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兵役制度

韓國兵役制度

韓國兵役制度

20歲至30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兵種不同,服役期限也不同,但期限最短的兵種也需要服役24個月。韓國男生,高中畢業後如果沒考上大學,會馬上收到入伍通知。如果上了大學,一般會在大二的時候辦理休學,然後去當兩年兵,接着回來繼續完成學業。也有人選擇畢業後考研究生,但研究生讀完後也必須服役。只有那些有嚴重疾病或者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可能減免兵役。服役期間訓練和日常生活都極為艱苦,而每月的津貼摺合人民幣只有約180元左右。

韓國憲法規定,納税、受教育、勤勞和服兵役等四大義務。若是「大韓民國身心健康的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入伍擔任陸海空軍或陸戰隊的官兵,或是所謂的「公益勤務要員」。

而服兵役本身並不只是盡法定的義務,大部份人都選擇志願從軍。

韓國男性滿19歲者即須接受兵役體檢(不是體能測驗)。並當場區分等級(類似日本以往徵兵檢查後分成甲乙丙三級),通知役男。

「身心健康者」將被區分為「現役兵 (被徵集服常備兵役)」、「公益勤務要員」兩種。患病者,或服役將使家庭生計陷入困境、無法服役者,將被歸類為「兵役免除者」。另外,體檢時住院的役男將於一年後再受檢,決定其分為哪一種等級。

兵役的種類

士兵的服役期限,陸軍是26個月,海軍28個月,空軍是30個月。海空軍服役期限較長,是因為這些兵科對技術和熟練度有較高的要求。海軍、空軍與陸戰隊以測試志願者來選拔人員。

現役兵多數成為陸軍的士兵,志願役者也能以下士階級入伍,也有人以士兵身份入伍,而後邁向下士、軍官的路。據説軍方相當歡迎役男服志願役,擔任士官、軍官等。雖然也有資助大學生學費、畢業後擔任軍官這樣的制度設計,以確保人才,但因服役期限要6到7年,這個制度不怎麼受歡迎。

另一方面,1990年代又獨創了一種「常勤預備役」的制度。韓國軍為建立使組織合理化、效率化的替代戰力,曾試辦過的制度,目前各地有所謂由預備軍要員編成的「國土防衞師」(以防衞後方地區為主)。人員由現役兵當中選拔。

他們和現役兵一樣要服役26個月,但是住在軍營外,這是和現役兵最大的不同。到1998年為止,常勤預備役的士兵在服役期間,前12個月在第一線部隊的營區內居住,和一般士兵服同樣的勤務,之後的14個月轉入國土防衞師,居住在營區外。到了1999年則是26個月都在營區外居住。由於可以住自己家裏,讓許多現役兵十分羨慕,不過要被指定服常勤預備役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好運氣。

韓國的兵役制度還有一獨特之處,就是所謂的「katusa(korean augmentation to the u.s. army)」,指的是被派往駐韓美軍的韓國士兵。他們服勤和日常生活都和美軍一起,待遇仍以一般的韓國兵為準。服勤環境和福利比一般的韓國兵得好,空閒時間又多,不少人志願擔任katusa。目前是以英語能力檢定的結果來選拔人員。

另外還有「義務警察(簡稱義警)」和「戰鬥警察(簡稱戰警)」兩種獨特的制度,服此種勤務等同於服一般兵役。由於警察也是需要許多人力的工作,因此部份現役兵會被調去服警察役。

義務警察擔任交通指揮和一般巡邏的任務,戰鬥警察則是在戰時以武裝警察身份維持治安,平時的任務則是有示威活動時負責警戒、規範和鎮壓。1980到90年代,屢次在電視新聞中出現的,就是這類戰鬥警察的機動隊。他們不屬國防部,而是由警察廳管轄,退伍後則成為備役的陸軍伍長。

除了以上各種兵役或準兵役之外,還有人要成為「公益勤務要員」。這是為了沒有成為現役兵的人,在1990年代創立的制度。

沒有進入軍中服兵役的這些人,將到各地方自治團體、公共團體,擔任公共服務人員的工作。一般而言,他門會被派往各市、區、洞(相當於我國直轄市的區)公所,擔任行政補助員、山林監視員、地下鐵站務人員、兵役業務人員等等的工作。這是屬於行政自治部所屬的最基層的公務人員。

服勤期間較一般陸軍士兵長,為28個月。除此之外,也有人被派到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農漁村擔任公共保險醫療、或是到國防工業、國家政策後援事業任職一定的期限。

退伍後

服役期滿者即「轉役(退伍)」。轉役雖然就是除隊,但役別若嚴格地説,就是有事時召集的基準。18歲以上還沒有被徵兵的人屬於「第一國民役」,依體檢結果再分為「現役」或「補充役」。

「現役」指的是現役兵和常勤預備役兵,「補充役」指的是擔任公益勤務要員工作者。除此以外的屬於「第二國民役」,在有事時實施勤勞動員,連這個也不行的就列入「免役」。服現役和補充役者期滿之後,即轉為「預備役」,此為「轉役」。

預備役者組成「國土防衞後備軍」,有事時由各國土防衞師指揮動員的預備兵力。

預備軍又分為「動員預備軍」和「鄉防(國土防衞)預備軍」。動員預備軍是在有事時由第一線部隊召集的預備兵力,而鄉防預備軍則是本身居住地召集的地區防禦部隊。

預備軍的士兵,自轉役的次年起須服8年的預備役,士官和軍官按階級,服預備役期限從40歲到56歲不等。而預備軍的訓練是在轉役後的連續7年內實施,不分階級。預備軍的階級和轉役時的階級相同,伍長在轉役後成為「預備役伍長」,戰時即以此為本身的階級。

他們在轉役後每年仍有義務接受一定日數的預備役訓練。第1年到第4年,每年須受4到5天的訓練,第5年到第7年則為3天。大學生、研究生和教師每年可減免1天,擔任警察和消防員者則不須受預備軍訓練。

如此,預備役期滿後再成為「民防衞隊員」。到過韓國訪問的人,一定曾經在白天突然聽到空襲警報的嗚嗚聲,路上車子都停住,人們都到最近的建築物內躲避。這是以往每個月都有的「民防衞訓練」,近年來則是每年只進行4次。

從軍之路

「現役兵」和「公益勤務要員」,在年滿20歲的當年度,由兵務聽發給「入隊令狀(入伍令)」。但這個年齡層的人,很多都是大一、大二學生,或是「再修生」(包括預科學生、重考生),另外還有剛畢業出社會才1、2年的人。

軍方對這些人發給入伍令會較為寬大,例如予以延期等等。其它延期發給入伍令的例子也有,但無限期延長則不可能。因入學或考試等理由得以延後入伍,反映了韓國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

未滿20歲但已滿19歲者,也可以志願申請入伍,雖説是為了早些退伍而提前入伍,1997年的經濟危機以來,包括許多大學生在內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難的年輕人,大量志願提前入伍,目前軍方已暫停受理提前入伍的申請。

兵役除了徵兵之外,也可以選擇擔任士官或軍官等職業軍人。

如果是士官,服役期限長達4到5年,志願的人經常不足。士官的實際人數,還不到所需人數的80%。因此軍方十分歡迎志願服士官役的人。

志願役士官和士兵一樣,在基礎教育之後是兵科教育,通過訓練者則予以任官。憲兵、特種兵、海軍的海豹部隊/水下爆破隊(特殊戰部隊)、空軍的特殊技術士官等等,另有管道吸收志願者。

職業軍人的精英路線(elite course)是進入陸海空軍的軍官學校。志願者要通過「修學能力試驗」(韓國的大學聯考)以及各官校的測驗。官校生4年結業後即任軍官,成為韓國軍的核心人才。另外在空軍方面,戰鬥機飛行員一律為空軍官校結業者。目前各官校都有收女生。

擔任軍官的途徑還有「rotc」(resevation officer training corp,相當於美國的預備軍官訓練團),和所謂「學軍士官」的制度。由於軍官的待遇比士兵好,沒有志願者不足的情形。rotc指一般4年制大學在學的後 2年間,大學專業科目之外再接受軍事教育,畢業後以少尉任官,30個月期滿後,以中尉官階轉役,也能志願留營同時晉升上尉。

學軍士官是指唸完2年制短期大學,或是4年制大學的前2年,進入「三軍官校」(不是陸海空軍各自的官校)接受軍官養成教育,結業後以少尉任官。此外,具備2 年制專門大學以上學力的現役兵,也可依志願單任軍官(也是要到三軍官校接受軍官養成教育)。而不論如何,職業軍人的精英路線,還是軍官學校出身者。

非官方版本

與中國的志願兵役制不同,韓國目前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具體講就是韓國男性,在規定的時間段之內,經身體檢查,沒有不適宜參軍條件者,均需到部隊服兵役2年時間。

韓國的義務兵役制是由本國國防以及朝鮮半島特殊的戰略需要決定的。北朝鮮國內從上至下十分重視軍事建設,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初期,沒有國外兵力參與的情況下,北朝鮮軍隊曾一度佔領了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當時韓國由於國防力量薄弱,面對攻勢如潮的北朝鮮軍隊,可謂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有此前車之鑑,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韓國開始十分重視國防和軍事投入、建設,義務兵役制也成為特殊時代的必然產物,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兵役法》明文規定,韓國高中畢業後的男性公民,滿18歲以後,29歲之前,經身體檢查無礙者,均須參軍服兵役。按常理,這個年齡段正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服兵役就意味着在軍隊中,幾乎沒有機會讀書、學習,除了短期休假和通信、有限制的通電話以外,基本是與外界隔絕。韓國有“十年江山變”的古語,時代發展到今日,世界每天都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部隊度過兩年的封閉生活,不説艱苦的軍事訓練,朝鮮半島微妙的局勢所帶來的甚至是對於生命安全的威脅,單單是這種與瞬息萬變的外界的隔離,也無異給每個參軍服役的韓國男性帶去不同程度上的損失。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打義務兵役制實施之日起,韓國人就想方設法逃避兵役。初期階段,利用韓國的法律和行政機制不健全,用各種方法故意拖延服役時間,最後採取賄賂手段了事。隨着法律和行政體系的逐步完善和具體化,賄賂已經走入窮途末路,韓國人又開始鑽體檢設施不精良的空子,比如做胸透前喝大量的醬油,或者在口袋裏放上金屬物質,胸透結果就顯示為肺結核症狀等等。先進醫療設備導入以後,韓國人又開始採取移民、更換國籍的手段逃避兵役。這些被韓國人自己稱為“神的兒子”、逃避服兵役的人雖然不是大量存在的,然而在韓國發展至今的各個歷史時期也絕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