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局深化文化體育建設工作計劃範文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黨的xx屆四中全會、區委八屆七次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實施“xx”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鞏固好、發展好文化體育創建成果的關鍵一年。今年全局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建設生活品質新示範區”總目標,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和區委、區政府關於文化體育發展的方針政策,樹立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靠民理念,以文化體育設施專項規劃為龍頭,以加快文化提升發展、引領發展、融合發展為要求,以文化創新、管理創新、活動創新為動力,依託項目帶動,立足普惠共享,注重功能發揮,促進資源整合,加快文化項目建設,加快文化特色培育,加快文化形態融合,大力豐富和提升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的活動內涵,培育城市中心區主導型文化,着力構建與市中心城區相適應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切實提高羣眾文化生活品質。

文廣局深化文化體育建設工作計劃範文

根據上述目標思路,今年全局文化體育工作要始終突出“兩條主線”、不斷健全“三大體系”、着力推進“六抓六促”,切實加快全區文化體育提升發展。要始終突出“兩條主線”,即一是突出鞏固和深化體育創強成果,切實在統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發揮體育場館功能、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重點是加快艮北區塊區體育館等項目設計,建立區體育場運作機制。二是突出鞏固和擴大文化創建成果,切實把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區驗收組反饋意見建議作為今年重點工作,在整體規劃、設施建設、強化考評和人才隊伍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要力爭全區所有街道、鎮綜合文化站達到全省三類地區標準。要不斷健全“三大體系”,即一是加快建設公共文體設施體系,進一步夯實設施基礎,促進設施的開放普惠、融合共享,實現文體設施的全覆蓋、全惠及、全輻射。二是大力構建公共文體服務體系,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完善服務機制,體現特色,培育中心城區主導型文化形態,切實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生活需求。三是繼續深化公共文體管理體系,進一步夯實制度基礎,有效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場館功能。

(本文“文廣局深化文化體育建設工作計劃”由 本站、工作計劃頻道提供參考)

今年全局文化體育工作要着力推進“六抓六促”,抓好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抓項目促建設,夯實陣地網絡。圍繞設施建設,要突出“三個堅持”:一是堅持規劃先行。依據《區文化體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和社區建設配套標準,統籌謀劃,優化佈局,整合資源,重點抓好專項規劃的實施和落地,制定文化體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實施意見,細化年度實施計劃、項目和進度,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片、東站新城片、九堡新區片和丁橋新區片建設,深入實施新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和新農村小康健身工程,實現上下聯動、縱橫並舉、立體覆蓋,着力打造15分鐘文化體育生活圈,全力構建“兩帶、兩中心、三次中心、四片”區域文化體育發展新格局。圍繞構建與中心城區相適應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編制《“xx”期間區文化體育發展規劃》(XX—XX年),對全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服務體系、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特色文化培育、羣眾文化活動、人才隊伍建設等作出前瞻性、整體性、系統性規劃。二是堅持項目帶動。依託東站樞紐、運河整治與開發、地鐵等大項目建設,發揮新塘地塊整村拆遷優勢,加快推進夏衍電影文化街區、艮北區塊“艮北文化園”、區級體育館、劇院、文化廣場和丁橋片區體育館等項目設計與建設,進一步推進錢塘江景觀休閒帶、運河健身休閒帶建設,切實加強與項目建設主體、項目屬地街鎮的聯繫和溝通,提前介入,主動參與,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三是堅持創建帶動。進一步深化和鞏固省級文化先進區創建成果,重點是推進各街道、鎮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嚴格創建標準,強化進度督查,注重管理創新,提升硬件水平,力爭全區所有街道、鎮綜合文化中心達到全省三類地區標準。紮實做好省、市級東海文化明珠的複查及綜合文化站評估工作。

二、抓品牌促特色,豐富城區內涵。圍繞品牌培育、特色提升,要在“三個加快”上求特色:一是加快培育廣場民間文化跳蚤市場,在民間文化品牌上求特色。按照王國平書記關於“全力把廣場打造成的潘家園”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本地人常到、外地人想到,交易有序、特色鮮明、人氣集聚、羣眾滿意”為總目標,完善市場運行總體方案,切實在市場招商、管理運作、活動組織、宣傳推介和服務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實現管理科學、服務高效、交通順暢、環境整潔、經營文明,切實把市場打造成為面向全市、全省和全國的民間文化跳蚤市場,成為交易最興旺、遊客最喜歡、影響力最大的的潘家園。在市場啟動後,要着眼於凝聚市場人氣、培育市場品牌、提升市場特色,尤其要抓好市場運行模式轉型、舉辦機制轉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民間協會組織的作用,大膽探索和創新促進市場轉型的思路、路徑和辦法,促進民間文化跳蚤市場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快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在挖掘、展示和傳承歷史文化上求特色。城區轉型發展的過程,也是全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十分重要的時期。堅持挖掘、保護、開發和利用相統一原則,依託東站樞紐、地鐵一號線、運河綜合整治、丁橋大型居住區等一批國家和省市重點項目帶動,在城東彭埠區塊、門外區域城東旅遊休閒景區、筧橋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及筧橋中央航校舊址保護中,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申報、展示和保護工作。挖掘、整理和編輯《門外歷史文化》、《老街文化》、《農居文化》、《錢塘江段文史彙編》。舉辦“文化遺產日”、名人名居等紀念日宣傳活動,增強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充分發揮區非物質遺產展廳的展示、宣傳和教育功能,舉辦民間剪紙藝術展、民間錢幣展、區民風民俗展等。三是加快區域多元文化特色建設,在打響“一社一品”上求特色。積極推進“一社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建設,通過開展文化特色社區(村)創建活動、十佳特色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一社一品”展示活動等,提升特色文化。立足特殊的地理位置,突出“山、水、名人”文化主題,深入挖掘和培育鄉土特色文化,繼續開展錢塘江文化、運河文化研究,收集整理歷史文化碎片,促進歷史文脈的傳承。結合夏衍電影文化街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以弘揚夏衍精神為主題,開展紀念夏衍誕辰11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實施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行動計劃,不斷擴大名人名居效應。

三、抓管理促發展,發揮文化功能。堅持資源整合、功能提升,重點抓好“兩中心”(區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的管理運行,推進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積極探索和創新“政府主辦”和“市場化”運作兩種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運作模式。主要在“一強化兩中心”上下功夫:一要強化文化引領功能。依託區文化中心、文化廣場、廣場民間文化跳蚤市場的“一中心、一廣場、一市場”,通過政府引導、特色培育和品牌建設等途徑,大力發展特色民間文化,培育和形成以區文化中心為核心,涵蓋文化活動、藝術培訓、圖書閲覽、電影娛樂、旅遊休閒等內容的文化綜合體。依託區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場等,通過制定相關激勵政策,積極引進民間資金、人才、項目等,提升中心品牌效應,大力培育和發展健身經濟、賽事經濟和演藝經濟,形成包括健身、休閒、培訓、競賽、演藝等內容的體育文化綜合體。通過推進城市中心區公共文化綜合體的培育和建設,實現中心城區片與東站新城片、九堡新區片和丁橋新區片的文化互動,着力培育多元文化形態相互融合、中心城區主導型文化形態引領的公共文化發展新格局,從而加速農民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轉變,形成與中心區相適應的城市精神和市民意識。二要推進“兩中心”管理創新。堅持社會效益最大化原則,積極探索和創新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管理運行模式。進一步加強區文化中心內部管理,創新運行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強化後勤保障,充分發揮區文化中心市民閲讀、文化培訓等功能,積極探索融合化、綜合性、共享型的區級文化中心管理新模式。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區體育中心的管理創新、機制創新、服務創新,整合消防、機控等設施資源,特別是要本着提高場館利用率、減少運行成本的原則,創新區體育場管理模式,制定管理運行方案,切實提升場館利用率、滿意度。三要強化街道、鎮綜合文化中心管理運作。制定街道、鎮綜合文化中心管理辦法,實行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考核,進一步拓展內容、規範管理、提升服務,切實滿足基層羣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四、抓活動促惠民,注重羣眾參與。堅持把文化惠民作為文化體育工作的全部落腳點和出發點,為羣眾提供方便、暢通、快捷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大力推動文化普惠共享。圍繞豐富羣眾文化生活,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雙千場”為目標,普及繁榮基層文化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廣場文化年”活動,確保實現每月每個社區、村都有1場文體活動、放映1場電影。創新組織形式,把廣場民間文化跳蚤市場與舉辦今年元宵節活動相結合,舉辦元宵節專場。通過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團隊展示月、社區文化藝術節、全民健身月活動、服飾風情節、走進大項目文藝演出等大型文體活動。二是以“五進五送”為載體,深入實施文體惠民工程。繼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廣泛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送培訓、送體質健康測試”進村社、進大項目、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的“五進五送”文化活動,促進文化惠民。三是以“三上三邊”為陣地,不斷提升羣眾性體育競賽水平。圍繞“三上三邊”(山上、水上、廣場上,西湖邊、運河邊、錢塘江邊)的羣眾性體育健身陣地,精心策劃與組織環西湖、運河、錢塘江等的羣眾體育健身活動,推進羣眾體育經常化、規範化、系列化。積極舉辦、承辦國際、國內各類羣眾性體育競賽活動。積極組隊參加省、市各類體育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