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父親節”前夕——父親節文章

寫在“父親節”前夕--父親節文章

寫在“父親節”前夕——父親節文章

前天晚上,在學校的大禮堂看完了大學生心理協會舉辦的“第二屆陽光大使晚會”後,請自己的兩個學生在校內一家意大利式的餐館吃完夜宵,回到臨時下榻的教師公寓,等着看中央電視台奧運頻道直播今年的瑞士女排精英賽。由於直播尚未開始,我便拿着遙控器不停地換台,突然,我被中央教育電視台一個名為“師説”的節目吸引住了,於是屏息靜氣,認真地傾聽起來。女老師娓娓道來,給我們講述了父母通常在教育問題上對兒女造成精神傷害的四種方式,令我陷入了沉思。

我總以為,中國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父母,因為他們對子女傾盡了所有的關愛。他們對子女的照顧幾乎是全方位的,從孩子出生一直到他們結婚,其關愛甚至澤被到子女的下一代。但是,平心而論,中國的父母又有幾個稱得上優秀或者稱職的呢?他們總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子女身上,如果孩子稍有異議或者反抗,就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從而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帶來難以磨滅的創傷。有許多父母,自己當初也許有很多願望或者夢想沒有實現,於是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子女的身上,也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或者是不是對父母為他們做出的選擇感興趣,其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大多數中國父母也許潛意識地認為,孩子的“身體髮膚”都來自於自己,因此對他們擁有百分百控制的權利,卻忽視了他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意志,獨立的人格,以及與生俱來想得到尊重與重視的願望。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嚴厲,其出發點固然是好的,試問天下父母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但遺憾的是,他們大多數幾乎不知道如何採取正確的方法,因此往往不能帶來積極的效果。他們通常採取強迫的、居高臨下的、幾乎沒有迴旋餘地的方式。都説語言不是武器,但有時卻勝似殺人的武器。倘若父母一味地逞口舌之快,甚而至於採取暴力手段的話,也許最終會迫使子女屈服並放棄自我,但必然會失去子女的尊重。誠如那個“師説”講座中的女老師所言,子女在長大後,也許會出於道德觀念的約束,給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或者適當的關懷,但他們也許永遠不會尊敬他們的父母。試問天下有誰願意做得不到子女尊敬的父母呢?不幸的是,這種狀況在中國是普遍存在的。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我一直都不是很安分的人----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我大概生性喜歡自由。我既不想操縱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操縱,我總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行事。這種我行我素的個性,註定了我在過去那個傳統家庭裏要比其他兄弟姐妹吃更多的苦頭。老實説,我應該是家裏受到責罵最多,也是捱打最多的孩子。因為我不願曲意逢迎,再加上我行我素的個性,我想肯定因此招致了父母的嫌惡。曾幾何時,我面對自己,是那麼的不自信,以至於幾乎一度失去了彌足珍貴的自尊。好在我身上天生有一股不甘於平凡的勁頭,總能在重要關頭實行自我矯正,靠着不斷的自我激勵,我終於一步步實現了預定的目標。

雖然從未見過爺爺,因為他在我出生前兩年就仙逝了,但從長輩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得知,他應該是拳頭教育的積極實踐者。或許因為從小耳濡目染,行伍出身的父親完全沿襲了其父輩的那一套教育模式。我的童年乃至成年,幾乎就是在他拳頭棍棒下不斷反抗着長大的。在父母,他們一定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但在我,卻是一個不斷挑戰、反對歧視,以及證明自己的過程。由於我的不馴服,父母偶爾氣憤之餘,不免説出一些令人失望的話,但他們永遠不知道,那些粗暴的教育方式,至今在我身上還會有怎樣的影響。可以説,在我們這個傳統的家庭裏,不乏温情與關愛,但永遠缺少最起碼的尊重。我想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了日後我跟他們在感情上的疏離。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裏借主人公之口,指責父親是暴君式的封建家長。但我那位可愛的父親卻説:“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從不相信這些,倘若真的是“棍棒底下”出的“孝子”,想必也是被迫的。無論賈寶玉的父親賈政如何嚴厲,但他叛逆的兒子終究沒有走上他期待的人生軌跡。“個性”這個詞,在中國傳統文化裏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褒義詞。如果哪個孩子個性過於鮮明,必然會被視為異己,引來別人側目,並遭致很多指責、懲罰、甚至排擠。

其實我是一個十分貪戀親情的人,但童年的經歷不免使我耿耿於懷。或許是我無法忘卻那些灰暗的日子留給我的陰影,也可能因為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碩士畢業後,我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了這個城市。我兄長曾經説我是因為貪圖虛榮而留在了上海,但他可能永遠不知道我的真實感受和不願意回到他們身邊的真正原因。

不管怎樣,我得承認,我與父親之間的確存在巨大的隔閡,也許維繫我們關係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血緣親情。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固然給與了我無私的愛和關懷,但也是他,給了我至今難以忘懷的傷害---這種傷害,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傷害,也是精神上的傷害---即便我知道,他的動機是為了我好。

理智告訴我應該忘記過去,正如“師説”中那個女老師所言,我們完全應該去原諒曾經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傷害的父母,畢竟當初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去做父母。

往者已矣。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應該從父輩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明天我們應該如何做父母,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不管怎樣,一個更加充滿友愛、彼此尊重、氣氛民主的家庭,才是我們嚮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