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範文五篇

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堅守基本方向和原則,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避免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xxxx所強調的:“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我們始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在關係改革開放方向、原則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

牢牢把握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權

xxxx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功,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確保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基本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如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關係的原理,關於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原理,關於世界歷史的原理,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支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方法指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取向,如人民立場、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確立改革開放的根本立場提供了具體指導。總之,馬克思主義為確立改革開放方向原則、制定改革開放方針政策提供了指南。

黨的領導確保改革開放頂層設計的科學性。改革涉及各領域、各方面,開放涉及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統籌,需要頂層設計、周密安排,以強化改革開放的系統性、協調性。黨的領導能使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兼顧各方利益、協調各種關係,避免顧此失彼、引發社會矛盾和衝突;黨的領導能使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由經濟領域逐步擴展至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確立不同階段改革開放的任務、重點和目標,以把握改革開放的節奏;黨的領導能使改革開放的政策相互配套、相互銜接,避免因為政策之間的衝突而影響改革開放進程,延緩改革開放速度。《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都是關於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有效引導了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實施。

黨的領導確保各方面力量的凝聚。改革開放是全體人民的事業,需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各方面力量。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決定了其能夠有效進行改革開放的社會動員。正是在黨的領導、引領、組織、號召之下,人民羣眾認同支持改革開放,並積極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為改革開放奉獻智慧和力量。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不少創新舉措,就是人民羣眾的發明。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讓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價值取向,確保能夠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改革開放具有持續推進的力量。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道路的選擇關係改革開放的成敗。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的定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從社會主義的規定性出發謀劃改革開放。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改革開放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鄧小平同志在論及改革性質時説:“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範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這是對改革性質的定位,也是對改革方向的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質依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以此作為改革的底線和限度,確保改革沿着正確方向前行。為此,改革開放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健全法治體系。這些從社會主義規定性出發制定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確保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伴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各種錯誤思潮滋生。有人留戀過去,主張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對改革開放成就視而不見;有人認為國有經濟效率不高,主張徹底私有化,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人向傳統尋找救世良方,主張儒化中國、儒化馬克思主義。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在那裏搖旗吶喊、製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此,我們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在涉及改革開放方向、道路等根本性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對於各種錯誤思潮敢於亮劍、及時發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避免了錯誤思潮對改革開放的干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鑄就改革開放的信心。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開闢出來的,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中國國情、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正確道路。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謀劃改革開放

中國獨特的歷史積澱、文化傳統、發展道路,決定了獨特的國情。黨的十三大依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了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判斷,這是黨制定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儘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綜合國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並沒有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xx屆三中全會在謀劃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中國改革開放方針政策就是基於這一國情而謀劃和制定的。

從國情出發確立改革開放的目標。國情是改革的起點,也決定了改革的目標。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基於國情作出的理性選擇。這一目標要求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來設計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果只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會丟掉原則、迷失方向,就可能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

從國情出發制定改革開放的政策。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要借鑑域外先進經驗,實現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應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制定政策,才順利推進了改革開放。

從國情出發選擇改革開放的策略。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改革開放一旦出現重大失誤,後果不堪設想,漸進式改革開放策略正是基於國情的選擇。我國的改革從經濟領域逐步拓展到其他各領域,開放從特區、沿海逐步擴展到內地,這一漸進式改革開放策略,避免了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大起大落。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投石問路,進行改革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再推廣,取得了重要成效。這一重要改革策略,是基於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改革試點的實施條件差異較大的現實國情,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探索的選擇。

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使中國改革開放保持了穩定性和連續性,黨的領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性質沒有因改革開放而改變,從國情出發使改革開放的目標、政策與策略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

【思想宣傳範文】二

只有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改革才能釐清思路,紮實推進。xxxx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從體制內來考察,當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思想觀念障礙主要有五類,需着力攻克。

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觀念。該觀念只注重量的方面增減,輕視質的水平高低。主要表現為唯數量取勝、只以數量多少論高低。數量固然重要,量的累積才有質的變化,但不可只知求量,不知有質。近些年來,國內流行一種所謂“唯GDP論”的觀點。針對這種觀念,xxxx曾批評指出:“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近幾年來,“唯GDP論”的觀點漸漸式微。但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觀念障礙並沒有實質性改觀,如在扶貧攻堅領域,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以數字脱貧為導向,只看上了多少脱貧項目,有多少貧困人口因此短期脱貧,而不顧脱貧項目的長期性、科學性,不考慮脱貧的質量和水平。這種觀念在其他改革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在創造、考核改革發展成果時,需多從質的方面入手,不可急功近利。

重借鑑輕創造的思想觀念。該觀念只注重吸收借鑑已有的先進成果,只想搭乘別人的便車,輕視自主創新的方向和努力。主要表現為依附他人成果,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吸收借鑑固然重要,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創造,但一味借鑑不求獨創,只會使自己陷於被動與落後。進入新時代,要求人們不僅去爭第一,更要爭做唯一,要有自主獨創意識。對於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也一樣。比如,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紛紛搞生態旅遊、產業園區,彼此互相借鑑模仿,最後釀成服務單一、產業雷同、惡性競爭的後果。現在,很多政府相應轉變觀念,提倡結合各地區優勢搞特色產業,發展具有自身特點的經濟形式。但有些地區效果仍不理想。這種問題的解決,需在思維方式、體制機制方面有根本性變革,需由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創造才行。

重人際輕規矩的思想觀念。該觀念只注重講求人際關係的先在性、決定性,輕視、無視、僭越硬性的規則法紀。主要表現為處處把靈活的人情世故凌駕於規矩之上,滿足個人情感欲求。如果“潛規則”氾濫起來,必然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惡果,一旦出問題,人們不會想到通過“明規矩”,通過合理程序化解,而是第一時間找人脈關係疏通,形成利益固化的藩籬,政治風氣將被嚴重破壞。黨政機關既要有人情味,更要有原則。黨員幹部一定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xxxx指出,黨員幹部應遵守的規矩包括四種:一是黨章,二是黨紀,三是法律,四是社會中普遍認同的公序良俗。

重頂層輕基層的思想觀念。該觀念只注重上級領導的長官意志,輕視或無視基層的真實訴求。主要表現為唯官是尊、唯上是從、權力至上,不顧基層意願。上級指示固然重要,因為它是從整體高度、長遠角度,反映以及滿足基層訴求。但若脱離基層實際,上層指示就容易成為胡亂指令。對此,xxxx曾強調,黨員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實際,瞭解情況、問計於民”。“重要決策方案,特別是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廣泛聽取羣眾意見,不能嫌麻煩、圖省事。”只有充分掌握基層狀況,才能科學制定上層決策。所以,在改革中,xxxx曾要求:“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加強頂層設計與摸着石頭過河相結合”。一方面,要認識到“頂層設計”是在基層探索的基礎上做出的總體設計。另一方面,要認識到“頂層設計”也並非一勞永逸,它需要在基層實踐的檢驗、反饋中不斷完善。

重空談輕實幹的思想觀念。該觀念只注重空談形式,貪圖虛名,不求實效,不想或不願付諸實幹。主要表現為言行不一、多諾少信、弄虛作假、無所作為。積極的想法、觀點固然重要,但若只流於形式,並未付諸行動,就會變為空談、幻想。xxxx曾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如果在改革中,這種空洞不實的觀念和做派多起來,那麼改革也就成了花架子。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空談不實的觀念和作風,既要在體制機制上明晰分工、劃清權責,嚴格監督,又要在具體工作中,撲下身子聽實話、察實情、收實效。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必須發揮“頭雁效應”,帶頭實幹。

【思想宣傳範文】三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表現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上,表現在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有力舉措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提升到新水平。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經濟發展新時代,實現經濟強起來的目標,必須進一步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主要表現

我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表現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上。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同時,我國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市場上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形成了互補的經濟結構——目前,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以及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民營企業則主要分佈在一般競爭性領域;形成了改善經營、積極創新的動力——國有企業持續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民營企業努力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還形成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強大合力,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還表現在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上。黨的xx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中,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相互融合,既可擴大民間投資、推動經濟發展,又可加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優勢互補,提升企業競爭力。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企業改革重組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平等合作,重組企業的股權結構按照相關規定、根據具體情況由各方協商確定。實踐證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經濟形成新優勢、增添新活力,有利於民營經濟藉助國有經濟平台更快成長。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行員工持股,還能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提升到新水平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們黨和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形成並行之有效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消除所有制歧視。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黨的xx屆五中全會強調,“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當前,我們要以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徹底消除所有制歧視,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營造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製度,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通過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加快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國有企業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國有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國有資產監管要實現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大幅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實保護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同時,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

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xx同志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給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在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xx同志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6個方面政策舉措。一段時間以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不斷出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在未來發展中,這些政策舉措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進而有力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優、發展壯大,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思想宣傳範文】四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有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如“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對此,xx同志指出:“這些説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我們要正確看待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繼續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勞動生產率低下,生產力發展受到很大束縛。只有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民營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環境形成,促進了營商環境優化和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因此,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是充分調動和激發勞動者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有效舉措。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開了大門。黨的xx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必須長期堅持。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作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民營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截至20xx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户超過6500萬户,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地進入高新技術領域和新興領域,部分企業已經在高新技術、新業態等細分領域處於領跑地位。一些民營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瞄準高端市場,推出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服務,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有效滿足了社會需求。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肯定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高度關懷民營企業發展。廣大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思想宣傳範文】五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能否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具有重要影響。可以説,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時代性、現實性的緊迫任務。

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全方位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一是實現動力轉換。動力轉換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起點。實現動力轉換,就要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使其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二是推動效率變革。效率變革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推動效率變革,就要堅持效率導向和價值導向,在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企業運營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實現企業整體效率提升。三是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提高創新能力,就要重點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發投入,構建良好的企業創新生態系統;勇於和善於進行管理變革,消除體制機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進企業組織形態變革,完善公司治理,構建靈活高效、符合行業特徵、有利於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管理模式。四是提升企業形象。良好企業形象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國有企業應在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方面貢獻更大力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保護資源環境、加快轉型升級、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充分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

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要着力構建有利於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依法落實企業自主權,完善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市場主體。優化國有企業整體制度安排,積極落實國有企業分類改革頂層設計,差異化推進公益類、商業類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等,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國有企業內生活力。繼續優化國有資本和國有經濟結構佈局,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提高監管效能,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努力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