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論辯中如何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

伏擊是待敵人進入己方打擊範圍後,出其不意突然發起攻擊,重創或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一種戰術形式。在生活論辯中,如能夠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你的脣槍舌劍就會突顯出巨大的威力,往往可以扭轉戰局。以下本站小編整理的生活論辯中如何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生活論辯中如何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

生活論辯中如何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

一,岔一步“伏擊”

對方在論辯中蔑視你的觀點,或是把你貶得一文不值,你與之論辯往往僵持不下,難求勝算,此時便可岔開話題,引導對方發現自身的荒謬,使之柳暗花明,從而讓對方繳械投降。

李冊和王德水是老同學,畢業幾年後,李冊成了小有名氣的業餘畫家,而王德水則在工作之餘參加了愛鳥協會,致力於鳥類保護事業。去年,李冊邀請王德水參觀了一次高水平的畫展,沒想到王德水對那些畫作卻頗有微詞。參觀回來,在王德水家,他倆發生了這樣的論辯:

王:現在這些畫家,畫的畫越來越差勁了,還不如20xx年前的那些畫呢!

李:藝術是發展的,現在和20xx年前比,要進步不少呢。

王:進步什麼呀?你看畫展上的那些東西,花花綠綠一大片,畫什麼不像什麼,誰看得懂啊?

王:你看不懂就不是好畫啊?我們看到的那些畫,都是亞洲的頂尖水平呢。

王:拉倒吧!讓人看不懂是什麼——故弄玄虛!還好?

這時候李冊覺着有理説不清了,就拿過王德水的《鳥類圖譜》翻看。

李:這些鳥都是你們保護的對象嗎?

王:當然,這本書上有好多我們救助過的鳥呢,這就是一種,你看。

李:這隻鳥挺好看,它叫得好聽嗎?

王:好聽啊,這種鳥比百靈叫得還好聽,美極了。

李:你能聽懂嗎?

王:不懂,我沒研究過鳥語,就知道好聽。

李:畫也是一樣,你看不懂的畫不見得就不是好畫。因為你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外行,所以才看不懂!

王:啊?你這兒等着我哪!

王德水質疑畫展的畫“差勁”,當然屬於無知。李冊與之爭辯也沒啥結果。李冊見説不過他,就故意岔開一步,把話題從畫作引到鳥叫上,尋隙伏擊,終於讓王德水明白,聽不懂鳥叫和看不懂畫一樣,都是“外行”,沒有專門研究的結果,而不懂的東西未必就不好。可見,論辯受阻時,岔開話題另找機會,用“回馬槍”伏擊對手,可使處於被動的論辯柳暗花明。

二一、等一步“伏擊”

論辯雙方勢均力敵,你貿然向辯敵發起衝擊,若對方不讓步,很可能會使論辯陷入無謂的拉鋸戰,造成兩敗俱傷。此時你若禮貌地與對方相持,不退不進,尋機設伏,專等對方的漏洞給予攻擊,往往可以一舉擊潰對方。

5·12汶川大地震後,一位美國朋友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大劫難深感同情,但把這場災難等同於美國的9·11。餘秋雨覺得這位美國朋友的話不對頭,他們之間發生了這樣的論辯:

美:餘先生,你們中國的5·12相當於我們美國的9·11啊!

餘:是嗎?何以見得?

美:中國的5·12和美國的9·11都是人類的災難,它們也都振奮了民族精神,使國民達到了空前的團結。而且,這兩起災難同樣檢驗了國家應對大災大難的能力,使應對重大災難的應急機制更加完善。

餘:還有呢?

美:這難道還不夠嗎?

餘:當然不夠,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方面沒有提到呢。

美:還有什麼?

餘:5·12高於9·11。9·11事件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仇恨,此後戰爭爆發,生靈塗炭。而經歷了5·12的中國,憑着愛,喚起了13億中國人共赴災難,與此同時,還贏得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無私援助。9·11是人為的災難,5·12純屬自然災難,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您説呢?

美:是不一樣。餘先生高論。

美國朋友的“高論”,餘秋雨不敢苟同,但並未立即反駁,而是採取“等一步”的方法,讓對方先陳述理由,待對方的觀點完全暴露之後,餘秋雨乘虛“伏擊”,從另一面闡釋了5·12和9·11事件的不同,把美國朋友駁得心服口服,從而贏得了論辯。可見,論辯中如果你不想一開始就鋒芒畢露,有理有節地與辯敵相持,等一步,尋找機會打對方的“伏擊”,同樣可有效地擊敗辯敵,取得勝利。種戰術形式。在生活論辯中,如能夠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你的脣槍舌劍就會突顯出巨大的威力,往往可以扭轉戰局——

三、退一步“伏擊”。

當你在論辯中處於弱勢時,硬碰硬很難壓住對方的“火力”不説,還會暴露自己的“火力點”,被對方各個擊破。此時,我們不妨先退一步去迎合和順應對方,尋機“伏擊”,待對方放鬆警惕後,你抓住漏洞,攻其不備,往往可以以弱勝強。

李老師到某銀行去取款,發現取款機前邊有不少人排隊,營業窗口人卻不多,就奔了營業窗口而去。幾分鐘之後,便輪到李老師了。他把儲蓄卡遞進窗口説:“我取20xx元。”營業員冷冷地説:“對不起,取款不足5000元的,要到取款機去取。”李老師説:“我看您這裏也不是很忙,我有急事,您就通融一下好嗎?”“不行,這是規定!”對方一口回絕了。

李老師想了想,又把儲蓄卡遞進窗口:“好吧,那您就給我取5000元好了。”這下營業員沒活説了,乖乖地給他取了5000元。李老師拿過錢,數了數又遞迴一沓:“麻煩您給我存3000元。”這時候營業員不高興了:“您這人怎麼這麼辦事啊?這合着還是取20xx元,不是説了讓你到取款機上去取嗎?” 李老師説:“我先取了5000元,再存3000元,哪兒違反你們的規定了?”營業員啞口無言了。

李老師取款時,被營業員以“規定”為由拒絕了。此時,他沒有與對方強辯,而是後退一步,表示遵從“規定”,取款5000元后,存款3000元。面對營業員的質問,李老師則以“哪兒違反你們的規定了”伏擊,讓對方啞口無言。可見,論辯中後退一步設伏,待時機成熟時迅速出擊,往往可以輕取對手。

當論辯遭遇失利無法前進,適合退一步“伏擊”;論辯可能出現僵局時,適合等一步“伏擊”;論辯中有理説不清,適合岔一步“伏擊”。“伏擊”法運用得當,可以迅速扭轉論辯的不利局面,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