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修改計生條例

近日,黑龍江修改計生條例,邊境城市人口可生三胎,下面是詳細內容,歡迎大家閲讀。

黑龍江修改計生條例

黑龍江修改計生條例

日前,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

該地方性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了除少數民族和特殊家庭之外,邊境城市人口也可以生育三胎。

邊境城市居民可生三胎

前述《條例》明確規定,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在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的基礎上,規定有六種情形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夫妻雙方均為歸國華僑或者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居民在本省行政區城內定居的,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居民的,兩個子女中有殘疾兒且醫學上認為能夠生育健康兒的和夫妻雙方或一方為 鄂倫春、鄂温克、赫哲、達斡爾、柯爾克孜、錫伯、俄羅斯族的,已經生育兩個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其中雙方均為邊境居民的地區包括黑龍江省的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市愛輝區、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饒河、虎林、密山、雞東、穆稜、東寧、綏芬河共計18個邊境縣(市、區)。

此前,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xx)對此並沒有放開,當時的規定為“夫妻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女孩或者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子女的”允許再生一胎。

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而黑龍江省的此項生育政策,較之年初放開二胎政策更為激進。

生育意願不強烈

在上述邊境地區中,黑河市愛輝區經濟發展較好,主要從事對俄貿易,中俄天然氣管線的接駁處便設在黑河。

資料顯示,黑河市愛輝區人口不足20萬。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有滿、回、達斡爾、俄羅斯、鄂倫春等25個少數民 族,3個民族鄉,21個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1.89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9.7%。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土地、草原、森林、水利、礦產、旅遊等六大資源。

愛輝區處於中俄交界處,記者接觸了愛輝區幾位40歲以下的女性,其生育意願都不強烈。

20xx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3.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xx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xx7元。愛輝區收入略高於全國。

但是,長期的一胎政策,已經對人口生育意願產生了影響。

培養一個孩子已經很累了。”這是多數人的反饋。

由於被採訪人多數處於城市,甚至連生育二胎的想法都不是很強烈。“我連二胎都不想生,還生三胎嗎?”一位30多歲,孩子已經上國小的女士向記者表示。

據瞭解,黑龍江省人口一直處於低增長水平,生育意願、生育行為的“慣性”較大。一位黑龍江衞生計生委系統的人士認為,黑龍江省在較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受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因素影響,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總體表現為:生育意願轉化為生育行為的“勢能”較高,但“動能”不足。

國家衞計委:再生育情形將區域統一

關於再生育情形,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訂前,各地條例都有規定,但地區之間有差異。

國家衞計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曾表示,各情形概括起來有8到9種。而修訂該法時,曾經考慮把再生育情形統一起來,在徵求意見當中,各地在再生育管理方面實施多年,為了保證再生育情形的穩定和連續性,很難做出統一規定。

據瞭解,再生育情形主要針對再婚、病殘兒家庭。

張春生表示,各地不統一,並不意味着將對此不努力,而是希望地方修訂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全國區域統一。對此,國家衞計委之前已經與各地做了溝通。

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夫妻雙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據瞭解,多數省份已於今年3月底完成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修訂工作,“全面兩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實施過程中。隨着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於20xx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也正式實施。

從目前地方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情況來看,孕婦建檔率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出現了產牀“一牀難求”的情況。針對“全面兩孩”實施後,新生兒增加帶來的入托、入學以及養育孩子成本提高等問題,國家衞計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並着力解決。

據瞭解,一方面,將制定和完善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配套措施,保障婦女的就業、休假的權利,要支持女職工生育以後能重返工作崗位,堅決反對在婦女就業問題上的歧視。

另一方面是增加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合理配置幼兒照料、學前教育和中國小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在這方面,教育部門已經在做安排,提出要大力增加公立的幼兒園,同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也要推進三歲以下嬰幼兒托幼機構的建設,鼓勵以社區為依託,興辦託兒所,也鼓勵女職工集中的單位恢復託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