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

生在地下結果的特徵,為常人所知。但在許多小朋友的眼裏,卻是個謎。於是,便有了這個小故事。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本課確立了“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理念。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6篇)

針對本節課的課文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堂課的課堂教學注重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識記生字,避免了學生識記生字的枯燥性,增加了趣味性;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文內容,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使課文內容生動、形象,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更有利於學習。

另外,注重了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學習的知識或者通過課下的查找蒐集資料,明確還有哪些植物的果實也埋在地下,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每個人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生活、課外活動,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2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爭論中往往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創造性。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果》時,同學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1,小松鼠為什麼要找花生果2,小松鼠在哪裏找花生果3,小松鼠怎樣找花生果4,小松鼠有沒有找到花生果

前幾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很快找到了答案,惟獨最後一題學生意見不統一,有的説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還有的説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在兩種意見爭執不下的情況,我不是簡單地給予評判,而是採用辯論賽的形式,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認識衝突,引導學生朝着有序有利的方向發展,調動了學生的有效參與。

辯論中,學生有的忙於看書,找句子,讀課文,在讀中揣摩,探究,尋找答案,提煉出自己所需的論點;有的睜大眼睛盯着對方的發言,隨時準備反駁,一組同學説我讀到"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找到一個花生果"。來斷定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可另一組同學説,小松鼠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花生果,但是蚯蚓已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長在泥土裏了,等到秋天,花生果成熟了,挖出來就一定能找到花生果。學生在辯論中,不斷向對方質疑,在相互質疑中,學生調動一切學習因素,啟用自身的一些學習潛能,使自己的認識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辯論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對他人的見解進行評價和補充,這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後大家達成了共識:小松鼠能找到花生果。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時,學生對於花生的這種生長習性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有孩子提問:還有什麼的果實是生長在泥土裏的?(我很“慶幸”,在備課的時候我備了:有山芋、土豆、馬鈴薯……)

學生説的也正和我意,和我準備的差不離兒,正要就此結束時,一個學生就做在位子上嚷嚷開了:“老師,我從書上看到山芋在泥土裏的不是果實,而是根,我們吃的都是山芋的根。”懵了。

自己的答案當及被學生否定,就謙虛的説:讓老師去查查資料,再告訴大家。面對生成,我無所適從,我不知道怎樣回答。最後只得簡單了事,跳過坎去,給學生留下了永遠的疑惑。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4

上了此次課,感想很多,感受最深的則是教學設計問題。

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而設計複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説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個難題接着一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歷不多的孩子來説,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教材的理解,學情的把握,教學模擬式的創新~~~~~~~

對於教學,我還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可以原諒自己設計問題沒有坡度和不夠有針對性——雖然這種情況不大出現。但我決不能原諒自己,居然會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去思考問題並試圖逼迫學生步入困境而想完成教學任務,嚴重違背了教學相長的規律,破壞了學生學習心理學的基本原則。難道我不該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嗎?難道我能將學習的責任單一的怪罪到學生身上而不改變自己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嗎?難道我能視學生的困難而不顧卻一味地逼迫他們實現所謂的目標嗎?

這是一次教訓,有它的偶然性,但一定有我教學觀念上的偏差。我不希望自己真的是老了,老得覺得自己不再需要思進取求完善了,那我也該離開三尺講台,回家了;不過那時女兒也會鄙視我的!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5

本次體育課我安排的內容是蹲踞式起跑和小推車接力賽。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採用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起跑。結果,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但也只是在那猜口令。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而造成的;二是不會做專門的動作練習;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着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三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動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

在遊戲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小推車遊戲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不怕困難的精神,好多同學由於上肢力量的缺乏,走到一半就支撐不住了,但是他們在全組同學的鼓勵下,還是咬牙堅持住了。

總之,通過本節課學生對蹲踞式起跑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基本掌握動作方法,但由於蹲踞式起跑是個技術性較難的動作,在以後還需加強練習,尤其是起動後重心提的太高還有待於改進。

在本節課中發現注重學生三基的培養很重要。

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注重學生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什麼而且更要讓他知道為什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基本技術、技能的學習,是直接關係到動作質量的好壞,國小體育教師的技術、技能,對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至關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也不容忽視。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態,紮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組織紀律,加強課堂的組織。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不斷的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6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節課在學校四樓電教室,我參加了學校“適度教育綠色課堂優質課比賽”。從以往教學來看,一年級的孩子對《口哨與小狗》這節音樂欣賞課興趣濃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歡這首樂曲,所以我重新將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整合並拓展,參加了這次優質課比賽。

在教學設計中,我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會聽、會想、會説、會演。按照這個思路,課堂上我一是引導學生進行對“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編的樂趣;二是在打擊樂演奏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內容;三是把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喚起學生對於寵物的愛心情感,這種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沉浸在了一種遊戲般的歡快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並將其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但是,要培養一年級學生認真、安靜聆聽的習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個很大的問題,對此我主要採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興表演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聆聽的興趣。而培養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主要就是讓學生會聽音樂,熟悉音樂。於是在課的一開始,我沒有過多的語言介紹,也沒有運用過多教學手段,採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設計問題,直接讓學生坐端正安靜的初聽全曲,奠定了學生安靜聆聽的基礎。

當然聆聽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帶着問題去聽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欣賞時,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隨着遍數的增加問題逐漸加深難度,讓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後,我先讓學生對樂曲結尾的口哨聲和狗叫聲,進行想象討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讓學生熟悉A段主題音樂,用動作表示聽到主題音樂的次數,孩子們很喜歡這樣聽節奏走動,會跟着音樂的變化做一些自編自導的動作,甚至表情。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地活動,能在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習慣性模仿和從眾,真正輕鬆愉快的學習。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講故事時,樂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隨身話筒,這個環節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為了追求節奏的動態效果,我採用了在黑板上隨音樂直接展示圖譜,夠直觀但不夠美觀。這些細節都是以後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總體來説,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7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江山如畫”為話題,安排了三篇課文,要求學生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文章,作者從景和人兩方面具體描寫草原,向我們展現了藏北草原的美麗以及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美麗善良,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構建高效課堂,致力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推廣和應用,應是名師工作室全體學員的不懈追求,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課堂即是目標。所以,要以致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根本,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通過課堂教學手段,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狂歡,成長的幸福,變苦學為樂學、肯學、會學、學會,教學本節課時,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設計教學,力求打造出精品課。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的“我”與貴州山區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我”那白紗裙的夢,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裏的民族同心舞。

在教學的開始,我先讓同桌互查預習情況,然後讓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有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現了讀錯字音的情況,我只照顧到了那一個同學,實則應面向全體,讓全班同學把那個易讀錯的字進行齊讀,大家一起來幫助他糾正字音,加深印象!當生讀完整篇課文後,我提出了個問題:這篇文章介紹了小作者的那幾個夢?生思考並回答。緊接着我就讓學生放下課本,專心地看黑板,繼而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這環節中,我的問題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課文講的不僅僅是夢,夢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夢只是課文的一部分,學生知道了小作者做了幾個夢,也不能代表學生理解了課文。如果我再上這篇課文,我一定給生默讀課文的時間,放手讓生去説,他們都讀懂了什麼,而不是以我的一個片面的問題來阻礙學生的思維。

接着就是生字詞的學習,我板書帶有生字的詞語,並給生字加上了標點,期間,我運用了生範讀,全班齊讀;接着去掉拼音,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開火車讀;在這環節中,我還是採取以往的做法,學生非常熟悉,做一這部分進行的很順利。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9

教讀本課為了讓學生學而有趣、學有所悟、學而得法,在教學方式上,執教者力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培養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力爭通過作品的例讀和學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漁”、“舉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漁”並不意味着學生要帶着鐐銬亦步亦趨的跳舞,而是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臨淵羨魚”的慾望,水到渠成的點撥,讓學生在例子的導引下自覺地悟法,自覺地“退而結網”,自覺地“下水游泳”。本課的教學,只是為學生以後閲讀美文打開一條門徑,至於登堂入室,洞幽探微,體味美文的靈動與纖巧,則需要學生在多讀多悟中去體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還不能很自覺、很自然地認同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敢大膽的展示自己,老師調動激情的手段方式亦不夠多樣,因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只有通過以後潛移默化的美文薰陶,才能讓學生體味閲讀美文的情趣。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0

《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語文園地二”中的口語交際課,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們而言,他們的語言發展還處在極 為幼稚的階段,口頭語言普遍存在缺陷,如:説話不完整,缺乏條理性,詞不達意,帶有重複等等。甚至於口語交際課中,有的孩子只管自己説,不去聽別人的,有的學生一言不發,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如何改變這些現象,讓學生真正達到新課標中口語交際的目標呢?我認為要為低段的孩子架起一座座交際的橋樑,搭好平台。

一、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願説

李吉林老師説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創設了一個個學生饒有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些情境氣氛中產生交流慾望,並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説話訓練中去。

二、指導交際方法,讓學生能説

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們之所以無從下手不知該怎麼説,究其原因在於,缺少參照系,孩子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於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先是看對話表演,初步感受交際要求──用“紅顏料”來歸納交際時的要點──生生互動在實踐中將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環節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有依可行,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應用,並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評價,一步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形成互動氛圍,讓學生樂説

口語交際是雙向或多向互動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只有形成了互動氛圍才能真正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儘量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採用多種互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自主實踐於口語交際之中,都力求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全員參加,把"面向全體"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勵志天下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1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有兩處出現了小問題,第一處是,第一樂句的結尾的最後一個音田野的“野”字,只要唱一拍,但是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往往會拖拉,造成節奏的拖拉,影響了下面的演唱。還有一處是在最後一個樂句的開頭,“無邊的稻田”的“無”字唱的時候出現偏快的現象,這兩處問題出現後,經過聽唱、看唱(配合老師的指揮動作),最後學生就掌握了,弱起拍的演唱掌握的還可以。

通過教學我覺得在教學中,單單讓學生唱唱、説説、講講,是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掌握音樂技能技巧的,歌曲的音域較寬,對學生的演唱的技能的要求也比較高,在藝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演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2

由於學生接觸英語時間不長,學生們的水平參差不齊,我覺得學生基礎比較差,在班級中存在優生和差生,但是在英語課中差生和中等生存在居多,每次面對這些學生我都覺得很頭疼,有些孩子沒有好的成長環境。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個別學生起來讀,我反覆的領着他們讀,再讀起來還是不會讀,我氣的臉紅脖子粗,但是之後想想孩子們也不容易,有時我會覺得學英語對他們來説太難了。我覺得國小學英語可以作為一種興趣來培養,不能一味的考試,而讓有些學生慢慢失去了信心。

字母的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前提條件,我們這兒的學生是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的,所以我們在學生剛剛學習英語是就對學生進行字母教學在邊教課文的過程中,每節課學習3-4個字母,我在教字母時,主要強調了三點:筆畫、筆順、佔格數。現在學生們基本都能自己默寫出來,掌握的很好,這樣就在以後的教學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總之做每件事情都有利與弊,學習英語也不例外,隨着社會的發展,英語也變的越來越重要,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學會英語,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在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做到終身學習,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3

拓寬詩文的內涵:從陳與義的詩歌中的意象”夕陽“到其他古典詩詞中的夕陽,例如:“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由秋天的悲涼景象到其他詩歌的悲秋,從陳與義的登樓的憂國憂民到杜甫登高登樓詩歌的憂國憂民,不停地拓寬,適時地遷移,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掌握一類詩的解讀,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當然這堂課有些許的不足,課堂總是缺憾的藝術,比如對於詩歌的朗讀的設計總是有些忘卻,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這點做得還不是很足,自己已經充分進入了角色,可學生卻遲緩了許多。

我對第六步還有些疑慮,我把這首詩分析得這麼深,不知學生能否理解,從今天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還是能理解的。當我把“沉鬱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講清楚後,有一部分能夠明白它在本詩是如何體現的,而且能聯繫具體詩句來分析。還有一點就是,跟中學生講這麼深的問題合不合適。如果從大學聯考的角度來説,可能沒有必要,但從提高學生鑑賞能力來説,我卻覺得很有必要。最起碼讓他們在學了杜甫的詩歌之後,能他的藝術風格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當然最好能夠在同仁的指點下找到更好的授課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但願你們不吝賜教。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4

本單元的文章展現了文壇泰斗、文化巨人,教育家、學者的思想風采,將學生引向更為廣闊、深邃的人文世界。《傅雷家書》兩則是著名學者傅雷和音樂家兒子傅聰的藝術交流,藴含着深刻的哲理。細細品味,將使學生對人生,對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教學本文時,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準備課件,設計問題,教法學法上,都進行了斟酌。具體表現為:

一、教學準備:充分有理有序,趣與新與效和諧統一

為每天都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仔細翻閲了《傅雷家書》,上網查閲了許多諸如傅雷及其家人的許多材料,並下載了一些相關的圖片,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閲讀學習的樂趣。同時新穎的教學設計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設計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九年級學生真正接觸的説理性的文章還不是很多,沒有羅列成一個系統的整體。考慮到這一因素,在教學層次的設計上,以字詞的掌握入手,以《一封家書》為導引,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指導學生學會寫信,注意書信的正確書寫格式,然後將兩篇文章進行比照朗讀,發現兩文的內在的共同精神,理出文章的主題,最後以其中一封家書為實例,引導學生篩選信息,組織相關要點,並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學會精選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突出重點,循循善導難點。

“堅強”含義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朗讀後學會篩選信息,組織了三個問題的討論,設計講究層次性。第一個問題:貫穿兩則書信中的主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堅強在兩則書信中的含義分別該怎麼理解?第三個問題:我們所接觸到的名人中,有哪些“堅強”的人?選取兩三個,説説他們的事蹟。

難點是:“孤獨”“赤子之心”的理解。將書本知識,文本價值巧妙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精神的食糧。

四、教學方法:比較閲讀法,批註閲讀法。

關注細節,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互動,關注價值意義.

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閲讀,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篇文章,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會學生賞析文本,賞析詞句,鼓勵學生逆向思維,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於向權威、經典問難的勇氣。

其次,考慮到兩則家書的異同,引導學生進行比照朗讀,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種求異,異中求同,理解教材選材之精之妙。

五、教學效果:積極調動學生思辨激情

整個教學流程如同山間溪水,自然而流暢,實實能聽見叮咚響。由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所以學生積極發言,展示個體的慾望高。特別是在拓展過程中,將學生自己與父母的交流融入課堂,讓學生有話説,很想説,不吐不快。結果幾乎是搶着發言,學生整體的感受是,語文課關注我們的心靈發展,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生將生活中碰到的困惑,與父母交流的絆腳石,一一呈現出來,大家獻計獻策,兩節語文課下來,學生積極思辨,感覺心裏痛快了不少,內心的苦惱畢竟需要宣泄。

六、教學體會:珍視學生的思維火花。

教學中特別應該關注細節。這個班級學生很善於思考,幾乎每節課都能提出許多問題。比如本文,學生在自主閲讀,並做了批註之後,有一個學生就問:“《傅雷家書》裏這麼多書信,為什麼就唯獨選這兩篇呢?”多好的問題啊!我立刻讓學生展開討論,幾份鍾後答案赫然出現:兩則家書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啊。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促進教育的立竿見影,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這正是語文教師的追求。

教學瑕疵:

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毛病,課堂反應轟轟烈烈,學生內心的情感很容易被喚起,但知識掌握效果模模糊糊,導致知識點不夠落實;另外,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但沒能個個都主動發言,特別是一些不善言談的男生,聽的入神但沒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儘管聽課老師共同反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比較好,但我覺得,大多人主動參與的地課程還不是好課,只有讓每個人都有話説,都有躍躍欲試的衝動,都有非説不可的憋勁,都能酣暢淋漓的來一次心靈的洗禮,那才是一堂優美的課程。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5

廬山,我國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詩人李白在50多歲時來到這裏,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傾瀉而下,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於詩人來説,短短的十數個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樂,情感糾葛。而我們這些後來人,只能在不斷地研讀中揣摩詩人或複雜、或激昂的情感,走進詩人,走進詩歌盛行的時代。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難點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銀河”的銀讀yín。第三步就是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勵其他學生給予解答,當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這個教師適時引導、指點,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九天”的驚天動地。在交流中激活學生的聯想,在質疑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互幫互助中想象畫面,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教師引導讀,在理解中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出示,使學生雖身在教室,卻有如身臨其境、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壯觀場景,聆聽瀑布所發出的隆隆巨響,真切地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壯美”的感歎!

廬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峯,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視權貴如糞土的詩人,寄情山水而感歎:“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這份情,要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對於二年級的小孩子是有難度的。如何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一直都困擾着我。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篇16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按照詩歌鑑賞的方法分成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賞析指導”,就這一章的學習重點,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賞析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重點進行實例分析。“自主賞析”,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其設計用意在於啟發引導,指出途徑,激發興趣。

《長恨歌》是第一單元“賞析示例”,除課下注釋外,課後還有詳細的鑑賞説明。怎麼教,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到什麼程度,都是教學應該考慮的問題。筆者最後決定抓住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訓練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完《長恨歌》後,筆者進行了以下反思:

1、反覆誦讀,加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理解。當代詩人于堅曾説:“一首詩是一個語言的場。”詩歌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感情、意境、內涵的理解。

2、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重學生的學習評價。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並懂得與他人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讓學生開展相互評價,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學會賞識他人,學會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