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利弊

當今社會的全球化導致文化的四處傳播,那麼外來文化對民族的文化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辯論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利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辯論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利弊

辯論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利弊

正方觀點: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

反方觀點: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

一、陳述階段

正方:

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認為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在展開本場辯論之前,我們先來明晰幾個概念: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什麼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那麼什麼是外來文化呢?我方認為正在進入一個民族內部,並與其社會發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別族文化,即外來文化。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利弊交鋒的辯題,利和弊從來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結果,從不是建立在猜測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實判斷來得出。其次,利與弊誰大誰小,標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方認為用整體全局的眼光,發展辨證地來看,只要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這就是利大於弊。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外來文化的本身有其優劣之分,但是我們從來不都是取齊精華,去其糟粕嗎?我們從來不都是應該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嗎?我們從來不都是要做善於拿丕的新人嗎,因此,決下能用錯誤引進民族文化帶來的種種弊端來判定外來文化本身對民族文化發展的利弊大小。先讓我們為大家展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吧!在文藝復興的歐洲,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明使歐洲復興成為可能。優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蘭民族性的莎士比亞。而中國呢,曾經與擁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遺產的阿拉伯人並駕齊驅的中國人卻在此後的閉關自守中備嘗落後捱打的教訓。當我們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紀之交的廣闊舞台上,回顧幾個世紀的世界文化的廣泛傳播和交流的時候,我們驚歎外來文化帶來民族文化怎樣的崛起和飛躍,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只有在與外來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夠突飛猛進,我們也同樣將相信,"海納百川,兼容幷蓄"正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堅強自信和歷史價值的最佳體現。有道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為身在最高源。"謝謝大家!(掌聲)

反方:

謝謝主席,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好!感謝對方辯友的發言,對方辯友的邏輯,無非是認為外來文化有利有弊,我們只要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就萬事大吉了。可對方辯友用一個假設的理想語境,來取代對現實問題做具體分析。並且用種種表面的利來掩蓋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造成根本性傷害的事實。這樣不顧實際情況的想當然,恐怕也是弊大於利吧。

下面請聽我方對此問題進行全面而詳盡的論述。

首先,今天的辨題告訴我們,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無疑是既有利也有弊的。我方從不否認,外來文化自有它好的一面,但這是就它自身情況來説,而非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場。民族文化顯著的特徵是民族性、主體性以及純粹性。就是以民族內部同質的身份出現和存在的。而外來文化恰恰是與其相矛盾的概念,是作為一個異質的對立面而存在的。

作為一個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思維習慣的精神體現,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民族精神和全體認同基礎上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根基不同,自身規律和發展方向也不同,何來促進發展,怎談利大於弊呢?

其次,來看文化交流的現實環境:理論上和現實中,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政治的,或是經濟的,但從來不可能是純粹文化的。它背後必然隱藏着權力的鬥爭與利益的攫取。不管是“兩國文化年”還是“中外友誼歌會”,無一不是藉助文化交流作為手段而企圖達到政治或經濟目的。相信在座的都熟知文化話語權力鬥爭的問題,正是世界各國圍繞着文化控制權而產生激烈的衝突與爭奪,文化霸權的概念應運而生,對方辯友是否認為,國家制定文化安全戰略的政策純粹屬於杞人憂天,多此一舉呢!

最後,從吸收來看,一個自身民族文化積澱還不夠深厚的人,就衝動地幻想着接受外來文化在語言文字、思維方式、心理模式等多方面的異域衝擊,其結果只可能是被動地被同化而不是對方辯友假想的取長補短,主動吸收。久而久之一種文化自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遺失了,也許當事者還渾然不知,樂在其中。

二、自由辯論階段

正方:剛才對方辯友提到,吸收了外來文化,我們中國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穿了西裝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藴了嗎?(掌聲)

反方: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請間對方辯友,您以為穿了西裝,自己就變成美國人了嗎?恐怕您答應,美國領事館還不答應呢!(掌聲)

正方:所以我們説穿上西裝,我們才有中國心。穿上西裝,我們仍然能保持一顆中國心。這正是外國文化對我們中國文化發展利大於弊的實證。

反方:對方辯友你搞錯了,您説文明和文化是一體的,西服是文明,你穿了他的西服,當然要接受他的文化了,是這樣嗎?

正方:對方辯友,恰恰搞錯了。文明和文化是一回事嗎?對方一辯剛才説,文化中不包含物質的。對方二辯又告訴我們,器物是文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掌聲)

反方:文明等於文化嗎?對方辯友,你因為洋貨好,就説洋人的文化好,這樣的邏輯可是要出洋相的呀!(掌聲)

正方:我問對方辯友一個簡單的問題,中華民族的文化對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反方:一個問題沒談清楚,先另1忙着轉話題。我請問對方辯友,既然文明和文化是一體的話,你買輛英國的J、車,你就學着往左開嗎?恐怕你敢開,對方一辯不一定敢坐吧!(掌聲)

正方:我問對方辯友一個簡單的問題,既然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那我們中國人還要不要外來文化呢?

反方:我們要外來文化,但是我們也要改革開放,也就是自主獨立,我請問對方辯友,如果外來文化是要毀滅自主和獨立的基礎,你要不要?

正方:對方辯友説得好,為什麼要外來文化?正是因為它對於我們民族文化利大於弊啊!

反方:對方辯友,你搞錯了。文化在推行的過程中往往是強制的。伊斯蘭文化在推行過程中有這樣一句口號:不選擇古蘭經就選擇劍。對方辯友,你選擇哪一個?

正方:我再問對方辯友,你會不會選擇一個利大於弊的東西艱?

反方:按照對方辯友的邏輯,我們長此以往的話,恐怕是早晨起來“打的"走,中午見面説hello,晚上還要圈disco。晦!長此以往,民族文化可要byebye哆!(掌聲)

正方:我欽佩對方辯友的背誦能力。但是,對方辯友,您會飲鴆止渴嗎?(喻思成此時錯將鴆説成"伽")飲鴆也可以止渴,但是弊大於利你會不會喝呢?

反方:我們講究背誦,但是憑心而論,我們現在能背:萬個英語單詞的人,確實不少,能背3百首唐詩的人卻很少。對方辯友能把飲鴆止渴,説成飲jiu止渴,你還能説外來文化是利大於弊嗎?(掌聲)

正方:我請問對方辯友,有沒有飲鴆止渴這個成語?

反方:可是我們看到,南非的一個部落,他們的部落禮儀恰恰是用鼻子吃飯啊!這樣的風俗你要麼?

正方:對方辯友講得糊里糊塗,連我也沒有聽清楚。我只想請問對方辯友,你們一再説,我們要全盤西化,我想每一個有清醒頭腦的國人都知道全盤西化的危害,不要再迷惑我們的觀眾了。

反方:我方説的是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而對方辯友才是要"全盤西化",怎麼強加到我們的頭上來呢?

正方:我想請問對方辯友,抵制全盤西化的文化,是不是民族化?既然用這個抵制外來文化,我們為什麼不去大膽地接受外來文化呢?

反方:既然外來文化那麼好,我們為什麼還要去抵制它呢?

正方:我方再一次提醒對方辯友,今天不是談外來文化的優劣論,我請間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沒有紗窗?(正方鈴響)

主席:對不起,正方時間到,反方繼續。

反方:既然你們認為外來文化沒有優劣之分,又説外來文化價值平等,這難道不是矛盾嗎?

反方:按照對方辯友的邏輯是待到外來文化氾濫時,你在偷偷笑。(掌聲)

反方:非洲的蒂爾曼人在結婚之前,女友要在男友的身上戳120刀。按照對方的邏輯,我們的集體婚禮不就成了屠宰場了嗎?

反方:中國人講究"遠親不如近鄰"。而外國文化一來呢?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東一道鐵門,西一道鐵門,探親搞得像探監一樣。(鈴響)

三、四辯陳詞

正方:大家好,首先我要向反方的四位辯友表示真誠的感謝,因為只有他們,才使得我們大家更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外來觀點,哪怕像對方辯友這樣針逢相對的反面觀點,對我方觀點的進一步完善與闡述,也是利大於弊。從而使我們更加堅信,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更是利大於弊呀!(掌聲)在這個面對着跨世紀文化大握手時,我們來談論這個辯題的目的何在?就在於我們判斷,到底是讓民族文化自己發展呢?還是讓它在外來文化的幫助下,更快的發展?我們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吸收外來文化,因為外來文化是民族文化生存與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民族文化擺脱困境,走出危機,避免災難的必要條件。

第二,我們為什麼説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是可能的呢?因為文化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胡適先生告訴我們:"文化不是別的,文化就是活生生的人民。"可見文化的共性就是人性,所以,當兩種文化碰合在一起,不管是"相逢"還是"碰撞"都必然是產生文化的交融與匯合,從而迸發出美麗的火花,點燃文化苦旅的火把,照亮文化發展之路。

第三,我們怎麼樣來實現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這一可能性?這要民族本身具有的吸收力和消化力,對方辯友的意思就是説,世界所有民族的語言加到我們中國人身上,當然是弊大於利的。可我們中國人的外語越學越好,到今年舉辦瞭如此規模盛大的華語辯論賽,這不正是民族文化兼收幷蓄的最好寫照嗎?(掌聲)

第四,我們全人類已經走入了文化全球化的新時代。1983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xx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呼籲着世界文化的統一,那麼,引入了市場經濟的中國應該在此全球化時代擔負起什麼樣的使命呢?在聯合國第二次世界文化政策大會上我們中國的回答是:"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同時發展"。文化學大師季羨林告訴我們"沒有文化交流,人類社會就無法進步"。亞當斯密告訴我們"閉關就是自殺"。對方辯友反覆説,我們不是閉關,可是他卻告訴我們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我倒想請問對方辯友,你會吃一個對自己弊大於利的東西嗎,我們一直盼望着有那麼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做文化孤島上的魯濱遜,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民族願意做文化沙漠中的夜郎國,他們會挽起手來,共同創建出一個地球文化村,那麼,若干年後,也許很長,但是我們相信有那麼一天,當火星人到這個村裏做客的時候,火星人也會欣然接受一種外來文化,這種文化不是隻屬你的文化,也不是隻屬於他的文化,更不是隻屬於我的文化,而是屬於這個星球上所有民族共同擁有的世界文化!謝謝各位。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首先,對方辯友把外來文化定義成了正在進入而且已經逐漸正在被接受的文化。我請問對方辯友,客觀上的到來和它主觀上的已經被接受了是同一概念嗎,這是第一個概念問題。第二,對方辯友説文化需要交流,所以外來文化是好的。我請問對方辯友,文化的交流是需要文化載體的流動,但是文化載體的流動,一定就等於文化的交流嗎?舉個例子來説,一輛麪包車,你可以用它來裝麪包,但是恐怖分子呢,也可以用它來裝炸藥。你不能因為這個車的存在,就説它本來就是裝麪包的。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今天的辯題,今大的辯題是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請注意,在文化的前面加上了限定詞,也就是説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不相通的那部分,也就是不可通行約的部分。而對方辯友把它們的

定義建立成了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我要請問對方辯友,那什麼東西不是文化呢?外來文化,要談它來就要一定談它怎麼來的,眾所周知,文化在全球範圍的傳播,是隨着殖民時代的開始而開始。而伴隨着這種文化的傳播的是資本主義的商人,用鴉片毒害人們的肉體,用十字架麻痺人們的鬥志。而他們的軍隊,是用堅船利炮恢復民族自覺意識的覺醒。南非的黑人大主教圖圖就曾經説過;白人來的時候,他們的手上有《聖經》,我們的手上有土地。他們對我們説,信天主吧!可是等我們睜開眼,我們的手上是有了《聖經》,他們卻拿走了土地。(掌聲)在南美、在北美成部落成部落的土著居民被消滅,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掛起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招牌。民族的尊嚴和生存都受到了凌辱,這對於民族文化的發展,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也許我們有些激動,如果談到民族的時候,總容易讓人想起自己的民族,我們也不想把今天的辯論變成外來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孰優孰劣的爭論,因為我方堅信中心主義文化在價值上是平等的。我方並不是民族文化的中心主義者,但在這可以歡笑可以雀躍的今天,我們要看清楚,外來的到底是什麼文化。在今年上海舉行的第二屆"白玉蘭"電影節上,六位外國評委談到本國文化的時候,都憂心忡忡地提到:在現在的外來文化已經像商品一樣批量生產,像產業一樣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文化本身已經成為一種產業。這到底是趙公元帥的喜悦,還是文化自身的悲哀?文化已經成為為跨國資本謀取最大政治經濟利益服務的時候,難道不是文化自身的悲哀、我方決不要閉關自守、復古回望,我們所需要的是引進外國的優秀文明,發展本國經濟,在發展本國經濟的基礎上,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前途。波蘭著名作家巴柴夫斯基面對沙皇質問的時候,曾經鎮定自若他説:"不,陛下,我不是俄國人,我是波蘭人。"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能夠面對着外來文化,説一聲:不,先生,我是中國人。謝謝各位。(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