歌曲,學講兩個雷鋒故事,背寫三篇雷鋒日記,爭做四件好事,評選百名雷鋒式的好少年,組織師生走上街頭,開展義務勞動,深入到縣委、政府門前、電視台、城關派出所、村委大院、汽車站等地清掃垃圾,擦洗玻璃,組織學生為孤寡老人、軍烈屬開展獻愛心、送温暖活動;組織為殘疾兒童獻愛心活動,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珍愛生命,學會關心,富有愛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每年清明節,組織學生祭奠英烈、緬懷歷史,為已故的優秀教師伊鎖嬋老師掃墓,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和感染學生,並邀請老紅軍、老幹部到校做革命傳統報告。學校在王崖、八政、澗東三處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等,學生走出家門求知有學處、實踐有用處、活動有去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愛祖國、報效國家、建設家鄉的熱情,使他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每年“五一”、“七一”、“九月十日教師節”“十一”活動等節日,學校都要通過詩歌朗誦比賽、唱革命歌曲、手抄報比賽、入隊宣誓儀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餓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

二、 榜樣導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文明風尚、抵制不良行為是開展養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1、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道德品質、人格力量、工作態度甚至言行舉止無不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深刻的影響,教師的形象,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做到首先自己應該做到,教師只有為人師表,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説服力。2、學習中樹立典型,把優秀學生作為典範在全校通過校報、廣播、板報等加以宣傳,這樣的典型生動、具體、突出、更富有激勵性和教育性。如在一學期中評出三好學生、文明小衞士等等,都有力的促進了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3、藉助社會上榜樣的力量,激勵和教育學生。運用這些榜樣,結合養成教育,讓學生找出差距,明確奮鬥目標。同時通過家庭教育及樹立的身邊人格榜樣,對學生進行明禮、守法、誠信、公正、謙虛、儉樸等良好人格的培養,促進了他們良好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 校風薰陶

學校是塑造人的,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規範約束,但更多的是靠感染薰陶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因此,養成教育應立足校園文明建設,注重發揮校風的薰陶作用。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創造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優美潔淨的校園環境,已成為聖小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同時學校注重校園心理環境教育,開展和諧教育,師生間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二是狠抓學生行為規範,健全和完善學校各項制度,建立了德育管理機構,使德育工作達到規範化、網絡化、系統化,使學生言行舉止、學習、生活都有了集體的行為準則。三是注重構建校園文化,從“校園之聲”廣播的開播到《彩虹橋》校報的開辦;從第二課堂的興起到舉辦四屆校園藝術節等等,無不體現了聖小健康、活潑、高雅的校園文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聖國小生愛學、善思、文明、向上,教師愛生、認真、善教、創新,薰陶和感染着一個個學生,使其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當然,在學生中開展養成教育,方法很多,不一一列舉。只要我們能夠針對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特點,加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強學生行為規範的實施,那麼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就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