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精選19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

教學要求: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精選19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關詞語造句。

觀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經過寫成一篇短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複習導入 :

指名複述《牛郎織女(一)》的主要內容。

牛郎織女後來的生活怎樣了呢?(揭題)

初讀指導:

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説説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檢查自讀情況:

朗讀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説説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

學習第一段:

指名朗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牛郎織女“日子過得挺美滿”。(男耕女織、辛勤勞動、生兒育女------)

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學習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麼事?

老牛又講了什麼話?

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

有感情地朗讀老牛的話。

老牛死了,牛郎和織女心情怎樣?

小結:

善解人意的老牛離開了牛郎,分手前還留下了“把我的皮剝下來留着,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話語,也給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織女打下了伏筆。

佈置作業 :

完成文後習題2,指導書寫。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第三段:

牛郎織女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織女有時也會發愁,為什麼?

王母娘娘知道織女下嫁人間有何表現?

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裏幹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裏,來抓織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4、通過王母娘娘的舉動,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5、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對不講骨肉親情、心狠手辣的專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讀第3-5自然段,劃出描寫牛郎與織女的句子。

A、“織女一邊------一邊------”朗讀體會織女不願離開人間,不願與親人分離的痛苦情感。

B、“牛郎-------趕緊------一出屋門就------”朗讀體會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8、第三段講了幾層意思?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

A、知道下落,發誓抓回。

B、闖入家裏,抓走織女。

C、心急如焚,攜子追趕。

9、根據小標題説説這段課文的內容。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6、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想象:牛郎織女隔着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麼呢?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説些什麼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課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三、總結課文:

1、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裏,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劃出天河,牛郎被攔——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的順序複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時間——

2、觀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牽牛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附板書:

牛郎織女(二)

(生活美滿)↓☆(王母娘娘:殘暴、專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織女

(老牛:病死、剝皮)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2

教學目的:

1.獨立閲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

同學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為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着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同學彙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説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只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同學彙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小朋友們講述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烘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同學彙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辦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辦。説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着織女回來後的悽慘命運。

(3)同學彙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身的面子,不惜破壞自身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身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小朋友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辦,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一起生活”這句話説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麼?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發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説。)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着人民羣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身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身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彙報。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3

教學目標:1.獨立閲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一、導入激趣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為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着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2)學生彙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説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3)學生彙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2)學生彙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説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着織女回來後的悲慘命運。(3)學生彙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説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麼?(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説。)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着人民羣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結合《資料袋》,學習古詩詞1.讀課後《資料袋》。2.學習《乞巧》《秋夕》《鵲橋仙》四、召開故事會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彙報。

板書設計: 男耕女織

牛郎織女(二) 痛失老牛 夫妻離散 鵲橋相會

教學反思: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再深入走進這個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體會故事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

2.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醜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麼?每個季節有什麼特點?

生説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

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板書:四季之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小組活動,大家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並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並及時向老師彙報。

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彙報學習生字的結果時,要總結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

生彙報識字情況,並總結識字方法。

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出示課件3)

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4)

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

板書:〖〗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黃昏

冬天-----早晨

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

師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四季之美,表達的是作者對四季之美的喜愛之情。因此我們在閲讀的時候,要把這種喜愛的情感讀出來。我們要通過輕重讀的變化、語速快慢的改變,來表達情感。下面,我們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及時做出評價。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朗讀,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這節課還是有所收穫的。

六、佈置作業。(出示課件6)

1.掌握課後生字詞。

2.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的四季之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2.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

板書:四季之美

2.聽寫詞語。(出示課件9)

黎明 紅暈 漆黑 夜幕 降臨 愈發

心曠神怡 閒逸 和諧 掃興

二、深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

1.讀第一自然段,説一説,春天的美體現在哪裏?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0)

作者認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出春天的動態美。

板書:春天----黎明(顏色的變化)

魚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雲

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出示課件11)

生總結,彙報『』

板書: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

夏夜螢火蟲----迷人

3.讀第三自然段,説説秋天的美體現在哪裏。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2)

板書: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態)

烏鴉歸巢 成羣大雁 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4.讀第四自然段,説説冬天美在哪裏,你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13)

生總結,彙報

板書:冬天早晨----落雪----閒逸

師總結:分析課文,我們發現,作者筆下的四季和我們常接觸到的描寫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三、探討寫作順序。(出示課件14)

我們再一次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采用什麼順序來描寫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5)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的。是從“春、夏、秋、冬”這四個詞語看出來的。

板書:時間順序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這篇文章就是用時間順序來介紹的。我們常用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這兩種。介紹事物的發展,一般用時間順序;介紹物體不同部位的情況,適合用空間順序。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所寫內容來確定寫作的順序。(出示課件16)

四、佈置作業。

試着用時間順序寫一寫你喜歡的植物的成長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採用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最有特點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在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這些描寫,來體現四季之美。同時,我還對寫作進行了指導,效果良好。

2.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激勵性評價較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5

教學目標:

1、能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能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3、能有自己的閲讀感受,受到“熱心助人、捨己為人”的教育。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領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質,受到薰陶感染。

教學難點:

領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質,受到薰陶感染。

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各地的民間故事,為課上交流做準備。

2、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情境

教師講述黑龍江的傳説,學生傾聽。

我們是一個黑龍江人,我以前聽老人説過黑龍江的傳説話説在很久以前在一條江裏生活了兩條龍,一條黑龍,一條白龍。他們一起住這條不知名的江裏,一直相安無事的住在一起。每次輪到黑龍降雨的那一年總是風調雨順,而白龍降雨的時候便向人民要畜生來食用,否則就狂風暴雨讓農民顆粒無收。每當黑龍勸他的時候他總是説:我早就吃膩了江裏的魚蝦,我們經常幫助他們降雨,向他們要點東西也是應該的。所以大家都喜歡黑龍不喜歡白龍。時間長了黑龍看不下去了,就開始勸阻白龍。沒想到的是越是如此白龍就越猖狂,更加變本加厲的向百姓要好處了。每個月還要向江兩畔的人們要一對童男童女,弄的人們更加民不聊生了。有一天夜裏,黑龍託夢告訴人們,明天早上天剛剛亮的時候讓大家都趕到江邊每人準備一把針,一袋鹽……第二天早上當人們準時的趕到到江邊,只見兩條龍在天空中打的混天暗地的,一點也不象早上剛剛起來時晴朗的天氣,這時大家突然想起,昨夜黑龍託夢告訴他們等白龍和他一起到江裏的時候就把鹽和針一起撒到江裏,因為白龍最怕鹽和針這兩樣東西了,只要先把針撒到江裏,等到冒泡的時候在撒鹽那樣的話白龍就可以被殺死了。果然不出半柱香的時間兩條龍就一起滾到江裏了,這時人們就照黑龍所説的往江裏撒針和鹽,有人們的幫助黑龍很快就佔了上風,就在大家説要殺死白龍的時候,黑龍阻止了大家,希望可以放白龍一條生路,沒想到的是白龍死不悔改,用盡最後的一絲力氣咬住了黑龍的喉嚨,雖然人們竭盡全力的搶救,但黑龍還是沒有活下來。以後沒有黑龍的日子了,在這裏的天氣還是風調雨順,大家知道着一定是黑龍的靈魂在保佑這片土地。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黑龍便把這條無名的江取名為黑龍江。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許多民間故事在流傳,今天,我們一起讀一讀流傳於內蒙古的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海力布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讀後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2、學生彙報讀書情況。

三、精讀課文、瞭解海力布

1、引導學生讀故事的起因部分,掌握故事的起因。

2、重點理解海力布救了白蛇後,不如回報,選擇寶石的句子。通過海力布的話語,體會海力布的心理。

3、談一談白蛇反覆強調“不能把聽到的動物的話出去。”的原因,及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4、向學生介紹過渡段的作用。

5、品讀海力布聽到鳥們的話以後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海力布的心情。

6、讀一讀海力布三次勸説鄉親們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海力布的心情。

7、想像鄉親們看見海力布化作僵石以後會説些什麼?

8、當洪水退去,鄉親們重返故里,看到海力布化作的僵石會説什麼,做什麼?

四、回讀課文、讚揚海力布

1、教師讚揚海力布,總結全文。

草原獵手海力布,捨己為人救相親。化作僵石永不朽,流芳百世萬人傳。

2、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讚揚海力布的高尚品質。

五、複述故事,記住海力布

1、教師出示複述口訣“文章脈絡弄清楚,重點詞句要抓住。語言流暢聲音亮,想像豐富會更棒。”

2、同桌之間聯繫複述故事。

3、派代表複述故事,其他學生認真傾聽並評價。

六、佈置作業、拓展想像

教師講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勤勞的年輕人,以替人放牛度日。有一天,他去放牛在山上突然看到一把金鑰匙……

課後學生通過想像,續編故事。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提前、

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啟發學生談談自己童年裏難忘的人和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

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

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

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

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

了26年,並任中國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

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

《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峯》《與我同車》《留予他

年説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

等。

3.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

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

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

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

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後,可做各種甜食。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因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歷代文人墨客經常用美好的詩詞歌頌它。

你們讀過哪些有關桂花的名句來跟同學交流一下好嗎?我們卻從未聽説桂花會下

雨。

2.抽名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桂花雨”是什麼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三、自讀自悟細讀悟情。

1.自讀自悟(出示思考題)。

(1)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

2.細讀悟情(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乾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掙脱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2)為什麼説搖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為什麼説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讀體會。

1.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瞭。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2.“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説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説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桂花飄香十里

搖花真像下雨

愛花賞花拾花

彷彿回到故里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7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示兒》的生字新詞。

2、理解《示兒》,想象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敍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閲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第一循環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板書課題)

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軸之作。

2、簡介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詩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

3、瞭解背景:(出示資料)。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頻仍、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這麼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3分鐘後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1、自學質疑:自由讀古詩。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互讀,正音。

3、展示評價:指名讀詩句,正音,相機評價引導。

4、鞏固深化:齊讀詩句。

第二循環

過渡: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回憶學法。説説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

出示自學自導二:

(1)藉助書後的註釋或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書上批註,圈劃,並認真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與同學分享你的學習收穫,説説詩句的意思,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才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5分鐘後我展示)

1、自學質疑:生讀詩,思考。

2、合作釋疑:小組內合作交流,解決疑難,説詩意。

3、展示評價:

(1)指名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並小結每句詩的意思。

(2)結合學生體會的感情指導朗讀。

(指名朗讀,點撥讀詩方法,注意指導讀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説話。

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啊!(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為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呼喊,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説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藴含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

詩人盼的是什麼?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多麼強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一個“悲”,一個“盼”,組成了這首感人的詩《示兒》。

(4)鞏固深化:

○1學生感情誦讀全詩。

○2小結: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説別的家常話,而只説“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配樂背誦。)

第三循環

拓展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裏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2、為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的,只有像梁啟超先生所説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誦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説出來吧!

4、總結:

(1)師: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讀。)

(2)課堂小結: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加,真摯感人。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和同學交流課後蒐集到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示 兒

陸游

不見統一 悲

示兒   愛國之情

渴望統一 盼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8

【教學目標】1.認識“籮、杭”2個生字,會寫“蘭、籮”等10個字,會寫“桂花、木蘭花”等5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本內容,説説“桂花”給“我”帶來哪些美好的回憶。4.理解句子含義,感受桂花香,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教學難點:體會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1.出示桂花圖片:同學們,這是什麼花?——桂花 (師板書:桂花)2.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叫——桂花雨 (師板書:雨 齊讀課題)大家已預習過課文,誰來説説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麼?(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二、自由讀文,檢查預習。1.學生自由讀課文。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着重強調要讀準前後鼻音:“蘭”、“浸”、“纏”為前鼻韻母,而“餅”是後鼻韻母。3.指名逐段讀課文。4.疏通課文脈絡。三、初讀課文,初聞花香。1.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桂花的喜愛,是因為桂花很美嗎?請大家找出課文描寫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愛桂花的原因。(課件出示描寫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5)可是母親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這些句子中,哪個字最能體現出桂花的香氣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體裏,在課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點撥:理解詞、句的意思,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4.是什麼浸在桂花的香氣裏呢?浸泡時間有多長呢?(“鄰居”“整個村子”“全年”)5.從這幾個詞語,你讀出了什麼?聯繫上下文理解:“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理解:桂花盛開時,花香瀰漫四方。不開花時,人們可以把以前曬乾的桂花拿出來,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説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還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為有了桂花食品,人們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氣息。也就是説,村裏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氣裏的。四、品讀文段,再聞花香。1.對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氣裏的?(1)結合課文內容,我們來看看。(搖桂花、品花茶、吃糕餅、送桂花。)(2)再看看插圖,結合我們童年的生活經歷來想象一下,作者可能還會在桂花樹下做些什麼?(在桂花樹下讀書、玩遊戲、喂小雞,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學,晚上坐在門前數星星、聽長輩講故事……)2.小結由此可見,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樂的時光是最難忘的,難怪每見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會想起故鄉童年時代對桂花的記憶,這份記憶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課時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温故知新。二、創設情境,感受搖花樂。⒈體驗搖花樂(1)師: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樹底下,望着星星點點的桂花,聞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麼想快點搖桂花啊!默讀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那些句子,從中可以感受到“我”當時的迫不及待。(2)課件出示:搖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情境對話,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想想我會在什麼時候纏着母親問呢?(早晨睜開眼睛,吃飯的時候,睡覺前,放學一回家)體會迫不及待的心情(4)帶着這種迫不及待的心情齊讀這段話出示課件:搖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師生對話體驗情感: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着紛紛揚揚的桂花輕輕地落在了你的頭髮上,落在了你的臉頰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裏,你的手心裏,你的全身都是金黃的、散發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時你有什麼感受?教學預設:(桂花輕輕落在頭髮上,像母親在親切地撫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頸間,有一股癢癢的、酥酥的感覺。多舒服啊!多快樂啊!)師:此時此刻,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課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樂、激動,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閉着眼睛、陶醉)3.快樂齊讀“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麼美麗、温馨的畫面,難怪多年以後作者還總是想起這陣陣桂花雨,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板書:搖花樂)三、品讀句子,感悟思鄉情。1.師:“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樂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憶之雨,更是思鄉之雨!難怪母親會説——(課件出示:“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2.師:同學們,請想一想,母親會怎樣説這句話?(壓低聲音,放慢速度來説。)3.師:試着輕輕地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想:離開家鄉二十幾年的母親,在説這句話的時候,除了桂花,母親還會想起故鄉的什麼呢?(板書:思桂花)預設:生:想起家鄉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 生:想起家鄉的田野。生:想起家鄉的老宅子。生:想起家鄉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生: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生:想起家鄉的桂花茶。生:想起家鄉的桂花糕。4.出示“這裏的環境再好,也比不上( )。”“這裏的鄰居再熱情,也比不上(家鄉的左鄰右舍好呀!”)5.師:同學們,能自己模仿這個句式説幾句話嗎?生交流。6.師:同學們,雖然母親嘴上説的是桂花,其實心裏想的是家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怎樣的情感呀?(板書:思鄉情)7.總結: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鄉情難忘,童年難忘,千般情,萬般情,化成了一場美麗的桂花雨,永遠地縈繞在作者的心中,也飄落在我們的心間。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板書:片片桂花雨,濃濃故鄉情)四、拓展閲讀,加深感悟(課件出示琦君背景資料)1.師:琦君為什麼對故鄉有這麼深的感情呢?聽了老師介紹她的生平以後,你就會明白了。2.師:琦君:1918年生於浙江温州,11歲來到杭州,32歲移居中國台灣,60歲移居美國,84歲回故鄉探親,86歲定居中國台灣。3.師:就是這樣一位背井離鄉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鄉。咱們來讀一讀課後“閲讀鏈接”。(1)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再哭,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選自琦君的《<煙愁>後記》(2)戀鄉的人,終於忍不住喊出:“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選自琦君的《家鄉味》五、拓展延伸,抒寫童年。1.學習本文寫法,寫一寫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麼味道的呢?請以“兒時的味道”為主題,寫寫你的童年記憶吧。)2.薦讀琦君的作品:《一對金手鐲》和《下雨天真好》,讓學生在濃濃的書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樂。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上課時,我們要把教學重點放在:  1.談話營造閲讀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體教學中,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2.享受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藉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有留戀,讓作者魂牽夢縈。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9

C光

【答案】

一、1.冠軍2.一枚赤紅

二、1.輕易2.輕鬆

三、C

種説明方法,同時還明白了這兩種説明方法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在於,這篇文章出現了同學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充分通過圖片、課件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些事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做得更細膩,讓學生多瞭解陌生事物。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0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説《母親》。作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衞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於當時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對於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為線索,通過“我”在車間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身、望着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覆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覆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的寫作背景對於現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説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据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着什麼?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裏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覆等寫作方法的強調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衞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樑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説。關於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樑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二)把握主要內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為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看看你的學習單上的主要內容,逐一對照,漏了什麼,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麼學?(看導語提示)

(三)讀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註。(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麼?(被燈泡烤着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着,就連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境。句子:七八十台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麼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麼心情?(難過……)

(5)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麼?(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麼而疲憊?因什麼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現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裏?(“我的母親”出現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願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覆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後,將母親“直背、轉身、望”的動作強調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裏,也留在我們腦海裏,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説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現了什麼?(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麼?(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麼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為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願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並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為了什麼嗎?

補充資料:樑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為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裏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為了養活孩子,家裏的收音機已經變賣。為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捨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裏,你讀懂了什麼?(母親很辛苦,為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啊!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説:“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説買書,媽才捨不得給你這麼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衞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麼?(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麼數落?數落我什麼?母親為什麼要數落我?(因為我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捨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四)寫話補白,昇華情感

1.對於一個經濟如此拮据的家庭來説“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來説,“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麼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説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着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後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1

【教材分析】

《憶讀書》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讀書明智”話題下的一篇敍事散文。作者是中國著名女作家冰心。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作者童年時期的讀書經歷,多年的讀書經驗,選書的標準以及讀書的方法,表達“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等感悟。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文章的語言敍述質樸、簡潔,冰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自己讀書的歷程和感受。這是五年級的學生第一次使用部編版教材,孩子經過五年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根據要求梳理信息”這個語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但是在他們平時的學習中圈點勾畫這樣的方法也經常用,教學中主要結合課後第一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説説冰心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以這樣一個問題為突破口,結合作者讀《三國演義》的讀書經歷,使學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種,選取合適的方法進行信息梳理,把握內容要點。

【教學目標】

1.會認“舅、斬”等14個生字 ,讀準詞語,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用自己適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讀書經歷。

3.能説出作者童年時對“好書”的看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熟讀課文,完成課前預習單

2.教師準備:

(1)細讀文本,篩選教學要點

(2)課文《憶讀書》

(3)瞭解作者

(4)設計教學環節

3.教具準備:

(1)ppt課件

(2)翻頁筆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01

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書中人物圖片,指名生説

2.總結並揭示課題——《憶讀書》(板書課題)

02

檢查預習,瞭解文章順序

1.檢查預習單中的讀詞情況(生開火車讀詞語)

2.説説自己預習單中時間順序的梳理(師相機板書)

03

初步梳理讀書經歷,把握文章脈絡

1.生快讀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所讀書目

2.指名學生上台根據時間順序梳理所讀書目

3.把握作者讀書經歷分為童年——老年兩個時期

04

研讀童年讀書經歷,品味《三國演義》

1.師:小組合作:先讀課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討論:“我”是怎樣愛上讀三國的?

2.生小組討論

3.彙報

4.根據學生的彙報,引導學生説出作者讀三國的經歷

5.總結

6.那你覺得在她七歲時認為什麼樣的書是好書?

05

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梳理信息

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讀書經歷

2.彙報

06

總結梳理方法,佈置作業

總結: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主要用圈畫和分條列出信息的方法瞭解了作者的讀書經歷,如果我們想更清晰、直觀的瞭解整個她從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讀書經歷,你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把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讓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師的板書其實已經初具表格的樣子,回去後同學們可以嘗試自己列出一個表格,把作者讀書經歷進行梳理,看誰的表格設計的合理、清晰。

《憶讀書》讀書經歷梳理學習單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圈畫出的重點詞進行摘錄

②可以分條列出作者的讀書經歷

《憶讀書》讀書經歷梳理學習單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點詞進行摘錄

②可以用一句話來列出作者讀謀一本書的經歷

《憶讀書》讀書經歷梳理學習單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點詞進行摘錄

②可以用一句話來列出作者讀謀一本書的經歷

課前預習單

姓名

1.你把課文讀了( )遍

2.你能把下面這些詞語讀準確嗎?

舅父 無限 凱旋 述説 煩瑣 諸葛亮 報刊 樸實

《水滸傳》 《蕩寇志》 書卷 興亡盛衰 天罡地煞 栩栩如生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3.課文是按( )順序寫的,我找到了這樣一些具體的表示文章順序的詞語

( )——( )——( )——( )

課前預習單

姓名

1.你把課文讀了( )遍

2.你能把下面這些詞語讀準確嗎?

舅父 無限 凱旋 述説 煩瑣 諸葛亮 報刊 樸實

《水滸傳》 《蕩寇志》 書卷 興亡盛衰 天罡地煞 栩栩如生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3.課文是按( )順序寫的,我找到了這樣一些具體的表示文章順序的詞語

( )——( )——( )——( )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瞭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藴。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藉助註釋,讀懂詞意

(一)導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麼要讀平聲?

──什麼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着什麼?

──“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颳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些什麼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着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後討論:作者的“身”在哪裏?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裏站着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着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裏?(板書:心繫故園)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一個圓圈)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四)小結

師:身在征途,心繫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着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想象上闋的情境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詞的上闋,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你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你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

(二)自由朗讀詞的下闋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着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好一幅恬靜安閒的村居圖。

──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

──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

──一個多麼寧靜、多麼美好的團圓之夜啊!

──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

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裏,數着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裏,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温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麼快樂啊!可在這裏,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小結

師:面對此情此境,納蘭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詞中大大地寫下了這個讓人心碎的“碎”字。同學們,什麼碎了?

(學生自由發言)

師:《長相思》讀到這裏,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全班學生齊讀《長相思》)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為什麼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

──既然你這麼思念家鄉,為什麼不早點回去呢?

──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

──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聖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

(三)迴歸課文

師: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四)小結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

生讀:長相思。

【設計思路】

一、語文課程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語文課程具有情感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參讀中升情。

三、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遵循這一特點,本課教學努力做到引領價值、傳承文化。古詩詞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其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本課教學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中藴含的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鋪墊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聚焦“情深”

1.板書:慈母情深

2.請同學們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師:看題目,大家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深”這個字。慈母的情深在何處?讓我們有怎樣的感受?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解決課後的生字詞,會讀,並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閲讀課文,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總結,彙報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衞軍》的事。)(出示課件3)

三、精讀課文,體會鋪墊的作用。

1.同學們,我們知道事情的起因是買一本書。你們覺得買一本書容易嗎?請大家讀1-4自然段。

2.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①“書價一元多”從這句話中,我們瞭解到什麼信息?(出示課件5)

板書:書很貴。

(出示課件6)②“母親還從來沒有……要過這麼多錢。”從這句話中,我們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這句話暗示了家裏很窮。“從來沒有”“也從來沒有”這兩個詞表明

板書:A家裏很窮。

B“我知道家裏窮,因此很懂事,不給家裏增添負擔。”

③讀第4自然段,你從中獲得了什麼信息?(出示課件7)

這個自然段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的。從“賣破收音機”和“吃進了肚子裏”直接描寫家裏的窮。

板書:破收音機 吃進了肚子裏

④同學們,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反覆交代家裏很“窮”呢?裏面的用意是什麼?(出示課件8)

生各抒己見

師總結:文章一開頭先介紹書價(一元多),然後反覆強調“從來沒有”,暗示讀者這一元多對“我”家來説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緊接着作者又寫出“賣破錄音機”和“吃進肚子裏”,這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作者反覆介紹“窮”是為了下文母親毫不猶豫地掏錢讓“我”買書做鋪墊,從而襯托出母親對“我”的愛。

板書:窮 做鋪墊,襯托母愛的偉大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生字詞,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還知道了文章運用了襯托的寫法做鋪墊。可以説收穫匪淺。

五、佈置作業。(出示課件9)

1.背寫課後生字詞。

2.繼續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

2.通過分析描寫母親的細膩的語言文字,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3.通過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會寫的生字。

2.為了突出母愛,作者進行了怎樣的鋪墊?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對書的渴望與貧困的家境讓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這一天,作者走進了母親那個他從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讀

1.請同學們自由讀5~2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出示課件12)

板書:瘦弱 疲憊 貧窮 辛苦 善良……

2.在這部分中,關於母親的哪些鏡頭讓你印象最深?

3.羅列句子,對比感悟:(出示課件13)

⑴“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

①你的腦海中有這樣一幅畫嗎?帶着你的感受再讀讀。

②外表極其瘦弱的母親內心也瘦弱嗎?她是怎樣做的?從哪兒可以感受到母親內心的堅強呢?

引出對比:“母親説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個詞讓你的這種感受最深?

④母親為什麼要“立刻”?“立刻”帶給作者的又是什麼?

⑤對比對這兩句話,小結:

瘦弱但堅強。

⑵“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出示課件14)

①再帶着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樑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麼?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二次引讀“母親説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親這樣的“立刻”是一天嗎?是一個月嗎?

⑤讀,小結:

辛苦 忙碌。

(出示課件16)⑶“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為什麼龜裂?

③儘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讀“母親説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麼?“皺皺的毛票”説明了什麼?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4.再讀這些句子,母親的偉大形象是通過什麼表現的?

(1)自由讀。

(2)交流:

板書:動作、神態、語言……

(3)再讀,再感受。

三、觸景寫情(出示課件17)

1.拿出筆,寫下作者的感動:

我拿着母親給我的錢,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是,我攥着錢跑了出去,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2.交流。

3.母親的希望是什麼?你覺得那個勸她的女人説的話有沒有道理?

四、音樂渲染

1.母親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條河,靜靜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親》。

五、作業。(出示課件18)

1.蒐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 本課教學設計,我始終努力堅守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為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為手段,通過展示文章重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母親)的偉大、無私形象。

2. 課文對人物的描寫有多種方法。首先是文章開頭的襯托,然後就是直接描寫,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來體現人物形象。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方面,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效果較好。

美中不足的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不多,因此,對學生的情緒調動不起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4

教學目標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 等11個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個詞語。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3.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通過對比的手法和從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的含義。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鷺、嫌”8個生字,會寫“素、宜” 11個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詞語。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通過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的方法。教具準備課件,白鷺的圖片教學設計一、謎語引入,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則謎語,這是一首古詩。“霜衣雪花青玉嘴,羣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嗎?對,是白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出示白鷺的圖片)今天我們就學習現代傑出文學家郭沫若的《白鷺》這篇課文,同學們知道郭沫若嗎?(板書:白鷺)2.展示交流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出示課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劇本《屈原》、《蔡文姬》等。本文選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篇》,寫於1942年10月31日。《白鷺》也作《鷺鷥》。白鷺就是鷺鷥,它是鷺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魚蝦等。3.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出示課件4)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帶着以下問題默讀課文:(出示課件5)(1)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2)作者描繪了幾幅圖?分別給這幾幅圖取一個名字。(3)作者對白鷺是怎樣的情感?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嗎?(4)你能給課文分成幾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麼?四、交流自學成果,解決問題。師:這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這個特點希望同學們用一個詞語總結出來。(板書:白鷺-----外形美) 作者描繪了幾幅圖?你分別給它們取了什麼名字?(板書:清田獨釣圖。(出示課件7)清晨望哨圖(出示課件8)黃昏低飛圖。(出示課件9)我們可以給課文分成幾部分?生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段落大意。師總結:這篇散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總體介紹白鷺的美。第二部分(2-10)從不同方面介紹白鷺的美。第三部分(11)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再次表達對白鷺的讚美之情。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白鷺,明白了白鷺的美,體會到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可以説,這一課是很有收穫的。六、佈置作業。1.掌握課後生字詞。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生字,複習課文的主要內容。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明白作者的情感。3. 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一、複習導入。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白鷺》這篇文章。(板書:白鷺)2.聽寫詞語,訂正。(出示課件12)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尋常 常見 忘卻 流線型 結構 青色 清晨 安穩 悠然 黃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詩 3.抽查背誦。二、深讀課文,體會情感。師:在上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們已經知道這篇文章描寫了白鷺的美,那麼,作者是如何體現白鷺的美的?就讓我們深入閲讀課文,去感受一下。重點句子解析。(出示課件13)① 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運用比喻句,從總體上讚美白鷺的美。用“詩”來比喻,新奇,貼切,耐人尋味。板書:精巧的詩② 鷺“色素的配合”從哪裏可以體現出來?作者對此是如何評價的?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板書:色素美:雪白 鐵色 青色 評價: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這句話説明了白鷺顏色的恰到好處。③ 鷺“身段的大小”從哪裏可以體現出來?作者對此是如何評價的?(出示課件14)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板書:身段美:流線型結構,長喙,腳。評價: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這句話説明了白鷺身段美得恰到好處。④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朱鷺、蒼鷺: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這是把白鷺和白鶴、朱鷺、蒼鷺進行了對比,寫出了白鷺無論色素的配合,還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適宜的特點,突出了白鷺的美。⑤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作者告訴我們怎樣的哲理?(出示課件15)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美往往藴含在生活中,藴含在我們常見的事物中,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就會發現尋常事物中那獨特的美。⑥現在我們認真品味描繪白鷺的三幅圖,看看作者是怎樣直接描繪白鷺的美的。(出示課件18-20)圖畫之美:清田獨釣圖。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圖畫美”的?(板書:圖畫美)師生共同總結:藉助插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圖畫之美。田為鏡匣,白鷺為主體,好一幅水墨丹青。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圖 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白鷺的“悠然之美”的?(板書:悠然美) 師生共同總結:描繪的背景----清晨;描繪的狀態----悠然,這是其他鳥兒沒有的,是白鷺獨特的。清澄之美:黃昏低飛圖生討論:作者是怎樣描繪白鷺的“清澄之美”的?(板書:清澄美)師生共同總結:背景---黃昏狀態----低飛感覺:鄉居生活的一種恩惠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學生討論總結,教師引導指正)1.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不同?(出示課件2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板書: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喜愛讚美開頭句的比喻旨在點出作者的發現,引出下文;結尾的兩個比喻是對全文的總結,在上文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出白鷺美的本質。2.通讀課文。這篇文章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出示課件22)這篇散文通過對白鷺的歌頌,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板書:喜愛讚美3.從這個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發現常見的美嗎?四、小結。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文章清純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過對形象和色彩的刻畫,描寫出白鷺獨特的美,同時運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使白鷺的形象鮮明生動,使文章清麗悠遠,富有濃濃的詩情畫意。五、佈置作業。運用本課學習的對比的手法,寫一寫你熟悉的事物。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燬、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擋月、玲瓏剔透、亭台樓閣、詩情畫意、天南海北、奇珍異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園明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

2、文章的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課前準備:

1、課前蒐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段以及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揭題

師:孩子們,十一假期剛過,你們去旅遊了嗎?去了哪裏?生:……

師:老師也去了一個地方,出示:圓明園圖片——這是哪兒?圓明園。

你想怎樣形容眼前的景象?生:殘破,荒涼,一片狼藉……

為什麼這樣的地方還是吸引着很多人去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圓明園的文章,《圓明園的毀滅》(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看到課題,你一定有特別想了解的問題,你想了解什麼?

生:誰?什麼時間?怎麼毀滅?為什麼毀滅?

師:“毀滅”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這個詞,就抓住了文章的關鍵。

2、概括印象。

圓明園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園林呢?

生:博物館,藝術館,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板書:瑰寶,精華,博物館,藝術館,舉世聞名)

三、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一)感悟“輝煌”

1、師:為什麼人們對圓明園有如此高的評價呢?我們走進文章的2、3、4自然段。

(出示研讀提示)

提示:

1、同桌為一組,選取2、3、4中的一段重點讀,兼顧其他兩段。

2、給本段取一個小標題吧。

3、想一想:從哪些語句看出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生分組研討,師巡視,指導方法。

四,交流表達,彙報收穫

1)佈局

生1:獨特的佈局。

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圓明園面積實在太大了(結合資料分析)。

(出示5,佈局)

生2:理解“眾星拱月”一詞,“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出示6,眾星拱月)(生演示)

(介紹歷史背景: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年間,於乾隆時期修建完成,後經嘉慶、道光、咸豐幾位皇帝的精心修繕,歷時150多年。專供皇帝及宮中后妃享樂的地方。)

師:如此巧妙的結構佈局,設計者真是用心良苦啊,還可以怎麼説?真是——(生:別出心裁,獨具匠心,與眾不同,……)

如此巧妙的佈局,讓我們不得不感歎:(出示6,中心句)

2)建築

生:風格各異的建築。(出示7,第3段)

7個 “有”字列舉出了圓明園中的多處景觀,寫出了建築風格各異的特點,讓我們大飽眼福,更感受到作者由衷的讚美和自豪。

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吧。(生讀)其他人閉眼聽。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 ……

師:大家想不想看看這些精美的建築?(出示Ppt)師生配合讀。

你的心情如何?(生:驚奇,讚歎,愉悦,興奮,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是啊,這裏的景色真是讓人過目難忘,因此,我們才由衷的讚歎:(拉出中心句)

3)收藏

生:珍貴的收藏。(讀句子) “上自”“下至”兩個詞表明時間特別長,由此感受到圓明園中收藏的文物哪個年代的都有,可見數量太多了。

師:(出示9,上自一句)資料顯示,這其間一共有67個朝代,大約2400多年,你能算出收藏的文物有多少嗎?所以我們説,(拉出中心句2,博物館,藝術館)

4)小結:如此風格各異的建築,如此不可計數的文物,他們的價值呢?(板書:不可估量)

是的,這一切都是我們民族的財產,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徵,也就是説,圓明園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直面“毀滅”

師:然而,文章的最後告訴我們:這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這座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在1860年的一天,化為一片灰燼……

1)我們走進第5段。(出示10,毀滅段)生讀。

2)師:孩子們,你們想一想,英法聯軍拿走了什麼,運走了什麼,毀掉的又是什麼?

生:拿走了金銀珠寶,運走了青銅禮器,毀掉了皇家園林……

師:老師這裏有一段真實的資料,——

參與劫掠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回憶——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奪取財寶,從四面八方衝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揹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裏裝進金條和金葉;有半身纏着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裏放滿了紅藍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着翡翠項圈……

師:此時,你的心情如何?生:…………

把感情送到課文中再讀這段話。生齊讀。

3)師:此時此刻,你一定更加了解,英法聯軍是怎麼毀壞圓明園的,(生:……)

師:這是一幅怎樣的殘暴的畫面哪!(播放視頻)

再讀課文。(師提示重讀詞語:統統、凡是、任意、……)

4)師:假如歷史可以重演,假如你就是大清帝國的皇帝,假如你就是駐守城門的將軍,假如你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見到如此場景,你會怎麼做?生:…………

可是,歷史不會重演,當時的情況是:

出示資料:當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無奈,只好帶着慈禧等倉皇逃跑了。焚燬圓明園的前幾天,英法聯軍列隊入城,清軍士兵夾道跪。英法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據説,中國人龔橙——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是火燒圓明園的幫兇,是他帶的路。

師:孩子們大家想一想,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因為英法聯軍的殘暴嗎?

生:還有清政府的軟弱無能。…………

老師知道大家的心情很不平靜,讓我們再讀這段話。(第5段全)

5)師:就這樣圓明園化成了一片灰燼。“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沒有了,(在板書上擦除)“世界上最的地博物館、藝術館”——沒有了,(擦)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再也沒有了(擦)。這把大火帶給我們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板書:損失)

6)回扣中心句。

師:此時,你一定明白了文章開頭這句話的含義,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齊讀)

7)寫法指導

想一想: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麼用那麼多的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五、拓展鏈接,遷移應用

作業:

1、在班級論壇裏寫下課後思考

2、觀看紀錄片《圓明園》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6

學習內容簡析: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喻詩。表現了南宋的統治者們在南逃到臨安後,依然窮奢極欲,置國恥家難於不顧而終日沉湎於酒色香風中的種.種醜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原淪陷的原因及江南面臨的命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學習準備:課件,蒐集有關南宋的資料,岳飛的《滿江紅》。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讀詩題。 (大屏幕出示詩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嗎?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吧!

生:(吟誦詩)

師:在這首詩中南宋的遺民生活怎樣?

生:他們生活在金兵鐵蹄下,急切盼望王師來收復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師就是不見蹤影。(大屏幕顯示詩)

師:是啊!“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那麼“王師”最後來了嗎?

生:陸游去世前王師還是沒有來。

師:那“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在旅店的牆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老師板書詩題)看一看南宋的“王師”究竟幹什麼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權貴都幹什麼去了?還有南宋的皇帝幹什麼去了?先讀詩題。

生:(讀詩題)。

師:你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講詩題嗎?

生:林升題寫在臨安旅店牆壁上的詩。

師:你講得很清楚,我們一起來正確地讀一讀詩題吧!

二、初讀正音,自學知意

師: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詩呢?請看大屏幕。(出示詩)

能正確、流利地讀嗎?請自由練習一下吧!

(生自由練習讀詩)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詩)。

師:(以評代講)她的“暖”、“醉”、“汴”讀得準,我們也能像她那樣正確地讀一讀嗎?(生齊讀古詩)。

師:古詩詞最講究韻律美,對仗工整,節奏分明,我們能讀出詩的韻味嗎?我們先要知道詩中講了什麼,才能正確斷句。同學們用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詩意嗎!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生自學古詩,師巡視指點學法)

師: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生:山外有青山,樓外有高樓,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罷休,暖洋洋地風把遊人吹醉了,他們簡直把杭州當作了汴州。

師:你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詩,已經不錯了。我們來正確斷句吧!試試看讀出詩的韻味來吧!(生讀詩)

師:讀出了詩味,但不怎麼像林升在吟詩。我們還是來接着看這首詩吧!這裏的遊人真的就是遊山玩水的南宋人民嗎?(出示“暖風薰得遊人醉”)。

三、潛心研讀,體驗詩情。

師: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京城汴州,俘虜了徽宋、欽宋兩皇帝,中原國土全都被金人所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結合這段資料,同學們想一想,這裏的遊人指的是什麼人?

生1:南宋的達官顯貴們。

生2:南宋的皇帝。

生3:南宋的王師們。我知道王師幹什麼去了,他們尋歡作樂去了,怪不得“南望王師又一年”啦。

師:他們也配稱“人”嗎?

生: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

師:對!忘了國難,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到什麼程度了?

生:醉了!

師:“醉”什麼意思?從“醉”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醉”在字典中解釋為“沉迷其中”,從“醉”中可見他們已經深深地陷入尋歡作樂中,不能自拔。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壞東西們在幹什麼?

生1:喝酒喝得爛醉如泥。

生2:金錢享樂面前是紙醉金迷。

生3:他們每天醉生夢死,吃喝玩樂。

師:“醉”字讓我們彷彿聽到什麼?

生1:划拳聲、歌舞聲、喧譁聲,聲聲入耳,家裏事、國家事、天下事,事事漠不關心。

生2:我彷彿聽到喝醉了酒的醉話,歡樂時的打鬧聲。

師:一個“醉”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他們的種.種醜態,是啊!它寫出了南宋權貴們沉迷於歌舞等玩樂中時間長,深到了不能自拔,程度如醉如迷,把收復失地拋到腦後了。我們來讀一讀,讀出他們的醜態來吧!(生讀這一句)

師:你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不錯,但請你想一想,你在春風吹拂下你只想睡覺,但你神志還是清醒的。你沒有到如醉如迷吧!

生:不僅僅是春風,還是當時朝廷從上到下歪風斜氣,剛才資料中不是講了嗎,這裏的“暖風”還指在社會上淫靡之風,比如討好上司,整天吃喝玩樂,縱情聲色等。

師:是啊!當時社會上吹起了一股腐敗之風,在這股風的薰陶下,權貴們縱情聲色,尋歡作樂、昏昏度日。請看“薰”字,我們給“薰”換個詞。

生:吹

師:比較一下“薰”和“吹”哪個詞用得好,為什麼?

生1:“薰”字寫出了淫靡之風影響了他思想,影響時間長,毒害很深。比如我爺爺是老煙民,抽了四十多年煙,現在他牙齒、手指都燻黑了。

生2:“薰”字寫出了他們長期沉浸在淫靡之風之中,而“吹”只是一吹而過。

師:一個“薰”字用得多妙呀!寫出了淫靡之風,影響他們的時間長。同學們,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象説話)

生1:我彷彿看見們他們整天吃肉、喝酒,不理朝政。

生2:我彷彿看見他們整天歌舞昇天,縱情玩樂。(課件出示尋歡作樂圖)。

生3:我彷彿看到了“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的盼望又落空了。(課件出示遺民生活圖)

師:看着這兩幅圖你心中怎樣?

生1:我恨這些壞東西們。

師: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心聲吧!

(生讀這一句)

師:你真是一位愛僧分明的好孩子。

生2:我想走上前去痛斥他們。

師:用朗讀來傳送你的情吧!

(生讀這一句)

師:從你臉上的表情與讀時的聲調我想到你心中有股怒火在升騰。

師:在這幫壞東西的眼裏,杭州還是杭州嗎?

生:不是,是汴州。

師:也就是説,他們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了,忘記了被金兵佔領的半壁江山了,忘記了國恥家仇。(出示資料)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下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同學們看一看。

是啊,汴州當時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這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後,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壞東西手中。現在他們逃到汴州,整天只是尋歡作樂,還把杭州作汴州,聽到這裏,你們心情怎樣?

生:憤怒!

師:詩人和你一樣憤怒,我們一起來痛斥這達官顯貴們吧!

(生讀: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這些權貴們真讓人憤恨,他們逃到杭州後,沒有想到如何收復失地,而是在大建宮殿,大修街道。因此,詩人的第一句就説:“山外青山樓外樓”(出示這一句)(生想象並描述杭州風光)。

生1:青山重重疊疊像秀美的少女,亭亭玉立。街上樓房鱗次櫛比,一座比一座金碧輝煌。

生2: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歌女們輕歌曼舞,權貴們飲酒作樂,好不快活。

師:從詩人的描寫與剛才想象的風光圖中你覺得杭州景色怎樣?

生1:杭州秀麗迷人!

生2:杭州城風光無限……

師: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風光無限,但在這秀麗迷人的杭州城裏作者是否被這風光迷住了呢?

生:作者沒有被這風光迷住,而是面對此情此景,想到了國恥,想到了遺民淚盡胡塵裏。他心裏一點也不高興,而是心事重重,想:壞東西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難道就不會斷送一個杭州嗎?他在為杭州擔憂,我們心裏怎樣?

生:我心裏很着急。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

生:(着急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裏很為杭州擔憂,感到杭州危在旦夕呀!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問問他們吧——

生:(擔憂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生:我心裏憤怒。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指着他們的鼻子痛斥吧——

生:(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詩人話中還有話嗎?我們再來品一品這一句話,像品茶一樣,細細品,才能品出茶的甘醇。

生:我認為詩人不僅感歎現實的黑暗,更在為整個南宋擔憂,問他們何時才能停止玩樂,去想一想收復失地的事。

師:我們和詩人一起去質問他們吧!(齊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南方的權貴們在西湖邊上尋歡作樂、昏昏度日,老百姓的淚流乾了。

師:同學們來看看林升寫到秀麗的景也是觸景傷情。

師:同學們吟着這首詩心中肯定有很多的話要一吐為快,請拿出你的筆來寫一寫,你可以對南宋的權貴們説,可以對詩人説,也可以對南宋的人民説。

(生寫心裏話,寫後交流)

生……

四、背誦拓展,昇華清情

師:詩吟到這兒,你們心裏還有什麼疑問嗎?

生:林升把這首詩題在旅店牆壁上,他不害怕引來殺身之禍嗎?

師:林升會害怕嗎?據資料介紹,這首詩是題在牆壁上的,有人考究“林升”應為林外。林升是一名進士,曾遊學於蘇杭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腐敗,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畫,以宣泄胸中鬱積,留下了許多傳説,人們以為是“神仙”留下手筆。另外,這首詩構思巧妙,實來諷刺,卻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説謾罵之語,是諷喻詩中的千古絕唱。它吐出鬱結在人們心頭的憤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來傾吐吧!(生齊背詩)

師:對面強敵入侵,面對淪陷的亡國,面對人民的悲情,一位位愛國志士站起來了,岳飛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面對破碎的河山,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聽歌曲《滿江紅》吧!課後把它摘抄下來吟誦。

(生聽歌曲)

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南宋 林升)

杭州 秀麗

遊人 醉態

憂國憂民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7

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説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説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閲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願地説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瞭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落花生的特點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麼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閲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收穫節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

(1)説一説你都讀懂了什麼?

(2)質疑、解疑。

①“開闢”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説“開發”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麼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謎語引入。

由謎語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大家猜猜他為什麼取這個筆名呢?(指多名同學説)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學習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畫出重點詞語,作好記號。

2、老師今天帶來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嚐嚐,檢查生字情況。(出示動畫)

3、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些什麼?

4、對作者影響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麼,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分角色朗讀(出示閲讀要求),其他孩子邊聽邊勾畫,他們各自認為花生的好處是什麼?

7、引讀齊答,對於花生的好處(出示課件)

姐姐説: 哥哥説:

我説: 爸爸説:

8、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

9、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同學勾畫出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0、練習填空作比較。(出示課件)

11、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

12、自己讀一讀討論:爸爸在讚美花生的什麼精神?學生結合爸爸的談話內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練習有感情朗讀,指多名同學讀爸爸的話。

14、爸爸僅僅在説花生嗎?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15、爸爸由讚美花生的可貴之處,談到怎樣做人,許地山聽懂了爸爸的話嗎?從哪兒看出來?

教師總結:許地山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後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成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 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説的話。

16、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17、年幼的我是怎麼理解父親的話?(為什麼用落花生做筆名?)的聯繫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説出理由。(出示課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2)、凡是埋在地裏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3)、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教師總結:文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不是説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19、那麼,你長大以後,準備做象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準備做像桃子,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呢?為什麼?(出示課件討論)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讚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説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板書設計

種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過收穫節 我們談

談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8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着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着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祕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慾,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祕。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麼?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温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説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閲讀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並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於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係,課文上説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閲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閲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閲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閲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閲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於這類科普的説明文,一般一小節説明一個意思,我們閲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註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閲讀説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説明文、閲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説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瞭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説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麼來説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瞭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説明的?還用了什麼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後回答。

①引用傳説(板書:引用傳説)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於太陽傳説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説説。

如果這裏不用傳説,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閲讀興趣怎麼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説”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説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説以後,用一個什麼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説,引人入勝,接着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説明實質傳説其實)

下面一節説明實質的又用了什麼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説太陽,怎麼又説了地球,説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説“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瞭解所説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係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繫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閲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温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説來,太陽與人的關係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説説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閲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説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説,“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説,“如果沒有太陽……就……”説明了關係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説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閲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係不大,這裏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説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係,那麼太陽與自然關係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雲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於“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説明太陽與人的關係,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係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雲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閲讀説明文。

説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説”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説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係。所以在閲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説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並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優質 篇19

設計説明

布魯納説:“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美的結構把它們連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因此,本方案着眼於整體,聯繫上下文,採用變序教學法,從結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精心地設計“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提高語文素養。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整理《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巴金的資料和與“鳥的天堂”有關的文字資料及圖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1.(播放多媒體課件“百鳥朝鳳”音樂。)提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誰來談一談?

2.導入:同學們很有想象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文章。(板書:鳥的天堂)

設計意圖:以樂曲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讓學生把聽到的與想到的結合起來,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課文題目,為下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檢查反饋。

(1)學習字詞。出示會認字:槳、樁、暇。

①指名認讀,讀準三拼音節“槳”,翹舌音“樁”。

②理解詞語:船槳、應接不暇。

“船槳”可結合圖片或實物來理解;“應接不暇”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

(2)談談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3)個別讀課文,通過讀文檢查預習情況,師生交流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解決文中生字、新詞,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1)“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作者去了幾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①自己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

②同桌討論,重點討論“為什麼”。

2.檢查反饋:

(1)“榕樹”和“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把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在旁邊寫上批註。

(2)讀文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近看大榕樹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寫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羣鳥歡騰的景象。

(板書:第一次 大榕樹;第二次 羣鳥)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讓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熟知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通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讀出榕樹的靜態美和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2.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為下面疑難問題的解決埋下伏筆。

五、教師示範,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會寫字。

2.教師選擇難寫字範寫。

暇:右部右邊上面不是“口”。

拋:要托住“力”。

3.學生隨教師書空。

4.互相評價,找出寫字的優缺點。

5.學生練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是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寫字教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國小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培養學生在寫字時的注意力、觀察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設疑啟思

1.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請同學們快速讀文,用書上的一句話説一説。(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導入:為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要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不加引號呢?為什麼説“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讓我們再次閲讀,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質疑解疑成為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二、精讀理解,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仔細品讀描寫大榕樹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你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相機板書:幹、枝、根、葉、不可計數)“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生介紹大榕樹的有關資料)(師隨機板書: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體課件:榕樹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寫榕樹的“大”,除了這兩處還有什麼地方呢?(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看着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讚美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着什麼樣的感情讀這句話?(師隨機板書:直垂地上 充滿生機)

①重點讀課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樹茂盛的句子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綠葉的?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顫動”進行啟發想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③圍繞描寫榕樹枝幹多、葉子密的相關語句,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作者通過描寫榕樹的枝、幹、根、葉,寫出了榕樹大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靜態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湧動的對榕樹的熱愛、 引導學生了解

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 什麼是靜態描寫。

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吧!

2.看着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説這裏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麼感受?(“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他又有什麼感受?(我感到一點兒留戀。)作者的感受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麼兩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畫一畫,並在旁邊寫上批註。(教師巡視並指導。)

全班交流:

(1)為什麼説“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誰來談一談。(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在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在早晨,鳥兒都出來活動了。)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師相機板書:“叫”“飛”“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麼樣?

(2)和榕樹比較,作者對鳥兒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動態描寫)作者抓住鳥

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動態描寫。

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主要從聲音、位置的變化和動作等方面進行動態描寫。

①“應接不暇”是什麼意思?練習用這個詞語説話,體會羣鳥紛飛的景象。請同學們欣賞這部分內容的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羣鳥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②看了這段視頻,你們有什麼感受?(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為什麼作者在第一個“鳥的天堂”上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

(3)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裏,讓我們帶着肯定和讚美的感情讀讀最後這句話。把這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麼作用?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3.小結: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滲透“邊讀邊想象”的學習方法;藉助現代化的電教手段,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內容,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有關語句,嘗試用靜態描寫、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技巧,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讀課文。

(1)思考:“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的意思。

(2)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

2.反饋交流:

(1)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是特指,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鳥的天堂,所以不加引號。

(2)榕樹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肥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繁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説這裏是鳥的天堂。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

4.觀看《鳥的天堂》完整的多媒體課件,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查找的資料,請你以導遊或小鳥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裏的風景。

(1)再次瞭解作者巴金,閲讀《築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對大地、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3)齊讀課後的閲讀鏈接的內容,讀出情感。

(4)佈置閲讀任務,蒐集《築渝道上》這篇文章,認真閲讀,有能力的加上讀書批註。

設計意圖:播放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並結合自己蒐集的一些資料編寫導遊詞,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綜合整理和寫作能力。提出背誦的要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板書設計

image

教學反思

注重以讀為本,促進學生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