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起跑,授課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技術分解法、語言講解法及動作示範法等教學方法,並在課堂小結部分採用問題教學法進行引導,及時進行技術要點總結,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詳細步驟如下:

第一步,以“劉翔跨欄比賽時的起跑姿勢”為例,利用學生模仿體育明星的好奇心理,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明學習主題。

第二步,講解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口令與動作要點,並根據口令將技術動作分為三個環節,使學生了解學習步驟,明確學習目標。

①“ 各就位”——聽到口令後以起跑線為界,確定左右腳的位置,下蹲時右膝和左腳尖大致平行,右腳掌注意蹬地;雙手分開比肩稍寬,雙手不壓線;做好起跑的預備姿勢。

②“ 預備”——聽到口令後,雙肩稍前移,抬臀、右膝微屈,做好起跑的準備。

③ “跑”——聽到口令後,右腳掌用力蹬地,左臂快速上擺,帶動身體向前躍出後快速向前跑。

第三步,通過提問: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口令是什麼?每個口令對照的技術動作是什麼?你能否根據口令完成正確的技術?……。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使學生掌握完整的技術動作。

這樣的教學步驟能夠使學生通過自身的積極參與建立清晰的技術表象,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有條不紊地掌握技術的各個環節,最後在思考與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將各個獨立的技術動作進行“組裝”,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術。這種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養成探究問題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有不足:教師講解過多、學生自主性較低、教學過程繁瑣的缺點。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語言簡單明瞭、點題清晰到位、課堂調控靈活等因素,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2

本次體育課我安排的內容是蹲踞式起跑和小推車接力賽。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採用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起跑。結果,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但也只是在那猜口令。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而造成的;二是不會做專門的動作練習;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着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三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動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

在遊戲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小推車遊戲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不怕困難的精神,好多同學由於上肢力量的缺乏,走到一半就支撐不住了,但是他們在全組同學的鼓勵下,還是咬牙堅持住了。

總之,通過本節課學生對蹲踞式起跑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基本掌握動作方法,但由於蹲踞式起跑是個技術性較難的動作,在以後還需加強練習,尤其是起動後重心提的太高還有待於改進。

在本節課中發現注重學生三基的培養很重要。

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注重學生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什麼而且更要讓他知道為什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基本技術、技能的學習,是直接關係到動作質量的好壞,國小體育教師的技術、技能,對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至關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也不容忽視。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態,紮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組織紀律,加強課堂的組織。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不斷的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3

蹲踞式起跑是國小五年級體育教學內容重要的一項,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起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課前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練習,為本節課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參與學習奠定了基礎,首先通過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看誰跑得快,在這基礎上引出教學內容“蹲踞式起跑”。在教學中採用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起跑動作。一開始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和動作機械化造成的,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着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和動作有明顯錯誤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於肩”“重心前移”“後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不要抬頭,要低頭看着自己的跑道”,看到這一幕,讓我意識到,學生的潛能有多大。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二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及展示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跑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但是在預備口令時,學生後腿有蹬直的,通過進一步糾錯,全班95%的學生都能夠將預備動作做正確。

本節課的遊戲為“趕豬” 遊戲方法:以用小棒趕球跑接力的形式進行,本遊戲適合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興趣濃厚,遊戲激烈。但是學生在對遊戲規則的遵守上還存在這一些問題,特別是接球同學沒有完全站在接球線以後,在今後一定要培養學生遵守規程的好習慣。

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之處。以前,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展示自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説、多練習,老師不要包辦一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動作的要點。

本節課主要是課堂不夠活躍,學生練習時比較沉悶,糾正問題多對學生的啟發誘導還不夠,如在做蹲距式起跑練習時,可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討論講評,這樣效果會更好。對個別學生參與練習不積極的問題,不能及時激發鼓勵。對教材的挖掘不夠,蹲踞式起跑還應包括起跑後的加速跑一技術環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短跑的起跑技術,安全問題雖然強調了,但在練習中的安全因素考慮不夠。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自己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總結,加以改正。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巴、眼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上課的先講解,後示範,再練習的教學模式,而是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強的特點、躍躍欲試的心理,讓學生觀察動作,模仿動作,然後分組練習。分組練習以後,我巡迴觀察、指導,發現學生比我想像的要聰明的多。小組中間同學們討論、示範、講解、糾正錯誤動作,進行的熱火朝天,個個儼然是一位“小老師”。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做“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於肩”

“後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

“不要低頭,要抬頭看着自己的跑道前方”在起跑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練習時,有幾種常見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1) 眼睛不看前方

教師對於這一現象應該在練習中教師出示手指1、2、3、4等數字,讓學生不斷的報出數字,教師採用這種方法使學生眼睛看前方。

(2) 學生不按口令

學生不按口令“各就位”時,學生早以做好了動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強調,如果再發現這種情況,應該發口令時,注意不要喊“預備”應吹哨或讓學生站起來説説錯誤的地方。

(3) 起跑中人先站後再跑

學生是先站直以後再向前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用2種不同的起跑慢動作來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及分析,找出錯誤的地方,這樣的教學效果不錯。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5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開始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問題都顯露出來。同時通過和組內老師的交流,請教。反思一下自己的本節課,自己覺得以下幾方面要反思:

一、教學內容。首先,教學內容的口令有問題,蹲踞式起跑的口令是“各就位、預備、跑”,而不是學生喊得“各就各位、預備、跑”,學生沒有統一的口令,必須根據現實情況,及文書的資料,來正確的表達教學內容。

二、隊伍的調動及老師站位。隊伍調動的把握,是本節課是否連貫的關鍵。如果調動的好,就能很好的把本節課串在一起。調動時用一些平時常用的口語,而不是體育教學中的專業術語。老師的站位也非常重要,必有讓所有學生看到你在做什麼,説什麼,而不是隻要有大多數學生看到了就可以。有時候也參與到學生中去,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站位。

三、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本節課讓學生練習站立式起跑,四個學生一組進行練習,按二十秒練習一組,一個班練完也要近三分鐘左右,練習密度和強度太小,效率太低,如果能改成以排為組進行,那練習的次數會更多,練習動作、鞏固要領是本節課學生的重點 讓學生要有知識“生成”過程,只有通過有效的練習。學生才能較好的掌握動作。

四、自主學習的組織。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學生是課堂活動實施的主角,激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教學過程我發現幾個較好學生,讓他們來做小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練習。但學生畢竟能力有限,而且口令什麼的,基本不會。導致整個小組有癱瘓的感覺,這些小組長學習的能力比較強,但教的能力卻不一定強。作為小組長應該給這些學生培訓,如口令怎麼叫,技術動作的關鍵。掌握了這些,這些小組長才能發揮作用。

總之,要真正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的效率,還有許多值得我去反思的東西,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將是我追求的目標。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6

課文結構簡單,淺顯易懂,教學時,我讓學生多讀書,在讀中感悟體會,抓住字詞來指導朗讀體會。

在教學時,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豐富課文的內容。比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從插圖入手,通過簡要介紹,讓學生對鄧小平有個大概瞭解。根據“經常”、“誇獎”兩個詞語,我引導學生聯想自己受到誇獎時的心情,然後,讓學生分別把自己當成先生和鄧小平,入情入境體會先生和鄧小平的心情。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而且豐富了課文的情境。因此,在進入情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好課文,也顯得遊刃有餘了。

教學時,我儘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於第二自然段“先生要孩子們先用紙蒙着字帖描,等練熟了,再照着字帖寫。”學生朗讀這個句子時,總是疙疙瘩瘩的,甚至還有把句子讀破的。儘管我跟他們解釋了,“描”就是拿另一張紙放在字帖上寫字,“照着字帖描”就是看着字帖上字的樣子,在本子上自己寫。前者簡單,後者難,所以先描,等練熟了,才能照着寫。儘管苦口婆心,還範讀了一遍,又帶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學生讀得不連貫。我採用了實物示範的方法。拿來了字帖放到黑板上,告訴學生字是字帖,然後用一張薄一些的白紙蒙在上面描,讓學生明白這是“描”,接着拿掉字帖,再照着它寫,讓學生明白,“照着字帖寫”是怎麼回事。學生都聚精會神地看我演示,比起開始我講解的認真上百倍。這樣示範過後,再讓學生來讀,他們就在想着場景理解的基礎上,比較順利且流利地讀出來了。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7

如今的課堂,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諧,教學民主,新課程理念讓我們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挑戰,讓我們看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要經過不斷地學習,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下是我對《霧凇》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本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着“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藴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着課堂。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説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備課之前,我把這篇課文讀了好幾遍,因為我知道,文本解讀是根,作為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是豐富,深刻而又獨到的。

在教學霧凇形成的過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給“鍍”字換個近義詞來推敲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希望孩子們能懂得霧凇是逐步形成的。但是,孩子們並不能達到我預期的設想,這時,我靈光一閃,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束松針,讓學生上來給松針“鍍白銀”,其餘學生仔細觀察這位同學的動作,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所想到的哪個詞語能代替“鍍”,學生説了許多有創設性的詞語,當然最後還是一致得出結論“鍍”字最恰當。此時我再按序出示“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圖片,直觀形象地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作為一位老師,我感覺到教學思維中的火花是多麼難得,因此課後我連忙做了筆記。其實平時的教學中有許多的“火花”,有經驗的教師就會注意記錄積累,所以我覺得這節課我和學生均有喜人的收穫。

當然這堂課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感覺在以下幾方面還需改進:首先課件中出現大段課文,學生有些脱離了課文。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我本想通過課件將霧凇形成的幾要素理清,所以將八句話分開出示在大屏幕上,學生也讀到位了,可是卻忽略了將文中的關鍵詞圈畫出來。其次對學生的預設還應更充分,設計的問題還需要更到位。一個問題拋出去了,學生會怎樣回答;學生的回答與你預想的不一致時,你又該怎樣引導……看似四十分鐘的一節課,教師要在頭腦中反覆盤算的時間卻是四十分鐘的幾十倍。我在課前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全面。

我們經常説這樣一句話: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以上是我此次上課後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取他人之所長,補已之短,更上一層樓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8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後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於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侷限而且品出的“愁”脱離文本,不夠深入。於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説“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説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並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在賞析完全詞後,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感受着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着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並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説,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9

《成長》這篇課文通過小約翰送報買香腸的故事,告訴學生從小要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利於成長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上課之前我沒有像以前那樣讓學生直接打開課本,聽老師範讀,我而是把課文內容改成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聽得很認真。然後我也拋出一個問題:你喜歡文中的主人公嗎?為什麼?讓學生進行了幾輪發言後,我詢問:你們願意近距離了解他嗎?請打開課本,今天我們學習《成長》這一課。

緊接着讓學生充分自讀後,我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約翰所具備的良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成長》教學反思《成長》教學反思。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約翰在雪中送報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情境,從而走近約翰。

在總結全文內容時,引導學生通過説説“你認為約翰將來是個怎樣的人?”學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麼啟發?自己也經歷過許多事,你認為哪些事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用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成長經歷中缺少良好的生活習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

人們常説,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學生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在童年獨立成長,快樂成長。特別是對於我校學生來説,意義更加重大。他們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在家裏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由家長包辦的生活,所以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把藏在他們骨子裏的一些東西去加以雕琢與塑造,我是多麼的幸福啊!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0

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引導學生閲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裏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説:‘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狀,會發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歎阿聯酋的偉大,會慨歎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麼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麼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麼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後才能永恆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閲讀起點,學生沿着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1

學生是學習和創造的主體,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賴於教師創設相應的探究情境。首先,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誘發問題的過程,而且問題應來自於學生自己。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網絡。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造性發展的過程。富有創意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始終處於疑問的狀態中,處於求知若渴的狀態中。其次,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上述教例中教師以讀書質疑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饒有興趣的自主探究的狀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探究精神將得到有效的培養,並將最終發展成為他們的創造性人格。

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得一本正經,學生學得一本正經,課堂生活沉悶,缺乏生機情趣,缺乏創新的火花。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方式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方式。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提出:課堂教學本身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動,而不是遊離在生活以外的認識活動。學生喜歡玩,喜歡遊戲,喜歡錶演,這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師巧借文本資源創設了生活化的口語交際的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自由主動的學習空間,保證了學生活動的“面”和“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興致勃勃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自主建構、自由快樂表達、創造。

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實現了學生、教師、教材、作者的多維對話,學生個性化語言能力的發展,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那麼自然,那麼和諧。整個教學進程洋溢着濃濃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氣息。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2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六個班思想品德的教學任務。一學期來,我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工作

1、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

2、認真抓好課堂主渠道,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認真抓好課堂主渠道,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備課下功夫。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為教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上下大功夫和力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儘量讓每一節課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課堂導入上我採用了多種形式:歌曲、詩歌、圖片、小品、電影、案例,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小結上同樣用盡心思,採用多種方法,力求有餘音未了的效果。

⑵注重課堂教學。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及時處理好課堂突發事件。我十分清楚八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都是半大小孩,課堂上坐不住,多動這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對於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我從不在課堂上輕易發脾氣當眾批評他們,而是及時指正提醒,課後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因此,我深受同學的喜歡。我從不怕突發事故,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能很好地把課堂突發事故當做一種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變被動為主動,使違反紀律的同學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主動承認錯誤,使其他同學又能得到一次思想教育。

2、及時做好課後輔導工作,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國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轉化他們的思想、觀念,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我多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經常佈置一些實踐作業,讓學生多觀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二、教研工作

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和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

三、認真學習 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1、我不斷學習,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本學期我利用業餘時間讀書,認真做筆記、寫心得,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2、為讓自己知識水平不斷的提高,我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知識水平,利用時間自學,不斷地更新和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

四 、不足及今後努力方向

通過一學期努力,能制定好複習計劃,並能認真備好複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於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複習內容較多,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致使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3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繼續學習複述課文。複述能力是國小生聽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複述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學習第二節的基礎上,能抓住關鍵動詞,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複述清楚。在以往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在複述文章時存在着:抓不住重點詞句,好似在背誦,或當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條理性不夠清晰,重點不突出等問題。

因此為使學生能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複述清楚,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並不急於讓學生馬上覆述,分成以下三步驟來達成教學目標:⑴理清脈絡。利用文本里出現的二個“;”,幫助學生了解燙乾絲分幾步。學生在認真研讀、思考後,從“;”的提示中知道燙乾絲分三步。但文本語言描寫比較具體,學生在回答時,會把文中語句重複一遍,而沒有自己的概括。我對他的答案表示肯定,然後幫助學生把燙乾絲的第一步提煉成精煉的詞語——切絲。有了我的示範,後面兩步的描述學生的語言也開始越來越簡煉。我邊引導邊適時板書,學生理清了脈絡,知道燙乾絲需要三步——切絲、燙熟、調味。⑵抓住關鍵動詞。作者用詞的準確細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要把燙乾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説清楚,關鍵動詞不可缺。我採用填空題形式,讓學生在練習中,瞭解燙乾絲每一步所需的動作。3、有條理地複述。在學生反覆朗讀文本,感受了廚師手藝的高超後,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抓住關鍵動詞,自己來組織語言,介紹“燙乾絲”的過程。

通過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生一般都能把燙乾絲的過程介紹清楚,有些學生甚至能加上我補充介紹的關於切乾絲的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複述課文中,品味着語言,積累着語言,通過語言運用真正實現文本語言向主體語言內化、轉換。

但對於“兜攬”一詞的教學,學生在模仿叫賣時,表達有困難,學生不能發揮想象,語言不夠生動,這也許和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有關,教學時還應加強指導。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4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説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説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説,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説,成為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説,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説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説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5

在學習第一部分——鮮花滿地,抓住“滿地”“這裏一朵”“那裏一朵”“真比……還多”等詞語,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夏天到處開滿了鮮花。隨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行想象。“滿地”一詞,滿地的鮮花是怎麼樣的多呢?僅僅是到處開了花嗎,我想這樣的感知是停留在表面層次上的,是不夠的。所以設計了這樣的環節:除了草地上開滿鮮花,哪些地方也是鮮花盛開呢?針對低年段孩子的特點,用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副副鮮活的畫面,讓學生眼中的鮮花豐滿起來,充分地感受到鮮花數不勝數的情景。

在學生熟讀背誦課文之後,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我設計了“爭當小詩人”的教學環節,目的是進行語句的基本功訓練。我出示句式:我最喜歡草地上遍佈地的牛羊, 這裏( )那裏( ),真比( )。然後讓學生模仿課文的格式來練習説話。學生學會了模仿之後,我又讓學生盡情想象,自己進行創造,我發現孩子們的思維是很活躍的,他們描寫的事物都很生動。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6

一、成功之處:

《春天的雨點》一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和思維訓練。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再組織交流反饋,讓學生品讀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領悟人物情感。例如:抓住“老師的嗓子沙啞了”、“老師的嘴脣發乾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就老師為達麗瑪補課的辛苦,以及老師冒雨護送達麗瑪回家,一個“摟”字品析老師像母親一樣關心達麗瑪,更深地體會文章的內涵。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比較成功,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朗讀時利用學生自己的感情來發揮,讀得很讓感動,效果較好。

二、不足之處:

1、在抓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的教學中仍存在着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但不敢放,沒有特別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上,如:一個句子還沒理解透徹,有學生已轉移到另一個句子時,我怕課堂秩序混亂,一句一句地分析,課堂調控不夠靈活,指向性比較明顯。課文最後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學生體會不到位,成了我的分析。

2、課文的插圖沒很好的利用。

《春天的雨點》一文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發生在春天裏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漢娜老師不顧疲勞給她補課,並冒雨將她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錯就改。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7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過回憶小時侯父親帶“我”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廣場的街道,讓我知道“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隨後通過“我”的兩次人生經歷,讓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經歷苦難後,腳

下的路就會多一條。中心句“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由生活故事導入,揭題。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找出能夠告訴我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句子,學生找到了兩句話,表面的和深層次的,初步讓學生了解了課題的意思,第三個環節,瞭解和研讀“我”的兩次人生經歷。通過我的心情變化和取得成功的重點句子的分析,讓學生讀、劃、想象、引導感悟,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條。第四環節,再回到導入的生活故事,聯繫生活,寫寫自己的感受。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8

《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 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它藴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 案:1、課前活動。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4、應用規律。5、課堂小結。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着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 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藴的同時,給予學生學 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 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説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説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 “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 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 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為一組來想辦法,説説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 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 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 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 篇19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他們通過自己品讀理解詞語,自己體會朗讀課文,再通過自己感悟欣賞鳥島環境美,這種教學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一、相機點撥,畫龍點睛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抓住“一羣一羣”、“陸續”、“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鳥兒的多,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始終用簡單的語言來“導”着學生。詞語教學的目的在與幫助學生理解所讀課文的內容,豐富他們的詞彙,從而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我們教學時對淺詞進行深教有利於低年級學生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首先把抓準的“淺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讓學生體會一個詞語在整個課文中的作用,去理解在具體的環境中的特殊意義。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幫助學生總結讀書方法並相機點撥,循循善誘,達到畫龍點睛,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二、自由交流,弘揚個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激發學生地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地發展。片斷二中教師抓住有效的教育資源,設計了富有個性化的問題“鳥島非常熱鬧,鳥兒都會在這裏幹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想象得到了放飛,朗讀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能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變為學生的天地和樂園。學生或自由讀文,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或大膽想象,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教師的導語如同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滋潤這每個學生地心田,深入細緻地影響着學生,積極誘導着學生積極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