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通用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學生作文 篇1

人生中有好多第一次,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自己穿衣服……那些令人難忘的第一次,我忘不了的是我第一次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通用13篇)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着作,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我本來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看一下《三國演義》,可是,這書一拿起來,就像有着強力的磁力一樣,讓我再也不想放手了。書中“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草船借箭”……故事一個連一個,一個比一個更吸引人。故事中提到,曹操的古都竟然是在許昌,這令我不禁開始希望曹操能在三國中獲勝。

看以前的書,我就只是看看開頭幾頁和結尾,可是看《三國演義》,我不再囫圇吞棗地看,幾乎每一個字都逃不出我的雙眼。

書中的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黃蓋、馬超、趙雲、孫權、曹操……這些人的性格、作風、一個個都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難以忘卻。

第一次看這本書,讓我改掉了看書囫圇吞棗的毛病。這個第一次,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2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着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為“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眾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説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年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説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3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進兩百個人物形象,此書的作者羅貫中將三十六計融匯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我喜歡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些語句也富有很深的含義。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再説我喜歡的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書中的情節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書中人物的優秀品德、智慧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由於漢靈帝昏庸無能,社會黑暗,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

書中塑造的謀臣武將各具特色,性格鮮明。謀臣既足智多謀又人格完美,如諸葛亮、荀彧、郭嘉;武將雖勇冠三軍,卻有明顯的缺點,如無情無義的呂布、性格暴躁的張飛等。

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過人才華,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攬得天下英雄豪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大將抵死相擁,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畢生相助,終於成就了蜀漢大業,稱帝成為三國鼎立之一足。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着。但是劉備卻沒有放棄,不顧張飛、關羽的反對,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劉備恭恭敬敬地等待諸葛亮醒來。終於,他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將他的畢生才華都獻給了劉備。在劉備臨終之時,又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後主劉嬋,統一大業卻未能成功,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卻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

通過劉備的故事,我懂得了:一個人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才能有多高,而是他的胸懷有多寬廣,人品有多正直,待人有多寬厚。否則,就會像呂布那樣,雖為“三國第一猛將”,卻輕率狡猾,反覆無常,唯利是圖,最後卻落得走投無路的悲慘下場。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三國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藴含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體會,細細去品味……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5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裏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説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説:“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説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裏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6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中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昏庸無道,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後被呂布殺死。再經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就這樣又過了120xx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

其有三個有趣的故事。就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新野。

火燒赤壁是赫赫有名的。故事大概內容是;曹操在有利的情況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至戰敗。劉備、孫權結盟抗衡,揚水一戰,巧用火攻最終以弱勝強。

我從三國故事裏得到的啟示是;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7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着之一,它是一本歷史長篇小説,描繪了東漢末年羣雄紛爭到三國歸一西晉期間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筆,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故事的情節妙趣橫生。

看了這本書,有人崇拜驍勇善戰的關羽和張飛,有人崇拜一身是膽的趙雲,有人崇拜胸懷大志的劉備……而我,和眾多人一樣,崇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做的最神奇的事就要數草船借箭了。赤壁之戰前,周瑜“請”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可諸葛亮卻説曹操這幾天就要進攻了,要求三天之內完成,還立下了軍令狀。看到這兒,我不由地想説諸葛亮自討苦吃,加上週瑜又吩咐後均不準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我真覺得諸葛亮死定了,誰知諸葛亮居然算到三天後有大霧,在魯肅的幫助下,用二十條船、六百名軍士、青布稻草等,借了曹操十幾萬支箭。三國鼎立後,他七擒孟獲,五出祁山,卻為能重扶漢室,反而病逝五丈原,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終,三國歸一西晉。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8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為“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眾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説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年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説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9

媽媽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囉嗦:“我國四大名著很有名,作為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為國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説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説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為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為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説,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為在《武候彈琴退仲達》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為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10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説軍中缺箭,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説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為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歎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説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11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

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説,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不甘心,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裏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裏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後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12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禪,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周瑜,魯肅,張飛、許褚、典韋,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因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温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很佩服關羽能殺掉那麼多厲害的人。

三國裏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説:“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他終於歸到了劉備門下。後來,多虧趙雲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雲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並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真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作文 篇13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説軍中缺箭,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説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為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歎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説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