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反思(通用3篇)

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反思 篇1

由於本文淺顯易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反思(通用3篇)

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謂吃力不討好,本文的教學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這種學習方式的理解。否則,課堂不可能如此活躍,學生解題以及思想上的閃光點也不可能讓我們捕捉到,更説不上發揚了。特別是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了。記得在課堂上有一名同學認為客人以認錯,陳元方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而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難道是有理。當時有些同學就在下面笑,這時,我並沒有批評他,而是認為他講得有道理,且想法不落俗套,並鼓勵大家用掌聲歡迎。他後來也有很精彩的發言。

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反思 篇2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學生從語言表達上,思想上均會有較大的收穫,該文的教學能啟迪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設計本文時,重點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閲讀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塊進行:

一、動口朗讀感知內容,通過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節奏,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動心細讀互説譯文,要求學生在自讀中既要動口又要動心,並結合註釋和工具書想一想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後以句子為單位,小組內互譯課文。老師抽查學習效果並作點撥。

三、動情精讀,析説文句。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是動情,要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思考並互動交流發言。

四、動容品讀,拓展延伸。要求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動容,要進入情景要讀得有表情。老師點撥:陳元方七歲就能懂禮識義,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試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説説你的感悟。

陳太丘與友期課堂反思 篇3

完成了《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覆朗讀。

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學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進而體會到文章的內容及藴涵的道理,並通過説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在談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也會受到情感薰陶,並獲得思維的啟迪,從而享受審美是樂趣。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閲讀的要求。

(二)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訓練時,學生還引經據典,這是我在準備這堂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我還設想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過渡問題,在這裏都沒有用上,學生是表現應該説很精彩,使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學生去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