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讀課文。初讀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出示幾個學生較難讀準的兒化音,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讀。第六自然段生字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學得較紮實。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讓學生説説自己生病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從而指導學生讀好小鳥生病的這段話時,學生並沒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這個情景中,所以小鳥那種難過、痛苦的感覺也讀得不是非常明顯。在指導牽牛花為了去陪小鳥而使勁爬呀爬呀這個自然段時,雖然我預設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還不夠投入,沒有達到預期的那種效果。

學生都有生病的時候,我以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小鳥生病時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就能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點的句子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小鳥孤單、寂寞的心情怎麼樣?這樣通過反覆地讀和各種形式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小鳥生病時孤單、寂寞的心情,從而把句子讀好。

“牽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段,體會牽牛花的精神是本課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可是我執教這篇課文是借班上課,學生課前不能預習,學生對文本不夠熟練。於是,我讓學生在自由朗讀6、7、8自然段的同時,選用“蔓兒 纏 榆樹”等詞語説説牽牛花是怎樣幫助小鳥的。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於是又現場採訪牽牛花,現在大家都是牽牛花,我想採訪一下:牽牛花,牽牛花,榆樹那麼高,難道你不累嗎?(生答)既然那麼累,那你為什麼還要使勁爬呀爬?學生説為了讓小鳥早日康復,我再累也不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牽牛花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精神。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通過反思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最好的進步方法,它可以讓我更快的成長,幫助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2

《小鳥和牽牛花》是教科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8課的一篇童話,課文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反覆地讀、不同形式地朗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現具體反思如下:

一、教學中的優點:

(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切實可行。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覺得初讀課文時,部分學生讀得不夠充分,只讀了一遍。這樣在理解課文上就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出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有些朗讀基礎較差的學生讀過一遍後,還有許多字音讀不準確,就更別説讀通順了,所以初讀部分如果要達到讀的目標,就應照顧全體學生的讀書水平,就此環節我覺得還應加入學生同桌互讀:

1、同桌互讀即一對一的讀,是閲讀課文解決字音的最好方法,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精力有限,沒辦法去逐一檢查,而同桌互讀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2、學生在互讀的過程中不但糾正了對方的錯誤,對自己的朗讀也是一種提高。因為只有認真的去傾聽。才能夠找到別人讀錯的地方,這對聽者來説也是讀、識字和思考的過程。

(二)閲讀中加強詞句訓練。

本課中有一環節,也是課後訓練:讀句子,並仿照句子説一句話。主要是要求學生仿説句子的語氣,體會説話時如何用上請求的語氣。學生大膽的進行了練習,把鳳仙花姐姐替換為各種小動物或植物等充分的進行了説,我發現學生對這樣自由發揮想象的練習特別感興趣。通過此項練習不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了説話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練説積澱了學生的語感。語感具有經驗性,要從低年級開始反覆實踐,才能得以熟練化、自能化。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給學生提供語感實踐的機會,經常進行練習。

(三)有感情朗讀落到了實處。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在今後的朗讀中,我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利用語文課以外的時間如晨讀、自習課等時間,拓寬閲讀範圍和閲讀量,讓學生在充分的閲讀中體會如何做到有感情朗讀。

二、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課前沒有讓學生查資料瞭解鳳仙花、牽牛花這些植物的生長特點。現在城鎮裏的孩子有的沒有見過這些植物,並不瞭解它們的生長特點,所以開始讀課文時有的學生並沒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老師介紹,才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

今後教學中在備課這一環節,我將充分地注意不但要備好教學內容,更要根據實際情況備好學生。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3

今天上完這堂課,想法特別多,主要是對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的一些反思。《小鳥和牽牛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文本內容比較簡單,主要講述了小鳥和它的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學生一讀就能懂。總的來説幾個目標都達到了,課堂效果也不錯。本次教學主要側重課堂的有效性。

一、 填充空白,深層體現課堂有效性。

“教材不過是模本”,“教材要為我所用”這是我對這課簡單的課文的重新認識,獨立處理教材,填充課文,把課文變得十分有內容。

1、文章很長,為了在課堂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課前我便在黑板上畫上榆樹上在鳥窩裏的小鳥,繞在樹根的牽牛花。這樣給學生一個新鮮,也讓他們的腦袋裏有一定的事情的場景。

2、我尋找出他們還沒學過的生字,組成詞語出現在黑板上。還選擇了一個要求會寫的字。這樣先系統學習生字詞,消滅攔路虎,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十分有益。看來上選讀課文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去挖掘他內在的信息。

3、三處想像的設計,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先讓學生想像“小鳥平時會和朋友們玩什麼遊戲呢?”感受小鳥沒有生病之前,與夥伴們幸福愉快的生活,為下文能更好地體驗小鳥的孤獨和夥伴之間深切的友誼做好了鋪墊。再想像“自己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由此遷移到小鳥的感受,為指導朗讀奠定了情感基礎。最後想像“如果你是小鳥的朋友,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安慰小鳥呢?”讓學生進入故事的角色,開始用心感受。這三處奇妙的想像,學生回答的比較簡單,而且還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能夠把簡單的文字感情滲透到孩子們的心靈中。這樣從心處去感受的課堂,學習起來十分有趣,而且效果不錯。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4

《童年的回憶》是本冊挺重要的一首欣賞曲,是本冊速度、音樂段落、圖形譜等知識的伊始,作品本身也非常好聽,但是以前已經上過兩次了,這首曲子總是教不好,大家學起來並不是很帶勁。今天,終於讓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

事前準備:在黑板上畫了三個圖形譜(與書上一致)。先讓學生完整聽全曲,並閉眼回憶童年快樂的事,音樂靜靜地流淌在教室中,我板書“童年的回憶”,一首終,請大家談談快樂的事,並問“你覺得剛剛這首曲子好聽嗎?”“用什麼樂器演奏的?”然後揭示課題,請大家跟老師温柔的説一説題目(有人讀的很大聲,提示我們是在回憶)。

聽前面部分(內含3個主題),聽到你最喜歡的部分時舉手,若是後面有更喜歡的就把手舉得更高,當音樂進行到第三段時,所有的小手都高高地舉着,因為大家都喜歡,就鼓勵學生哼唱主旋律,跟着音樂一遍又遍地用“den”模唱,直到大家能自己獨自哼唱。然後讓學生看黑板,在三種圖形譜中找出匹配的一種,同學們的答案大部分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種裏,再聽,再對比,這一次要求大家説出原因,為什麼選這一種。學生們都開動了腦筋,復聽時大家已經確定是第二種了,而説的根據卻令我佩服,“它是越來越高的,和第二種圖形很像”,在此提示下,大家都開了竅,懂得音樂與圖形譜的聯繫了。我再請學生聽快段,找出匹配圖,並説明理由,三段旋律都熟悉後,再排序,而此時的排序就變得特別簡單了,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是真正懂了。

在以上整個片段中,學生聽得特別認真,是本堂課精神最集中,目標達成度最高的部分,雖然後面的速度與情緒的的部分只能簡單幾句話略過,但個人認為這樣還是較好的方式。原因有一,單這首曲子來講,速度變化並不明顯,情緒變化也不大,學生容易搞混,反到是圖形譜很形象,直得一抓。取得這樣的效果,關鍵點是哼唱主題,單純的聽,學生是被動的,而跟着哼唱主題,並自己能獨立哼唱時,學生就是主動的,學生也會因為熟悉了音樂而變得感興趣起來,會拉近作品與音樂間的距離,而對於低年級來説,也不會因為識譜問題而浪費太多的時間;哼唱主題還能訓練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今後對主題哼唱可以進一步研究。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5

《揚州茶館》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揚州茶館小吃種類的多以及瞭解、學會複述“燙乾絲”的全過程,和揚州的人文情懷與地方特色。複述能力是國小生聽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複述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學習第二節的基礎上,能抓住關鍵動詞,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複述清楚。在以往教學中,我們發現國小生在複述文章時存在着:抓不住重點詞句,好似在背誦,或當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條理性不夠清晰,重點不突出等問題。

因此為使學生能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複述清楚,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並不急於讓學生馬上覆述,分成以下三步驟來達成教學目標:⑴理清脈絡。利用文本里出現的二個“;”,幫助學生了解燙乾絲分幾步。學生在認真研讀、思考後,從“;”的提示中知道燙乾絲分三步。但文本語言描寫比較具體,學生在回答時,會把文中語句重複一遍,而沒有自己的概括。我對他的答案表示肯定,然後幫助學生把燙乾絲的第一步提煉成精煉的詞語——切絲。有了我的示範,後面兩步的描述學生的語言也開始越來越簡煉。我邊引導邊適時板書,學生理清了脈絡,知道燙乾絲需要三步——切絲、燙熟、調味。⑵抓住關鍵動詞。作者用詞的準確細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要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説清楚,關鍵動詞不可缺。我採用圈出動詞的形式,瞭解燙乾絲每一步所需的動作。但要注意的是,在這裏有兩個“切”字。需要區分的是,第一個“切”是“切成薄片”;第二個“切”是“切成細絲”。然後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然後”,這樣就在複述的過程中更具有條理性。3、有條理地複述。在學生反覆朗讀文本,感受了廚師手藝的高超後,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抓住關鍵動詞,自己來組織語言,介紹“燙乾絲”的過程。

通過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生一般都能把燙乾絲的過程介紹清楚,有些學生甚至能加上我補充介紹的關於切乾絲的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複述課文中,品味着語言,積累着語言,通過語言運用真正實現文本語言向主體語言內化、轉換。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6

在互動合作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自由讀,全班齊讀,小老師領讀,男女對讀等一系列的朗讀方式。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然後,我又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們覺得最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再次感受節日的快樂。在這樣反覆朗讀過後,很多學生都已經做到了熟讀,接着讓他們背誦也就更輕鬆了。

但本首詩篇幅較長,章節聯繫不大,學生背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展示交流中首先為學生設置背誦比賽的情境,接着引導學生從章節再至整篇詩文的背誦,並交給學生背誦法,逐步讓學生體驗背誦成功的喜悦,培養背誦的興趣,堅定背誦全文的信心。經過這樣的訓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一二章節了。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7

在《bpmf》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1.讓孩子們學會聲母bp,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2.學習拼讀bp和單韻母a、o、i、u組成的音節。拼讀音節是這堂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1.以故事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感覺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引人入勝的法寶之一。我將本課配的情境圖用優美動聽的小故事呈現,故事中包含了字母的讀音、字形。上課伊始,我將bp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之中進行情境導入,孩子們一開始就入情入境地投入到課堂中,很好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增強識記

教學時,bp很容易混淆。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區別b和p,學生們興趣極高,有的説“像個6字bbb,9字反寫ppp”,有的根據半圓的方向説“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有的學生用手指拼擺b、p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3.巧設教學遊戲,在玩中學

在教學bpmf與單韻母a和o的拼讀時,我採用了試讀、指名讀、範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孩子們都好表現,學得更來勁了。

4.送字母回家

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生寫bpmf,採取的是送“bpmf”回家的方式。我先通過課件出示拼音格里的字母,讓學生觀察bpmf到底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接着讓學生説説每個字母怎麼寫,然後範寫,學生同步書空。最後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學生很好地掌握書寫格式和筆順。

5.存在的不足與改進:

從這節課開始,學生才學習聲母與韻母的拼讀。由於剛接觸拼讀,所以,教師要強化拼讀訓練。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個別學生沒有讀準,老師沒有及時的發現,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擴大拼讀面,讓孩子多練,練熟。在音節教學中,我要注意不讓學生過分依靠教師領讀,而要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不要始終按音節表的順序拼讀,而應及時地讓他們利用卡片,打亂順序認讀,以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8

時間如流水一樣,匆匆流過。《聲律啟蒙》的教學將接近尾聲。本學期本人任國學專職教師兼任國學教研組長,任教3-6年級的《聲律啟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經》的和我教《聲律啟蒙》的兩位國學教師。我教3-6年級,每個年級各兩個班,共8個班級﹚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心裏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過程是艱難的,憧憬是美麗的,結果是美好的。通過兄弟學校的教學經驗交流,國學的培訓和特別是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指導。本學期我校《聲律啟蒙》的教學生活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眾所周知,聲律是我國詩詞理論上的一個瑰寶,對聯是詩詞歌賦上的明珠,《聲律啟蒙》的對詞與對句節奏明快,整齊規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絃歌,弘揚國學,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領悟,實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對接和契合,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專家研究表明,一個人12歲以前背誦能力最強,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心靈最清澈的時候,讓孩子多背誦一些傳統經典,其意義不僅在於知識上的拾遺補缺,更重要的是補上了人文教育這一大課。反思我的教學生活,就得失談幾點體會。

一、提倡學生先求熟讀、不急求懂,讓學生們經常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讓他們在琅琅書聲中體驗美和高尚在心靈中的統一。在本學期的《聲律啟蒙》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先求熟讀、不急求懂,讓學生們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這對學生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給了孩子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讓他們在琅琅書聲中投身到中華民族心靈的深處,去體驗美和高尚在心靈中的統一。

二、在每篇課文的後面都會附上一個成語故事,在文中也會出現這個成語故事。我抓住國小生的特點,每次都是從故事入手,激趣導入。這樣很快就把他們的吸引力抓過來,並且也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課文。

三、《聲律啟蒙》中的節奏感很強,讀起來具有韻律美,在教學時我會讓學生根據意境採用各種手勢,動作在表演中誦讀,也可以讓學生們在誦讀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節拍。讓學生根據韻文中一些優美的語句進行聯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學習《聲律啟蒙》這門功課。

四、由於《聲律啟蒙》文字的特點,都是什麼對什麼,如“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我抓住這個文字特點,讓教學生進行背誦。可以在課堂上有多種方式來進行記憶。如我説上半句,學生對出下半句;或者開展競賽的方式,男生説上半句,女生對下半句;一組説上半句,另一組説下半句等。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記憶,學生能很快熟讀成誦。

五、根據《聲律啟蒙》的教材特點與編寫體例,在教學《聲律啟蒙》時,我儘量以學生讀為主線,以識韻、會意、品境、習法為課堂教學板塊,儘量運用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學策略。儘量構建“智慧導入、讀聯識韻,誦聯會意,品聯悟境,仿聯擬對”的課堂教學四環節。國學課堂教學是中華文化經典再現的基礎,學生通過對經典國學的學習,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華文化千古不變的真理及智慧,為他們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提供養分。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如何對待父母、如何為人處事,逐步樹立為他們的責任意識,為孩子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礎。

我相信,通過國學的學習,一定會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國學也即將成為我校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9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用一個小謎語引起同學們的好奇。“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麼?”這樣的設疑導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小組交流:讓小組長採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幫助組員識記生字。如:小老師教讀,開小火車,搶答等等,這個學生説,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朗讀是語文閲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錄音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着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並爭取有感情朗讀。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再別康橋》,雖然經過反覆備課,似已胸有成竹,可是面對一個陌生的班級,還是不能靈活地駕馭課堂,有些環節處理上略顯急促,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完全體現,留下了不少遺憾。

過於注重課堂的完整性,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引導

《再別康橋》是首優美的現代抒情詩,抒發了詩人徐志摩在離別母校時對康橋無比眷戀、喜愛之情。我抓住“再別”這文眼由學生回憶學過的離別詩進行導入。一開始學生就給了我一個冷反映,大多數學生沒能回憶起離別詩,只有一位學生説出李白的《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後就一陣沉默。而我急於想完成此環節,就引導學生回憶《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後,又説出了一些送別詩的詩題:如《淮上與友人別》《送元二使安西》《送別》,就匆匆進行小結引入:在這些離別詩中詩人要離別的對象大都是故人,而現代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裏,詩人離別的卻是他那至愛的母校。這樣就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看似順利的完成了課堂導入,其實不難發現教師只注重自己的課堂設計,而忽略了學生實際。在未知學生實際的情況下,教師應要有多種的情境預設,再結合學生實際,靈活創設教學方法。在學生一時無法回憶學過的離別詩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這樣處理:教師説出詩句的上句,由學生説出下句;也可以教師説出詩歌的題目,再由學生回憶相關詩句。這樣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達到複習舊知識的目的。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1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為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為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這是由20__級2班“理想組”為我們呈現的一篇自主推薦課。《成功的祕訣》是豐都縣“語文發展性閲讀”導學案上的一篇課外閲讀。學生把它選出來進行小組授課,原因之一:每個學生都有文本材料,便於閲讀;原因之二:本文是議論文,內容易於理解;原因之三:即將畢業的九年級學生學習上缺乏動力,理想在動搖,失去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在授課小組的通力協作下,“理想組”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極為精彩的展示課。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為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為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裏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嚮往。於是“我”的願望在春天萌發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後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其次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像、評讀、賽讀、對讀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並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深入進去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我們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我與他們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自己的情感進一步被激活、被淨化、被昇華。

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表現能力的不同,同樣的一段文字反應在不同的孩子頭腦中,可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可能是一首短詩;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這些不同的反應,也帶來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面對優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聲誦讀,通過讀表達來表達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畫筆,寥寥幾筆,文與圖巧妙結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詩一樣的語言對文章進行再創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內心深處反覆品味……此時,我便趁此機會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小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聽説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如我班王潤茁寫的:“我想把水彩筆掛在柳樹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筆,畫呀畫—— 畫出五顏六色的圖畫,把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再如王文卓寫的:“我想把腳丫連接在大輪船上,伸進清涼的水中,劃呀,劃——劃到遼闊的太平洋上…… 還有好多孩子也都寫出了自己美好的願望。

整個教學過程,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所呈現:一句句優美的小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聲聲飽含激情的朗誦……使學生不僅在閲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這種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閲讀成為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台。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3

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幾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

一、談話導入。

上課之前,請班長介紹班裏的班幹部,説説你們是怎麼當上班幹部的?從而引出課題。

二、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在前一階段比較注重方法的指導,過程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作為低年級的孩子,特點是: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如果強迫孩子四十分鐘都認認真真、規規矩距地上課,這是違反教育學的規律的,教學效果肯定也不會很好。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我先讓學生自由讀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再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小老師帶讀、出示字卡開火車讀、摘蘋果遊戲讀, 通過趣味性識字的方法進行生字教學。孩子的積極性很高,總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記字形,比如:加偏旁、換偏旁等。最後做鞏固練習,讓學生用詞語造句。既讓 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活躍了課堂。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學生在一個和諧民主的環境裏學習,才能培養出心智健全、張揚個性的學生。在生字書寫指導時,首先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先認讀。接着,區分字形。讓孩子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書寫位置,讓他們有對生字的整體感知。然後,教師範寫生字,生書空跟寫,最後,學生書寫生字。由於有很多孩子寫字不注意姿勢,我特別關注學生寫字姿勢。我想,以後能不能採用這個方法。希望在短時間內糾正孩子的坐姿,以利於今後的保持與儘早形成習慣。

二、理解課文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我採用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流利地讀課文,體會情感,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優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為班幹部,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具有全面性,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孩子樹立服務觀念,學會為他人服務。

不足之處有:

儘管識字教學依然是低段教學的重點,但閲讀教學也是不容忽視的。發展兒童語言是我們閲讀教學所肩負的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語文課程標準》)就閲讀教學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要求,注重了閲讀能力的培養,強調了朗讀教學。這是學習閲讀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的質量。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讀得較少,達不到目標流利朗讀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加強學生語感的訓練,注重朗讀的語氣,培養學生在朗讀中享受讀書的樂趣。同時,加強學生對漢字的瞭解,特別是形聲字的認識,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文字印象的加深。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為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為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閲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麼”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後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藴,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幹苦力,本人將這歸為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 。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裏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為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着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於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為自己的幸福是什麼?然後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並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着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 ,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麼幾個提綱“1、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2、有錢就幸福嗎?3、我認為幸福是這樣的?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説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敍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為作為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啟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於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 ,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穫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閲讀中感悟寫法 。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 。“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祕,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閲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祕,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麼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後,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5

課堂的開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通過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後提問:"初讀完課文,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瞭解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程度,從他們的回答中獲取信息,為後面的教學作準備。這裏,也隨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整體的印象。在落實生字新詞這一塊,我也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教學,學生學得好,學得有味,課堂氛圍濃厚。

通過課堂展示,讓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課不僅僅需要老師能很好理解文本,瞭解學生,同時也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停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去豐富學生!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6

暖洋洋的太陽,熱融融心。在這美好的一天,我執教了四年級《噢,蘇珊娜》公開課,上下來還是蠻有感觸的:

一、成功之處。

《噢,蘇珊娜》整堂課,總體還是完整、有效的。學生在寬鬆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地學會了這首歌,並能進行歌曲處理。感覺這幾方面做得還可以:

1.歌聲優美動聽。

應該説,這節課的閃光點,就是歌曲的教學很順暢,特別是學生的聲音有彈性,非常純淨,給聽課老師留下很深印象。其實在每節音樂課上我都能培養學生的歌唱興趣,看着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聽着學生的聲音越來越動聽,感覺非常欣慰。

2.注重節奏訓練。

整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得很好,弱起小節和附點節奏是本課的重點喝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並沒有強調哪個是難點、重點,而是在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樂句中去解決,化的時間並不多,因為是帶着喜歡的心情來唱的,所以學生樂於接受。

3.課堂氣氛輕鬆而愉快。

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就沉浸在鄉村音樂的氛圍中,老師跳舞時的體態和神情把美國鄉村音樂風格傳遞得很好,給學生營造了濃郁的美國鄉村音樂風味的氛圍,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整個課堂洋溢着快樂、親切、自然,師生一起沉浸於音樂、享受着音樂。我在教學這首歌曲的時候發現,這首歌曲的歌詞比較拗口,學生學唱起來很困難,我並沒有沒有要求學生讀歌詞,而是在聽和跟着音樂一起唱唱自己喜歡的樂句,我覺得這樣處理已經讓學生在充分的聽、唱、拍節奏、跳舞的音樂活動中越來越深入地從聽覺到內心感受,而不是用語言解釋風格,因為語言是永遠也無法概括的。

二、不足之處

思不足,才能更進步。 當然了,一節課上下來總會有那麼一點點缺點的,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我想關鍵在於課前的備課,所以在平時我們還是要好好的把歌曲和欣賞的內容仔細鑽研,爭取做到帶着詳細的、設計全面的教案進教師上課,這樣以來,我想以後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平時紮紮實實的教學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讓音樂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課。

教學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的藝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讓平時的課堂教學生輝,讓音樂課成為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舞台!

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篇17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為什麼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説説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説。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説一説———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説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