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計算》的評課稿

今天聽了徐老師上的《梯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整堂課的教學,我們感覺較為滿意的是,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梯形的面積計算》的評課稿

一、體現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應該説較好地落實了這一理念: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用學具剪剪拼拼,進行了自主探索,並在形式上響應地組織了小組合作交流。體現了探究性教學的特點。具體在教學中的體現如下:

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老師十分注意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出現了多種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中位線剪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推導出公式;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一個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對腰的中點剪下,翻轉180度,拼成一個三角形,推導出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正好落實了《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學習”的理念。尤其突出的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實實在在地給了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這當中還藴含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把陌生的知識自主地轉化為已有的知識經驗,體現了遷移、轉化思想。經過課堂小結的點撥,使得這一教學效果尤其明顯。

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首先,在導課時,創設了猜兩個與數學有關的謎語,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願望。其次,創設應用探索出來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主要是通過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積來實現的。課堂上黃老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了《標準》對於情景的創設“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要求。在這一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探究,是水到渠成,顯示了學習的自主性。在獲取了知識後馬上讓學生運用新知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實並切身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迴歸於生活”的思想。

三、體現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的設計體現由簡到難的梯度性,關注後進生,也兼顧學有餘力的學生,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體現了學生自身的價值,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