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

《小小的山村》是長春版三年級上冊第四板塊第一課。《小小的山村》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寧靜、質樸的小山村,學生從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山村的“小、美”的特點,以及帶給大家的無限快樂。對於習慣了城市喧囂的孩子們來説,這的確是個世外桃源,是他們心靈得以休憩和放鬆的地方。從課文中,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不加任何修飾最質樸的東西,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美,和作者那寬廣的胸懷和對自然美的嚮往之情。選編本文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生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本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鄉村,《小小的山村》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其他幾篇課文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其餘幾篇分別是《鄉村裏的大花園》《我從山裏回》《窗外》,4篇課文通過不同的體裁,描寫了家鄉的美景,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坐落在山谷裏的美麗的水山村的描寫,抒發了對美麗的小山村的喜愛之情。語言質樸,用詞準確,比喻貼切,首尾呼應。作者以問句開篇,用一個“山環水繞”就勾勒出了小山村的總體特點。第二自然段具體寫小山村的特點:羣山環抱,不容易發現,坐落在深深的山谷裏;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寫了走近小山村聽到的聲音:雞鳴、犬吠、歌聲、鈴聲,走進小山村看到的景物:石林、層樓、牛羊、清泉。有動有靜,一幅美麗的鄉村圖畫展現在人們面前;最後作者用貼切的比喻、擬人的手法,抒發了作者對小小山村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節課時,重在指導朗讀,充分創設情境示範引領。運用各種教學資源輔助指導或課前佈置體驗性、鑑賞性作業(山村一遊、電視散文欣賞等)

品味好詞佳句、背誦優美語句及質疑有機結合,落實教學目標。給學生仔細的示範指導,更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按“讀、悟、賞”的順序層層推進。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3

教學中,我要注重品詞品句,作者以問句開篇,用一個“山環水繞”就勾畫出了小山村的總體特點。第二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小山村的特點“羣山環抱”“不容易發現”“坐落在山谷裏”都體現了小山村的“小”,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寫了走近小山村聽到的聲音:“雞鳴、犬吠”走進小山村看到的景物“石林、層樓、清泉等”有靜有動。特別是動詞的用法,更是小文的精妙之筆。最後作者運用了貼切的比喻、擬人的手法,抒發了對小山村的喜愛之情。教學中,學生以多讀為主,品味詞句精妙,學習作者的用詞之在習作中育人,在習作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寫文與做人統一起來。

儘管教學目標中沒有要求學生背誦,但是,我為了幫助孩子積累語言,提高寫作水平,我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的4、5、6自然段。讓學生在熟讀中,在記憶中,反覆揣摩、品味作者的準確用詞和細膩的寫作手法,以達到能夠學以致用。

課堂是靈動的,孩子的心靈是靈動的,教師智慧的語言是開啟孩子心智的一把鑰匙,我願自己永遠擁有它,開啟我的學生們的心靈之門。相信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有效提高。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4

這篇課文我認真地讀了三遍,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髮育規律”上,總是想着:小時候關於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於是我上網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閲讀了進化論的相關內容。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幽默,那麼富有童趣。

那麼,孩子們的閲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閲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

等問題充滿了好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按照學生的閲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説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5

教學第一環節是複習鞏固所學的重要文言詞語和語句。考慮到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在每節課開頭我都要用1/3的時間來複習舊知識。因為拉大教學課時數,實際檢測下來,孩子們的掌握效果還是可以的。只是沒有經歷過有這麼的老師來聽課,沒有經歷過面對攝像機上課,更有可能是我還缺乏啟發和調動學習積極發言的技巧,很多學生寧可坐着説或者跟隨大家一起説,幾乎很少有學生敢於主動起來發言的。看來今後得在這一方面下些功夫,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們敢於陳述自己見解的勇氣和膽略。

教學的第二環節是解讀文本,帶領孩子們理解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兩個簡單問題鋪墊基礎之上,我設計瞭如下幾個主要問題供孩子們討論。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6

《東施效顰》是一篇寓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領悟主旨,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做到熟讀成誦。教學目標設計為背誦全文、正確理解本文的寓意。在教學後,進行反思,發現一些問題。

在教學處理上,過於保守。本節課我還是把教學重點放在當堂背誦上。只重視了記憶性學習、理解性學習,忽視了創造性的學習。在教學中我沒有給學生營造表現個性想法的機會,也沒有放手,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我的控制下進行。沒有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生的創新素質沒有得到鍛鍊與提高。在教學中我們卻實應該教學生自己去學,引導幫助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去研究去探索,從而真正理解知識、把握運用規律,體驗道理,增長見識和才幹。講課是一種幫助方法,營造機會、提供信息也是一種幫助。該讓學生講時就讓學生講,該讓學生研究發表意見的時候就學生研究去説,老師要敢於放手、善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

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習目標不夠重視,展示目標時間太短。備課時備學生備得少,分析學生分析少。

在今後工作中,多學習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理論中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本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增加人生閲歷,激勵他們從小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文中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凡卡》一文是俄國文豪契科夫優秀短篇小説。它與《賣火柴的小女孩》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比凸顯。而在本文教學中所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長文短教?”,第二如何體現對比凸顯的寫作手法?第三文章末段暗示的寫法如何講明?為此,我是這樣設計來解決這三個難題的。教學中還存在有些重點句子讀得少,學生體會不夠,教師不夠放手。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8

《烏塔》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描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我國少年兒童努力增強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獨立閲讀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調動了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快速默讀,有的小組合作讀。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片讀書聲,大家讀得興致勃勃。

讀完以後,學生們抑制不住想要表達的慾望,紛紛發表自己對烏塔的看法:“烏塔是一個有思想的女孩子”;“一個有見解的女孩”;“厲害的女孩”;“對世界充 滿好奇的女孩”;“獨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很勇敢的女孩”……由於我對學生見解的肯定和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上出現了十分活躍的局面。

當學生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再引導他們反覆閲讀和思考,並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然後,分小組議論烏塔的種.種特點,同學們討論十分激烈。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組織全班交流。同學們爭着發言,紛紛彙報各組討論情況。這時,一個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男孩站起來充滿自信地説道:“老師,烏塔這樣出去,她是不是沒有安全意識!”這一見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暫的停頓之後,我意識到必須馬上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為這是一個能夠開啟學生智慧火花的問題,我要緊緊地抓住。於是,我帶着欣賞的目光予以表揚:“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

林洪偉站起來侃侃而談:“我從書中知道,在歐洲那些國家裏,人們的法制意識強,治安措施好,烏塔不會有生命危險。”

“烏塔這樣做,如果出現萬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關天樂反駁道。

“書中寫道,烏塔每次出行都有準備,自我保護意識強。就是遇到危險,她的能力特別強,能夠化險為夷。”俊潮反駁。

“我認為課文並不是要我們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錦晴的見解果然高出一籌。

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聽着他們的發言,我感到欣慰與激動。雖然同學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經過討論,彼此互相啟發,大家都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口頭表達水平,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贊可夫説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温此語,倍感親切。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我通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切入,讓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懂得從小就應該關愛父母的道理。教學中我以“關愛父母”為主線,創設了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聽、説、交際的訓練中,學生在我的示範和引導下從不敢説,不會説到敢説、想説,最後到能説會道。

一、教學設計顯層次

國小生語言發展的規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一年級孩子表現欲很強,對簡單的問題他們總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此讓學生想説是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當學生在低起點上打開話匣子時,我便逐漸提高要求,讓學生從説簡單的一兩句話到説幾句連貫的話,內容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形式由單一到多樣,要求由單項到多項。

具體我是這樣實施的:

1、認真聽

在交際中,聽是説的前提,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瞭解對方説話的內容以及時作出迴應。聽也是一種禮貌,是交際中很重要的一種素養。一上課,我就和學生談話,並滲透認真聽的要求。隨後播放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的對話,讓學生仔細聽,因為聽得認真,所以學生聽後個個都有話想説,我及時引導他們把話説完整,説連貫。緊接着播放歌曲,讓學生聽後編個小故事,再次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同時也有意識讓學生把剛才零碎的語言説連貫。

2、説明白

只有認真聽,才能説明白,只有把話説明白,才能順利地和人交際。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口語交際能力還比較弱,有些話他們想到了也不能清楚的表達出來。因此,我在出示父母關心孩子的圖片的同時為學生準備了句式。學生有章可循,表現得異常積極,做到了人人開口。同時我特別表揚用其他句式把圖畫説明白的學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隨後我讓學生用學會的句式説説父母關愛自己的事,此時學生更是輕車熟路,個個躍躍欲試。

3、有禮貌

交際是口語交際訓練的核心,聽話和説話能力訓練的最終目標也是為了學生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交際中,文明、禮貌的交際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為學生創設了孩子關心家人的場景,從啞劇表演到圖片展示,為的是讓學生進入情境,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實現雙向互動。在這些互動中,很好地體現認真聽,説明白,有禮貌的訓練要求。

二、課堂評價要精當

如果説一節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麼教師精當的評價語就是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口語交際課上,老師精當的評價語有助於對課堂的調控和學生語言發展的引導。有利於學生説話慾望的激發和學生自信心的建立。評價應真切、具體、簡潔。

1、導向

這節課,在學生看圖説句子這一環節,孩子們想到哪説到哪,而且後發言的同學還會受到先發言同學的影響,有一種趨從現象。如學生説來説去只知道説誰在幹什麼,我便説,你們説得很完整,如果説得具體一些就更好了。此時就有學生説出了時間,之後又有人説出了地點。接下來學生説其他幾幅圖都能越説越完整。

2、激勵

口語交際課上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老師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你説得真精彩。”“你聲音洪亮,真棒。”等等。當我把這些賞識的語言送給學生時,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個個都敢説、想説,進而變得能説、會説。

三、生成語言應規範

課堂上學生的生成語言是一柄雙刃劍,處理得好它會為你的課堂錦上添花,若處理不好則會打亂整個教學過程。處理好學生的生成語言要靠教師的應變能力。口語交際上,學生的語言都是生成的,對於這些語言,教師及時發現並加以規範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學生生成語言的處理,尤其是及時指正學生髮言中出現語病,這方面我還比較薄弱,我將繼續努力。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0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90課時培訓時,正好有老師上這一課,所以回來我稍作修改就把它搬到了課堂上。

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進行體會。通過分析,理解了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從下決心到擔心、自責到最後的釋然。整個過程都包含着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也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父母之愛,懂得父母之愛,這對現在的獨生子更具現實意義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説”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所以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的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後叫他們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接着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閲讀所得。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出母親的良苦用心,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我抓住這篇課文中大量描寫母親心裏活動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母親心裏活動的句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朗讀這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體會出母親在讓孩子一個人去看病的那段時間中的後悔和擔心,從而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母親深深的愛子深情。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細節不夠細,體會的不夠深入。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完善的地方。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1

《北京》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採用總分總的寫法主要從天安門、立交橋、柏油馬路、名勝古蹟、公園、高樓大廈等幾個地方介紹了北京的美。表達了人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

在開課時我讓同學們跟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把學生的興趣提上來,讓學生意識到今天學的課文和北京有關,然後把學生帶入情境,請到過北京的同學説説去過北京的哪些地方,從而揭題。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通過朗讀感悟北京的美。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談感受到引入課文中的文字朗讀體會,學生對這幾個地方有了很深的印象,在理解的課文時適時指導理解詞語“莊嚴”、“矗立”、“川流不息”。體會北京天安門的神聖、車輛之多。

在課外我還收集了許多北京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北京,當圖片播放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出讚歎。通過欣賞圖片激發了學生對北京強烈的興趣,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不足的是在本堂課中,我發現課堂氣氛不活躍,由於學生對北京的瞭解還不多,因此口頭表達不夠完整和準確,因此在今後教學中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將聽説讀寫貫穿於課堂中,真正把語文的工具性體現出來。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設計與意圖】

一、複習可能性

通過“在4個口袋中會摸到紅球嗎”的提問,引出之前表示可能性的三個關鍵詞:“一定”、“可能”、“不可能”,為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二、幾分之一

首先,通過“在2號與3號袋中更想在哪兒摸”的提問,讓學生自主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再通過“ ”及“ ”的類推,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感受“分母”與什麼有關。

三、幾分之幾

首先,通過摸牌,從“ ”到“ ”、“ ”,讓學生體驗到“分子”與什麼有關,再通過換牌、加牌的變化,突出要點,初步總 結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分子、分母分別是如何確定的。

四、練習應用

1、通過兩個有針對性習題的訓練,進一步鞏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教學兩種特例,完善“一定”、“不可能”的表示方法,一定發生可能性是1,不可能發生可能性是0。

五、反例凸顯

通過“一次任意摸2張”類題的教學,進一步清晰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糾正“簡單看張數”的錯誤認識。

六、生活應用

判斷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因為用具體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了,所以相對於以前的判斷更精確、更科學。

七、綜合拓展

通過對“劉星耍賴了嗎”問題的探討、辨析,進一步強化表示方法,並把討論引向深入,把課堂拓展到課外。

【亮點分析】

一、精心點播,自然生成。

通過巧妙的提問設疑,先判斷4個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其中兩個口袋是可能的,再設問更想去哪摸,引導用數來表示,使學生基本明白分母是如何確定的。

二、適當變化、突出要點

通過換牌、加牌,讓學生認清分子、分母分別與什麼有關,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模後對概念中的要點適當變化加深理解的要求。

三、練習注重思維價值

奇數、偶數、素數、合數新舊聯繫,既鞏固舊知,又夯實了新知;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判斷遊戲規則公平性,能更精確、更科學。

四、有意義的創造性的改編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依據教材教學目標,難度不高,更主要的是學生很容易把“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同於“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類的問題。為防止、糾正學生可能的這一偏差,本課教學設計,重組、改編了教材,增加了“一次任意摸2張”類的題型,既增加了本課的深度,更通過這一“反例”糾正學生“簡單看張數”的偏差。

【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學生缺乏獨立練習的時間與機會;( 勵志天下 )

2、“反例”教學位置是否合適,若提前至第三環節“幾分之幾”後,能立刻糾正學生的偏差,但學生還沒進行基礎性的練習鞏固,就教學這一內容是否嫌難,是否有“頭重腳輕”之嫌。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説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説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小小的山村教學反思 篇14

《灰雀》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五課。這篇課文記敍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寫得非常含蓄,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根據文本的這一特點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人物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體會列寧的善良、寬容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自己的設計雖抓住了課文的脈絡和大的框架,對一些細小的枝節考慮不周全,學生練習的板塊還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指導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指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而這句又是一句長句,學生不能把它讀準確。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 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如能安排讓學生動筆寫寫,做到讀寫結合,效果可能更好。從這堂課中,我不僅明白了臨場應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才能讓課堂更好的完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多的發展;而在課堂教學時,做好隨時的應變的準備,讓自己不拘泥於教案的束縛,又能真正讓課堂的時間做到合理的運用。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