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3篇

下面是小編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歡迎大家閲讀,多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3篇

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二:

今年閲讀中最值得慶幸的一本書便是崔衞平的《迷人的謊言》,值得反覆讀,直至讀通讀透,讀到骨子裏。電影學院教授、公眾學者崔衞平在這本書裏精選百部知名影片及相關書籍,從更寬泛的人性、心理、倫理、道德、生活邏輯、價值觀、權力、立場、理想與現實等諸多視角對影片重新分解組合,書影同閲,着力分析影片背後含義以及灌注其中電影製作者們的內在精神力。這本書不是一般意義上就影片所發的觀影評論或隨感隨想,而是穿透人靈魂綿密深刻的深度解讀,讓人觀精彩電影之餘,解了不少困惑,也受了一場人文精神的洗禮。非常精彩,非常過癮。

在某訪談中,崔衞平曾説她的“寫作狀態,主要是受問題的引導”,問題將她帶到哪裏,就想法“盡力閲讀,解決問題”,這也是她在《迷人的謊言》中所做的。作者聆聽社會脈動,將問題抽繭剝絲,在理性批評和言簡意賅之中,自然將我們帶入影片背後的精神世界,並由此及彼幫助我們洞悉世事,力圖解決疑問。“如何面對叢林社會”、“什麼是異端”、“什麼是惡”、“暴力和美”、“主創者與影片主人公關係”、“悲劇英雄與命運”、“戰爭與人性”等等問題皆有深入分析。

書中所涉影片大多為通感沉重的政治片,記錄片及少數生活片,經過作者精選切入口,從細節入手以及多部書與影片的協同分析,即使並沒有看過,閲讀過程也並不覺得困難。在閲讀過程中,作者對影片隱喻的挖掘、對細節的獨具慧眼、對各國歷史政治背景的熟悉,以及行文的密度、力度和穿透力都讓人信服。比如針對德國影片,作者選出兩位具代表性的影人:拍攝表現希特勒納粹精神的《意志的勝利》的女影人瑞芬斯塔爾,以及二戰期間漂泊在外的德國女星黛德麗。前者在影片中選擇了謊言,選擇了與謊言如影隨行的“美”---脱離真相的美(本書取此篇影評名為書名)。後者“朝自身內部挖掘探索”,喚醒了潛能的“真”---“普通人最為正當的道德直覺、良知與正義感”。我想,這也是作者希望“社會學者和精英自己要走出束縛,思想更獨立、更自由,要彈掉身上的冷漠、屈從”的期待。

作者有目的地選擇同語言影片,集中和影片中的人物對話,其中有許多名導演及其作品的分析。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記錄片與劇情片角色轉換中意識形態的變化,“社會”與“個人”,“真理”與“權力”等的選擇和平衡。皮爾斯威茨的《十誡》中“道德”與“倫理”。法國導演佈列鬆“用歷史的辭句去尋找一個非歷史的真理”“欠缺真,觀眾才執著假”,並推崇“未被加工過的實在”,作者小結佈列鬆影片的主角大多是走投無路的社會邊緣人,他們的真實讓影片信服而感人。安德列塔可夫斯基對人物情感脈絡、精神依託、生命根基的挖掘和表現等等。

其他國別電影,比如泰國的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他的影片很少直接涉及政治,更多反映對待人生的態度。日本電影,則關注動物生存與村莊人們平行的生活,家庭及死亡。西班牙電影,則構建成人的童話等等。此外,作者還分析創作者與影片主人公之間的心理重疊,影片抒情色彩情感濃度,價值觀等。多年電影的研究,崔衞平期望電影能建立起“藝術與生活的平行對話”,也就是“電影之於生活—看電影,知善惡;藝術之於思想—小電影,大情懷。”因此建議我們看電影時“要十分耐心地入神地去看,去傾聽,不要馬上下結論,從而漸漸培養建立起另外一種感受世界的方式---電影的方式,以電影來發現、參與這個世界真理創造的形式”。

總之,書本內容信息量極大,耐讀,並值得對照書影反覆仔細讀。感謝好書。

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二:

崔衞平的這本《迷人的謊言》,讀了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閒暇時,會翻出來讀一兩章節,而後又放回去,等着下一次再看。有時隔的時間太久不記得內容,又會把之前看過的,再看一遍,不知不覺中,竟然花了大半年。

這是一本讓人着迷的讀物。由作者崔衞平在《經濟觀察報》的專欄影評結集而成。幾十部國內外影片在她的反覆細緻觀察後,以文字的形式再現,將其中各種細膩的心理、歷史背景、倫理道德等各方面一一放大剖析。

作者觀察的角度非常獨特而到位,在論述上,具有深邃的意象和廣闊的層次,在閲讀時,會讓人放慢腳步,跟隨着作者的鏡頭,慢慢地投影到影片中,讓思緒飄移到故事中,以一種獨特旁觀者的角度,去想象猶如黑白無聲電影般的片段。

作者介紹的電影大多數我都沒有看過,一來看電影不是我的主要愛好,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閲讀書籍與寫作佔用了大量時間的同時,意味着一年最多也只能看五六部電影;二來作者所介紹的電影,很多都是比較孤僻、深邃、複雜和歷史久遠,未曾被人所認知和宣傳的(這從另一個角度説,或者這些都不是“流行電影”)。因此,孤陋寡聞的我,基本都沒法產生太多的共鳴。

但是,這也不乏是一個好機會,通過這樣一本書,瞭解了許多值得一看的電影,同時,也學會用作者的方式,去重新深思電影所能帶給我們的人文、理性、温情之美,藝術、歷史、文化之真,去探索在異常(比如戰爭、天災)的情況下,人性之善、人性之惡的種種不同表現,從而體會到電影的迷人之處。正如書本的題目——迷人的謊言所要表達的,這些虛假的幻想,所展現出來的世界是如此豐富與迷人,確實令人着迷。

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什麼樣的東西更容易吸引我呢?簡單地説,就是複雜的東西。”對她來説,越是晦澀、看不懂的東西,她越喜歡去琢磨、思考。為何這樣的電影卻缺少共鳴者呢?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説,看電影是一種消遣,而不是為了做高等數學,所以花錢去電影院,是希望得到享受,而並非去上課。所以,好萊塢的電影非常火爆,因為內容簡單,影像效果複雜,非常吸引眼球。但是,假如所有的電影都是如此,就像整個世界只有K記、M記這樣的快餐店,便無比乏味了。

經典的電影,能令人回味,能令人重複觀看無數次而不厭倦。

深刻的電影,值得在午夜時分,安靜地觀看,細細的品味。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從家中堆積如山的光碟中,也翻出一張舊影片,認認真真從頭到尾的觀看起來。突然覺得,自己所站的高度,似乎又上了一層了。

雖然並沒有寫下影評,卻能把握到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深意,我想,這也是崔衞平所帶給我的新的感受吧。

讀《迷人的謊言》心得感悟三:

崔衞平這個人,工作中有些印象,但並不瞭解。初次看題目,以為是議論雜文集,鍼砭時弊之類的,便下單了。到手一看,很意外,是一本影評集。很高興,看影評再選片,多有針對性。結果前幾篇關於的電影還看過,越往後越艱深,都是50年前的大師之作,不是東歐就是蘇聯,本人連《公民凱恩》都沒看過,這些大師過去在《看電影》雜誌上的介紹都是一目十行的,這下有些悲劇了。

再看崔衞平簡歷,原來是電影學院教授,難怪,課堂上的作品,兼帶教學意義,娛樂性就差了,還好,讀完了,其中對哲學和人性探討更多些,對公共事務基本都是隱喻,可見壓力之大。但還是摘錄了一些在下面:

一般人已經容忍了原先的惡人,於是他們很容易接受一個新的惡人,他們本以為這下可以幫助他們除掉舊惡人,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然而最有可能,證實他們股息了慫恿了新的惡人。兩個惡人相爭,一般民眾並不能從中獲益。假如不是擁有新的起點和方式,新惡人與舊惡人相比並沒什麼不同,新的惡人儘管此刻看起來面善,但是終有一天他會露出貪婪猙獰的面目,如果他自命享有逾越一切的特權。

那些擁有權力的人喜歡將自己的利益説成是"一切的中心",是萬古永恆的;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真理都已經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因而將任何自身之外的起點或者力量,都看做是對自己的挑戰,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是要剷除的異己分子。當年的宗教裁判所是這樣,希特勒政權也是這樣,任何集權主義都是這個思路。

我相信秩序比混亂好,創造比毀滅好;我喜歡温和,厭惡暴力;喜歡寬恕,厭惡報復;就整體而言,我覺得學識優於無知,心靈比意識形態有價值得多。

主旋律電影也是在弘揚某些價值,但問題在於,主旋律電影中的價值往往是先預備好了的,是起導向性作用的,他來自某些權威機構,而不是在與觀眾的互動之中產生的,也不是在社會成員之間的互動之中產生的。所謂互動,就像恩格斯説過的“平行四邊形”的合力,是一個社會不同力量之間,不同人們的利益、興趣、信仰、思想,在平等的、非強制的條件下,進行對話和協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