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總結範文(精選8篇)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1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多層次性,鼓勵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這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獲取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精選8篇)

近年來,我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取得了點滴的經驗如下:

一、依據學生認知差異和知識水平的懸殊,將學生合理分層、分類。

要對學生合理分層、分類,必須首先做到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認知潛能分成不同的層面和類別。如在20xx—20xx學年度的第一學期接任了三年級數學課教學。一開始我就耐心的像原來的任課教師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並做仔細的分析,認為班中的楊帆、朱宇航等同學思維敏捷,在接受知識方面,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都很強,現有的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班裏的優秀生,把他們分為A組。

像蔡文龍、俞靜偉等同學,他們能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學習目標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有着較強的數學意識和較大的潛能,把他們分為B組。對於李龍、劉婷婷等同學學習興趣較低,認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識感覺困難,壓力大,把他們分為C組。

二、課堂中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具體實施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例如我在教學第九冊數學應用題例時,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採取了不同的提問方式和教學要求。對於A組同學,提出問題,要求獨立思考,會列出綜合算式,會一題多解會比較兩種解法之間的聯繫,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對於B組,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列出不同解法的綜合算式。對於C組學生採取引導提問,多為差生創設問題情境讓他們相互交流,巡視指導,幫助差生列出分佈算式或綜合算式,這給幾位成績好的學生創造了發展的機會,又為差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

2、課堂練習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練習題目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度。比如我在教學數學第十冊練習二十三的第7—11題及思考題中,對於A組學生不但要求獨立完成7—9題,還要完成帶星號的題目第10—11題,及思考題。對於B組學生在完成帶星號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時給予一定的指導,提示,讓同學之間進行相互交流,進而理解題意。對於C組學生的素質,要求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引導且鼓勵A組、B組學生幫助C組同學,做好7—9題。

三、拓展課外活動,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做好課外活動工作對實施素質教育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A組學生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為他們創造一個發揮潛能的機會,比如鼓勵他們做一些課外延伸的題目,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善於發揮的技能。對於C組學生把他們反饋來的信息及時分析。結合學生實際,給予一定的輔導,同時做好家訪工作。

四、在學生評價方面。

在評價中我採取了平時和期末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課堂評價中對於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採取了多表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質量檢測中我設計了基礎知識、知識與技能、思維拓展。不同的試題供不同層面的學生使用,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和知識的潛能。

由於我在教學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原來的幾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成就都有顯著提高,在我所教的這個班級及格率由最初的84%上升到100%。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的加以完善,探索出更適應現代教育思想的路子,是的全體學生都能在各個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2

一、提高認識:

1、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認為。教學中應克服學生成績呈正態分佈曲線的偏見,即認為優中差學生各佔班級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甚至認為優等生只能是少數,多數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認為這種固定化的預想,是最浪費、最有破壞性的觀念。

它不僅遏制了教師為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努力與創造精神,而且也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導致老師將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學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後進生的現象。布魯姆還認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上有一定差異,但是,我們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特別是能為中等生和後進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90%以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會變得十分相似。布魯姆的理論使我們認識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沒有學得會與學不會的區別,只有學得比較快和比較慢的區別。只要有充足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時間,加上科學的指導,90%以上的學生都能對應學會的知識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組教學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在一個班集體內,一般都有一些需要專門地特別對待的學生,既包括由於某些原因暫時不及格的學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學科表現很高能力的學生。在一個班內,個性的差異是各式各樣的,教師應充分了解不及格學生和學習最好的學生,對他們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瞭解全班學生個性差異和學習基礎,從而確立分組的依據。

3、我國古代的教育教學理論為進行分層推進提供了傳統經驗。

孔子教學各因其材。孔子之後的墨子也主張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這些寶貴的傳統經驗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做到因能歸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二、認真總結前幾個學期的經驗教訓,研究學生現實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進行評價和調整,制定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村:

1、A組學生(後進生)10人: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能樂意完成各方面的任務,掌握九義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數學能力上不斷提高。

2、B組學生27人: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各方面數學能力不斷提高,並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

3、C組學生20人: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點培養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數學的能力,為下學期的國中數學全國聯賽作充分的準備。

三、實施過程

1、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論文《談當今數學之應用》。

2、課堂上分層要求,分層推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目標和課堂練習中分別提出最低要求、基本要求、最高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達到相應的目標,特別注意後進生樂意聽課,並能向最高要求作出努力,不斷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

3、讓優等生在課堂上有機會上台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的歸納總結,形成數學技能,並努力促成人人奮勇當先的學習氛圍,使更多的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4、作好課堂達標檢測,及時掌握學生不同層次的達標情況,盡力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5、不同層次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保底的前提下,向最高要求努力,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提高,後進生通過自身努力能完成基本任務,優等生向竟賽難度靠近。

6、課外輔導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補差、輔優落到實處。

7、分層過關檢測,既要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補救,又要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希望,並使較多的學生獲取成功的感受,特別是後進生,使他們樂意學習,以爭取更大的成功。

8、中期考試後,再次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前半學期的情況,進一步進行修訂。

9、課堂教學中,儘可能使用了現代化的手段,如:幻燈,微機,電視,教具等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通過實驗研究

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如教材、大綱的駕馭能力、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使用能力、對不同情況的應變能力,以及對學生的認識能力等等方面都獲得提高。通過實驗,學生素質從總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黃勇、蔡帆、胡程強、漆遊、宋洋等優等生突穎而出,他們的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心應手,學習能力不斷增強,為下學期的全國數學聯賽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同時他們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形成了很好的學習數學的班風,並能為老師分憂解難,承擔起輔導中差生的任務,同時使他們自身在各方面的能力再得以提高。一批中等生也不斷向前邁進,數學成績不斷提高的同時,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斷提高,有多名學生已逐步進入優等生的行列。由於九年級數學本身難度大,一般情況下,生進生將進一步增多,但通過實驗,本班後進生的轉化仍十分困難,但學生厭學情緒普遍減少,後進生無增加的趨勢。

因此,總體上全班在數學成績和數學能力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實驗研究表明,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如何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取得更大的成績,仍有待於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3

當前在中學教學中,依然存在不顧學生水平、能力的差異,沿用過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這種做法必然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會加重學生的兩極分化,其結果是不僅導致部分學生課業負擔及心理負擔沉重,最終還導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鑑於此,我對學生進行了分組,以便進行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涵義及內容

分層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把一部分的學生根據知識學習、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與個人願望相結合進行分組,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標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難度有別的課程,來達到每名學生的學習的目的。這種教育模式大體包含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學生的主體多層次,目標設定多層次,教學過程多層次,考試評價多層次。

二、中學教學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1、學生的主體多層次

在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以學生自願報名為主,同時,老師依據學生的某一次的考試成績以及平時課堂上的表現等方面進行全面協調,把全班同學按照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化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層次,並分別編排為A層、B層、C層和D層。然後根據班裏的人數把全班同學編為n組,每個組裏有4個人,分別為A、B、C、D,當然中間可能會有學生提出換組要求,但是老師也只能按照每兩組同是一個層次的可以交換,比如A和A換;B和B換;C和C換;D和D換;以便有的學生上課好交流,分完以後,一個組裏的同學可以輪流管事,平時的教學中4人一個小集體,實行"捆綁式",當然A層次的同學有責任監督其他三人的學習情況;課上老師在照顧不周的情況下,可以讓A層次的同學監督組員,另外老師佈置作業和學習要求時,可以按照四個層次來要求的,值得注意的是,分層只是相對而言,並非一層不變的,要通過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實踐,有層次間的升降變遷,比如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可能有的同學有進步了,得適當的根據成績調一下組,引入競爭機制,對激勵學生有上進心是非常有益的,分層只是一種幫助學生進步和良性發展的手段,並非最終的目的、在學生分層實踐中對每個學生,教師都要樹立符合時代特徵的學生觀和教學觀,熱愛每一個學生,以愛為動機,只有對每一個學生都有真摯的愛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而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學習本學科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使分層教學順利、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

2、目標設定多層次

教學目標是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教學目標把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具體化,教學內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層次化。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發揮學科的素質教育功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C、D層的學生制定基本目標,以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為重點,着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戰勝惰性;對B層的學生,在C、D層目標之上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針對A層學生,不僅要使其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其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制定目標時,哪些是某層學生必須要達到的目標,哪些是要提高的目標;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視線之中,使達標性成功和優勝性成功都視為可能。

3、考試評價多層次

對於A層的學生,評價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培養其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於B層次的學生,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培養其與A層學生競爭的意志;對於C、D層的學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備註:為什麼是4人一個組呢,因為按照我們以前排的座位,前後4人展開討論時比較方便,而且容易管理,一個組長檢查三人的情況,恰好不多不少,不是四人討論還可以説兩人討論呢。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4

一、瞭解學生,區別對待

學生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他們受到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也不同,學習習慣、品德素養也不一樣。要做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就需要我們去了解學生,只有瞭解他們,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區別對待、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才能使學生不會喪失學習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的主體。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檢測、提問、觀察以及與學生談心的方法瞭解學生的學業情況,把它分為三類:即A優秀學生、B良好生、C“學困生”,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對優秀生,要求他們在熟練掌握教學知識的情況下,提出引深問題,讓他們思索探討、交流,從中悟出更深的知識,實現教學的“再創造”。對學生成績良好的同學,我要求他們要熟練地掌握知識點,能很好地運用知識點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讓他們達到對知識的融匯貫通,激勵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對“學困生”我要求他們要掌握基本知識點,能運用這些知識點解決一些較簡單的問題,並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爭取達到理解性的掌握。

二、練習設計,分類指導

我在課後的練習設計時,通過精心設計,根據學生分層、分類設計練習題進行指導。“學困生”我給他們設計簡單的練習題,一般的題目。引深的題目讓優秀生做。把一般的選擇題讓良好生練習;把較難的探究習題留給優秀生做,使他們在思考後自己獨立完成。各盡所能,各收其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關心教育,一視同仁

在教育教學中,教好優秀生容易,教好“學困生”較難。最困難的還是“學困生”的轉化。我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去感化他們。平時我對“學困生”不歧視、不嫌棄、多接近、多愛護、多與他們交心瞭解他們想什麼、缺什麼,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壓抑感,讓他們與我敞開心扉交朋友。通過交談,發現他們要求上進的動機。我在教學活動中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同學中“露一手”,把他們引到積極上進的軌道上來,讓他們不斷提高。平時,我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給他們“開小灶”,並組織優秀生幫助他們,組成一幫一的陣形,讓“學困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他們的轉化。

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這樣既能滿足優秀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學好數學、完成學習數學的“再創造”,又能促進“學困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逐漸轉化,使他們不會喪失學習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使中等生增強競爭意識,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不斷優化,這樣就能使每位同學,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和提高。

四、取得的成績

班級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自動預約補課的同學多了,聽課認真了,、正確率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高漲,考試成績進步幅度較大。

五、存在問題

1、有的學生平時很用功,課堂反映也較好,能夠獨立完成,投入與成績不符,

2、知識點的遺忘過快,能用什麼方法阻止其遺忘,或用什麼方法使其遺忘慢一點,

3.怎樣使後進生都積極的參與課前的預習活動,課堂的主動、自覺的教學活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分開層次,承認差距,拓寬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為廣大同學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更多的機會。基礎的不同只能代表昨天,今天的奮鬥更加重要。只要同學們正視自我把握好機會,我們老師的努力,相信不論那班那層,都能將後進生培養成為既有綜合素質又有特色的二十一世紀的成功人士。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5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羣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羣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實驗,英語課內與課外銜接教學,有利於全體學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以及勤動手、勤動腦、善於表演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英語綜合素質。

4、通過國中英語動態分層教學實驗,研究和總結英語課內和課外銜接分層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1、因材施教。此思想是就開展實驗的觀點而言的。

在英語分層教學實驗中我們要堅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分層次教學與分類指導就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的立足點是面向全體學生,因而必須使教學要求適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獲得成功與自信,使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2、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此思想是就實驗的對象而言的。

在英語分層教學實驗的實施中,學生始終處於動態參與之中,居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所以要求教師讓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分層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使教學的各環節落到實處。

3、立足課堂、教材。此思想是就實驗的形式和內容而言的。

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渠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所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繫甚少,故課堂45分鐘把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成績的好壞。開展分層教學,仍以教材、課標為依據,按其設立的不同目標,使全體學生各有所得。

4、客觀。此思想是就實驗的全過程而言的。

在實驗的全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客觀性。實事求是地開展實驗,實事求是地進行總結,要邊實驗邊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又要及時將總結出的理論用於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再論證並進一步昇華、拓展,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使實驗的結論具有客觀實在

三、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英語綜合素質。

2、通過實驗,促使全體英語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3、通過國中英語動態分層教學實驗,研究和總結聯班整體課堂分層教學模式。

4、通過國中英語動態分層教學實驗,研究和總結英語課內和課外銜接分層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題,我們採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行動研究法

3、個案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分工協作法

五、實施過程

1、依據實驗方案,精心組織實驗。每學期制定出該學期的實驗事實計劃並確定子課題。每學期結束時實驗教師要分析實驗情況,並寫出書面總結材料。

2、積極探索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分層,提問分層,活動分層,練習分層等,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並注意積累、整理來自實驗過程中的第一手材料,寫出實驗總結或實驗論文。

3、進行理論總結,整理材料。

六、研究成果

理論成果

形成相對穩定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教學效率的好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以精講精練為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且教師的教應適應各個層次的學生,注意激發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為此,構建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注入分層策略後對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是我們開展此項實驗所追求的目標。經過一年來的課題組實驗教師的集中探討、分散研究、不定時展示説課、上課、聽課、評課等一條龍的活動,抓住“教學目標、師生互動、教學評價、分層策略”的課堂教學四大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形成五環節(複習導入、情景介紹、操練表演、鞏固練習、作業反饋)的分層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低起點,多層次,從課堂教學一開始,既儘量使教學環節進入相對平衡狀態,又不斷地打破平衡,調動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逐步形成了合作學習,互相促進,異步達標,各得其所的動態發展狀態。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根據學習內容,目標的難度程度,就其模式進行適當的微調使之更合理,更有效,不斷優化其模式,從而保證了課堂的高效率。

實踐成果

1、分層教學,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A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應採取寬容的態度;

B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悦和學習的樂趣;

C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地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2、實施分層教學,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

分層教學就是按照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將他們分成幾個層次的教學組或教學班,按課標精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和發展。

A、正確評價學生,有效分層

B、研究教學要求,目標分層。

C、教學過程分層,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其核心就是教學過程分層,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我們採用以下步驟:

A展示層次性教學目標,供學生選擇。

上課開始,教師可採用口述、板書、投影等形式呈現層次性教學目標讓學生選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目標的現在可按照自己的實際而定,但要注意每個人的選擇應是動態的。這樣就能給學生創造多種嘗試,選擇、發現和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的思維和情感處於激發狀態,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並不斷向高一級的目標前進

B創設條件,自主學習。

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來不及,也不可能逐層次講解指導。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在教師的統一教學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定學習目標進行自學。為保證各層次的學生順利自學,必須幫助學生解決“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問題,為此教師需做好如下工作:

I、分層設置遞進式問答。

II、分層次進行學法指導。

III、分層次練習。

C、全面客觀評價,分層測試。

我們不可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成為尖子生,但我們的教學可以力求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力,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所以實施分層考試很有必要。例如:我們在課題研究中適時採用分層考試,根據教學目標分為三部分:基礎題、提高題、發展題。基礎題為必做題,提高和發展題為選做題。必做題滿分80分,選做題滿分40分。必做題50分為達標,選做題20分為良好,30分以上為優秀。這種有梯度的試題能測出各歌層次小説的實際水平,提高了各層次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結論

1、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昇華。

2、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

3、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藝術和教研能力與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八、討論與分析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構建並實施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我們也深深體會到教學模式本身應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模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尤其是在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們不斷髮展優化教學模式,使之更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感到:

1、教師角色的轉變還要進一步強化。由於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師的角色轉變相當程度地制約着課題的研究。因為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教學並不是簡單的教學程序,而是一種教學的理念。如果教學觀念不轉變,即使按照某種模式進行程序式的教學,教學效果仍然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整個課題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地變換自己的角色。要想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其次要不斷地加強先進的和科學的教育理論學習,揚棄自身固有的陳舊的教育觀念;再次必須具備鋭意進取的創新和開拓精神。

2、評價的激勵性機制有待更加科學完善。由於考試成績的評價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考試成績的取向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導致學生的學習取向也着眼於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習。因此,教師應着眼於轉向對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的評價,轉變學生學習知識取向,培養具有時代責任感和高素質的合格公民。

3、如何加強英語課內外銜接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將是我們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不斷探索的話題。這將有助於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進一步提高自身英語綜合素質。

4、進一步開展實驗系列研討和交流活動,拓寬和深化“英語分層教學”的研究,積極探討與新課標和新課程的融洽,努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6

分層教學模式指的是通過分析個體差異而制定的有層次、有針對性的一種深化教學改革的途徑。本文就分層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概況進行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瞭解該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一、分層教學方法實施的重要性

1.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國小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最重要階段。在國小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養成怎樣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了今後的英語學習狀況。分層教學模式施行的根本出發點是找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並根據這些差異實行分層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相同的學習環境中取得更多的收穫,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熱情,並在不斷地收穫和滿足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心態的發展。在我國,英語屬於第二語言,由於語言思維的不同,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會比較多。尤其對於國小生來説,本身的認識和理解水平就比較低,因此,在學習英語時一般比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從而挫傷學習積極性。而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夠運用分層教學方法,依據每一個學生自身的不同特點,如智力或性格方面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從而可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養成更加積極和健康的學習心態,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各種學習問題。

二、分層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學生類別分層。學生分層指的是在詳細分析和總結學生學習能力、知識基礎以及學習態度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學生可以被分成三個層次。一層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能力強、基礎知識穩固紮實、學習態度積極,各種考試均名列前茅。二層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能力一般、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比較居中,能夠比較自覺的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三層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能力差,基礎知識嚴重缺乏,且學習態度差,積極性不高。一般班級內長期處在前10名的學生可以歸為一層,長期處在後5名的學生可以歸為三層,剩餘的為二層。

2.教學目標分層。具體指的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具體的設計為:一層學生要求全部嚴格按照標準,完成所有標註內的教學內容,並在完成這些規定教學內容學習後,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要求該層次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提高英語四大塊(聽、説、讀、寫)的掌握能力;二層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三層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完成和掌握英語中最基本的知識,及時完成課後聽説或填空任務。如單詞的正確朗讀和書寫、填空題的填寫、詞語的連線歸類等。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7

傳統的“一刀切”教學形式不僅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甚至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新課改要求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為了讓學生在輕鬆、平等、自由的氛圍中學習、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作業設置以及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下面根據我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實施個體教學差異化教學作以闡述。

(一)班級授課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英語課堂分層教學的第一步是實施動態分層。學生在性格、興趣、愛好、智能、交際能力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有着個體差異性和共同性,教師可據此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並且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根據發展情況作動態調整;然後依據就近原則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以便給學生提供許多討論學習的機會,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實現教育活動的最優化,讓他們感到學習既有難度與壓力,也有信心與希望,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採用任務性語言教學模式,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層次化的學習程序。教師應分析每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和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現教學目標。但是不能“一刀切”力求教學目標在每個學生中得以體現。A層次的學生要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B層次的學生要落實部分教學目標,激發他們的興趣,增強信心;C層次的學生要過好單詞關,過好知識點關,夯實基礎。

(三)課堂教學和作業設置分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層次性,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也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並靈活調整。在課堂教學中應以A、B層次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中心,同時兼顧A、B層次學生的個別輔導。儘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來摘果子”,讓中等生吃好,優等生吃飽。例如:

1、授課的層次化。分層教學法,採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着眼於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着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2、練習、反饋檢測的層次化。分層練習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練習或佈置作業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分層達標檢測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本做法相似於分層練習。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其求知慾。實行分層練習和分層檢測,有助於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有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組織指導學生加強學習合作。分層施教為合作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合作學習則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和深化。課堂上學生除了個體自主聽講、自主練習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許多討論學習的機會,一般在各學習小組內進行。這種方式,可使學生互相受到啟發。組長要及時檢查各組員的練習、作業完成情況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向教師及時反饋。教師則要對各英語學習小組的合作情況及時檢查督促和指導,介紹先進小組經驗,組織協調各組間關係等。此法實施近兩年來,有效地剋制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提高了學生成績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國中英語“分層教學”在我的教學中一直在摸索和實踐,但教師備課有沒有備好三類學生的課?對於三類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沒有預先制定出三種不同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對他們的作業和任務有沒有真正做到層次上的不同?其次,在分層教學的同時,有沒有給他們分好組?因為教師沒有那麼多精力去一個一個管。所以,分層之後,要把學生分好組,按ABC搭配好,讓他們彼此間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問卷調查發現:A、B、C三類學生可以一塊兒合作學習。調查發現,自主合作學習對三類學生的學習都有幫助和提高。

通過分層教學的實證研究,我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並進行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教師要備好課,針對三類學生不僅要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還要有教學機智,能化解突發情況。

反思二:備課一定要充分,以應對不同的學習速度。在任何班級中,特別是混合水平差距大的班級中,學習者用不同的時間來完成課堂上設置的任務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其他事可做的話,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可能會變得好動甚至會搗亂,這也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這時,除了任務分級,下一步就是要他們學會自主合作學習。我們可以讓完成任務快的學生去幫助那些還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或覺得任務難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在學習者之間培養支持與合作的氛圍而非競爭或憎恨的情緒,這十分重要。因為,這既提高了他們的能力,又有利於增加學習者的成就感,並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

反思三:分層的同時,還要運用其他教學法。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分層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習者各方面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發揮學習的主人翁精神。所以,分層後,我們還要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問題學習以及任務型教學、交際性教學、策略型教學、有效性教學等。

反思四:要給學習者鼓勵性的評價。

任何課堂,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我們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展開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再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教學反思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我們必須將它自始自終貫徹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分層教學總結範文 篇8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教學呢?我們又該如何來實施呢?

一、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1、教學現狀分析

pep教材的信息輸入量大,重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加上部分學生參加了興趣班,而部分學生毫無基礎。因此同一班的學生在學習上有着十分明顯的差異。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在教學中不區別等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往往無法掌握學習方法,上課感到“吃力”,而尖子生則常常感到“吃不飽”,導致其進一步發展受損。

2、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因材施教”“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理性思考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了在每一節課中落實這些要求,避免差距進一步差大。

我國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理論以及當代多種先進教學思想包括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理論、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及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都為實行分層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但在具體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給出了更為有效的方法性指導。該理論認為理想的教學就是採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將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既要走在學生獨立發展的前面,又不能脱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二、構建分層教學的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意義建構,而不僅是知識的提供者,更不是灌輸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習的內容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則是認知工具。與傳統教學相比,建構主義教學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管理自己的機會,此時教師則應該注意使這些機會永遠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導。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建構教師、學生相互關聯的教學活動進程,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同時實施分層教學呢?我的思路是“分層定標,分層指導,層層推進”。

“分層定標,分層指導,層層推進”教學模式就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層次,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確定教學方式,使之更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符合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從而確保教學與各層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並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使各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

該模式包括四個環節:

分層定標—引導鋪墊,分層指導-合作探究,分層檢測--層層推進,分層擴展--評價反饋。

三、具體實施方法及取得成效

1、精心分層、設組。分層和分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以及學生上學期期末的英語測試分數、智能及思維靈活程度等因素動態地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可根據以後發展情況隨時調整);每個層次內細分為a1,a2,a3,b1,b2,b3,c1,c2每組包括6人。然後再根據學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按異質同組原則(即每組成員需包括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並設組長

一人,負責做好合作學習的組織工作及全組同學尤其是差生的學習幫助工作。這樣分層、設組的優點是對各類型的學生都顧及到,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在佈置作業、互相幫助等方面,更能顯示分層的優越性。

2、備課層次化。在備課時,要突出層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圍繞主體參與這個中心,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儘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來摘果子”,讓中等生吃好,優等生吃飽。備課時我充分學習大綱,鑽研教材,以落實“三基”為根本,分析學生,以層次最低的學生也能達到“三基”的基本要求為準繩,其餘各層次予以拔高;注重分層訓練,重點突出A、B兩層的標準,C層注重技能,提高速度。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5 look at the monkey的a let’s talk時,根據重點句型what is she doing?She’s?,在一節課中我讓優秀生自編自説句子,讓中等生背過句型,讓落後生跟讀,模仿,效果好。

總之,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內容與學生的協調性,為成功組織實施分層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3、授課層次化。分層教學法,採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着眼於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着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4、練習、反饋檢測的層次化。分層練習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練習或佈置作業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5、達標檢測層次化。這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本做法相似於分層練習。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其求知慾。實行分層練習和分層檢測,有助於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有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實踐反思: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實踐分層教學模式後,我對該教學模式有如下的總結和反思:

1、分層教學模式可使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學法輔導等環節得到優化,更有針對性,確保教學與各層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在每個

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2、分層教學模式便於教師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通過實驗,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有了較大改善,學業成績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3、分層教學模式能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減少心理壓力,有利於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為今後更漫長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慎重處理學生的升層和降層,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

總之,任何教學方法,只要是對學生身心及智力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就可以為學生所用。在教學中只有真正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潛能,着眼於並促進學生的發展,逐個推進,才是分層教學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