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手冊》讀後感800字(精選3篇)

《朗讀手冊》讀後感800字 篇1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教給我們培養孩子愛上閲讀的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

《朗讀手冊》讀後感800字(精選3篇)

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收穫一:看書與閲讀的效果不同。長看電視的孩子會影響學習、影響情感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原因:

1、電視打斷了人們的注意力。

2、電視沒法讓孩子與成人互動。沒法提問、與家長對話。

3、沒有困難,造成孩子觀念上的誤解。

孩子們都喜愛看電視。看電視佔去孩子太多的時間,才是引起問題的主要原因。當他們看電視時,就不能和父母一同説話、整理自己的玩具、也沒有時間遊戲或畫畫。而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轉變成具有判斷和思考能力的成人。父母應該對看電視定下規矩。最好是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怎樣讓孩子們離開電視呢?只有書的內容非常有趣,孩子們才會捨棄電視,把時間用來閲讀。孩子和大人一樣,都喜歡那些可以吸引他們一頁一頁看下去的小説。所以要選擇一些孩子愛看的書。在書中有很多好熟的介紹,及各年齡段適合的書。

收穫二:每天為孩子讀書。

書中説: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閲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才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此之前,通常聽力比閲讀能力強。所以為孩子讀書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識字量不多。所以,大聲地給孩子們朗讀,要成為我經常做的事,讓孩子在書的浸潤下,愛學習,愛讀書。

收穫三:規定孩子讀書,讓“規定”變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為一種樂趣--這時閲讀便發生作用了。我覺得這裏的“規定”一詞用得比較人性化。作者認為讓孩子閲讀也可以像我們規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一樣,時間長了,習慣了,孩子就會樂堅持下來。當然,這個規定的最初制訂也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書中作者舉了不少讓規定變得美好而吸引人的方法。這裏,我對“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樣”頗有感觸。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會有家長跟我説自己的孩子不願看書,家長苦口婆心強迫孩子看,結果往往令人失望。我給家長的建議是,請家長先陪着孩子一起看書,可以同看一本,看完後一起討論書中的問題。因為爸爸媽媽和自己讀一樣的書,孩子們會覺得有意思。在隨後與家長的交流中,我知道,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的效果非常好。可見,大人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

《朗讀手冊》讀後感800字 篇2

這些年來,我讀過的書都不計其數。而且每一本書都有各自的含義,都利用了許多方式來告訴我們一些大道理與小道理,讓我們學以致用。

眾人皆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一本好書,你就能多進一步階梯,可如果你是囫圇吞棗地亂讀一通,那麼進步的階梯將會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將會步入另一個不同凡響的世界。

不要以為讀一本好書很難,其實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讀書時,你要敞開你的心扉,在不同的環境下幻想書裏面的人物與場景。並非親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雲呢?而且,讀書時最好不要抱着各種干擾,要做到“心如止水”、“心無止境”這八個字,在這種環境下讀書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只要你做到以上幾點,即可成功!

當然,讀書也是分好與壞的。你讀的書可以是小學生校園類型的,也可以是有關學習類型的,這些都是好的。而壞的書是不適合國小生看的恐怖書還有古靈精怪的書。我曾經讀過一本恐怖的書,自從那以後,我每天都對黑暗特別敏感,也變得膽小如鼠了。這些壞書可真是害我們國小生不淺啊!所以,當我讀了好書,清楚了心智時,也是我不在畏懼的時候了。

讀書對我們國小生也有很大的幫助,它會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與素質教養,也會豐富我們的大腦,素描出一片又一片數不盡的書籍園林。

書,是階梯,讓人步步高昇。

書,是船帆,引領着人們邁向無盡的書海。

書,是大樹,孕育着一個又一個色彩鮮明的果實。

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藝術境界,將你的所有才華都展現在耀眼的舞台。

當你喜悦時,書會讓你豐富知識。

當你傷心時,書會讓你重新自拔。

當你生氣時,書會化作雪嘗試着讓你消氣。

當你靦腆時,書會讓你儀表堂堂而又不失風度。

讀書,會讓我們天天向上、永垂不朽、受益匪淺、馬到成功!

《朗讀手冊》讀後感800字 篇3

這是汪曾祺一個很出名的短篇。這篇小説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敍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這個故事很悲慘有很感人。漂亮的農家女孩巧雲和一個錫匠好上了。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雲。劉團長看到巧雲和小錫匠的濃情蜜意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雲端來尿鹼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夥趕出了當地。聽起來好像有點像《啼笑因緣》的故事情節,但最漫不經心的讀者也可以發現,《大淖記事》和《啼笑因緣》是完全不同的。

這裏人家的婚嫁極少明媒正娶,花轎吹鼓手是掙不了他們的錢的。媳婦,多是自己跑來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她們在男女關係上是比較隨便的。姑娘子在家生私孩子;一個媳婦,在丈夫之外,再“靠”一個,不是稀奇事。這裏的女人和男人好,還似乎惱,只有一個標準:情願。有的姑娘、媳婦相與了一個男人,自然也跟他要錢買花帶戴,但是有的不但不要他們的錢,反而把錢給他花,叫做“倒貼”。

看到這裏覺得好有趣,多麼大膽直率的姑娘啊。雖説風氣好像有點太無拘無束了,但相對於現代文明的遮遮掩掩和虛偽客套而言,這樣的直率有一種久違的原始野性美。

他們倆呢,只是很願意在一處談談坐坐。都到歲數了,心裏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這句話也很好,雖然好像我以前看到過類似的話。若有若無的感情最難以表現,無論在文字中還是電影裏。用飄來飄去的淡淡的雲彩來形容這樣淡淡的感情我覺得很到位,虛無縹緲的感情變成可以琢磨可以感受到的實體,是很成功的描寫。

我們想象不到感情是什麼樣子,但我們想到天空中的雲彩,飄來飄去最後無跡可尋,,來來去去從不由人,你看到它剛才還在那兒吧,但轉眼間它就不知去向了,是飄走了?還是消散了?沒有人知道。就像感情一樣,你説不清自己對他是什麼樣的感情,只是願意跟他説話、談心。有時候不經意的一瞥你似乎看到他眼中貯滿了對你的喜愛,但再大起膽子細看,又發現他好像根本沒有看着你。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好像愛上他了,但見面時看到他你又猶豫了,甚至可能害怕和他説話,害怕和他對眼。你是怕他看穿了你的心思嗎?少女情懷總是詩啊。也只有在那樣懵懵懂懂的青葱歲月,才會有那樣雖然朦朦朧朧但卻讓人如痴如醉的情思。不就想天空中漂浮的雲嗎?絲絲縷縷牽牽掛掛,似乎總在糾纏着變幻着,誰也説不清它下一秒的樣子和最後的去處,就像誰也説不清你和他之間最後的結局。

巧雲一家有了三張嘴。兩個男的不能掙錢,但要吃飯。大淖東頭的人家都沒有積蓄,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變賣抵押。結魚網,打蘆蓆,都不能當時見錢。十一子的傷一時半會不會好,日子長了,怎麼過呢?巧雲沒有經過太多考慮,把爹用過的籮筐找出來,磕磕塵土,就去挑擔賺“活錢”去了。姑娘媳婦都很佩服她。起初她們怕她挑不慣,後來看她腳下很快,很勻,也就放心了。從此,巧雲就和鄰居的姑娘媳婦們在一起,挑着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髮髻的一側插着大紅花。她的眼睛還是那麼亮,長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顯得更深沉,更堅定了。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幹的小媳婦。

巧雲應該也算汪曾祺小説中一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對比《受戒》中伶俐可愛的小英子,巧雲身上帶有更多現實生活的無奈,但這個堅強的女子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殘忍活着重負失去信心和勇氣。當父親和愛人都不能工作,生活的重擔羅在她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她沒有退縮,她勇敢的挑起生活的重擔,,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