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敍事範文

教育本就是面對生命、提升生命的事業,在教育裏面,對生命又會是怎樣的理解?感悟有哪些呢?本文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生命教育敍事範文,僅供參考。

生命教育敍事範文
生命教育敍事範文篇一:着力構建生命的課堂

説真心話,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我的心在顫抖。暮然回首,1989年,當時尚不滿19歲的我告別xx師範專科學院,懷揣着忐忑、憧憬和堅毅走進了國中語文的課堂,歲月飄忽,我曾一往情深在三尺講台激情耕耘八年,也曾欣然品味辛勤付出後的甘甜,但也曾滿懷不捨告別杏壇十多年,十年磨一劍,爐火更純清,而我卻整整缺失了十多年,當從內地來到深圳再次躊躇滿志重返三尺講壇時,我發現,自己已經被重重地拍在了“沙灘”上,然而正因為對語文有情,正因為對課堂有愛,既然選擇了前方,又何必論成敗,一往無前、風雨兼程才是我應有的語文教學情懷。

很喜歡儒雅語文的創始人王崧舟説過的一段話“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藴支撐起語文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事業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葉瀾教授也説過:“課堂教學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以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語文大師們的話,在為我指明專業發展方向的同時,也讓我茅塞頓開,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人性、靈性、活性和詩性”的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課堂,我不敢妄談自己具有什麼教學風格,只想在這裏傾訴一下自己一直以來的語文教學追求,那就是着力打造生命的課堂,把開發生命的潛能、拓展智慧的力量、認識生命的價值、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作為自己語文教學永恆的價值追求。

那麼何為生命的課堂呢?我以為生命課堂既是教師生命活力的展現,也是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以師生共同的生命活動與生命交往為基礎,以師生的共同發展和生命價值弘揚為目標,開展人與人之間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智慧、文化、審美以及生活等交流活動的課堂教學。構建生命課堂,生命性應當是課堂的本質屬性,是教學的基點、依託與目標。生命課堂由智慧的課堂、文化的課堂、審美的課堂、生活的課堂所構成。

智慧的課堂

生命課堂首先是靈動智慧的課堂,是課前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課堂,是引發學生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促進學生成長的課堂。我們知道我們的語文課堂的核心是人,學生是再發現知識的生命體,教師是再創造知識的生命體,課程是承載知識的生命體。課堂教學,就是激發這學生、教師、課程三個生命體各自的智慧,相互作用並共同發展的智慧融合過程,是生命智慧的提升過程,是生命價值的體現過程,這是教育的本質之所在,讓教育迴歸人的本質,增長生命智慧的教學就是語文課堂返璞歸真的根本途徑。智慧的語文課堂包含巧妙處理教材的智慧、課堂導入的智慧、精心設計問題的智慧、精確點評的智慧等。

難忘20xx年4月19日,當時創校僅8個月的坪山實驗學校有幸邀請到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語文“板塊式教學思路”的創造者餘映潮老師蒞臨我校開展教學視導,餘映潮老師一上午連聽了四節語文課----我校温益凡老師執教的《口技》、姜京老師執教的《畫家與牧童》、洪軍老師執教的《凡卡》以及我執教的《安塞腰鼓》。因為當時我擔任學校教導主任,具體負責組織此次活動,要考慮安排的事項很多,但是想到能夠如此近距離地在大師面前挑戰自我、錘鍊自我,我還是毅然服從學校行政會的安排,親自上課。下午,面向坪山區全體國中語文老師,餘映潮老師對四節課進行點評,餘映潮先生肯定亮點、指出不足、提供方案,娓娓道來、有理有據、細緻入微,盡顯了餘映潮老師對語文教師的關愛、對語文教學的摯愛。餘映潮老師認為温益凡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個人沉穩、平靜,有條有理駕馭課堂教學進程,但下一步應避免碎問碎答,餘映潮老師對姜京老師得體到位的語言教學給予肯定,但同時也指出年輕的教師,在教學思路的勾勒上要注意“切分”兩字;餘映潮老師認為洪軍老師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講究教學技巧,但今後要注意體現文體教學特色。餘映潮老師指出我執教的《安塞腰鼓》很好地設置了教學情景,課堂內容整合清晰,是一篇深得語文設計奧妙的課,但應進一步形成重要的教學技巧:選點精讀;在後來的專題講座中,餘映潮老師感慨頗深地指出“語文教師的第一功夫是讀出課文的味道,這種功夫的歷練伴隨着我們一生的語文教學,教學思路清晰是所有語文教師教學設計水平的第一反映,提問精粹實在是所有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第一反映,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習得語言、積累知識、訓練能力。如果教學之中不能深入文本,這些任務都可能難以完成;閲讀教學的創意之中必須考慮能力訓練;藝術的教學設計給課堂教學增智、增美、增趣、增力;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受磨練,得以成長”。現在想想,當時我的課之所以能得到較高評價,正是因為我深入研讀了《安塞腰鼓》,把握了文本的核心價值,從學生閲讀的原點走進文本,較為巧妙地處理了文本;在導入時,採用了視頻導入法,創設情境,讓學生、教師和文本間迅速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教學設計時,整個教學以“讀”串聯,由淺入深設置了五個板塊,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在鏗鏘的鼓點中、在宏大的場景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追求,因此才較好地彰顯出本節課堂“煥發人性光芒,點燃智慧明燈”的特點。在這裏我要特別強調,對於語文老師來説,引導學生個性閲讀文本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充滿智慧的。古人有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同一個文本,不同的人因為知識結構、視野認識、情感體驗不同,從中咀嚼的營養也不同,正所謂:一輪皓月當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文化的課堂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悉:語文是折射中華文明的一滴水珠,應該從這誰注重,讓學生體悟到中華文明的博大與精深,於己打好人生的底色,於國傳承民族的精神。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文化的課堂生是命課堂最基本的特徵之一。文化教育具有“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的價值。知啟於識的積累,慧源於文化的積澱。

文化的課堂就是一種創造高品位語文教學藝術文化的課堂。它是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併為師生所自覺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課堂精神,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行為等的總和。文化的課堂就是將課堂變為學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台,變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奇蹟、開發潛能的園地;它是學生走向未來的一段旅程、是師生生活中一段具有生命意義、煥發生命活力的人生體驗的經歷;文化的課堂就是將課堂學變為學生愉悦成長和充滿陽光的地方,能喚醒學生生命的意識、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炬;它向每一顆心靈敞開温暖的懷抱,讓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它用知識激活思維,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用智慧啟迪智慧,讓生命的質量不斷得到提升。我以為文化課堂的建構包括了:高雅的精神風貌、祥和的心理狀態、嚴謹的思維方式、高尚的價值追求等基本要素。

20xx年,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讓對話在語文課堂中自由飛揚》,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要讓教學過程成為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討,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過程,讓對話在語文課堂中自由飛揚。而對話主要有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自我對話。”在論文中我敍述了自己執教《皇帝的新裝》時的一個片段,在一連串的課堂提問與小組合作學習之後,學生對於故事中人物的分析已漸近尾聲——那種傳統的結果即將得出。我問:“這則故事中,我們最該學習的是誰?”原本以為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孩子”,誰曾料想,回答的聲音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孩子”與“騙子”,而且所佔人數還不相上下。我着實吃了一驚,轉而欣喜萬分,心想:“這不剛好順水推舟嘛。”於是故意問:“怎麼辦,現在你們出現了不同意見,該聽誰的呢?”這下課堂炸開了鍋,“我們對,聽我們的”這樣的嚷嚷聲此起彼伏。“好,我們來個即興辯論賽,看誰的理由充分。找理由,從故事中找理由。”我的話還沒説完,一隻隻手都已高高地舉起,有的索性站了起來。讓學生自由地發言,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出學生直抒胸臆的勇氣與膽量,奠定了語文課堂自由的基調,刺激了學生語文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及學生之間的活動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正是因為平等的對話,使學生在對話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現自我,成長為具有能動性、創造性,富有對話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現代人。一直以來我一直在着力營造“以人為本,和諧互動”語文課堂文化,一直期待自己的語文課堂能具有“高雅的精神風貌、祥和的心理狀態、嚴謹的思維方式和高尚的價值追求”。

審美的課堂

美是人類的永恆主題,是人的本性和存在方式。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的:“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能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靈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一直以來,我以為, 審美的課堂是生命課堂最基本的特徵之一。

審美作為生命的最高需要,是生命超越與昇華的見證,它通過對最直接的生命活動——審美活動的開展,直達生命的本源,可從根本上對生命存在加以影響和引導,使生命中的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夠符合理性的要求,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趨動。有人説,“教育是一首詩,可以是田園詩,可以是古體詩,也可以是抒情詩,有各種各樣的情調和內涵。”那麼,語文學科因其自身特點, 是最具審美性的學科之一。語文課堂更應是一首詩,語文的本色是詩意,語文的活力是詩意,語文的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語文課堂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陣地,從來都是詩意的、美麗的,學生正應該通過這些具體而生動的語文學習活動來獲得“美的薰陶”“詩情的感染”和“詩心的鍛造”。那麼,如何才能構建審美的課堂呢?我以為可以通過“精讀佳作以發現美、設置情景以體驗美、品讀語言以感受美、恰當方式表達美”等環節來完成。

記得一次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進行課外閲讀賞析,當時我們一起賞析的是《陸地上的船長》,在閲讀之前我告訴學生“魯迅先生認為:悲劇就是要以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的悲憤感來感動讀者、觀眾的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愛憎情。謝志強的《陸地上的船長》就是一部典型悲劇性的小説,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同時又讓人扼腕歎息。這是一種崇高美,也是一種悲壯美。”我要求我的學生 “精讀佳作以發現美”。有人説孩子是最善於發現美的。通過一番師生共同精讀,我的學生讓我頗為欣慰。他們認為《陸地上的船長》一文,至少具備了三個特點。一是標題矛盾生趣。文章的題目就如一個人的名字,總是寄託着作者(父母)的某種期望;題目又如文章的眼睛,我們常説眼睛是心靈之窗,一篇好的文章,我們總能從題目中讀到許多的信息。一篇優秀的作品,首先必須具備優秀的題目。本文的題目“陸地上的船長”,就是矛盾生趣。陸地本無水,無水自然無船,無船何須寫船長?陸地上的船長有什麼好寫的?可是作者匠心獨具,從獨特的角度刻畫了船長這個形象。這個標題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二是人物個性鮮明。小説塑造了一個執着於理想、忠於職守的失敗者形象——瘋子船長。船長熱愛自己的事業一如熱愛自己的生命。你看“太陽剛剛升起,他便站在曬穀場上„„喊:起錨,出航! ” 他“穿着整齊的制服,很威武,很氣派”„„這些神態、語言和外貌描寫,無不體現了船長對自己職業的喜愛。船長愛船勝過愛自己。當船艙進水,水泵被淹時,船長有條不紊嫻熟地指揮着大家搶救船隻。可是一切無濟於事,大家只好紛紛棄船而逃,但是船長卻選擇了和沉船在一起。船長的職責就是要和航船在一起,這是瘋子船長執着的信念和追求!職責和信念都沒有了,生命不過是一個空殼!可憐、可敬的船長啊,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職責的全部內涵。面對無法抗拒的災難,不會有人去苛責船長,可是職責和熱愛折磨着船長——他瘋了,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職責而瘋狂!這是何等的敬業精神!在船長瘋態行為的背後,我們認識了一個偉大而崇高的靈魂!讀到了一個悲劇英雄的情懷!三是主題深刻雋永。小説震撼人心,更是令人深思。世俗總是以成敗論英雄,我們習慣於把鮮花送給成功者。這種功利主義的氣息瀰漫於我們的生活中。可是現實並不是每一個執着於理想的人都能獲得成功和鮮花。如何看待這些理想之船觸礁的執着不幸者?小説給了我們深思和啟示:當很多人以嘲諷和憐憫的眼光來看待這位瘋船長時,文中的“我”卻懷着崇敬和同情。這是“我”的內心呼喚,也是作者的吶喊——給執着奮鬥的失敗者以應有的尊敬和理解,他們也是英雄!英雄成其為英雄不是因為某件事情的成功,而是因為其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小説着意從另一個角度給我們詮釋了英雄的含義。今天我之所以詳細的記載了我的學生髮現的“美”,是因為此時此刻我依然為這些孩子而心潮澎湃。

生活的課堂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 、“為生活而教育”。他強調“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率上説是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由此表明,生活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教育只有和生活結合才能成為教育。

學生的學校生活主要在課堂,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生活的園地。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滿激情並充滿理想的生活過程。為學生創設合適的精神生活空間,是學生髮展的內在要求;關注學生生活世界,擴展學生精神生活空間,讓學生體驗現實,感悟生活的真諦,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迴歸生活”的教學理念,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讓語文課堂迴歸生活世界,迴歸學生的生活是勢在必行。

建構生活的課堂就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重塑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體系,讓師生的互動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對生活的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產生勃勃的生機和充滿交往的樂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徹底的開放,使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迴歸。使教學在開放的過程中,顯示人的創造和自由發展,關注人在課堂生活中的生長以及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從而激發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將教學目的、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它包括了規範生活課堂的內容、豐富生活課堂的形式、增加課堂生活的元素等內容。

記得在和學生學完《香菱學詩》後,我問學生在《紅樓夢》中,你喜歡哪個人物,不想很多學生回答是“王熙鳳”,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他們説喜歡王熙鳳的“辣”,下一節課正好是寫作課,我要就學生用自己的筆描寫“鳳辣子”的形象,然而學生競表現不佳,在失望之餘,我分析了原因,儘管鳳辣子以“辣”出名,但畢竟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已在與生活的脱節中成了一朵枯萎的花——毫無所用!於是,我想不寫鳳姐了,寫一寫熟悉的人吧。畢竟學生還是有些生活的經歷的。着力點依舊是“辣”要求學生“在你熟悉的人裏面,你覺得誰最辣?學習曹雪芹,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服飾等,寫幾句話來表現他(她)的辣。”

情況似乎好了一點。

“鬧哄哄的教室,因老師的出現頓時鴉雀無聲。只見老師眉毛緊鎖,盯着我們的眼神如電,讓我們心驚膽戰。”

“媽媽跟鳳姐有得一拼,罵起人來聲如洪鐘,發起火來兇如豹子。”“我的同桌也挺‘辣’的,深邃的眼神有無限的智慧,緊縮的眉毛似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

思路好像是寬了,筆下之言也有了並不空洞之意。但細看,老師令人恐怖,媽媽兇如惡煞,同伴目空一切,這表象的“辣”非但沒有了色香味,且歪曲了“辣”的深刻內涵啊!展開想去,學生習作中存在的“負面”傾向,絕不是一個個象,或者牢騷滿腹,或者憑空想象,究其根源,是缺乏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指引,缺少對生活細膩深入的觀察。而這種傾向,往往又容易麻痺在所謂“真實”的假象中。這需要師者及時的提醒、點醒、撥正!再細細想想,莫説“鳳辣子”的形象百年難遇,就是學生的生活裏真有類似的人,也是一個需要仰視才能得其神韻的人物形象,與學生的生活、思維還是相去甚遠,寫起來自然不真切。課堂還是要有生活的源頭活水。設計再三修改:

寫一寫你熟悉的某個人。只抓住一個方面來寫,比如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等,通過你的描寫表現他的特點。

就如折翼的鳥兒重新插上了翅膀,學生的思維頓時翱翔在了廣闊的天地:

瞧瞧我班的小“辣子”:圓眼睛,雙眼皮,瓜子臉,紅嘴脣。身材嬌小,步履輕盈。笑聲就是她的名片。安靜的午休,大家正靜默看書,遠處出來一陣清脆的“咯咯咯”的聲音——這就是小“辣子”發生的信號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與鳳辣子比起來,是毫不遜色啊!

我的弟弟魯歌,我稱之為“格魯派”,意思就是“格外的粗魯”。這不,家裏的兩隻貓在搶魚吃了,“格魯派”一見,馬上跨步上前,左手一伸,居然加入了“搶食”的隊伍。只見他手腳並用,踢開這隻貓,擋住那隻貓,把那條魚牢牢地握在手中。我想:難道他也想吃魚?不料,這“格魯派”卻把那條髒兮兮的魚硬生生分成兩截,分別扔到兩隻貓前面!

老師的話音剛説完,只見“何急躁”就急不可耐地大吼一聲:“我來!”如平地一聲雷,把大家的眼睛齊刷刷地吸引到他身上。瞧,他“撐”地一下站起來,紅撲撲的臉上掛着滿滿的自信,圓溜溜的眼睛放着智慧的光芒。老師似乎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嘴巴一張,放鞭炮似得把課文讀了一遍。老師微笑地看着他,輕輕地説一聲:“我的要求是——背誦。”話音剛落,“何急躁”還沒合攏的嘴又張大成了圓形,那滿意的笑容慢慢凝結成滑稽的“?”。“啊!背誦啊,我可不會!”頓時,全班笑成一片。

這一次的描寫,人物的形象是生活的,形象的描寫是立體的,立體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可觸摸的、活靈活現的。學生的心靈如鴿子在飛翔,情感如小溪在歌唱,思維如火苗正興旺,人性如旋律般飛揚。一個小小的改動,竟能有如此的成效,讓我始料不及——只不過離生活近一點,卻打開了一方豐盈的世界。語文與生活的相通交融,真正觸及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在生活的牽針引線中,語言在與思維的聚合中碰撞出巨大的能量,激發出燦爛的智慧火花。難怪葉聖陶説,生活如同泉眼,語文如同溪水。惟有泉眼豐盈而不枯竭,溪水才會自然而活潑地流個不停。我領悟了:語文課堂,一定還學生一口生活的泉眼。

用了整整五個小時寫下以上的文字,我竟沒有回首重讀的勇氣,此時我才深深感受到何為底氣不足,但正如有人所言:一位老師鍾情於自己的事業,他會全身心投入。矢志於語文教學和改革的人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汲取先進的教學理論,博採眾家之長,他一定會形成自己語文教學的鮮明主張,他一定會構建具有獨特個性的教學風格,他一定會藉助這種風格把語文教學演繹得豐富多彩、富有韻味,他一定會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個性魅力把孩子們引進語文的殿堂,並在這個殿堂裏登堂入室,漸入佳境。我期待有一天我有勇氣喃喃自語:我的教學風格是生命的課堂。

生命教育敍事範文篇二:涓涓細流湧心頭 深深感悟惜生命

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日子——20xx年5月12日,汶川7.1級大地震讓全國人民遭受了一次生命的撞擊,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説,生命可貴的主題再一次盪漾在我們的心田,對於孩子們來説,在生命的沙灘上也受到了海浪的輕微拍擊,似乎對“生命”這個深奧的話題有了新的認識。

一個讓人永遠不願回憶的日子——20xx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國小生兇殺案讓全國人民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説,憎恨、憤怒、惋惜再一次湧上心頭,對於孩子們來説,無辜的眼神、無防備的舉動、無力的肢體,對“生命”的話題給予了無言的對答„„

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四年級下冊18課《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的介入就像一場及時雨,嘩嘩嘩地澆灌在孩子們的身上。作為一個園丁,作為孩子心靈的澆灌者,就要開墾出適宜的水渠,讓涓涓細流,一點一點,一滴一滴流進孩子們的心田,滋潤孩子們心中“生命”那棵小樹苗,讓它慢慢長大。

課堂伊始,我利用大屏幕展示了嬰兒剛出生時的相片,並在安靜的課堂上空響起了學生熟悉而久違的嬰兒出生時的啼哭聲,有的同學笑了,那笑聲似乎在想象自己出生時的哭聲和樣子。是的,這就是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聲啼哭,這就是我們對生命的第一聲呼喚!嬰兒的啼哭引發了孩子對生命的思考,這一聲啼哭,帶給了孩子們感官上的刺激,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使課堂上“未成曲調先有情”,為文章的學習,生命的感悟鋪墊了濃烈的情感基調。

課文中那一個個小小的生命——飛蛾的掙扎,牆角磚縫中冒出的一截小瓜苗是那樣的頑強,大屏幕上展示的一幅幅直觀的動態畫面給予了孩子們視覺上的衝擊,心靈上的震撼。一次又一次充滿激情地朗讀,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不僅享受到了閲讀帶來的愉悦,同時也在每個人的心中唱響了對生命的讚歌。“如果我就是這株小瓜苗,會想: ”恰逢其時的小練筆讓孩子們有了想象的空間,有了自由的發揮,在時而悠揚時而高亢的音樂聲中,孩子們才思泉湧,有感而發。大家從學習的課堂走向了小瓜苗的內心,從抽象的意識情感走向了真真切切的生命經歷。

隨後而來的是喇叭中傳出的一聲聲沉穩而規律的心跳聲——咚、咚、咚„„響徹在課堂上,喇叭的輕微抖動似乎能震破我們的心臟。當孩子們把手放在心口上,觸摸着自己有力的心跳,傾聽着耳旁的心跳聲,再一次感受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認真地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讓我們鄭重地告訴同桌──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全體起立!讓我們自豪地告訴全場所有的老師──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三遍針對不同對象的朗讀,讓孩子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

一次比一次響亮的聲音在教室裏迴盪,一次比一次深刻的領悟在孩子們的心田流淌:寶貴的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説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生命,要保護好自己。涓涓細流,水到渠成,孩子們心中的“生命樹苗”悄悄地發出了新芽。

杏林子——一位台灣了不起的作家,大屏幕上出示了她的生平事蹟,她的堅強,她的努力,她的成功,讓孩子們震驚。“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杏林子在被掙扎求生的飛蛾感動,被頑強生長的小瓜子感動,被自己的心臟那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感動後的深切感悟也深深烙在了孩子們的心裏。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我對課堂內容進行了一個課外拓展,屏幕上出現了有關生命的許多網頁鏈接,讓孩子們自由點擊,自由選擇,自由閲讀。其中內容包含有張海迪的《絕頂》、艾利克斯·希爾的《天藍色的彼岸》、喬斯坦·賈德的《橙色女孩》小説的梗概介紹;有配樂詩歌《熱愛生命 珍惜生命》欣賞;有音樂名曲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英雄》《田園》欣賞;有殘奧會運動員簡介„„從人物小説到生活事例,從配樂詩歌到名曲欣賞,打破了學科界限,讓孩子們在多學科的綜合薰陶下,感悟生命的意義。孩子們準確的點擊,專注的眼神,如飢似渴地讀着,聽着,心中的“生命樹苗”悄然長出了嫩枝!

一篇課文的學習結束了,一個深奧話題的解讀展開了。在我們身邊,生命的脆弱時而發生,生命的浪費時而出現,在我們感歎知識文化技能不可缺少的同時,更應該重視生命話題的教育,重視孩子對生命的感悟。一個人如果從小能認識生命的可貴,進而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那他肯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不正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嗎?

生命教育敍事範文篇三:《敬畏生命,讓愛先行》教育敍事

“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但現實中我們並不真正瞭解人!教育的原點是愛!在分析教師職業為什麼要求愛學生的基礎之上,由愛生責任,加之信任和敬畏心對責任感的強化,最終提出教育=愛+責任。“生命來之不易”、“敬畏生命,讓愛先行”這洋的説法就是在詮釋教育的真諦。

我、你、每一個生命都是那麼偶然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卻以近千億分之一的機率降生了,幾十年後又必將匆匆地離去„„”。雖然學過一些生理知識,但從未對生命的來源進行過如此細緻的思考,這種列舉數字的説明方法道出了生命的誕生和成長多麼神奇和不易!這麼小的偶然性和機率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深深地被折服了!是呀,每個人的出生到成長,要經受住多少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各種考驗,每條鮮活的生命真是來之不易!真的是不得不令我們對生命而產生一種敬畏、慶幸和感歎。

因為生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他人的生命!我們作為教師,就必須呵護比我們幼小的孩子——學生,用我們的愛去關心着每一位同學。“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教師必須要愛學生!”這擲地有聲的話語,令我想起了往事,讓我感到慚愧和不安。

記得我剛工作時,我的脾氣特別不好,上課時總希望課堂安安靜靜。我班一個男生,卻總是在我課上隨便説話,衞生和紀律也不好,我經常批評他,甚至還要對他揮舞拳頭。課上講課有時就因為批評完他,然後就影響後面的教學,一節課就這樣在老師的生氣中,學生的提心吊膽中結束了,所以上班的前幾年裏,我的脾氣都很不好。後來十餘年過去了,我又遇到那個被我罵,被我奚落的學生,而他卻全無芥蒂的,喊我高老師,和我聊這十幾年的遭遇,並且因為當時的“錯誤”向我道歉。我當時就很慚愧,我當時也想説對不起,但當那三個字到嘴邊時,我卻感覺那三個字好像塞住了我的喉嚨。而感動卻瞬間填滿了我的心。所以從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再也沒有打過學生。我改變自己的接人待物,改變對待差生的態度,在學生的錯誤面前,先給自己情緒冷卻的時間。給周圍的學生更多的快樂、更多的笑臉。

學困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很低,我不會與別人一樣來要求他們,要求也降低很多。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她多參加集體活動,我想這會對他們今後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我一定善待我所接觸的每一個學生,永遠愛他們

“學生家長把自家的孩子交給了教師——託付的不僅是孩子的一生,也是兩口子晚年的生活質量乃至家庭、家族的希望;黨和國家把明天社會的公民交給我們——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擔當。”哪個家庭不重視自己的孩子,為人師者,必須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因為愛是教育的原點,只有這樣,才能因愛而生責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好家長和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要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夠快樂健康、綻放異彩!讓我們敬畏生命 ,讓師愛温暖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生命教育敍事範文篇四:

有人説: “你不能延長生命,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我想要大聲説:“我雖然不能選擇誰做我的學生,但是我可以選擇讓我的學生更幸福的學習;我雖然不能選擇我們教室的位置,但是我可以選擇讓我們的教室充滿活力;我雖然不能選擇我們的課本,但是我可以選擇讓我的學生更加有意義的學習,讓我們長嶺鎮中心國小三(一)的六十個孩子的生命更加幸福、完美!”

朱永新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如一縷春風吹遍大地,連我們這偏遠的鄉鎮國小也沐浴春日的温暖。20xx年,周校長在學校進行新教育實驗,我們就如跨上了一輛幸福列車,我與我們班的六十名旅客,追求理想,駛向幸福的遠方。 第一站 晨誦---擁抱晨曦,向着黎明

晨誦,給孩子的想象插上飛翔的翅膀。用優美的詩歌,師生美妙的誦讀,開啟一天快樂的學習之旅。晨誦是我們師生共同穿越詩歌,享受生命,開啟新的一天的洗禮儀式。每天早上,我與六十名孩子們,一起朗誦,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互相激勵。誦讀金子美玲、金波的兒童詩,感受孩童的純真;生日送詩,這首簡單的小詩對於過生日的他來説,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禮物。三年級後,我們制定晨誦朗讀計劃,班裏選出兩名領讀員,每天早上按時領讀晨誦。

第二站 班級文化佈置---徇麗多彩

教室是我們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每個學期都要組織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我們這幸福列車的旅客們,為建設和諧、温暖的班級積極出力。李子彤從家裏端來了漂亮的文竹,範鳳翔拿來爺爺的書法作品,淘氣可愛的荊雪超搬來了一盆可愛的金魚。我們在這看着不斷生長的綠植,看着自由自在游泳的金魚,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信心展示台張貼優秀作文、優秀書法作品、優秀手抄報,每週更換一次,這六十位旅客為爭先成為優秀旅客,爭先在我們的信心展示台亮相。有如此豐富多彩的教室文化,既有益於我們的健康,還能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留住孩子們的腳步,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

第三站 校本課程---百花齊放

每週三的下午,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了。周校長決定每週三的下午開展校本課程。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特色課程。看,兵乓球場上的孩子們打得多起勁,個個成了高手。操場上一羣女生正在進行踢毽子比賽哦!噓,看這羣孩子正在張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剪紙。我們接着走到了朗誦指導的教室,一羣小演説家們在雋老師的指導下正在慷慨激昂地朗誦。呦,大廳那,一羣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們正在翩翩起舞。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真正地激發學生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特長。

第四站 創建班級主題帖

我在新教育論壇上創建了班級主題帖,記錄孩子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我們平時活動的內容、圖片都上傳到我們的主題帖上。一邊是為了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認真完成教學任務,一邊是為了堅持寫課後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也爭取把自己的教育隨筆,讀書心得,教學感悟上傳到“教育在線”主題帖上。我還抽時間閲讀別的班級帖子,汲取營養。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的同時,又及時給他們回帖,進行了交流,共同努力,共鑄輝煌。

第五站 在閲讀中成長

“沒有閲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成長,就沒有人的精神發育。”朱永新認為,人的精神發育最重要的載體就是閲讀書籍。因為人的智慧、思想沒有辦法從父母那裏通過基因來拷貝、遺傳。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外在的相貌和基因無法改變,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過閲讀而蓬勃葱蘢,氣象萬千!學習新教育,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鑑於鄉鎮學校圖書存量的不足,我們自己出力建設班級圖書角,每位同學拿出自己的一本兩本課外書,這就會有近一百本的書,簡易的圖書角就建成了。同學們寫好借閲記錄,徜徉在書的海洋,吸取閲讀的力量。在學校裏的“書香少年”評比中,李子彤、範鳳翔同學榮獲“書香少年”,我們班榮獲“書香班級”第一名。

第六站 讀書交流會---喚醒成長的種子

你有沒有想過全班同學都手捧一本課外書,共讀一個故事的情景?朱永新在發佈會上表示,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並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如果沒有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孩子、學生與學生,就可能是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我們倡導親子、班級共讀,通過共讀一本書,共寫心靈真誠的話語,實現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同學之間乃至教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共同生活。我們開展“新書推介課”,向同學們介紹一本新書,在接下來的幾周來,大家同看一本書,我們在讀書交流會上,共同探討自己的這個故事的理解和體會。還記得大家一起讀《小豬唏哩呼嚕》,同學們爭先恐後讀出自己喜歡的故事的情景。大家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學會了分享。

圍繞生命教育,我們還開展了“拒絕零食,珍愛生命”、“地震演練”、“防空演練”等系列活動, 這六十位旅客不斷學習,不斷收穫。幸福的列車不斷前行,經過一站站,六十位旅客一邊學習,一邊快樂,一邊成長。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認為一位只有有幸福感的老師才能帶出一羣幸福的孩子,一位熱愛生命的老師才能帶出一羣身心健康的孩子。在收穫一個個精彩的日子的同時,是新教育給了我最強烈的幸福感,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工作着,我和我的那羣旅客們在幸福的列車上,不斷駛向遠方。最後,借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這首小詩,希望我們的明天更加幸福,更加明亮!

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玲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着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夜裏的飛蟲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着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會的孩子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