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精選3篇)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1

1桌次排列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精選3篇)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布置菜餚、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

第一種,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又可以分為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左為尊,以右為卑。這裏所説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為上,以近為下。這裏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2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技巧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技巧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並在主桌就坐。

技巧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技巧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為下。

技巧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為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為準,右為尊,左為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技巧,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為兩種具體。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第一種:每桌一個主位的排列技巧。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個談話中心。

第二種: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技巧。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為了便於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中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並排就坐,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為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於兩側的人。

三是面門為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裏,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牆的`位置為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為下座。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2

㈠進校禮儀

1、學生進校門,主動下車,與值日老師或同學互道“老師早”、“同學早”。

2、學生不在校園內騎自行車。

3、學生在校內遇到學校的、外校的老師、客人要行隊禮,道“老師好”、“客人好”。

㈡課堂禮儀

1、老師進課堂宣佈上課後,全班學生起立、行禮,齊聲道“老師好”。

2、學生進教室遲到,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

3、學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舉手,起立報告老師,經同意後再出教室。

4、學生回答老師提問,先舉手,經同意後,起立回答。

5、學生上課時姿態端正,不吃東西,不隨便下位走動。

6、上課不做小動作,不講小話。

7.、聽到老師説“下課”後,全體學生起立齊聲道“謝謝老師”待老師離開後,自由活動。

㈢尊師禮儀

1、學生進入老師辦公室,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

2、在老師辦公室不隨意翻動老師的東西。

3、若找老師有事,先立正,説明來意;與老師講話,面對老師認真聽老師講話,離開時禮貌地向老師告別。

4、學生進老師宿舍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再進入,如果只有一個學生,房門必須打開,若老師房中無人,學生不得進入。

5、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着不指指點點,評頭品足,尊重老師的人格和習慣。

6、學生不得與老師鬧意見,不得頂撞、辱罵老師,不得直呼老師姓名。

㈣儀容服飾禮儀

1、學生必須佩戴校 徽,少先隊員戴紅領巾,團員戴團徽。

2、升旗、開學、結業或舉行其他重大集會時,學生必須穿校服。

3、儀容服飾樸素大方、活潑、整潔、符合學生特點,扣好衣服。

4、女生不燙髮、染髮、不畫眉、塗口紅、畫眼圈、塗指甲、戴金銀手飾,不穿着地長裙或超短裙,不穿高跟鞋或拖鞋。

㈤集合禮儀

1、學校集合。學生分班整體入場,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做到“快、靜、齊”,會中端坐靜聽。

2、升旗儀式時,全體同學肅立、脱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3、開學、結業或舉行其他重大集會時,準時整隊入嘗退場,保持會場肅靜,不隨意説笑走動,不做與大會無關的事。

4、上台發言、領獎、表演時,走路穩重,從指定台口上下,在台上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時,用雙手捧接,行隊禮,然後高舉獎狀向大家示意。

5、台下同學要遵守會場秩序,注意聽講,適時報以掌聲,不交頭接耳,隨意談笑,更不能起鬨、喊叫。

㈥環衞禮儀

1、隨時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

2、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3、不在黑板、牆壁和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

4、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

5、自行車存放在學校統一安排的地點,排列整齊。

㈦課餘禮儀

1、課餘休息,不大聲喧譁,不追跑、不互相打罵。

2、不做無安全保障的遊戲。

㈧同窗禮儀

1、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談話要多使用禮貌用語,不惡語傷人。

2、不譏諷同學的生理缺陷和亂取綽號。

3、同學間不搞小團體、小集體,不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1》《2》《3》

4、借同學的錢、物要及時歸還,損壞同學的東西要主動賠償。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3

春節拜年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根據傳統,晚輩要向長輩拜年,以表達對過去一年養育的感謝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頭上的問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還可以讓孩子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情。比如,飯後洗碗擦桌,幫老人削個蘋果剝個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間,與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親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來的。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又能讓他們享受到自己的行動營造出來的親情氛圍。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着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現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親戚走動也有所減少,親戚間的稱呼許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

其次要教會孩子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當見到年紀比較大的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當見到做生意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當見到工薪階層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還可以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春節在飯桌上聚會肯定不少,應該講究餐桌文化,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要留給別人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龍過海”;看準哪塊就夾它,不要翻來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夾帶湯汁的肉菜時,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説:“請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時,應讓孩子先輕輕敲門,經允許後方可進入。千萬不可以隨便翻抄主人的東西;主人遞給東西時,要雙手接。有客人來自己家裏時,要禮貌待客。給客人敬茶,不能倒滿,只需倒半杯茶,因為茶涼了可續茶;敬茶時只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親戚朋友送紅包時,千萬不要當着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應該雙手接過,説聲“謝謝”。

趁着春節,教孩子如何稱呼、祝辭,這對訓練孩子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有裨益,能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去有孩子的家庭做客,或者有孩子的來自己家裏做客,情況就不同了。家長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有不愉快。

對寶寶來説,最難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因此,事先跟寶寶打招呼,教會他如何接待小客人。當你們看的電視頻道不一致時怎麼辦?你們喜歡的玩具只有一個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

趁春節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做客,教育孩子各種禮儀,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請父母一定要抓住春節這個好機會。

春節時,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外出旅行時,應帶上本人有效證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規則,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信息(尤其是家庭成員、住址和聯繫方式),謹防詐騙;假期外出乘車、旅遊、購物、娛樂和聚會時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竊;在商場、市場和公共娛樂場所,注意疏散指示標誌和通道,一旦發生險情,能保證迅速逃生自救,確保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告誡孩子,不要到河邊、湖邊溜冰玩耍。另外,家長還要教育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着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

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閒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麼引人注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裏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春節拜年與忌門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七年級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説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説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裏,見面彼此一抱拳説:“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裏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但從正月七年級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所以拜年的時限可以延長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民國後至現在,親友間相互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同事間互訪,以及團拜、宴會、晚會、茶話會等恭賀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

拜年注意事項:

要注意衣着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着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着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髮,俗語説“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髮收拾乾淨整潔。

3、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

4、家裏拜年時,忌説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説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