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辯論賽總結陳詞範文

辯論賽總結陳詞是對觀點的歸納,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辯論賽總結陳詞範文,歡迎閲讀。

優秀的辯論賽總結陳詞範文
辯論賽總結陳詞範文1

各位評委,各位辯友,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反方作最後的陳詞。剛才,雙方辯友都圍繞各自的主題展開了精彩激烈的辯論,但是在正方辯友的辯論中我方有兩點感受:

1、正方觀點過於理想主義。正方辯友列舉了一系列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未及時施行救助而造成的嚴重後果,但他們沒有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現狀,沒有考慮基層政府的財力狀況和強行救助所帶來的後果和風險。

2、錯誤地理解了我方本意。我們雙方的辯題中都有實行救助四個字,所不同的是實行救助的定語“應強行”和“不應強行”,正方錯誤地將我方不應強行施以救助的概念偷換成了對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不施以救助,由於概念性的錯誤,使得對方的辯論顯得南轅北轍。

反觀我方,觀念已經極為清楚,即對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在自願的前提下應該施以救助,但不能強行施以救助。這不是否認人性的關懷,而是立足於現實的考慮。在這一點上,我方已經在法律層面和實際層面都佔有了先機。

在此我想簡要總結一下我方觀點:

一、強行救助缺乏法律依據。孫志剛事件發生以後,2019年,國務院推出了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辦法。標誌着徹底廢除了原來的強制救助收容遣送回原籍的救助制度,開始實施對流浪乞討人員自願救助制度,這是一箇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重大歷史進步。試想,如果再確定一個強制救助的制度,誰能知道對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的每一次強制是否都真的是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已經成年的孫志剛尚且死於強制救助的制度,誰能保證未成年的孫志剛能在強制救助中能倖免於難?我方認為強制性救助制度是非常可怕的制度設計。

二、強行救助缺乏財力支撐。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救助是需要強大的財力保障的,無論是解決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管理、教育、醫療、遣送都需要錢,而現在基層政府的財力狀況我們鄉鎮長班的學員最清楚,就是一個入不敷出的吃飯財政,鄉鎮政府僅用21%的財力卻供養了佔71%的財政供養人口,即使自願的救助都顯得力不從心,更不敢奢談強行施以救助。雖然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但總得先有玫瑰呀。

三、強行救助放大了政府的責任風險。追述過往,政府曾經做過很多強行的事情,比如強行結紮,強行人流,強行拆遷等等,為此政府付出過慘重的代價,其中包括金錢和威信,如果對流浪兒童再強行救助,流浪兒童的監護責任也就自然地轉移到了政府身上,如果在監護期間再出現一個未成年的孫志剛事件,試問現在政府還有多少金錢和威信可以隨意揮霍?中國人口多,發展的積怨大,任何一起未成年的孫志剛事件都完全有可能釀成類似於“甕安事件”的羣體性事件!

四、強行救助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強行是強制的同義詞, 我認為所有的強制都應該是針對一種非法行為,比如控制流浪兒童的犯罪團伙,那才是我們的強制對象。強制必然帶來一些必要的手段,這種手段可能會給孩子還來一種身心的傷害,這種傷害是隱形的,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往往是我們難以估計的。採取強制的辦法,也許從我們的眼睛裏消失一個流浪兒童,但是他可能從內心滋生一種對社會的仇恨,這種強行救助比不救助更可怕。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對流浪乞討的未成年在自願的前提下應該施以救助,但不能強行施以救助。

謝謝大家!

辯論賽總結陳詞範文2

謝謝主席,尊敬的各位評委,對方辯友,晚上好!

首先我想感謝台上對方辯友的精彩表現,你們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最終也將使我方的勝利顯得實至名歸,抑或使我方的失利,雖敗猶榮。無論怎樣,這樣的逆境,正是我們成長途中的試金石;這樣的逆境,正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里程碑;這樣的逆境,遠比順境來的更加精彩!

關於對方辯友的觀點,我有三個字評價:不太好-不客觀,太絕對,好天真

一,對方辯友始終糾纏於“困苦或戰亂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利於人的成長”將逆境侷限於如此極端環境未免太過狹隘,不夠客觀。而事實上,即使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所促成的人才也比比皆是:越王勾踐,杜甫,高爾基,張海迪哪一個不是在這樣甚至更惡劣的逆境中成長成才的呢?

二,對方辯友大包大攬的告訴我們順境就是好的營養、醫療、教育、關愛等等所有一切有利於人發展的方面,而逆境則是與之相對。那麼我們今天的辯題豈不是變成了,所有有利於人發展的方面更有利於人的發展,還是所有不利人發展的方面更有利於人的發展了麼,這樣定義是不是太絕對了呢?

三,對方辯友反反覆覆的告訴我們要有朋友兩肋插刀;要有優越的家庭;要有優秀的導師。可我又不禁想問了,朋友的幫忙,父母的資助,老師的提攜,幫你解決了困難,可是你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了嗎?如果説“好風憑藉力”的飛翔會比依靠自己強壯翅膀的翱翔來的更穩固,更自由,更成功的話,我就不得不説對方辯友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

總結我方觀點:

一,我們明道理,知道沒有與病毒的鬥爭,就沒有抗體的產生;沒有卧薪嚐膽的努力,就沒有越國的春秋霸業;沒有經歷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就不會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慨;因為逆境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更能豐富我們的閲歷,更能激發我們的潛能。

二,我們重證據。看出生官宦之家的蘇軾,不願隨波逐流,一生仕途坎坷,才留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出生富裕家庭的巴爾扎克,拒絕父母為他安排好的法律職業,飽嘗冷暖,才成為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大酋長家庭的曼德拉,沒有選擇安逸地繼承大酋長的位置,歷經27年牢獄鬥爭,才獲得南非民族解放事業的成功。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無一不是證明了逆境使人的成長更有意義。

三,我們很清醒。我們清醒地知道,沒有逆境對自己的磨練,即使如阿斗一般繼承王位,又有孔明輔佐,最終仍會是一個樂不思蜀的階下囚。我們清楚地明白,父母、老師,社會給予了我們關愛,教育和良好的條件,卻並不希望我們以此滿足,永遠依賴他們,他們更希望我們去尋找自己人生的逆境,這樣才能我們自己更成長!

今天不是演唱會,因為《真心英雄》已經演唱過“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今天不是故事會,因為《西遊記》已經講述過“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今天也不是賽詩會,因為《孟子》也已經吟誦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今天是辯論賽,需要我們來辯清道理。然而無論多麼巧舌如簧的辯才,在大量的例證面前都是顯得那麼孱弱,我方今天也正是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來證明着一個簡單且明晰的道理:逆境更有利於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