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技術學院年度工作總結

一年來,模具技術學院全體教職工緊緊圍繞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堅持以“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為引領,以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為抓手,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團結、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全體教職工上下齊心,全員參與,高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成績顯著。現將一年來部門工作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模具技術學院年度工作總結

一、重點工作

(一)以學促做,從嚴從實開展“兩學一做”系列教育活動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我部門積極響應學院黨委號召,深入開展“兩學一做”系列教育活動,先後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專題研討會,邀請社科部教師來我院開展題為“高職供給側改革”講座,黨總支書記給全體黨員上黨課等多種形式教育活動,開展了學習與實踐黨日活動,先後組織全體教師參觀優秀教師殷雪梅紀念館和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觀沙家浜新四軍紀念館。同時黨總支定期組織黨員和教職工參加政治學習。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學習與教育活動,引領全體教師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引導黨員自覺按照黨員標準查擺問題、規範言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思想轉化為行動,落實在工作中,真正起到模範骨幹作用。

(二)以省級品牌專業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專業羣建設

以品牌專業建設為引領,有序推進品牌專業建設各項工作。承擔教育部“高職模具專業評估標準”和全國職教“現代模具技術專業裝備標準”兩個標準的開發工作,全面完成20xx年度品牌專業建設任務,並作為全省品牌專業領軍型建設單位參加了全省彙報展示,獲得省廳和兄弟院校一致認可。全面完成省級“xx”模具設計與製造重點專業羣驗收工作,此外《無損檢測》等2門課程成為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國家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牽頭單位。

(三)深化改革,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本年度,我部門積極探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嘗試開展分層分類培養,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聯合行業企業資源,創造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培養途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選拔模具專業14級學生與科教城湖南大學機械裝備設計研究院聯合組建“機電-朗培班”;選拔15級學生組建“匠心模具創新班”;紮實開展各專業社團活動,定期開展專業社團檢查。通過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獲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立項項目5項、學生作為第一申報人申報專利14項;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獲全國機械行指委高職模具專業技能大賽三等獎2項。

(四)精心謀劃,申獲省級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台

按照省廳關於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平台建設項目申報要求,部門領導精心謀劃,邀請校內外專家多次反覆研討,積極組織骨幹教師開展校企調研,認真分析和診斷模具專業現狀,制定專業建設未來目標,成功申獲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平台建設項目,全力組織骨幹教師開展項目建設工作。

(五)開放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內涵

充分依託江蘇省模具行業協會、常州熱處理行業協會與多家知名大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協助承辦20xx常州模具智能製造技術高峯論壇,邀請江蘇省各地區模具行業協會會長和江蘇知名大型模具企業研討成立“江蘇模具企業聯合學院”的事宜,探索現代學徒制改革。與常州華威模具有限公司、崑山科森有限公司有序開展訂單班教學,同時積極對接周邊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等四技服務工作,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開展企業員工的技能培訓工作。校企聯合申報了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和常州市科技進步獎,目前,常州市科技進步獎已受理公示。

(六)有序部署,突出重點,認真做好招生就業與學生頂崗實習工作

今年以來,面對生源下降、就業嚴峻社會現狀,部門領導深感責任重大,多次召開招生和就業工作研討會議,羣策羣力,分析形勢,商討對策,全體參與,組建招生團隊,領導帶隊、分片負責,走出去請進來,發動各方力量積極開展招生工作,針對部門兩個弱勢專業招生難的問題,採取早部署,早動員,積極加強宣傳,拍攝專業介紹視頻,製作專業宣傳冊,使得兩個弱勢專業在提前單招中取得良好成績。針對13級學生就業和14級學生頂崗實習工作,一方面加強對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開展專題講座、創業論壇、主題班會等各項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意識;另一方面積極與企業聯繫,拓展新的就業渠道,舉辦1場專場招聘會和10多場小型供需雙選會,滿足頂崗實習和就業需求。

二、主要工作

(一)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

1.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

今年來,部門根據學院《關於在全院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關於實行“黨員活動日”制度的指導意見》,模具學院積極開展了專題黨課、查擺問題、專題討論、“領導幹部立家規,共產黨員正家風”主題教育活動等多種學習教育方式,黨員活動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黨總支委員亮明身份、公開承諾,教師黨員在殷雪梅紀念館再次學習《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紅七條”,“我為模具獻計策”,學生黨員“秀特色魅力,傳黨員風采”等等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全體黨員統一了思想,強化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

部門黨總支積極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改進、豐富教職工政治學習內容、形式。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討論了教育現代化建設、高職教育、大國工匠等,去金壇革命烈士紀念館、沙家浜及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緬懷先烈,邀請社體文部劉剛老師作《共識、共促、共享——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的講座,召開“學得認真,做到實在”教風推進會,黨總支端午節慰問中西部學生座談會等活動。開展了黨員教師“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教工支部深入班級開展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教育活動,學生支部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深入開展黨員結對、承諾、黨小組服務等活動。

3.認真組織黨總支換屆選舉工作

按照黨委統一要求,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的規定,開展黨總支換屆選舉工作,同時把換屆選舉與黨員教育結合起來,提高黨員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

4.紮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簽訂黨風廉政建設、公正廉潔責任書,強化廉潔意識,牢築自律防火牆。及時公開院部制度、評先推優等事項。開展獎助發放、評優評先等視導工作,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獎助貸工作站、QQ羣等,暢通溝通渠道,加強廉政監督。積極開展“清正在德,廉潔在志”、“廉潔如水,歲月如歌”等黨風廉政教育活動4次、大學生廉潔文化活動2次。

5.嚴把“三關”,確保黨員發展質量

堅持黨章要求,嚴把“入口關”、“培育關”、“審查關”,從選人、定人、用人、送人等四個環節全面考察、慎重發展,規範入黨積極分子、黨校培訓對象、發展對象的選拔、考察、培養、教育等工作,嚴格執行入黨培養人聯繫制度、發展對象三級評審制度(團內推優、支部評議、黨政聯席擴大會議審核)。組織實施學生黨員“五個一”工程,不斷髮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年選送28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院第23、24期黨校學習,94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了模具技術學院20期分黨校培訓班,發展黨員10名,轉正9名。

6.強化工會工作領導,發揮工會參政議政功能

加強工會與黨團組織、專業團隊的聯繫。開展了教工讀書日徵文、學習殷雪梅老師事蹟展、師德教風研討會、青年教工説課、優秀課堂展示、教職工素質拓展、三八婦女節慰問、端午節送温暖、教職工趣味運動會、公益問診、女教工健康沙龍、乒乓球及摜蛋比賽等活動,慰問探望生病職工8人次。積極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瞭解教職工訴求,收集教職工提案10多條,營造了和諧、團結的氛圍。

(二)教學工作

1.品牌引領,集羣發展,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高度重視模具省品牌專業建設工作,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實施項目負責制,定期召開推進會議,研討實施方案,組織檢查各項任務實施進展情況,並以品牌專業建設為契機,帶動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兩個專業建設。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能力。

成立了“模具行業大師工作室”,聘任江蘇新泉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一德、我院高級工程師鄧衞國、陸宇峯3人為行業大師,帶領團隊教師開展企業技術培訓與研發、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能大賽、擔任全國模具行指委專家,在全國模具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聘任常州朗培汽車有限公司等技術骨幹擔任《塑料模設計》、《模具創新思維與訓練》、《模具拆裝與測繪》等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不僅承擔課程教學,還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開發與建設、聽課評課、指導學生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為提升團隊師資力量增磚添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術論壇、企業實踐鍛鍊、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課題研究、教學改革、信息化教學比賽、企業技術服務、學生專業技能比賽與創新創業項目指導等,提高綜合能力。本年度,我部門共65人次教師參加了“20xx常州模具智能製造技術高峯論壇”、“20xx年江蘇省模具高峯論壇”、“20xx年上海模具高峯論壇”、“20xx年常州市熱處理技術高峯論壇”等學術會議,瞭解智能製造發展動態,促進教學改革;16人次參加了教育教學培訓,其中1人蔘加了省教學管理人員培訓,15人次教師參加骨幹教師業務能力培訓;3人列為專項人才培養對象,其中1人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為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對象、1人為常州科教城315人才培養對象,通過專項培養,提高教師綜合實力;5名專任教師和4名兼職教師擔任20xx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指導教師;1名教師擔任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指導教師,獲省二等獎1項;6名教師擔任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指導教師,獲全國職業技能比賽一等獎1項、全國行指委模具比賽三等獎2項;9名教師參加AHK本土化實施關鍵技術培訓;3名教師參加省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獲二等獎1項;2名教師主編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獲省精品立項;獲批省級以上課題3項,市級課題1項,開展企業技術服務項目12項,發表中文核心論文8篇,申報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8項,其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授權12項。

3.引進國際職業標準,校企合作開展課程信息化資源建設

引進德國AHK模具機械工職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基於工作崗位的專業課程體系,開展本土化實施;與常州博贏模具等企業合作,在建《機械製圖》、《機械設計基礎》2部品牌主幹基礎課程教材,《塑料模設計》、《冷沖模設計》、《模具製造技術》、《模具CAD/CAM》、《模具數控加工》5部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模具鉗工》、《模具電加工》2部實訓教材,專業羣在建立體化教材5部,其中《塑料模設計》為省級精品立項教材;依託模具專業“互聯網+”教學與信息化管理平台,結合現代模具技術人才培養的需要,與常州華威模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建成融課程教學和繼續教育一體的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引進轉化30個企業實踐項目和台灣應用科技大學優質教學項目,並在教學中推廣使用;承擔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國家資源庫申報項目中的2門課程建設。

4.校企共建實驗實訓室,促進專業發展

與台灣建國應用科技大學合作,依託江蘇省模具行業協會,與青島海剋期康精密檢測有限公司等合作,整合政府、行業、企業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四方共建模具技術人才培養創新基地,完成模具創新工場、國際先進模具技術展廳、精密檢測實訓中心等七個實訓場所的新建與擴建工作,培育“重技崇學、精藝善究”的模具專業文化,服務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及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

5.創新理念,以生為本,深入實施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工程

與湖南機械工程研究院常州分院合作開展“大學生模具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引入德國AHK模具機械工職業標準進行本土化實施,完善“雙證融通過、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構建5S職業素養課程體系,提高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專業知識運用等綜合能力;依託江蘇省模具行業協會平台,與常州華威模具、常州工利精機等多家知名企業聯合成立“江蘇模具企業學院”,選拔成立“模具匠心創新班”,開展模具技術傑出人才培養;與知名德資企業福伊特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聯合辦學簽約,成立“福伊特班”開展焊接等技術人才培養;開設“魔幻材料研究社”、“博鋭特逆向工程社”等9個專業社團,實行“多元主體、雙線運行、三化管理”模式,其中獲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4項,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行指委模具大賽三等獎2項、學生以第一作者申報專利14項、撰寫學術類論文2篇。

6.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人才

本年度,部門先後派出5名教師赴新加坡理工大學、7名教師赴台灣建國應用科技大學進行交流學習,選派14名學生赴台交流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充分進行國際交流融合,探索交換生訪學制度。借鑑德國AHK模具機械工職業標準,完善基於工作崗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參照德國AHK模具機械工認證方法,改革課程評價方式,開展教學實施;為阿魯克邦複合材料(江蘇)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資企業定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65人次。

7.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

根據《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常州機電學院教師教學質量原則意見》制定了《模具技術學院教師一課教學質量考核辦法(試行稿)》、《模具技術學院教師自考助學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辦法(試行稿)》、《模具技術學院專業社團運行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稿)》、《模具教學型教師建管工作績效考核實施辦法(試行稿)》等教學管理制度,嚴格貫徹執行學院ISO9000教學管理標準,通過教學檢查、聽課評課、座談、專題研討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精細化管理,提升我部門教學管理水平。

(三)學生工作

1.加強思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舉辦“我在你身邊”專業導師進班級、“健康上網,杜絕網癮”等主題班會活動,舉辦“勵志青春創享未來”創業論壇、“青春夢想,攜手啟航”就業訪談等“優秀校友進校園”主題團日活動,姚宏副書記作了“服務他人成就自我”勵志報告,開展“弘揚五四精神,擔當時代責任”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演講“我身邊的他”(學生幹部勵志故事)等等一系列活動,傳遞正能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見行動,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學生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建立網絡信息暢通機制,充分利用QQ、微信、博客等新媒體,加強對學情的研判、輿情的監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持續開展文明修身提升工程

堅持教育、示範、體驗、督查、整改、獎懲相結合的原則。召開“文明始於心,修身踐於行”等主題教育班會,舉辦“禮儀,讓你更有魄力”禮儀教育講座,從思想上認識文明修身的重要性;舉辦商務禮儀接待觀摩體驗活動、禮儀排練演示、文明監督體驗等,從行動上增強文明修身的自覺性、自律性。開展“文明課堂”專項整治活動,通過文明課堂倡議、課堂巡查、督改等,課堂文明大有好轉。開展“文明宿舍”主題活動,舉辦無煙安全倡議、簽訂宿舍安全承諾書、節水節電從我做起、寢室特色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動,有力推動了宿舍文明的創建。本學期,無重大違紀事件發生。

3.加強輔導員隊伍和學生幹部建設

開展了輔導員(班主任)“七個一”活動,搭建交流、學習和展示的平台。召開學生工作研討會4次、輔導員月工作會議8次。每週例會有交流,每月工作有研討。輔導員參與教學團隊調研、專業建設等活動。舉辦主題班會集體備課、主題班會觀摩、輔導員工作案例撰寫等活動。嚴格有關學生的政治、經濟、榮譽、升學、就業等評優推薦工作的規範管理。16年我院341名學生獲得院獎學金,151名院三好學生,127名院優秀學生幹部;1名學生獲院長獎學金;1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42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182名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共計81.7萬元。高度重視學生幹部“三自”能力的培養。完成了新一屆學生幹部的選拔與培訓工作。舉辦骨幹訓練營、新鋭訓練營,通過動員、領導報告、分組素質拓展、禮儀培訓、任務實施、總結閉營等提高學生幹部的責任、服務、協作等意識。開展新老學生幹部結對幫扶、交流活動,關心、幫助新一屆學生幹部的健康成長。重心下移,狠抓基層班團幹部隊伍建設。班級開展班團幹部“六個一”活動,提高學生幹部的責任、服務等意識。

4.加強團學工作,服務廣大青年學生

加強了分團委、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自身建設,精心開展了新一屆團學幹部的換屆改選工作;高度重視對團學幹部隊伍的培養,對新一屆團學幹部進行了系統的培訓,提高了團隊協作意識以及“三自”能力;以學雷鋒志願服務、“女生節”、“世界衞生日”、“消費者”活動日、“我的中國夢”、“珍愛生命快樂成長”等活動為抓手,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全年舉辦紅色主旋律活動14次、藍色創新活動12次、綠色公益活動2次、銀色技術活動6次、金色藝術活動6次,有625名學生6185人次參加各項校園活動。編輯部的“書籤”、“紅色文化進校園”等活動被常州日報、消費日報、科技日報和中國常州網等媒體報道;志工部和愛心聯動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火車站志願者、交通志願者和助殘志願者等受到了上海鐵路局、常州市總工會、助殘聯盟等單位的表彰。

5.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暢通信息反饋渠道

舉辦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委員“心理摸排工作”培訓,通報心理摸排情況、研討了危機干預措施。憩心林心理協會舉辦工作討論會、乒乓球友誼賽,參加院心理劇大賽,參編“夏之雨露”、《梅林心語》小報,舉辦“三行情書心意寄綠色環保地球日”和“熒光夜跑律動青春”快樂週末活動,組織了4次週末心靈影院觀影活動,增加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受挫抗壓能力。關注、跟蹤、訪談了8名學生,成功干預了1名學生。

6.拓展公寓教育功能,創建社區温磬環境

修訂完善了《模具技術學院宿舍管理委員會考核制度》、《模具技術學院學生公寓查房制度》等制度。舍區文化節期間舉辦了“秀文明之雅舍,展學子之風采”、“攜手共建一個家”之夢想牆報展、“一花一世界—尋找身邊的美”之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節水節電宣傳月舉辦了“勤儉節約你我先行”簽名、“節能之星”評比、“異想天開,創意無限”之變廢為寶設計大賽等活動。經常性進行安全專項大檢查,舉辦“宿舍安全情繫你我”無煙宿舍倡議、宿舍安全承諾書籤定、“提高安全意識,創建平安環境”安全知識海報展等活動。宿舍率達100%,夜不歸宿4人,違章電器1人,吸煙8人次,未發生安全事故,舍區安全、温馨、宜人。

7.部門統籌,全員參與,認真做好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全員化,走出去,請進來。高度重視招生工作,成立招生工作小組,制訂招生工作政策,明確招生工作的責、權、利,調動招生人員的積極性,改善招生氛圍。製作招生視頻,編印招生宣傳資料,改建網站,注重新媒體的宣傳。組建高效招生團隊,聯合招生。邀請了濱海獐溝、明達、東台時堰等中學領導班主任、學生代表來校參觀、考察,選擇鹽城地區多所地域錯開、生源豐富的學校共建科普教育基地,創建穩定的生源基地。

8.加強創業就業指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舉辦“勵志青春創享未來”創業論壇、“青春夢想,攜手啟航”就業訪談等主題團日活動。開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7名優秀學生進入“朗培”班學習,成立“匠心模具創新班”,成立匠心創造工坊、先進智造創新社團、3D開拓者學社、魔幻材料研究社等八個專業社團,學生數達200餘人,成功申報6個江蘇省大學生創新項目。徐佳豪、歐陽文韜等5名同學的《農墾類種子處理技術改進及應用》獲得“挑戰杯——彩虹人生”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二等獎。組織開展第八屆“工學結合宣傳月”活動,舉辦1場專場招聘會和10多場小型供需雙選會,提供了超過學生數的崗位(600多個)。校企合作訂單培養12個班級253人。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98.73%。

(四)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

按照“科學規劃、積極創新、提升內涵、彰顯特色”的基本要求為指導,以團隊建設為平台,以項目為抓手,提升教師整體教科研能力,擴大品牌專業影響力。

1.加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開展教改項目的研究與實踐,開展“德國AHK模具機械工認證項目”和“基於分類分層因材施教的模具技術精英培訓項目”的研究與實踐,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模具專業中的實踐,承建模具人才培養創新基地,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共同合作,建立協同育人機制。20xx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於校企雙向互通在線課程的創新性學習研究》(資助項目)和《基於“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研究》(指導項目)獲得立項。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xx年度課題《生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為例》和《高職課程遊戲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推薦申請。推進模具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總結改革實踐經驗,凝練人才培養特色,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5篇,探索模具專業內涵發展,推進模具專業教學改革。

2.深化科研管理和項目研究

依託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和企業信息平台,逐步拓展社會服務能力,定期召開社會服務工作會議,制定技術服務工作計劃,總結交流技術服務工作經驗;在科研團隊成員的帶領下,基於社會技術服務項目優勢,引導高水平論文的撰寫、專利的申報工作,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發表中文核心論文8篇,申報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8項,其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授權12項。1項課題獲得常州市科技局軟科學立項,1項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校企合作共同申報常州市科技進步獎。積極為周邊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等四技服務工作,積極探索和企業進行技術合作的途徑,加強橫向項目的立項和過程管理,我院教師深入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為常州博贏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12項技術服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取得了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工,相關研究成果申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成果鑑定。

3.推進社會培訓工作

注重培訓項目開發,推進“6688”工程品牌項目的建設,重點開發完善“模具設計師”職業資格培訓項目,促進院部社會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深入開展政府委託培訓、高技能人才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新工藝培訓,為企業排憂解難,提升員工素質,開展中高職院校和社區教育培訓。為阿魯克邦複合材料(工蘇)有限公司開展軟件類等技術培訓、為東京制綱(常州)有限公司開展高技能員工培訓、為光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技師培訓,為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軟件類培訓,共為各企事業單位培訓2180人次,其中為外資企業員工開展高技能培訓65人次,“全國機械行業師資培訓基地”成立,開展全國機械行業師資培訓項目“模具CADCAECAM先進技術培訓班”,為社會培訓工作內涵建設和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明年工作思路與目標

(一)以學促做,深入推進“兩學一做”系列活動

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學習與教育活動,引領全體教師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把思想轉化為行動,落實在工作中,確保“兩學一做”系列活動取得實效。

(二)立足團隊,培優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結合學院教師發展規劃,參照機械行指委“模具技術師”認定標準,制定部門師資隊伍進階發展規劃,對部門內各教學團隊現有教師開展雙師等級認定,建立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專業領軍人物的培養機制,通過提升教學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學歷和職稱等項目來培養和儲備一批專業和課程骨幹。

(三)品牌引領,行校企聯合推進專業羣建設

針對部門招生出現萎縮現象的困境,結合智能裝備製造領域材料成型與控制產業鏈的發展現狀,立足常武及蘇南地區人才需求,充分發揮部門與行業協會的資源優勢,組建“江蘇模具企業聯合學院”,適時調整優化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羣內專業結構。並以核心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省級品牌立項建設項目為契機,整體推進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羣內涵建設。

(四)持續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鞏固現有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分層分類傑出人才培養改革,引入AHK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融入企業文化,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加大教學資源利用率,將創新創業項目融入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嚴把學生質量關,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專業知識滿足度和職業素養。

(五)搭建平台,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藉助省品牌專業建設和省產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設契機,在現有技術服務平台和校內外資源的基礎上,搭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平台,明確重點服務領域,整合資源,組建社會服務團隊,重點攻關,積極開拓,加強與政府機構、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及兄弟院校的合作,着力打造部門技術服務特色領域和社會培訓品牌項目,不斷提升部門技術服務和社會培訓能力。

(六)持續探索,提高學生工作成效

建立健全學生工作體系,完善輔導員、班主任進專業團隊的運行機制,加速推進專業團隊參與學生工作管理的力度,並以狀態採集數據和第三方調研數據分析報告為切入點,分析找準部門學生工作的改進點,切實提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學生滿意度,降低畢業生離職率。

(七)開放合作,提升社會影響力

通過主動承擔各類項目,深化與政府機構、機械行指委、行業協會、行業知名企業、本科學校的合作,並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為試點,開展高職本科“4+0”辦學試點,通過引進國際優質資源、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等方式提升部門國際化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水平,打造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