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經驗交流報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中學德育經驗交流報告: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中學德育經驗交流報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南方中學,創建於1958年,積澱有近半個世紀的文化底藴,“中國的保爾”吳運鐸曾在這方土地辛勤耕耘。南方中學在1994年就晉升為省重點中學,是株洲市最先掛牌的省重點中學之一,XX年又掛牌為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到今天為止,已經發展成為100個教學班,5000多名學生、300多名教職工的大學校。

我校地處郊區,校園周邊環境比較純樸,但是學生多,有各個縣區的學生,走讀生與寄宿生共存,地處南區,家長經商的也比較多,單親家庭以及留守學生比較多,所以問題也比較多,但在問題和困難面前,我校上下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從激發學生德性修養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着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摸索出一條規範化管理、人性化育人的德育工作的路子。我校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有:

一、規範化管理,人性化教育

(一)抓住兩個重點,夯實德育過程

1、立師德、鑄師魂。針對我校師資水平的現狀,學校把教師專業成長和師德、師能的提高作為學校工作開展的重點、難點,採取優化管理,強化業務、高位引領的辦法,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具體措施有:(1)加強師德教育。廣泛開展“講師德、守師紀、盡師責、塑師表、鑄師魂”活動,把師德建設與教師的成長結合起來,持續落實“教師考核制”,把教師的師德和“評優評先”考核掛鈎,保證德育隊伍的純潔性。(2)加強班主任技能培訓。定期開設講座,組織觀看優秀班主任工作的相關錄相,藉此提高全體班主任的德育理論水平和工作技巧,加快班主任,特別是年輕班主任的成長成才。(3)編印《南方中學班主任工作手冊》。介紹、指導班主任熟悉和落實的工作常規及工作程序,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規範化、系列化、制度化。(4)簽訂《新老班主任“傳、幫、帶”協議書》。通過“以老帶新,以老幫新,以老帶新”的方法,促進年輕班主任更早地熟悉各項工作業務,使之更快地成長,更有成效地開展工作。(5)注重交流和探討。由於班主任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困惑,為此,由學校組織,各班主任、科任老師共同參與,每週一次,對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反饋、交流、探討,以尋求最佳的解決辦法,努力使德育工作做到針對性、實效性。

2、抓養成,促規範。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市區及縣區,一些家長文化水平比較低,不善於引導子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一些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或者常年做生意,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致使一些同學的言行、舉止散慢粗俗。為此,學校重視抓好德育常規,加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力度,促進學生文明成長。(1)健全常規管理制度。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在平時的管理過程中,我們發現,只有依靠規章制度,才能使其更加有效。為了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們首先請政治教研組細化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然後召集學生代表討論通過學生規章制度,再通過《晨曦》報發到每個學生家長手裏,最後收集反饋意見,編訂了《南方中學學生手冊》,做到人手一冊,作為學生日常行為的準則。(2)抓好新生入學訓練。健全制度十分重要,但落實制度更為重要。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落實制度這方面,我們狠抓了學生的起始教育。新生入學伊始,我們就大力地開展軍訓,舉辦禮儀教育,召開新生大會,進行《學生手冊》知識競賽,讓新生儘快適應新環境,適應新生活,快速步入我校規範化的管理軌道。在每學期初,我們都要開展收心教育或養成教育,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3)抓好新生的軍訓工作,訓三大步伐,主要是培養學生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作風;訓內務整理,主要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唱革命歌曲和進行實彈射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激發學生對軍訓的興趣,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了解一些軍事知識;軍訓匯操,除檢閲軍訓成果外,主要是強化軍訓效果,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與官兵開展活動,主要使學生體驗軍營生活,體會什麼是軍事化要求,什麼是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4)落實德育常規檢查,構建和諧校園。學校安排值日行政、值日班主任、學生會幹部每天進行全方位的德育常規檢查,規範了學生的日常行為,促進了學校良好的班風、校風、學風的形成,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二)突出自我管理,搭建成長平台

1、完善學生的自治制度。學校學生會、團委會和年級學生分會實行競選制,讓學生成就自我。學生幹部的競選分公示職位、自薦報名、競職演説、現場答辯、民主測評幾個程序,公開競選,平等競爭。這一做法受到了全體學生的熱烈歡迎,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民主觀念和自立能力。學生會設立學習部、紀律部、衞生部、文體部、宣傳部等,學生幹部全程參與學校德育常規教育的策劃和管理。同時還成立網吧督察隊、勸導隊,監督、勸導同學遠離虛擬世界,集中精神,專心讀書;成立就餐文明督導隊,幫助維持食堂的就餐秩序;成立交通協管隊,協助值日教師在危險路段疏導同學,保證同學的安全往返。通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養成,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學會做人。

2、改革國旗下講話的模式。為鼓勵學生關注校園生活、關心自己成長,抒寫真情實感、所見所聞、所想所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我校的國旗下講話採用學生“自撰自講”的形式,主持升旗儀式的是學生幹部,目的是培養膽量及組織能力,演講的是學生為主,每週的主題都是根據學校的德育主題確定,都是學生先寫好評選,再演講,升旗的是我們的國旗班的同學。升旗儀式的形式豐富多彩,如感恩教育,除了常規演講外,我們通過教唱《感恩的心》和手語,創設温馨、感人的場面。特別是我校每天的升降旗制度,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大亮點,只要聽到國歌聲響起,我校的學生就會自動站好行注目禮。

3、組建各種類型的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圍棋社、攝影社、英語社等,都是由具有此種興趣愛好的同學組成社,每個社團根據社團規章制度、有計劃的開展活動,學校團委社團部宏觀調控,並予以指導。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發展了興趣愛好,又可以活躍校園生活。

(三)改革評價方法,踐行人文關懷

1、推行班主任量化考評制度。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我校特制訂了《南方中學班主任工作目標量化管理及考評細則》,實現了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並把班主任所得的量化分作為以後評優評先、任用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常規管理。

2、操行評語改革。操行評語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但長期以來常常被班主任忽視。老生常談的話語,千人一面的格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缺乏針對性和藝術性,缺乏新意,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為此,我校開展操行評語“三心”教育,即要求各位班主任要用“細心、耐心、愛心”來寫操行評語,充分發揮評語的明理、激情和導行的功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3、注重學生過程性評價。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多一個優秀的學生,學校高度重視每位學生的個性激勵,對學生的評價不搞一刀切,只要學生的某個方面有閃光點,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獎勵。

二、開展主題活動,引領學生成長

主題活動是學校培養學生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引領學生成長的主要平台。積極、認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表現自我,展示實力的大舞台,是我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方式。

1、“手拉手”等愛心助學活動

自1998年開始,我校就堅持不懈的開展“手拉手”扶貧助學活動解決高中住宿學生部分生活費(每學期250元—500元)、長期開展“三個一”(即“一對一、一扶一、一幫一”)扶貧助學活動,解決了一部分高中農村困難學生的就學及生活問題。“三個一”行動即一個國中班的全體學生扶助一個貧困高中優秀學生的部分生活費、學校一個科室的老師扶助一個貧困高中優秀學生的部分生活費或學費、同時這個優秀學生幫助國中班學生的學習,做這個班的學習輔導員。我校每學期開學都將發起多年傳統“手拉手”愛心捐助的活動,向全體師生髮起愛的呼喚“讓愛像柳絮般漫天飛揚”等口號的獻愛心“手拉手”活動在全體師生的積極配合下成功開展,七年來扶助農村寒門學子三百多人,愛心捐助款額高達二十萬元,被幫助的貧困學生現已有兩百多人上了大學。不僅僅如此,我校為更好的做好“手拉手”愛心捐助的活動,開展了與其配套的“愛心互動”活動,為了那份愛心、為了感謝、為了一點心意,每學期我們將組織幾十名寒門學子走進資助他們的班級,走進了那些充滿愛的集體,為他們介紹學習上取得成就、生活上如何度過難關的經驗,為他們解決學習上感到疑惑的問題,真正建立了資助者與被資助者的深厚感情,將“手拉手”愛心活動長期永久的延續下去,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走向成功。

除“手拉手”活動、愛心基金籌備助學資金外,我校還從學校財務拿出部分資金支助初高中貧困優秀住宿學生部分生活費(每學期150元)和部分優秀貧困學生的學費,學校領導積極支持、領導並參與救助貧困生工作,每年學校將拿出近三萬多元的資金支助貧困學生的部分生活費和學費,享受學校補助生活費的學生,七年來共計一百多名,資金共計近九萬多元;享受學校補助學費的學生,七年來共計二十多名,資金共計近十一萬多元。這些受學校補助學費的學生都是家庭十分困難的孤兒、失去父親或母親的、或家中父母親重病失去勞動力等的農村孩子,他們若沒有學校支助,就只有一個選擇——失學,為了讓這些孩子安心學習,學校多方面關注他們,不僅給予學費補助,還給予一定的生活費用,解決了他們的心理負擔,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為他們鋪平了求學的道路,拯救了一批又一批的即將墜學的貧困學子,為社會減少了文盲、增添了精英。如:XX屆畢業的陳理斌、羅軍考上了南京大學;XX屆的陳江波考上了中國科大;XX屆的吳夢傑考上了中國科大,唐煌考上了南京大學;XX屆的譚勤學考上了清華大學,張茂林、張吉財考上了浙江大學,XX年沈威考上北京大學等,這些優秀學生在我們的幫助下,都將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2、實施感恩教育。由於受社會風氣和周邊環境的影響,我校學生中曾出現貪玩厭學、欺騙家長、頂撞老師、損壞公物、迷戀網絡等問題,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XX年春季,我校從人性教化着手,從最樸素、最本質的立身做人常理教育入手,對學生突出“感恩”教育。通過徵文比賽、演講比賽、感恩小標語、感恩留言板、“感恩家書”、生活體驗、主題班會、、文學社編印感恩教育專刊等活動載體,開展“拿什麼報答您——我的父母”、“保護環境,親近自然”、“師恩在我心中”、“忘不了你——我的親友”、“難忘啊——母校”、“讓我説一聲——謝謝”等六個主題活動,着重在教育學生感激父母、感激師恩、感激僑恩、感激學校四個方面下功夫,讓學生體惜父母的辛勞,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培養學生的大家庭意識,激發起學生孝敬父母,崇尚師德,感悟僑恩、珍惜時光,和諧人際關係的思想品德,邁出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步伐。

3、加強心理疏導,健全學生人格。針對農村學生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相對較差,農村學生一有心理問題難以及時得到家長的疏導的現實,學校十分重視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專門設立了“知心屋”心理諮詢室,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心理諮詢室主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自身情況,既看到不足,也看到長處,從而樹立信心;二是正確處理壓力與動力的關係,使學生明白沒有壓力便沒有動力;光有壓力而沒有將其轉化為動力,只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三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考試,使他們明白考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每次考試可以幫助自己查找出問題,以利再戰;四是教會學生化解壓力,將壓力落實到每一天充實的生活上,落實到每一課紮實的學習中;五是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開設心理講座,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自我調節;

4、激活《未完成》文學社、廣播站、電視台的育人功能。近幾年我校繼續完善了文學社,開闢“校園之聲”廣播站、“南方中學電視台”兩個活動平台。文學社圍繞學校各學期的工作重心,開展各類活動,如文學講座、文學採風、主題徵文、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文學社除開展常規性工作外,每月確定一個主題,開展徵文活動,從中精選出優秀文章編印成專刊出版,並在廣播站開設文學專欄播讀優秀稿件,以上舉措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熱情。經過十幾年的摸索與探討,我校文學社工作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生力軍。廣播站開闢了校園新聞欄目、而且根據每月的主題活動,配合音樂及故事宣傳。電視台除了播放校園內外各種新聞之外,還有“名師名生訪談”、“放大鏡”等欄目,成為學校宣傳的德育陣地。

4、開展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系列教育活動始終是我們的工作中心之一,我們結合鴉片戰爭、 “一二·九”、“五四”運動等紀念日,舉辦了講座、知識智力競賽、徵文、演講、主題班會、參觀訪問、社會實踐、卡拉ok大獎賽等專題鮮明,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每年堅持舉辦大型校園文化藝術節和科技節。校園文化建設,已初步形成了框架,目前,我校有舞蹈隊、合唱隊、“南方廣播站”“南方中學電視台”、未完成文學社、校科技興趣小組等,這些社團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起了生力軍的作用,社團活動長盛不衰,“未完成”文學社已經成為我省很有影響的學生文學社團,社員之多,刊物之精,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文學社。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除了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的重大節日紀念日,我校都精心策劃,積極開展演講比賽、徵文比賽、攝影比賽、趣味文體比賽、卡拉ok比賽、歌詠比賽、舞蹈文藝會演、 “六一”遊園活動、籃球聯賽等活動,均獲圓滿成功。其中XX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演講比賽;XX年紀念長征勝利六十週年等活動,都取得很大的反響。

宿舍文化建設。我校有 多名寄宿生,管好學生宿舍,安排好寄宿生生活在我校顯得非常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寢室的管理水平,創造優美、整潔、舒適、安全的住宿環境,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我校積極開展宿舍文化建設。步驟是先規範宿舍的佈置,然後發動各宿舍的同學團結協作,發揮集體智慧自主確定製作個性化的舍名、舍訓,懸掛在宿舍的顯眼位置。這些文雅、富含思想或哲理的舍名、舍訓,是全體宿舍成員的共同創造和選擇,其中凝聚着學生們的志向和情趣,體現着學生們的智慧、想象和靈性。舍名、舍訓的討論、選擇、確定的過程,也就成了學生們思考的過程、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既開闊了知識眼界,又美化了居室環境,陶冶了情操,同時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舍名舍訓的設計製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管理自己宿舍的意識,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學生宿舍的文化品位,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5、堅持舉辦青年黨校

學校黨團組織在加大對全體學生教育力度的同時,注意培養青少年學生骨幹,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加強黨團共建工作,推進中學與高校思想教育的接軌,帶動學校學風、校風的不斷優化。我校青年學生業餘黨校從1996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一期,培養了800多名優秀學員,以及將十幾名青年黨員。為高校輸送了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黨校在教學方法、內容、方式上,努力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授課方法與青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結合。講課中老師們打破傳統的説教方式 ,緊緊抓住青年學生中的熱點問題,採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用大量的事實,用感人的語言,把黨的基礎知識講得生動活潑。有位學生在學習心得中曾動情地寫道:“黨校老師的每一堂課,都像是一次次感人肺腑的促膝長談”。二是授課內容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黨校的教學內容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基本教材,以《國情教育讀本》為參考讀物。在教學中,我們還針對學員的思想實際,安排了“高標準、嚴要求、做同學的典範”、“青年的理想與黨的目標”、“新時期黨的使命”等專題講座,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我們組織學生觀看《毛澤東和他的兒子》、《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等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並組織學員進行觀後感交流。組織學員清明節到流芳園掃墓,瞭解株洲抗日革命史。我們還先後召開了學生黨員宣誓大會,黨校學員先進事蹟報告會等。我們還精心安排每期培訓班的開學典禮和結業儀式,力爭使我們的每一個活動都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烙上深深的印記。三是在教學方式上,努力把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們通過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上對黨的歷史、黨的宗旨、黨的奮鬥目標、黨員的標準以及黨對青少年的期望等內容了一定的瞭解。但這種感性認識還沒有成為學生的理性思考。同時,同學們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許多問題又有許多模糊認識。因此,在辦學中,我們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澄清模糊認識,消除思想疑慮,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幾年來,我們組織學員參觀了中日合資南雅公司,參觀了革命根據地———井崗山,參觀了毛澤東故居———韶山,參觀了在改革開放下富裕起的周邊農村。與此同時,校團委每年還組織“十八歲成人教育系列活動”、“學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等,增強學員們的社會責任感。正如許多同學在結業總結中寫到的“黨校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使我更深入地瞭解國情,更直接地感受到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的巨大成就。也使我的思想在思考中日趨成熟”。

辦學成果:黨校為學校培養了一批學生骨幹。創辦青年學生黨校以來,共辦培訓班11期,有800多名青年學生參加了培訓,他們中有90%以上成為學校的各級幹部、直接參與學校管理,成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力軍。黨校帶動全校樹立起好學風,好校風。吸收一名學員等於培養一個骨幹,發展一名黨員等於樹起一面旗幟。學校每次發起的捐款助學、救災,總是黨校學員們帶頭捐款。學校每一項教學管理改革,也總是黨校的學員們理解最快、執行最快。正如一名學員所説:“誰的名字要和黨校學員聯繫在一起,誰就得在多方面去爭取優秀”。學校培訓的210多名學員,發展的四名學生黨員,就是全體學生心中的典型。榜樣的無聲號召,又帶動全校學生思想覺悟的明顯提高,黨校、團校、少年軍校等校內“六校”成為我校辦學的特色。黨校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一批優秀幹部。學校發展的十幾名學生黨員,均成為所在重點大學的優秀學生幹部。已畢業的九期黨校學員80%地考上大學,經調查統計,已有40%在高校加入黨組織,他們絕大多數成為所在院校系的學生幹部,如:孫明同學已是湖南師大的校學生主席,劉滔同學是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會主席。很多學員在高校學業優異,年年獲得甲等獎學金,經常有喜報傳到母校。隨着學員們的畢業,走出校園、走出湖南。我們黨校的名聲也開始傳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6、家長學校

三、直面挑戰,探究對策

雖然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離上級的要求以及同兄弟學校相比,我校仍存在不少差距,特別是面對今年九月份即將啟動的高中新課改,學校德育工作又將面臨新的問題、新的思考。

1、如何應對動態德育的挑戰。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問題層出不窮,社會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當代學生處於一個多元、開放、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社會思潮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學生思想的多元,個性差異越來越大,學校德育工作越來越難以預設,更多地呈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的特點,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2、如何建構新型的師生關係。在即將到來的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轉變,師生之間如何通過交往、互動,構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如何在新型的師生關係中,讓學生會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如何建構新型的師生關係已經迫在眉睫。

3、如何搭建新型的教育平台。新德育倡導學生在羣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理解他人,欣賞他人的同時,也能更好的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賞。為此,我們的德育必須努力創設合作式的情境,為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與交往能力的發展搭建舞台。

4、如何培養“自己型”新人。多樣性和差異性使得我們社會異彩紛呈,多樣性和差異性更是我們開展德育工作的寶貴資源,我們的德育不能也不應該消滅多樣性、消磨差異性,我們的德育必須也應該保護多樣性、發展差異性。為此,我們就要拓展個性化德育新路,創設多樣性、個性化的德育,讓學生在多樣化、個性化的德育中,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一個“有勇氣做我自己”的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和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實行規範化管理,人性化育人,創有特色、高效能的德育工作,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永恆不變的追求。我相信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一定會更上層樓,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