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賽的十二個問題大綱

1、你希望大量的觀眾來看你的比賽嗎?或者説,如果台上的辯手比台下的觀眾還多,而你恰恰坐在台上,你打這場比賽還會很快樂嗎?

關於辯論賽的十二個問題大綱

回答一:不會!如果沒有觀眾,這樣的比賽我肯定不會快樂。

回答二:這有什麼關係?我只是玩這種遊戲本身覺得很爽,台下有沒有觀眾,我不care。

如果你的回答是後者,那請回答下一個問題。如果是前者,可以跳過直接看問題4.

2、如果團委(或者其他學校機構)不提供資金、場地、工作人員來幫助你組織一次辯論賽——比如浙江大學從此取消“求是杯”,你會不會鬱悶、憤怒甚至想罵娘?

回答一:不會啊,我們可以自己玩,不用管他們支不支持。(説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真心的,而不是憤懣時的反語。)

回答二:肯定會!團委這羣豬頭,這麼樣的一個比賽居然一點兒都不支持„„

如果你的回答是一,那麼ok,你是另一類人——這並不是説你的選擇是錯的。只不過要是你有興趣,請看看其他回答會得出什麼結論。

如果你的回答是二,那麼請回答第3個問題:

3、團委或者其他機構(比如cctv)憑什麼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辯論賽中間來?

對團委來講,組織辯論賽和組織其他活動的目的都一樣——豐富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 而團委的資源是有限的。

所以,團委應該把這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能夠讓更多學生得到參與,得到享受和快樂的活動中去。

所以,如果一個活動——比如辯論賽——僅僅是少數人玩得爽,廣大的觀眾羣體完全消失,那麼團委把資源投入到這裏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如果辯論賽不能吸引到足夠的觀眾,團委就沒有理由僅僅因為少數“辯手”覺得它有意義而支持它。

所以,如果你想玩辯論賽,那就要麼選擇去吸引觀眾,要麼選擇不要向團委或其他機構索取資源——並且當他們明確表示不支持時,不要有任何反感的情緒。

4、你打的辯論賽,要憑什麼吸引觀眾?

吸引不是迎合——這就好比追mm的時候,你越是處處迎合,她越是覺得你討厭。 =p 所謂吸引觀眾,就是讓觀眾拿出這個時間來看辯論賽,而不是用這個時間去幹別的事。 那麼“別的事”有哪些呢?

對於校園辯論來看,觀眾(學生)可以選擇去幹的“別的事”有寫作業、上自習、上網、看電影、k歌、打遊戲、陪mm逛街、看港台韓日的綜藝節目等等

對於電視辯論來説,這“別的事”還包括了各種其他的節目。

所以,如果辯論賽不能在某一方面做得比這些“別的事”更精彩,那它就無法給觀眾一個把時間花在看辯論賽而不是幹其他某件事情上的理由。

那麼:

5、辯論賽在什麼方面能夠做得比其他活動都更精彩?或者説,你在辯論場上的表現,在什麼方面能夠比其他任何“別的事”中的人都更搶眼?

如果你的觀點和有些人一樣——説辯論賽要走向即興辯論,拼語言、比反應。那麼請問問自己,你的表現可不可能超過憲哥、胡瓜、“康”“熙”、x-man裏的那三個活寶、李詠等等這樣一批脱口秀節目主持人?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那麼請想一想,面對這麼多脱口秀節目,觀眾想看語言、反應這些內容的時候,為什麼要來看你?

所以,辯論賽要吸引觀眾,只能靠“講道理”。

6、講道理的節目有人看嗎?

講得不好當然沒有,但講得好的話,觀眾不要太多„„

不妨想像一下:易中天和于丹兩位老師,對某個問題有了截然對立的看法。兩位站到了台上,各自闡述自己的道理、指出對方的不足、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語言生動精妙、論據充足恰當„„

這樣的表演會沒人看嗎?

那麼:

7、我們能打出這樣的比賽嗎?或者説,我們能講得像易中天、于丹那樣好嗎? 如果是在眾多方面都想做得像他們一樣,估計不太可能。

但是,在某一個或幾個問題上,講得像他們一樣——特別是只講30分鐘,完全可以。 條件是,你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這次比賽,或者説這次“表演”,或者説“這節課”。 集合一支隊伍的力量,求助於諸多學者老師、書籍先賢,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大腦,花上三四天甚至一週的時間去準備,你就算不能超越這些大師,也一定可以在這個問題上遠遠超越台下的觀眾。

當你可以説出台下的觀眾想不到的道理,或者想得到但卻説不清楚、説不精彩的道理時。你也就給了一個讓觀眾來看你的比賽,讓觀眾為你鼓掌喝彩的理由。

否則,請不要怪他們不給你掌聲、中途離場甚至邊走邊罵——因為你的確浪費了他們的時間。

8、那麼,辯論賽難道不應該強調臨場反應嗎?難道觀眾不是討厭“背稿”嗎? 的確,但又不盡然。

觀眾討厭的是“背稿”,但如果沒有準備,你的表現又怎麼能比觀眾高呢?如果你和觀眾只是一樣的水平,那又憑什麼讓他們來為你喝彩呢?

所以這道理就像老師講課一樣,要“備課”但不能“背課”。

然而,目前大量的辯手是“背課”„„

所以,辯論賽是強調反應,只不過這個反應不是説臨場去想應對的話語,而是聽到對方説話之後,你可以“反應”過來“他説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然後站起來把事先準“備”好的,應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用已經準“備”好的精彩語言——説給觀眾和對方聽。

9、但是,我們只是普通學生,辯題往往非常深厚,而且有着大牌學者去做學術研究,我們怎麼能想得比他們更深呢?如果不能比他們更深,那觀眾為什麼不去看他們的研討會而來聽我們的比賽呢?

是的,所以辯論賽的準備不僅僅是把道理想得很深,還要想“怎麼樣把這些道理講好”。 學者的缺陷在於,他們中只有絕少的人——如易中天這樣——能夠用平常人聽得懂、樂意聽的語言、事例把道理講出來——因為學術圈要得是“嚴謹”而不是“通俗”。

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通俗、精彩的語言去講這些道理。這就是你——通過準備——可以比那些專家學者做得更好的地方。

10、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去打一場辯論賽呢?

首先,去思考正反方立場背後對應的那個問題。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第二,去思考在場上有限的時間內,要用什麼樣的語言、事例、邏輯才能把那個道理説清楚、説精彩。

第三,去思考自己在場上説的每一層道理、每一句話,對方可能如何應對,而一旦對方這樣應對了,你又將如何處理。

第四,在場上,認真傾聽對方的話,在正確理解對方意思的基礎上,把自己準備好的,“針對他所説內容”的“炸彈”扔出去。 辯場如戰場,勝利永遠屬於那些做了更充足準備的人。

不要説你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但還是輸了,那一定是因為你在至少某一個方面還準備得很不充分——比如怎麼把自己的道理説得更精彩、更明晰。

11、那樣的話,辯論賽豈不都是同一種風格,變得千篇一律?

不會的。

一場比賽中一支隊伍或者一位辯手應該採用什麼風格是不一定的。辯題是偏正方還是偏反方?對手是攻擊型還是防守型?觀眾是重理性還是重情感?立論是易守難攻還是易攻難守?你自己是強邏輯還是強煽情?這些都會影響採用的風格。 因為辯論場上“風格”只是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展示”你的“道理”。(而脱口秀中間,風格往往就是目的。)

12、按這條路線,辯論賽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呢?

一類是主持人(特別是出鏡記者型的),因為辯手有一項重要的技能是“表達力”。 一類是諮詢師、培訓師,因為辯手還有一項重要技能是“分析力”。

注意,優秀的辯手必然兩種能力都具備,而上面兩種類型的人,也決不是各自只要一種能力,只不過是對能力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