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我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

《我選我》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我和同學們商量,如果我們大家就是文中的那些人,這次選舉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呢?同學們認真讀書後,我們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有的人説:“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突然,有幾個同學站起來了,説:“我選我。”我就扮演林老師説到:“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2

《我選我》這一課中,“我選我”,是三個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國小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教學本課時,我讓同學們認真讀書瞭解了課文大意後,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

當讀到“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句話時,我隨機一問:“為什麼這時候這麼安靜?”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時,扮演王寧的幾個同學站起來説:“我選我。”這時,我就扮演林老師説道:“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説:“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為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説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定的語氣。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3

教學《我選我》時,先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習了本篇課文的生字,有的小朋友用了編兒歌的方法,如:;寧字,小朋友們説是有個小孩叫丁丁,頭上戴着一頂帽子;掌字,説是有個和尚,把手放在屁股底下,等。還有些小朋友採用了猜謎的方法,比如:補字,説是蘿蔔穿衣服。雖然小朋友們編的兒歌沒什麼韻味,還顯得有些俗,但這是他們喜歡的方法,是他們自己在動腦筋想辦法記生字,整個認字過程,是非常愉悦的,效果也是比較不錯的。

理解課文時,首先從勞動委員開始,讓小朋友們説説勞動委員在班級中會做些什麼事?小朋友們説得非常好,看來他們對這個詞語包含的意思很理解,接着就是從“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這句話為起點,讓小朋友們説説大家在這個時候都會想些什麼呢/,沒想到他們都想到,累呀,髒呀,沒有玩的時間了。順勢讓學生們説説從“突然”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們很容易就感受到了王寧站起來説我選我的不容易,以及王寧説我選我的了不起。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4

在教學第一件事情徐虎掛起三隻“特約服務箱”時,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徐虎的熱情服務,説説自己的體會。接着讓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徐虎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風雨無阻,每天為人們排憂解難。通過反覆朗讀,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已經在學生心裏留下了一些烙印。在教學第二件事情徐虎深夜為居民疏通管道時,我試着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圈畫畫,寫寫感受。

讀到“夜晚10點多鐘”時,有學生都寫道:“徐虎,天這麼晚,你太累了,快休息休息吧!”當讀到“抽水馬桶裏的污水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時,有學生寫道説:“抽水馬桶裏的污水又髒又臭,你卻不怕髒、不怕臭,你真了不起啊!”最後我讓學生扮演這家人感謝徐虎,孩子們都説得不錯,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裏了。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5

一、朗讀感悟學習方法

這篇文章是一首詩歌,每一小節的結構相似。我以第一小節為處理重點,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通過抓重點詞的方法瞭解詩歌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在學生充分的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總結本小節閲讀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能運用學習方法自主的學習文本。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努力體現教扶放的教學過程,第二小節,教師讓學生利用第一小節的學生方法扶着去學。第三、四小節教師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自學。

二、朗讀感悟寫作方法

由於本篇詩歌,每小節的結構相似。在兩小節學習之後,通過朗讀,老師讓學生進一步的進行感悟。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寫作方法。詩的第一行寫的是:我希望有一隻馬良的神筆;第二行是:要給誰畫;第三行寫的是:畫什麼;後幾行寫的是:美好的願望。在孩子準確的觀察出寫作方法後,教師讓學生説一説,其實是在記一記寫作方法,為後面的仿寫做好鋪墊。然後教師又引導學生第二次觀察押韻,詩歌正因為押韻才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詩歌的又一特點,也是創作小詩時儘量做到的。

三、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在閲讀課堂教學中,這種整合的意識體現在基於文本的師生、生生對話和交流中,也體現在教師引導學生基於文本進行仿寫。模仿在課程標準解讀中這樣説:“模仿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複他人(他物)的行為的過程。是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是學習的基礎,模仿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當然學習作文也離不開仿寫。學生在優秀文本的激發下,吸收營養,天長日久學會寫作。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6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繫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着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7

通過課堂展示後學生的表現,我認為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後慢慢想來,這節課成功主要得益於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Ji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

以學“答”為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答”為主、學“悟”為主的教學方式,雖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課堂多體現教師、學生一問一答,學生圍着教師轉,這種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始終以學“讀”為主、學“悟”為主。學生讀:粗略讀、研讀、Ji情朗讀、配樂讀;教師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後通過學生自學、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悟”為主的方法。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8

《給予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温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為,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為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為什麼説話時聲音低,為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繫了課文的文本,最後我出示“聯繫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為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在一篇文章裏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心靈共舞的家園。”我還想説,一個課堂就是一棵給予樹,這樹上種滿了師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討的無窮樂趣;這樹上也將結滿師生共同進步和成長的累累碩果!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9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什麼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都只提出了一個或幾個特點。我意識到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有點操之過急,於是停下來,抽了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出每段的段意,並和全班同學一起更正明確,在這個基礎上確定意義段。這個時候出問題了:學生普遍的意見是劃分為四個意義段,而我的預設裏只有三個段,學生的劃分方法馬上在我腦海裏引起了思考,我意識到學生劃分很有道理,於是就贊同了學生的意見。緊接着從段落的總結到特點的總結再到説明方法、説明順序,一切都很順當,每個目標的達成都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想到這些我原本以為要大費周折的目標完成起來這麼輕鬆,預設的教學目標全班只有8個人沒有達到。

這次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隨時能處理與預設相沖突的教學事件,隨時調適目標以適應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0

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我將本課分為焦點關注、歷史劇場、戰火硝煙和戰後反思四大板塊,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與前一節課的內容聯繫緊密,需要聯繫“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來展開對一戰爆發原因的探討和總結。所以在處理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時,我設置了一個“焦點關注”板塊,由提問:“‘誰點燃了火藥桶?’中的火藥桶指哪及其為什麼被稱為火藥桶?”來引導學生回憶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組成及巴爾幹半島的形勢。“隨着雙方矛盾的深化,最終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自然導出新課內容。這樣做一來可以鞏固上堂課的內容,二來又能清晰新穎的導入新課,可以暫且保留。另外,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應注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如交待戰爭爆發的原因時,講清即可不必過於詳細;對意大利見風使舵的做法也應由教師簡單交待即可。而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的威脅和戰爭的災難性,則應花費較多時間讓學生參與討論。

諸如此類的歷史事件在講授時,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原因——經過——結果這樣一個脈絡進行整體把握。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1

一、 突出“命運的不幸”。

我請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感悟恩科西的不幸表現在幾個方面,學

生們朗讀課文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幸表現在:1.無法改變命運的不幸;2.失去親人的不幸;3.遭受社會歧視的不幸。學生們在總結時對恩科西充滿了同情。想想自己吧!年齡與自己差不多的恩科西是多麼的可憐!

二、 突出“頑強抗爭”。

學習第三部分,我讓學生帶着“恩科西如何與不幸頑強抗爭?”這一問題邊默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並作上批註。學生充分閲讀後發表看法,總結出“熱愛生命、坦然面對、頑強抗爭、關心他人、夢想未來”幾點。至此水到渠成,正因為恩科西勇敢、樂觀、頑強,所以他被稱為“艾滋病小鬥士”是名副其實的。

三、 突出文章的中心。

課堂結尾部分,結合對領導人曼德拉評價話語的朗讀,動口説一説,動筆寫一寫。讓學生既對艾滋病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同時又能在品析課文時學習小主人公頑強抗爭的精神,正確面對自己生活中的挫折甚至災難,樹立一種堅強的人生觀。切實達到突出中心,昇華主題的效果。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2

聽了很多的公開課,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表演的成分太多,許多老師的語文課幾乎沒有了學生閲讀的環節,還開脱地説“同學們課下已經充分的預習了”或者走過場似的讓學生讀個一兩分鐘就開始集體討論。每當我看到這樣的課成了優質課的時候,我就真的覺得我們的學生會不會在我們的一手導演下變成浮躁和虛偽的一羣呢?(不能靜下心來閲讀;將別人寫在書本上的現成的感受拿來表演。)我覺得學生閲讀課文的過程就是學會與文本作者進行情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是任何花樣繁多的學習方法都無法替代的。我們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剝奪學生在課堂上的閲讀時間和閲讀權利。(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會的閲讀時間。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汽笛,享受審美樂趣。)

美中不足的是,老師最終沒有以“情”開始,以“情”結篇。這篇文章的中心點就是要讀懂一個老農民老父親的心,而課堂最終響起的不是類似《父親》一樣的歌曲,而是唱起了《陽光總在風雨後》,與文章的中心偏離了。且這篇文章的另一個動情之處:是作者對父親的憐惜和敬重之心。這是為什麼這篇文章始終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傷的氣氛的原因所在。可是這個案例裏缺乏了這個方面的分析。如果課堂的結束,讓學生從作者對父親的一顆關愛之心中學到如何表現對父親的愛。這也不乏為對人生的一種有益的啟示吧。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3

課文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動物們的擁戴。體會課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複習生字,包括讀字和讀句子兩部分,目的是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新課,在情境中理解童話中藴含的道理;第三個環節是學寫生字。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反思如下:

一 、強基固本 重視生字教學

雖然本節課以閲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生字教學也不能丟,而且在形式上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複習生字的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讀生字卡片,對生字有個回憶的過程,然後將剛剛認讀過的生字放入句子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有更深刻的印象,繼而掌握生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還是很樂於這樣去複習生字的,不僅可以認識字,還可以通過讀句子的形式來培養語感,增強對生字的感悟。

在寫字的環節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讓學生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在寫結構相同的字時還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在寫字的同時鍛鍊了分析字形的能力;另一種形式是範寫,本節課我範寫的字是“第”字,因為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筆順較複雜,學生不易掌握。通過這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形式,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方法。

二、創設情境 增強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怎樣讓學生體會文中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用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導入故事,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創設森林裏動物聚會的情境,為了與學生們融在一起,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動物,與學生們一起去體驗。通過各種輔助手段,我將學生帶入了文中童話的境界。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把自己當成林中的小動物,他們各抒己見,用自己的體驗去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當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指導閲讀方面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教案預設的效果。課堂上,幾個動物的話讀得並不好,脱離了文本,如果在學生沒有讀好的情況下,通過範讀、齊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體驗角色的語氣,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只有把文本讀熟、讀透,學生才能真切地進入文中的情境,才能製造出符合文本的課堂氣氛,文中的道理也才會自然顯現。

總之,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和教學實踐,我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受益匪淺。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4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後,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盤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盤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盤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輕鬆,訓練也紮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盤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能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盤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必須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盤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盤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盤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後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盤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可以省略播放,這樣就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後我要借鑑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現在課前導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致使導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接着問:“為什麼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説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情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來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導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為也要美:保護環境衞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説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衞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説是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這樣的導入,比原來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進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可以説獲益匪淺。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5

教學成功之處: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作為“導入”,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也利於啟發學生關注身邊體現親情的鏡頭。

2、教學過程按照我們讀文的思維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後的“課堂延伸” ,讓學生有課堂再到現實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

3、教學之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作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必要時加以點撥、指導。以突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學年新學期伊始師生之間瞭解還不夠,配合不夠默契。2、第一個班教學中對教學節奏掌控不夠,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6

本週四,我講授了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一課,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情急之下,我臨時上網蒐集了作者的生平簡介、圖片、及課文中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重點問題並上傳至多媒體,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鈴聲走進教室。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作者簡介、整體感知、探究問題、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進行,結果發現:學生上課情緒低落,對於提出的問題毫無興趣可言,一節課下來幾乎是在聽我的“獨角戲”,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更不要提什麼學生的創新了。於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節課猶如一潭死水?

中午,我及時上網瀏覽了幾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避免另一個班級重重蹈覆轍。讀着別人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今天這節課的失敗之處:缺少教師的情感投入,缺少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又怎能激發學生用心去學習,去感悟,從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堅韌頑強的精神所感動?我馬上重新備課,修改課件。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7

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課文有些語句表述的事物直觀性強,教師可以將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緊密地與語言聯繫起來,使學生頭腦裏出現二者合一的形象。可先讓學生觀察電腦畫面,然後對着畫面描述,這個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理解了詞句,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説話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例如:在學習《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課時,在讓學生看圖交流:“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都有什麼?”這一問題時,一個學生對這幅圖上畫的是一個農村這一説法發生了異議,他説以前他去過一個農村親屬家,那裏根本沒有樓房,而這幅圖上有一座漂亮的大樓,所以不應該是農村,應該是市郊。對學生髮現的這一問題,我沒有簡單地給予答覆,而是表揚了這個有着求異思維的孩子,並把問題還給了學生,讓他們來爭論,自由探究,同時教師因勢利導將舊農村與新農村進行了對比,通過同桌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到了農村的變化。在爭論、探究、交流中,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讓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種內在的慾望,如果學生這種慾望和勇氣被調動起來,他們將會有效、深入地進行探索活動。要怎樣激發這種慾望和勇力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質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動機。如:兒歌《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中,在學生初讀了課文之後,我便讓學生質疑,找出文章中的疑難問題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四人小組內自由探究、交流,並通過合作,尋求問題的最佳答案,最後展示學習小組自學成果。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抱以熱情的期望,用激勵的語言,激發他們探索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人人蔘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了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8

我及時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感受,多列舉事例,這樣更好的認清自己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從而具有積極的實際教育意義。在學生的發言中,我發現學生對新時期愛崗敬業的事蹟知之甚少,那麼在課後就要擴充他們對這方面的瞭解,以增強他們敬業樂業、敬學了學的意識。在第二課時的拓展延伸設計上,我將梁啟超的觀點和拿破崙的名言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展開辯論。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提高質疑能力,也探討了理解人生的問題,加強了文章的實際教育意義,效果較好。為降低目標4的難度,教學中,我先對演講詞的知識做了簡介,然後通過出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例句進行分析體味。

總之,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多思,多發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儘量的少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同時,結合着課文分析,給予學生寫作的指導,並通過課後練筆進行鞏固,把寫作和閲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這三個環節的展開突破中,我認為學生較好的感受了作者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和閃光的思想。至於在此基礎上怎樣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其焦點問題是: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並做説明。其具體做法形式是: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媒體出示共同欣賞。

我選我的反思總結 篇19

字母教學是英語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覺得學英語首先要熟知英語中的26個英文字母,因為學好26個英文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習字母階段,我們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和字母做遊戲、交朋友。

國小生活潑好動,遊戲興趣濃厚,英語遊戲是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字母教學中,除了書上提供的活動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遊戲活動。如把大小寫字母分別發給學生,然後讓他們分頭行動,大小寫的在一起,看哪一組快準,通過比賽的形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字母的大小寫。Look for the friend”的遊戲,教師把寫有大小寫字母的卡片發給男同學,把寫有小寫字母的卡片發給女同學,然後叫拿了卡片的同學站出來圍成圈,教師播放音樂,音樂一放,同學們就拍手掌跳着去找對應的大小寫字母,音樂一停,找到朋友的給兩分,沒有找到的(或找錯)朋友的繼續找,不給分。通過這種趣味性遊戲,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字母的大小寫,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使課堂氣氛活潑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