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加辯論賽怎麼準備

辯論賽是許多青年同誌喜愛的一項側重於人們言辭表達能力的比賽。那麼初次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準備?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首次參加辯論賽應該如何準備,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次參加辯論賽怎麼準備
首次參加辯論賽應該如何準備

一、辯論賽認識準備

所謂認識準備,是指參賽隊員在賽前對“論辯賽”的性質和特點要有所認識.我們知道屬於口頭論辯的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專門場合下進行的有特定議題的論辯,如談判論辯、法庭論辯;一類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爭辯,如鄰里爭辯、同事間爭辯、上下級爭辯;再一類就是各種形式的論辯賽.前兩種論辯,論辯雙方各自有明確的立場和主張,辯論的目的是為了説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爭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觀點.於此同時,自己也有被對方説服或作出妥協的心理準備.論辯賽則不同,論辯賽是一咱作為比賽項目來進行的模擬論辯(即論辯演習).這種論辯往往不問論辯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於人們的論辯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説服對方或被對方説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的裁決和聽眾的反響來擊敗對方.因此,這種比賽有以下三個特點:

1.論辯的題目、論辯的程序、發言的時間等,都是由論辯賽的組織者所決定,參賽者必須按規定進行論辯,不能隨意改變.

2.比賽勝負標準包括立論、材料、辭令、風度以及應變技巧等綜合因素、勝負由評委根據標準及主觀印象進行裁定.

3.論辯時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攻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立場和人品.

初賽者瞭解了論辯賽的這些性質和特點,就不會在比賽中,在思想和方法上與日常爭辯相混淆.

二、辯論賽核對準備

某隊初次參加論辯賽,到正式臨辯時,他們突然發現黑板上寫的辯題為《當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而他們事行準備的辯題卻是《當今青年學生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某隊經過初賽、複賽進入了決賽,在決賽開賽前,突然聽到比賽主持人宣佈各方允許發言時間比初賽、複賽時增加一倍,而他們事先卻按初賽、複賽規定的時間準備辯詞.更有甚者,進入賽場後,雙方才發現誰為正方誰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種種,都是由於初賽者缺乏經驗,在事先準備過程中缺少仔細核對有關比賽事項這一環所造成的.

前面已經説過,論辯賽是一項新近發展起來的比賽項目,目前雖有“國際雄辯賽”這樣大型的論辯賽,但還沒有統一的比賽規則.事實上,論辯賽的規模有大有小,層次有高有低,各主辦單位的具體要求也會因時因地而不盡相同,所以論辯賽的規則也很難趨於統一.既然目前論辯賽的規則難於統一,這就要求參賽者在接到比賽通知後,不能立即簡單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準備,更不能想當然去準備,而應設法主動地找主辦單位仔細核對一下通知上各項比賽規定和要求是否實無誤,包括辯題的確切的字面樣子,正反方所屬,論辯程序細則,各位隊員的分工和允許發言時間等,這既是為了確保本方準備辯詞時無誤,又是為了防止主辦單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誤.一些主辦單位本身也是初次主辦論辯賽,由於缺乏經驗,難免出現疏忽,包括通知傳遞時的差錯,這就要求參賽者每次都要主動認真地核對有關比賽事宜,以使比賽獲勝取得起碼保證。

三、辯論賽立論準備

辯題被明確無誤地確認後,參賽隊員就可以根據辯題,共同商量,研究確立一個最有利於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於本方,就是指該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能不能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是一次論辯賽準備的成敗關鍵.

為了要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首先要對辯題進行嚴格的審題,也就是要對辯題字面上的每個詞或詞組逐個進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説的“破題”.這種分析要同時站在雙方的立場審視,不能一廂情願.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詞或詞組對對方立論具有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為雙方首先爭論的焦點,因為一般的論辯賽雙方都會抓住辯題中的某個詞項解釋入手開始辯論,有時會出現整個論辯賽始終圍繞這種解釋來進行.因此,儘量設法站在一定理論高度,對辯題作出有利於本方觀點的界定,以獲得大多數聽眾的“公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為了典型説明這個問題,下面試舉1990年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會一例.

1990年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會有一辯題為《儒家思想是亞洲四素》.南京大學持反方.為了説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動因素,南大對“儒家思想”“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成長”“主要”“推動因素”四項詞組進行了剖析,發現辯論雙方爭論焦點肯定會在“主要因素有多個,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於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為必須是具有總攬全局功能這一點上.這樣一來,南大總論點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龍取得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條件,而並非是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推動四小龍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是四小龍做得尤為突出的能總攬全局的正確而靈活的戰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總論點的確立是論辯賽準備的關鍵,但並不等於説在實際論辯中就一定獲勝.如何使這個總論點在實際的脣槍舌劍中充分發揮好,還要有一定的戰略戰術與之配合.所謂戰略,是指論辯中用以爭取勝利的帶有全局性的總的論戰方法;所謂戰術,則是指論戰中的一些具體的技術方法.上面列舉的南京大學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實就虛”的戰略和設計了一些具體的戰術,才保證了整個論辯賽的成功.

由此可見,立論準備包括三個過程:審題、確立總的具體論點、設計相配的戰略戰術.應該説,這三個過程是整個論辯賽準備的靈魂,初學者在這個準備階段應晝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紙水平又有一定實際論辯能力的人請教一下.此外,不應把立論準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準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準備階段,而應在以後的辯詞撰寫和試辯過程中隨時要審視先前的審題總論點及戰略戰術設計有無不慎之處,以便及時修正.

在立論準備停當,各辯手便可分頭撰寫自己分工的辯詞.(初學者如何撰寫辯詞由另文介紹)

四、辯論賽試辯準備

如同其他比賽一樣,論辯隊要想在正式比賽中獲勝,一定要在正式比賽前搞一次嘗試性的比賽,以檢驗自己的賽前準備是否經得起實際的考驗.為了達到檢驗的效果,試辯條件和氣氛要儘量搞得逼真些,這就需要在正式參賽隊員進入準備階段的同時,應有一支與之實力相當的假設“對方”也進入準備階段,並且雙方都應處於“保密”狀態.不過,為了增加正式隊員的一些難度,正式隊員應故意泄露些立論方面的要點,來吸引“假設對方”作有針對性的進攻準備,用之在試辯中檢驗參賽一方的立論和戰略戰術是否能奏效.

試辯的另一個意圖,是讓參賽隊員進入角色.前面已經説過,論辯賽的最大特點就是辯題觀點不一定與論辯者本人最初的觀點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員本身的性格與劇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樣,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實踐才能進入角色.論辯賽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有理信紙上的正面交鋒,還辯論風度、情態等方面的表演,通過試辯往往能促使參賽隊員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辯題觀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現出理直氣壯、慷慨激昂、義正辭嚴而又通情達理地維護真理的樣子.對於初賽者來説,試辯還可以先鍛鍊一下上場的膽量,培養一下臨場的經驗.

試辯一般宜在正式比賽前一兩天舉行,這類似於賽前的熱身賽,使參賽隊員保持最佳競技狀態.試辯的程序應嚴格按照正式比賽的程序進行,不過不管正式比賽是否設有賽後聽眾提問,試辯賽一定要有聽眾提問.這個道理很簡單,不管假設的對方準備得如何充分,總比不上眾多聽眾的眼亮耳明,參賽隊員在試辯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觀點和戰略戰術,“假設對方”可能沒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聽眾賽後提問揭短則可彌補“假設對方”論戰之不得力.

試辯結束後,參賽隊員應與假設對方迅速共同進行總結,對原先準備的辯詞和論辯技巧作相應的調整、修正和補充,這樣賽前所有的準備便完備了.

新手在準備辯論賽時的注意事項

1.沒有探討辯題的定義

辯論之所以能夠開始,是因為有辯論的前提和標準,所謂前提和標準,就是對辯題的理解,也可以説,就是對辯題中每個字詞的定義的解釋。只有從辯題的單個概念開始,然後擴展到對整個辯題,都能夠在意思上把握清楚,在整個思路展開的過程中才有了立足點,才能在比賽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沒有蒐集必要的資料

現實生活中知識面極廣的同學終究是少數,也就是説,我們拿到一個我們完全不理解的辯題是很正常的事情,那麼我首先要做的是要去搜集必要的資料,要注意的是,蒐集必要的資料,並不是把辯題複製到百度的搜索欄中,看看有沒有現成的比賽視頻或者辯詞,那只是一小部分,因為即便有很多,我們也不可能在自己的比賽中照搬,其實,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把辯題所討論的話題的內涵外延都進行必要的瞭解這個才是個人認為最重要的。

3.沒有進行小組討論或者深入思考

辯論是一支隊伍的事情,這是常識。所以,個人十分推薦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力量,比較容易找到突破口,其次,在一起討論的過程,也是隊友之前培養默契的過程。如果缺少了這個過程,就直接求助或者尋找觀點的話,很容易被他人的觀點和體系所吸引,就會缺乏必要的批判精神,而一旦這個體系有缺陷的話,對於比賽來説,可能影響是不可彌補的。另外,小組討論過之後,自己對於辯題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縱然可能不是很成熟,但是在求助的過程中,往往會得到很好的啟發。這也就是所謂:“我有一個思想,你有一個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兩個思想,甚至多出一個思想”。

4.沒有一辯稿就着急攻辯問題

一支隊伍對於一個辯題的理解總是會集中在一個地方,那就是一辯稿。可以説,一辯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勝負。所以説,一定要在一辯稿上發給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反觀攻辯問題,其實攻辯的策略有很多,但是總體上來説,還是圍繞自己的論點來進行比較好把握,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成型的一辯稿。所以我個人認為儘量在一辯稿成型之後再考慮攻辯問題等等相對比較好。

5.想找到對方不能反駁的內容

如果不是發生了類似於低級失誤的情況的話,辯論場上是不會有讓對方啞口無言的問題或者是立論的,因為每個辯題的形成本身就是考慮到雙方都有道理可講,另外,參加比賽的同學或多或少也是在這方面相對有天賦的,所以想把對方説得啞口無言,可能性並不是很大。所以,最現實的做法還是做好自己的立論,準備好自己的問題和例子,在比賽的過程中注重配合和臨場發揮,才是取勝之道。

可能還遠不止這些, 其實以上種種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新人對於辯論、辯論賽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準備的過程中急於求成,把勝負看得太重,也太簡單。這種狀況幾乎在每個新人的身上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如果真的遇到了這種狀況,只要把心放下來,踏踏實實準備,不要考慮太多,多參加幾次比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自然就會好轉。

6.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實不光是概念,很多場合都需要模糊的語言讓對方找不到靶子,這似乎和第3點有點矛盾,但第3點指的是一般情況,而這裏指的卻是特殊情況。舉個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敗”的訓練賽中,我持正方立場,這時我方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怎樣給消除下一個定義,消除的權威定義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這個定義,顯然不利;如果不同意,這個定義又實在太難駁倒,甚至很難防守。最後我方採用了這樣的定義:法治能消除腐敗,指的是法治的懲治、防範、監督、教育幾種功能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實戰效果頗佳,對方沒有什麼好辦法指出我方這個定義錯在何處,結果在枝節問題上作了大量的糾纏。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為了防守,這種概念的本意對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無法定義精確。相反,概念的清晰是為了進攻,如上例中反方當然要旗幟鮮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敗現象為零,這樣才能加強進攻的力度。

希望由於各種原因接觸到辯論的同學們,在辯論的道路上能夠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