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禮儀着裝論文(精選3篇)

商務禮儀着裝論文 篇1

摘要:不同行業的人,對服裝都有一定的要求。雖然美術教師該穿什麼服裝沒有特定的限制,但筆者認為,在我們講求時尚的同時,要考慮到教師職業的裝束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教師的衣着應該適合職業特點、年齡特點,要注意顏色搭配,得體大方。

商務禮儀着裝論文(精選3篇)

關鍵詞:美術教師;衣着禮儀;依課穿衣

隨着祖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人的着裝無論從色彩、款式還是面料上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灰藍一片。中國教師的着裝已展英姿風貌,尤其是美術教師,職業特性驅使他(她)們追求新潮的服飾、時尚的打扮,然而教師是公眾眼中社會道德的主要傳承者,有多少人認可這種教師穿着社會化現象呢?

筆者在農村、城區都任教過,農村學校對教師着裝上的要求嚴於城區,教師一不注意就要被扣分,於是剛調回城時,發現校園流動着一道活動的風景:陽光下,打扮入時的教師,或裙翼搖曳,或網襪熱褲,不禁讓筆者想起農村學校苛刻的要求,一時慨歎起教師穿衣的區別來。面對要求差異頗大的城鄉,作為一位美術教師,筆者提出質疑:美術教師如何面對着裝禮儀?

結果分析,有這麼三點值得推敲:①教師穿着對學生是有一定影響的。一個人的衣着打扮如何,自然影響着儀表美。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儀表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幼兒園、國小、中學學生影響較大。②57%的學生認為教師不要穿統一校服,説明學生希望美術教師穿着富有個人特點,性格鮮明。這倒符合美術教師職業的特性。③大部分同學認為美術教師應該穿得青春、活潑、大方。

一、美術教師應打扮得莊重、漂亮、有時代感

根據李昌玉老師曾談到中學生對教師儀表的看法分析,美術教師適宜的打扮是完全可能被接受的,而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莊重、漂亮、有時代感。

1.莊重

莊重,即整潔,美觀大方,樸素典雅。教師為人師表,在追逐美的同時要尊重職業道德,不穿奇服,但也不要過分保守。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師形象,教師是學校的形象代表,某些學校發化粧品也就不奇怪了,鼓勵教師有個清新的面容和打扮,使教師自信,讓學生喜歡。

2.漂亮

(1)注重服裝色彩搭配。服裝的顏色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因為各種色彩在人們的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聯想和感覺。[1]美術教師天天和學生打交道,應該使學生產生親切的感覺,而“米黃”等舒適的淺色會給同事和學生帶去温暖親切、容易親近的感覺。

(2)根據體形選擇合身的衣服。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指出:“如果穿得不合身也就必定不美。”[2]這可以説是經驗之談,再美的服飾也要合身,像寬大宂長的哈韓哈日服裝就不適合追求新潮的美術教師穿。

3.有時代感

美術教師可以“依課穿衣”(根據美術課內容選擇搭配),效果更好。比如《中國結》一課,有位教師穿着唐裝出場,釦子用的是小盤結,非常切合課題,教師本人也成為視覺中心。

莊重、漂亮又要有時代感,這是對師生進行調查時達成的共識,也是對美術教師着裝禮儀的具體要求,符合美術教師氣質與職業性質。

二、美術教師在着裝上的避忌

(1)不戴、少戴閃亮飾物。水鑽等容易折射光線的物品裝飾性很強,但正因為其閃亮的特性,經常把孩子的視覺和注意力分散了,他們不聽你在講什麼,而是盯着閃亮的東西看。

(2)不穿透視、半透視裝。夏天,很多女教師喜歡穿黑色紗、麻製衣,甚至是半透視衣,如果內衣顏色反差大,就會給人不好的印象。

三、領導的帶頭示範作用

校方既不能對教師穿着太苛刻,也不能放任。有的領導自己佩帶粗亮的手鍊卻要求教師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領導首先要起好帶頭作用,其次才能適當作要求。馬卡連柯説:“無論對教師或是對教育機關中的其他成員,都必須要求衣服整潔,頭髮和鬍鬚都要弄得像樣,鞋襪潔淨,雙手清潔,修好指甲和經常備有手帕。”

教師這個為人師表的行業似乎暗示了教師更應該注重自己的着裝和打扮。[3]學生可以在美術教師的着裝上獲得如何審美、如何做人等學問,因為身教勝於言教。而且,美術教師的衣着打扮並不是個人審美那麼簡單的問題,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純潔的學生。如果不加註意,有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美術教師的着裝是以符合教師職業形象為先提條件的。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讓我們知道流行的並不一定是適合我們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穿着簡潔舒適,稍化淡粧,舉手投足間流露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 莊諧,等.中學生對教師穿着的看法[DB/OL].

[2]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馮至,範大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3] 任海峯.淺談教師着裝[J].科技信息(學術版),20xx(15).

商務禮儀着裝論文 篇2

摘要:現代職業女性,良好的職業禮儀對於塑造職業女性的良好形象,提高職業女性的個人整體素質,將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職業着裝、社交着裝、服飾搭配技巧、舉止禮儀是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應具有的基本素養。

關鍵詞:職業着裝;社交着裝;服飾搭配

巴爾扎克在《夏娃的女兒》中説“衣着對於女子是一種語言,一種象徵,一種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達,反映對一個時代的態度。説話是有場合的,穿衣也要有場合,説話要清楚,自信,有品位;穿衣表達也要整潔,大方,有尊嚴。”良好的職業形象可以增加競爭實力,形象對女性來説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外在形象、有品位的裝扮、得體的談吐會讓別人對你有個很好的印象。服裝是女人的第一張名片,衣着往往有着左右事業的力量。隨着社會的發展,形象的包裝已不再是明星的“專利”,普通職場人士對自己的形象也越來越重視,因為好的形象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信,對個人的求職、工作、晉升和社交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職業着裝、社交着裝、服飾禮儀、舉止禮儀、談吐細節方面的要求就更高。職業女性為提升女性自身的品味、素養。找到穿衣的竅門和樂趣,為你的生活添加色彩,並在職業範疇及社交方面,通過外在的形象包裝,突出自己的內在優點,為自己增值,踏上成功之路!

一、職業女性的職業着裝的原則

不管你多麼才華橫溢,別人第一次判斷你時,還是會看你的外表和衣着。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使人們對你有一個好印象,願意和你繼續交往合作,特別是在求職、工作、會議、商務談判等重要活動場合,形象好壞將決定你的成敗。在工作場所,就應該穿職業裝,這在世界各國都是通行的慣例和禮儀標準。規範統一的職業裝束不僅能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同時也能體現專業形象。職場中個人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代表所在團隊,因此保持和提升專業形象很重要。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如何得體適度的穿着已成為一門大學問。

(1)大方端莊、成熟穩重的原則。

職場正裝就像是古典與藝術的優雅對話。就尋職或在職的女性而言,服飾穿着首要的是講求端莊穩重,這需要與你的職業緊密結合,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體現出你在職業領域的專業性。任何使你顯得不夠專業化的形象,都會讓人認為你不適合你的職業。成熟穩重是專業形象的關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表現出自身的成熟。當你走進一家五星級酒店,穿着不同服飾的服務人員熱情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職業服飾是檢驗他們服務質量的好標識。根據職業性質和特點設計的具有職業特色的服飾,把它作為職業文化的一部分,對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發揮着無形的作用。打扮過於時髦的女性,並不能給人以好的印象。目前女裝款式中,裙式套裝已被公認為最恰當的職業女裝,幾乎成了一項不成文的規定。裙式裝既不失女性本色,又能切合莊重與大方的原則。除了特殊情況外,職業女性在公共場合或在上班時穿此類裙裝都非常合適,着裙裝能顯示女性陰柔之美 。

(2)職業女性穿着的第二個原則是:根據職位選擇服裝、突出個人風格。

穿着的方式,職業女性要突出職業和職位的特點,職場形象要突出個人風格,注重能夠體現自我魅力和風格的服裝。現在,尤其在年輕的新生代中,他們更善於接受新事物,他們個性張揚,也樂於大膽嘗試 。他們對自己職業形象細節專注,對自己職業形象價值的認識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職業形象的設計上也必須在細節上體現出個人風格。職業形象的功能在於交流和自我表達,在於打造個人的品牌,如果在形象上千篇一律,沒有個性,即使再得體、再職業化也是不成功的。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個人風格,首先要在形象顧問的協助下對皮膚、相貌、體形、內在氣質進行對比、測量和分析,瞭解到自身的優缺點,然後再針對這些細節去尋找最適合的設計:服裝用色、款式、質地、圖案、鞋帽款式、飾品風格與質地、眼鏡形狀與材質、髮型等。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優點和氣質,也許沒有驕人的容貌,但有高挑的身材,沒有清秀的五官,但有細膩的肌膚,問題是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優點,並將它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

二、社交着裝的一般原則

社交場合,衣儀非同小可,因為,這不是普通的朋友聚會或公司內部的Party。衣,當然指衣着,儀,則指着裝,化粧後的儀表形態和行為舉止。社交有形形色色的場合,多種多樣的內容與形式。關於社交場合的着裝,國際上有一條公認的原則,即所謂的TPO原則,是指着裝要考慮時間(Time)、地點(Place)和場合(Occasion)三個因素,要隨着這些因素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使自己的形象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達到整體美與和諧美。遵循時間的變化而選擇不同的着裝是首要要求。在不同的時間,人們的着裝應有變化,如參加商務酒會、公司開業慶典、客户聯誼會小禮服或連衣裙是最佳選擇;藝術派對、生日派對、私人派對,要注重表達個人的風格和品位,彰顯個性。上班時穿的正式服裝最好不要出現在派對場合,顯得過於呆板。這時穿着基礎服裝,搭潮流配飾,是最簡單有效方法。春、夏、秋、冬四季都要穿着不同的服裝。遵循地點的變化就是指人們若處在不同的地域環境就要穿戴與之相協調的服飾,也就是説要入鄉隨俗。如在在政界或國際宴會中,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是成為亮點的好辦法。黑色和金色是高雅大方的顏色,紅色會讓人脱穎而出。場合是指服飾的穿着要與所處場合的氣氛相和諧。一般來説,應事先有針對性地瞭解活動的內容和參加人員的情況,挑選穿着合乎場合氣氛的服飾,使自己的服飾與場合氣氛相融洽。如在正式、嚴肅的社交場合,人們的着裝應莊重、大方。在職業場所、社交場合穿生活裝,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在我國,由於禮儀教育方面的缺乏,很多人根本不分職業裝和生活裝。在私人空間裏,如何穿衣打扮別人也無權過問,但在工作及公務範疇裏,穿衣打扮就不能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其實,禮儀更重要的是體現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

三、 服飾搭配技巧

對於服飾的搭配,“沒有醜陋的衣服,只有醜陋的搭配”,女性的着裝應該以整潔、美觀、穩重大方、協調高雅為總原則,服飾色彩、款式、大小應與自身的年齡、氣質、膚色、體態、髮型和職業相協調、一致,而一些小飾品諸如:眼鏡,袖珍等的佩戴也不容忽視,它們是體現職業女性的氣質和修養的關鍵。幾件基本服飾應是你的鎮山之寶。有限的衣服,無限的搭配。服飾的流行是沒有盡頭的,但一些基本的服飾是沒有流行不流行之説的,比如1件黑西服、1件及膝裙、1件粗花呢寬腿長褲、1件白襯衫、1件紅毛衣一條黑連衣裙、1條紅絲巾……這些都是“衣壇長青樹”,歷久彌新,哪怕20xx年也不會過時。這些衣物是你衣櫥的鎮山之寶,不僅穿起來好看,穿着時間也長,擁有了一批這樣的基本服飾,每年、每季只要根據時尚風向,適當選購一些流行服飾來搭配就行了。服裝色彩是服裝感觀的第一印象,它有極強的吸引力,若想讓其在着裝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必須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黑白紅是職業女性衣櫥的主要顏色,“因為它們是基礎顏色,這三種單色,每一種至少能和你衣櫥種的三件衣服搭配”。在時尚的主旋律中,黑白紅是永遠的三個重要音符!紅與黑搭配顯示女性適度的典雅、熱情。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的兩種觀感,不但可以修正、掩飾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強調突出你的優點。身材高大豐滿的女性,在選擇搭配外衣時,亦適合用深色。這條規律對大多數人適用,除非你身體完美無缺,不需要以此來遮掩什麼。對於“職業粧型”,“美麗而不妖嬈,自然而不俗氣”,而禮儀方面則是以自信、大方為主要原則,有着良好的職業禮儀對於塑造職業女性的良好形象,提高職業女性的個人整體素質將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為現代的職業女性,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完善自我,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星空。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我認為一個女性最大的財富是自信,自信首先來自於自愛,在現在經濟活動中,一個不休邊幅的女性,很難讓人產生容易接近和親近的感覺。女人一生不一定生的漂亮,但要活得漂亮。當你打扮的最漂亮的時候也是你工作最出色、最自信的時候。我非常倡導女性一定要有一種智慧的生活,同時應該有一種藝術的生活能力。只有擁有一種藝術的生活能力,才會擁有藝術的工作能力。藝術的工作能力代表有效率、有快樂。如果把藝術變成生活中的一種喜愛,生活會變得快樂,自身整體的藝術形象也會非常有品味。每一個女人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件衣服都是女人心中一份永遠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沈紅.《衣儀天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4

商務禮儀着裝論文 篇3

由於各國、各民族語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社會制度不一,因而在稱呼與姓名上差別很大,如果稱呼錯了,姓名不對,不但會使對方不高興,引起反感,甚至還會鬧出笑話,出現誤會。

一、稱 呼

在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稱夫人,未婚女子統稱小姐。不瞭解婚姻情況的女子可稱小姐,對戴結婚戒指的年紀稍大的可稱夫人。這些稱呼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如“布萊克先生”、“議員先生”、“市長先生”、“上校先生”、“瑪麗小姐”、“祕書小姐、”“護士小姐”、“懷特夫人“等。

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部長閣下”、“總統閣下”、“主席先生閣下”、“閣下”、“先生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但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對有高級官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

君主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皇后為“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等為“殿下”。對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學位的人士,均可單獨稱“醫生”、“教授”、“法官”、“律師”、“博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博士先生”、“馬丁博士先生”等。

對軍人一般稱軍銜,或軍銜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與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維爾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國家對將軍、元帥等高級軍官稱閣下。

對服務人員一般可稱服務員,如知道姓名的可單獨稱名字。但現在很多國家越來越多地稱服務員為“先生”、“夫人”、“小姐”。

對教會中的神職人員,一般可稱教會的職稱,或姓名加職稱,或職稱加先生。如“福特神父”、“傳教士先生”、“牧師先生”等。有時主教以上的神職人員也可稱“閣下”。

凡與我有同志相稱的國家,對各種人員均可稱同志,有職銜的可加職銜。如“主席同志”、“議長同志”、“大使同志”、“祕書同志”、“上校同志”、“司機同志”、“服務員同志”等,或姓名加同志。有的國家還有習慣稱呼,如稱“公民”等。在日本對婦女一般稱女士、小姐,對身份高的也稱先生,如“中島京子先生”。

二、姓 名

外國人的姓名與我國漢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的區別之外,姓名的組成,排列順序都不一樣,還常帶有冠詞、綴詞等。對我們來説難以掌握,而且不易區分。這裏只對較常遇見的外國人姓名分別作一簡單介紹。

英美人姓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後。如John Wilson譯為約翰維爾遜,John是名,Wilson 是姓。又如Edward Adam Davis譯為愛德華 亞當 戴維斯, 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為姓。也有的人把母姓或與家庭關係密切者的姓作為第二個名字。在西方,還有人沿襲用父名或父輩名,在名後綴以小(Junior)或羅馬數字以示區別。如John Wilson, Junior, 譯為小約翰維廉,George Smith, Ⅲ, 譯為喬治 史密斯第三。

婦女的姓名,在結婚前都有自己的姓名,結婚後一般是自己的名加丈夫的姓。如瑪麗 懷特(Marie White)女士與約翰 戴維斯(John Davis)先生結婚,婚後女方姓名為瑪麗 戴維斯(Marie Davis)。

書寫時常把名字縮寫為一個字頭,但姓不能縮寫,如G. W. Thomson, D. C. Sullivan等。

口頭稱呼一般稱姓,如“懷特先生”、“史密斯先生”。正式場合一般要全稱,但關係密切的常稱本人名。家裏人,親友之間除稱本人名外,還常用暱稱(愛稱)。

以英文為本國文字的國家,姓名組成稱呼基本與英、美人一樣。

法國人姓名

法國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後,一般由二節或三節組成。前一、二節為個人名,最後一節為姓。有時姓名可達四、五節,多是教名和由長輩起的名字。但現在長名字越來越少。如: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譯為:亨利 勒內 阿貝爾 居伊 德 莫泊桑,一般簡稱Guy de Maupassant居伊 德 莫泊桑。

法文名字中常常有Le、La等冠詞,de等介詞,譯成中文時,應與姓連譯,如La Fantaine拉方丹,Le Goff勒戈夫,de Gaulle戴高樂,等。

婦女姓名,口頭稱呼基本同英文姓名。如姓名叫雅克琳 布爾熱瓦(Jacqueline Bourgeois)的小姐與名弗朗索瓦 馬丹結為夫婦,婚後該女士稱馬丹夫人,姓名為雅克琳 馬丹(Jacqueiline Martin)。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姓名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一般以父姓為自己的姓,但少數人也有用母姓為本人的姓。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譯為迭戈 羅德里格斯 德席爾瓦 貝拉斯克斯,de是介詞,Silva是父姓,y是連接詞“和”,Velasquez是母姓。已結婚婦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通常口頭稱呼常稱父姓,或第一節名字加父姓。如西班牙前元首弗朗西斯科 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其全名是:弗朗西斯科 保利諾 埃梅內希爾多 特奧杜洛 佛朗哥 巴蒙德(Francisco Pauolino Hermenegildo Teodulo Franco Bahamonde)。前四節為個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簡稱時,用第一節名字加父姓。

葡萄牙人姓名也多由三、四節組成,前一、二節是個人名字,接着是母姓,最後為父姓。簡稱時個人名一般加父姓。

西文與葡文中男性的姓名多以“o”結尾,女性的姓名多以“a”結尾。冠詞、介詞與姓連譯。

俄羅斯人和匈牙利人姓名

俄羅斯人姓名一般由三節組成。如伊萬 伊萬諾維奇 伊萬諾夫(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Иванов),伊萬為本人名字,伊萬諾維奇為父名,意為伊萬之子,伊萬諾夫為姓。婦女姓名多以娃、婭結尾。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後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變。如尼娜 伊萬諾夫娜 伊萬諾娃(Иина Ивановна Иванова),尼娜為本人名,伊萬諾夫娜為父名,伊萬諾娃為父姓。假如她與羅果夫(Pоrов)結婚,婚後姓改為羅果娃(Pоrова),其全名為尼娜 伊萬諾夫娜 羅果娃。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即上述伊萬和尼娜的姓名可寫成伊萬諾夫 伊萬 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娃 尼娜 伊萬諾夫娜。名字和父名都可縮寫,只寫第一個字母。

俄羅斯人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如對伊萬 伊萬諾維奇 伊萬諾夫尊稱伊萬 伊萬諾維奇,對尼娜 伊萬諾夫娜 伊萬諾娃尊稱尼娜 伊萬諾夫娜。特別表示對長者尊敬,也有隻稱父名的,如人們常稱列寧為伊里奇(Ильич),列寧的全名為符拉基米爾 伊里奇 列寧。家人和關係較密切者之間常用愛稱,如伊萬愛稱萬尼亞(Bаня)、瓦紐沙(Bанюша)。謝爾蓋(Cергей)愛稱謝廖沙(Селеша)等等。

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與我國人名相似,姓在前名在後。都由兩節組成。如納吉 山多爾(Nagy Sandor),簡稱納吉。有的婦女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名,只是在丈夫姓名後再加詞尾“ne”,譯為“妮”,是夫人的意思。姓名連用時加在名字之後,只用姓時加在姓之後。如瓦什 伊斯特萬妮(Vass ),或瓦什妮是瓦什 伊斯特萬的夫人。婦女也可保留自己的姓和名。

阿拉伯人姓名

阿拉伯人姓名一般由三或四節組成。第一節為本人名字,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節為祖父名,第四節為姓,如沙特阿拉伯前國王費薩爾的姓名是:Faisal ibn Abdul Aziz ibn Abdul Rahman al Saud譯為:費薩爾 伊本 阿卜杜勒 阿齊茲 伊本 阿卜杜勒 拉赫曼 沙特。其中費薩爾為本人名,阿卜杜勒 阿齊茲為父名,阿卜杜勒 拉赫曼為祖父名,沙特為姓。正式場合應用全名,但有時可省略祖父名,有時還可以省略父名,簡稱時只稱本人名字。但事實上很多阿拉伯人,特別是有社會地位的上層人士都簡稱其姓。如:穆罕默德 阿貝德 阿魯夫 阿拉法特(Mohammed Abed Ar’ouf Arafat),簡稱阿拉法特。加麥爾 阿卜杜勒 納賽爾(Gamal Abdul Nasser),簡稱納賽爾。

阿拉伯人名字前頭常帶有一些稱號,如:埃米爾(Amir或Emir)為王子、親王、酋長之意;伊瑪姆(Imam)是清真寺領拜人之意;賽義德(Sayed)是先生、老爺之意;謝赫(Sheikh)是長老、酋長、村長、族長之意。這些稱號有的已轉為人名。

在阿文中al或el是冠詞,ibn(伊本)、ben(本)或ould(烏爾德)表示是“某人之子”,Abu(阿布)或Um(烏姆)表示是“某人之父”、“某人之母”。稱呼中這些詞均不能省略。如AhmedBen Bella譯為艾哈邁德 本 貝拉,簡稱為本 貝拉。

阿文姓名用詞,常具有一定含義。如:穆罕默德(Mohammed)是借用伊斯蘭教創始人的名字;馬哈茂德(Mahamoud)是受讚揚的意思;哈桑(Hassan)是好的意思;阿明(Amin)意為忠誠的;薩利赫(Saleh)意為正直的……等。

日本人姓名

日本人姓名順序與我國相同,即姓前名後,但姓名字數常常比我漢族姓名字數多。最常見的由四字組成,如:小阪正雄,吉田正一,福田英夫等。前二字為姓,後二字為名。但又由於姓與名的字數並不固定,二者往往不易區分,因而事先一定要向來訪者瞭解清楚,在正式場合中應把姓與名分開書寫,如“二階堂 進”,“藤田 茂”等。

一般口頭都稱呼姓,正式場合稱全名。日本人姓名常用漢字書寫,但讀音則完全不同。如:“山本”應讀作Yamamoto,“三島”應讀作Mishima,“日下”應讀作Kusaka。

緬甸人姓名

緬甸人僅有名而無姓。我們常見緬甸人名前的“吳”不是姓而是一種尊稱,意為“先生”。常用的尊稱還有:“杜”是對女子的尊稱,意為“女士”,“貌”意為“弟弟”,“瑪”意為“姐妹”,“哥”意為“兄長”,“波”意為“軍官”,“塞耶”意為“老師”,“道達”是英語Dr.的譯音即“博士”,“德欽”意為“主人”,“耶博”意為“同志”等。例如一男子名“剛”,長輩稱他為“貌剛”,同輩稱他為“哥剛”。如該男子有一定社會地位則被稱為“吳剛”,如系軍官則被稱為“波剛”。如一女子名“剛”,繫有社會地位的女士則稱為“杜剛”,是女青年則稱為“瑪剛”。

泰國人姓名

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如巴頌 乍侖蓬,巴頌是名,乍侖蓬是姓。未婚婦女用父姓,已婚婦女用丈夫姓。

口頭尊稱無論男子或婦女,一般只叫名字不叫姓,並在名字前加一冠稱“坤”(意為您)。如稱巴頌 乍侖蓬,口頭稱巴頌即可。

泰國人姓名按照習慣都有冠稱。

平民的冠稱有:成年男子為“乃”(NAI,先生),如乃威猜 沙旺素西。已婚婦女為“娘”(NANG,女士),如娘頌西 沙旺素西。未婚婦女為“娘少”(NANGSAO,小姐)。男孩為“德猜”(DEKCHAI,男童),女孩為“德英”(DEKYING,女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