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通用29篇)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

書,你讓我開闊了視野;書,你讓我增長了知識;書,你讓我又交到了一個朋友。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有了書,人們才充滿智慧,生活才充滿歡樂,書啊,您為我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讓我自由的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你就像我的親人一樣,陪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通用29篇)

在上個星期裏,我讀了一本《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紅紅的長頭髮,伶俐的大眼睛,魔鬼般的身材,可愛的小雀斑,無暇的幻想。蒙格瑪麗這位加拿大著名作家輕輕幾筆就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既活潑又可愛的,和我同齡的小女孩兒,她,就是安妮.夏利。

安妮是《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她樂觀、聰明、善良、堅強、積極向上的精神令我欽佩。書中令我最難忘的就是安妮在蒙受不白之冤後還能不計前嫌,機智勇敢地救助戴安娜小妹妹。

戴安娜是安妮最要好的朋友,應安妮之約,戴安娜去安妮家喝茶,安妮盛情款待她的好朋友,她們像大人一樣的喝茶、聊天。可是,由於瑪莉娜的不小心,安妮誤把果子酒當成果汁給戴安娜喝了。由於戴安娜喝醉了,回家後她的爸爸媽媽認為安妮是個壞孩子,以後再也不讓她兩個在一起玩了。安妮很痛苦也很失望,可她沒有怨恨戴安娜的爸爸媽媽,也沒有放棄友誼。但巧合的是,在幾天後,一個寒風瑟瑟、冷風刺骨的夜晚,戴安娜的小妹妹得了喉炎,情況非常的危急,可不幸的是大人們全都去鎮上參加活動去了。於是,安妮勇敢地承擔起了大人的責任,她憑着過去照顧雙胞胎的經驗,在戴安娜和另一個孩子的幫助下,使戴安娜的小妹妹轉危為安。安妮這才贏得了戴安娜父母的信任。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後悔極了、慚愧極了,想起那天我和好朋友任慧聰。她有一件事沒有告訴我,一直瞞着我,而告訴了另一個同學,我生氣極了,一氣之下説下了“絕交”,只見她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就像有什麼難言之隱一樣,我卻覺得自己很委屈,就連好朋友都不信任我,我難過極了,可回頭想想,自己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好朋友就不能沒有自己的隱私嗎?再看看安妮,為了自己的友誼,被別人冤枉都不記恨在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來感化戴安娜的爸爸媽媽,而且不計前嫌,還幫助戴安娜的小妹妹轉危為安。我和安妮相比,豈不是相差太多太多了嗎?於是,我寫了封信給任慧聰道歉,從那以後,我們就和好如初了。

讀完這本書,我被安妮的執着和善良給深深地打動了,她的堅強與樂觀也在我心目中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形象。從那以後,我也下定決心,要學習安妮執着、堅強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用自己的善良和直率贏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友誼和真摯的愛。

讀書,可以使人心情變的舒暢、愉快;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擁有一本書,就交到了一個新朋友,認識了一個新老師,書啊,我愛你!

《綠山牆的安妮》,你像一盞明燈,在我心裏永遠照亮,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

再次捧起《邊城》,猶如置身於世外桃源,頓時覺得天地是大麼的開闊,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手中的書好比是一杯清香撲鼻的綠茶,讓人頓時忘掉睏倦,忘掉煩惱,不由得慢慢品味這湘西的美景和風情。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邊城》開篇樸實無華的語言讓我跟隨着沈老的腳步,緩緩地走進那個恬淡的小山城。

《邊城》描述所及無一不美——景美,人美,情美。

茶峒的自然景色讓人心馳神往,沉浸於其中。“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讀着讀着,彷彿自己身處一條清澈靈動的小溪中,魚兒在水裏暢遊,不時吻着我那伸到溪水中的小腳丫。人文景色淳樸得風味十足。看過《邊城》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翠翠與儺送二老初次相遇的那個端午日——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一直歡愉到暮色四合,萬家燈火才結束。小山城像是一個平日裏嫻靜的小女孩,偶爾被節日的歡樂所感染,變得活潑非常。《邊城》裏的文字總會撥動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裏行間飄散着淡淡的詩意。邊城不是温婉多情的江南小鎮,卻也有着水鄉的神韻,且更添了幾分靈氣。如果説江南是一幅墨香氤氲的水墨丹青,邊城就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色彩淡然的水彩畫,有着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的濃淡。

可以説《邊城》中盡是美景,這裏沒有城市的煙塵和喧囂,有的是青的山,綠的水,處處透着靈氣,透着讓人神往的氣息。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恍若漫步於仙境一般。這裏的人,勤勞,質樸,善良,誠懇,他們相互協作,相互幫助而不計報酬。他們和都市裏的那些猜忌,欺騙,勾心鬥角形成鮮明的對比。老船伕成年累月在這溪邊擺渡過往行人,卻不肯收別人一分報酬,實在推託不過就買些茶葉,草煙之類,帶在身邊準備隨時送給那些在渡途中需要的人。這就是《邊城》裏第一章為我們描寫的景和人。這裏是怎樣的一方淨土呢?簡直就是一塊未曾受過任何污染的聖地!在哪裏才能找到這樣的美景和這樣純樸的鄉民呢?也許只有在《邊城》中才可以找到,顯然作者是懷着對湘西無限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創作了這樣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為我們的心靈增添了一方淨土。

《邊城》的情節很簡單,作者敍述的也很平實,絲毫沒有華麗的辭章,也沒有大肆的誇張與渲染,故事很平淡,也沒有太大的波瀾,但就是耐人尋味。我以為作者這樣的安排,無意於塑造那些所謂的典型形象,而是通過這一系列人與事,表現出上世紀30年代的湘西風貌。但就這遠離市鎮桃源般的人間仙境,也正在慢慢被外界所幹擾,這平靜的湘西邊城將會不再平靜。於是作者極力表現邊城的美,人的質樸,純潔。因為作者想盡力挽留住邊城那與世無爭,和諧,純樸的民風民俗。所以這虛構的邊城景緻,敦厚民風就成了沈從文理想的社會狀態。

書中所描寫的那樣一個與世無爭的邊城小鎮茶峒,風景優美,民風淳樸,還有很多人家的吊腳樓,穿城而過的河街,無不深深地吸引我。人們與世無爭、安分守己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但又是那麼的有原則、行事仗義、沒有紛爭、沒有流言斐短、沒有俗世的名利紛擾,人們的心就像是白塔下的溪水澄澈明淨。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説那樣的地方也許只能在夢中了吧。雖然全書講述的是一個渡船女子翠翠的愛情悲劇,但是讀來卻讓人心裏並不感覺絕望,就像是在聽一個有着很好聽的磁性嗓音的男子在給你娓娓道來,那樣的一個故事,那些可敬可愛的人物,那些陰差陽錯的感情,讀來雖不會跌宕起伏、落差千里,卻恍如夢中,那是怎樣美麗的地方,雖未花好月圓,卻讓人讀後難以自拔,真希望自己能去那樣的地方生活,那樣一種恬靜的單一,人與人皆坦誠相對,人們並不富裕但是卻生活快樂。

作者明麗,清新略帶低落的語言風格為小説奠定了悲涼的氣氛,預示着故事的結局。一曲悲歌悽婉綿長,剛剛情竇初開的翠翠,對愛情充滿了嚮往與憧憬,豈料,竟同時得到大老和二老的愛慕,就在她左右為難之際,大老被淹死了,爺爺過世了,那個她喜歡而且喜歡她還能為她唱歌的二老也一去不返,這一切翠翠該何以面對,又該何去何從?小説的結尾餘味猶長:

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那個令翠翠魂牽夢繞的儺送是否還會回來?就留給讀者自己猜測吧。這樣一個朦朧吃完的結局讓人對翠翠這天真純潔的女孩充滿了同情,作者這樣的設計,或許就是為了解釋悲劇的定義——將最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讓看。這樣對人內心世界的刺激才會越深。是的,當我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忍的結局,所以我期望儺送能回來,這樣才不會讓兩人都受煎熬。翠翠,多麼好的一個少女,她的心好比是金子做的,為何要讓她遭遇這麼多不幸?她已經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了,儺送應該回來,竟然互相都愛着對方,又何必逃避?

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塑造的湘西邊城是一塊聖潔的,不容玷污的理想家園。其間的人毫無功利之心,彼此相處融洽,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的《桃花源記》,這裏不僅景色美,人的心靈更美。我想如今我們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的模型大概也應該如這邊城一般吧?當然物質文化水平要比30年代的邊城進步很多,但有一點我覺着不能變,那就是邊城裏人們的那種淳樸、敦厚、熱情與率真。我們要實現和諧社會,就必須力戒功利之心,放棄防備,猜忌,行事平和,待人以誠,這樣我們的和諧大家庭才會儘快實現。

從《邊城》中走出,心裏有些戀戀不捨,這裏永遠是我們神往的心靈家園。我們的和諧社會也將從中獲取養分。為了這明淨的山水,為了這理想的家園,讓我們要從己做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為了和諧社會的到來略盡綿力。和諧社會裏我們不遠矣!

美景孕育美人。翠翠在風日裏養着,皮膚閃耀着健康的黑色光澤;目之所及為青山綠水,眸子清明得如同水晶。文中對翠翠的描寫十分細緻,她的緋紅的小臉,她的盈淚的眼眸,她的歡快的背影,她的古怪的念頭……一個清新得不染半絲俗氣的山城女孩,就這樣進駐了我的心。天保健壯勇敢,儺送俊朗善良,這優秀的兩兄弟竟同時喜歡上了翠翠!我不禁有點擔憂:他們兄弟之間會因此決裂嗎?然而我錯了,小山城裏的人美,情更美。

《邊城》不僅給我們展示了美麗的景,可愛的人,沈老還用他那多情的筆敍述着一段段高潔的情。喜歡翠翠的兄弟倆為了公平競爭,輪流到山上給翠翠唱歌。天保不幸淹死後,儺送把失去兄長的痛和對翠翠的愛一同埋進心底,離開了小山城——這是天保與儺送的兄弟情。天保大老對翠翠一往情深,而翠翠卻喜歡那個能用夜鶯般的歌聲在夢裏帶她去摘虎耳草的儺送二老,三人之間是三角戀,卻沒有稜角,宛如靜靜流淌着的溪水,温和而柔美——這是兄弟倆與翠翠的愛情。翠翠和祖父相依為命,她對祖父的依賴在文章中隨處可見,祖父離開得久了,翠翠就會開始胡思亂想。確實,當你很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他不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你便會感到焦慮,甚至會亂想一通。翠翠對祖父正是這樣的愛。只要祖父在身邊,翠翠的心就會很平靜,很踏實。渡船一輩子的祖父在大限將至的前一段日子仍在為翠翠的婚事奔波,只因翠翠是他在這世上唯一放不下的人——這是祖父和翠翠的祖孫情。這些情散落於文章,無處不在,特地去找卻找不到。畢竟不同於景和人,情是需要感悟的。

這便是沈老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邊城》娓娓道來的文字中總不經意地瀰漫着淡淡的傷感,沈老對這片湘西的土地愛得如此深沉,他把濃濃的鄉土情懷傾注於筆端,再一點點地從筆尖瀉下,自然流淌的情感,感染了每一個閲讀《邊城》的人。”為什麼我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會想,為何取名《邊城》?是因為它太”遙遠“了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是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一座”邊城“,那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這不是我們正在追求的嗎?即使不可驟得,我們心中依然會有這麼一個世外桃源,這麼一座邊城,那不妨借《邊城》洗滌身上滿布的塵囂,尋找我們心中的一片桃源,耕耘那一片淨土。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3

暑假期間,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橘燈》這本書,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

裏面其中一篇就叫《小橘燈》:當冰心奶奶還年輕的時候,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她去了她的朋友家。不久,一個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的小姑娘焦急地走了進來,原來她的媽媽感冒了,所以來這兒打電話,可是不知道那家醫院的電話。熱心的冰心奶奶幫助她請到了大夫,晚上,還買了一些個大紅橘來看望她媽媽呢!

小女孩感動極了,心想:我可以怎樣感謝奶奶呢?爸爸又不在家,家裏又沒有什麼禮物。這時,小女孩剛好看見了那些橘子,靈機一動,便要給奶奶做個小橘燈。她挑了個最大的紅橘,把橘子肉輕輕地挑出來,放在了媽媽的牀頭。然後在橘皮中間插上一支蠟燭,它就成了一盞漂亮的小橘燈,她一邊雙手捧給奶奶一邊説:“奶奶,您放心!我爸爸他很快就會回來,大夫明天也還會來的,我們大家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們要多幫助別人,幫人就等於幫自己。而且,我也非常喜歡文中的小女孩的樂觀、鎮定、勇敢,我們要向這位小女孩學習!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4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金銀島》。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少年吉姆從老海盜比爾的遺物中找到了一份藏寶圖,由此得知海盜頭子飛林特在一個荒島埋藏了一大筆財寶。鄉紳特勞維尼買下一艘帆船,帶上吉姆和醫生利維塞等人一起出海尋寶。在航海途中,吉姆偶然得知船上的二十六名船員中,竟有十九名船員是海盜,而且大部分曾是飛林特的手下。他們正在密謀叛亂,企圖搶奪財富。不料被躲在蘋果桶裏的吉姆聽到,告訴了醫生等人。於是,船上形成了“善”,“惡”兩派。幾經較量,醫生一派終於戰勝了海盜一夥,並載寶而歸。

雖然我沒有同吉姆一起去探險,但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出現他們尋寶時的畫面,吉姆那正義的面容在我眼前浮現,他在壞蛋面前是顯得那麼的善良、勇敢,他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的擊退海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又是多麼的勇敢,他堅定的説出了,他聽見西爾弗的計劃的事,這使我非常敬佩,一個孩子能説出這樣的話。當然我也有令我憤恨的人,西爾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的身上體現的只有虛偽、自私、他為了自己能得到寶藏而不惜放棄所有人的生命,他們根本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愧疚,沒有及時改正錯誤,反而錯上加錯。《金銀島》體現出了善良與邪惡之間的尖鋭對抗,所以我覺得故事警示我們做事不能自私,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貪念而引起的,而吉姆身上體現是一種善良、勇敢的寶貴精神財富。

勝利屬於善良的人們,我想世界是和平的,願和平鴿永遠翱翔在我們的上空!!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5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馬爾克斯的名字是與魔幻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展現其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之作。以此書為標誌,魔幻現實主義流派達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敍事結構不同於一般小説。這部小説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敍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説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作者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小説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脱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宂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屍布。雷貝卡足不出户瘋瘋癲癲地過了後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父親所開創的馬孔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在這個家族中,夫 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脱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着的孤獨感,其主要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 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這個古老的家族也曾經在新文明的衝擊下,努力的走出去尋找新的世界,儘管有過畏懼和退縮,可是他們還是拋棄了傳統的外衣,希望溶入這個世界。可是外來文明以一種侵略的態度來吞噬這個家族,於是他們就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續着“百年孤獨”。作者表達着一種精神狀態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事實上,這本書並不容易理解。如果沒看明白,不要逼自己去理清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不必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係。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説我看懂了。懂與不懂沒有標準,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可以好好翻讀幾遍的書,或許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體會。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6

讀完《飄》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氣憤。氣憤於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殘忍甚至陰險,因為大凡看小説,讀者總是有種先入為主的期望,期望女主角温良賢淑,大度寬容或者純潔善良、忠貞不渝。不想,小説剛開始沒多久,郝思嘉就在12根橡樹衞希理和梅蘭的訂婚宴會上為了報復衞希理而"色誘"梅來的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看到此處我好不氣憤,期望中女主角清純的形象蕩然無存。好在梅來弟弟很快就死在了南北戰爭的戰場上,也使我憤憤的內心燃起了"期望",期望郝思嘉"往後"能和白馬王子白瑞德能有驚天動地令人陶醉的故事。可是後面無情的事實是,美麗的女主角郝思嘉為了300塊陶樂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騙錢被識破而未果後,又故伎重演色誘甚至還是她妹妹未婚夫的乾癟老頭弗萊,就只因為這個乾癟老頭有一個小小的木材廠,能夠提供她300塊。讀到這裏我都快被氣炸了,甚至我都不想看下去了,真是令我失望,女主角會如此的隨便,沒有一絲的對愛情的忠貞。幸好老頭弗萊沒多久後也由於郝思嘉的原因死了。終於,她和白瑞德走在了一起,可思嘉還是對衞希理賊心不死,居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正所謂一樣東西只有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才知道珍惜它,郝思嘉也是如此,到了最後,她才明白只有白瑞德才是值得她愛的,可惜那時白瑞德都被她氣跑了。

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郝思嘉獨立、自我、有想法有作為的"豪放"性格的。同時,對於其"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對感情不純真、不忠貞是很氣憤的。曾經有好幾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討論過郝思嘉,希望瞭解從女性的角度怎麼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結果是,她們大多是很佩服欣賞郝思嘉在那個年代的勇氣、能力和作為,而對於其沒有節氣式的"隨便"卻持寬容態度,認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不過靜靜想想也確實如此,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沒有她那"強悍"的性格,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一幫朋友也保不住父親留下的陶樂。郝思嘉通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通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梅蘭是很好的,是極盡關愛的。開始可能是出於對衞希理的愛而愛屋及屋,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她們兩個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經常生梅來的氣,甚至還想棄她於不顧,好在在關鍵時刻,思嘉沒有以個人的私利干擾自己的情感選擇。以至最後,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實在是一種奇蹟。至於思嘉對瑞德的感情,開始時我覺得思嘉是出於功利性目的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後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就是瑞德。反觀瑞德對思嘉的愛則確是真切的,雖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類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還痞子氣十足。但我以為他從在12根橡樹第一次遇見思嘉就已喜歡上她了,這種喜歡是出於愛慕、出於對思嘉的愛。

相對於我對郝思嘉的既喜歡又氣憤,文中白瑞德這個形象我是比較喜歡的。他"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氣但又不失男子漢的愛國豪情,而且居然他還出身名門(美國西點軍校炮兵專業畢業生)。白瑞德看起來像個玩世不恭、唯利是圖的老痞子,但是從華貝兒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白瑞德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至於瑞德的愛國情操那就更不用説了,在他們的"國家"(南方)危機的時候,白瑞德領導的封鎖線商人,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衝破北方的封鎖線為南方運輸急需的物資,並且在亞特蘭大陷落那晚在他親自上陣,操炮反擊"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蘭瞭解白瑞德,亞特蘭大的上流人士還是不齒他。

雖然《飄》只是小説,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我們都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了。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着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總之,《飄》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後令我感慨良久。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7

在小説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着綠水,伴着黃狗,守着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着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着翠翠併為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淨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移,執着地追求愛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豔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着他的決定最後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衝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温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歎、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裏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户,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裏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美好的人性光輝!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8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黨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到處追捕地下黨員,殘酷地屠殺他們。小姑娘的父親因參加過反蔣政治活動被抓走,母親病危,家被抄洗一空,就剩下八、九歲的她,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然而,面對這一切,她沒有像同齡孩子一樣哭鼻子,而是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這是多麼不易啊!面對這樣一個飽經生活迫害的山村小姑娘,我的心為之一震。

看看這位懂事的小姑娘吧!“她沒有説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裏撥出一瓤瓤的桔瓣來,放在媽媽的枕邊。”面對卧病在牀的母親,小姑娘不但沒有離棄,還把好吃的桔子撥好給媽媽吃,這是一個多麼孝順的孩子。“孝在質實,不在於飾貌”這句詩和小姑娘多麼相像,不需要語言,只需要這樣發自內心的關懷,把桔子撥給病中的母親吃,這是值得我們20後的每一個人去學習。

面對小姑娘的年夜飯,我更是心酸。她笑説:“紅薯稀飯是我的年夜飯。”如今的我們每到過年都可以放煙花,看電視,收着豐厚的壓歲錢,吃的更不用説,雞鴨魚肉堆滿桌。這是小姑娘想都不敢想的事。面對這種極其稀鬆平常的紅薯稀飯,我們還忍心再糟蹋糧食嗎?

小姑娘還有一雙靈巧的手。“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着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個小筐似的,用一個小竹棍挑着,又從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蠟頭,放在裏面點起來。”雖然小桔燈只發出了微弱的紅光,卻是黑暗社會裏光明的象徵,帶來了活力和生機。

小姑娘那時嚮往的幸福生活,如今在人們的努力下成為了現實。我們在紅旗下茁壯成長,生活得幸福、美滿。雖然,好的生活已經成了真,但我還是忘不了《小桔燈》裏那位小姑娘。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9

15歲的花季,每個正在成長中的少女的腦中充滿的都是各種奇妙的幻想。在她們不願向別人透露的心中不乏有情竇初開的悸動和遇見心上人的抨抨心跳,這是每個少女共有的祕密。中國京派小説代表人物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就描寫了一位15歲妙齡少女和她善良祖父的故事。

《邊城》着部小説共有4位主要人物。任性,嬌氣,孝順的翠翠;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苗族老船伕;豪爽,正直,與人搏鬥時敢於挺身而出,吃苦,出力時從不退縮的天保,儺送兄弟。這四個人的行為,感情便成了《邊城》的線索。《邊城》作為一部中國的鄉土抒情的經典之作,也就是作為一部“牧歌”的經典之作,集中體現了湘西的人性之善,人性之美。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是:在風光秀麗的湘西峒水流域的一個小城市中,與世無爭的70歲擺渡老人和15歲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美麗純潔的翠翠在一次端午與船總的二兒子儺送邂逅,並對他一見鍾情。沒想到船總的大兒子天保也喜歡翠翠。更嚴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這場競爭——團總將它作為虐人的陪嫁,正託人向順順放口風,要儺送作女婿!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伕竭力奔走,為翠翠的事操碎了心;另一方面,儺送兄弟也約好以唱山歌的方式來贏得翠翠的心。結果,天保不敵儺送,不幸敗北,又在一場意外中喪生。儺送和船總順順都誤以為是老船伕的錯。儺送被逼賭氣下行,老船伕因為不被人所理解,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只留下翠翠一人獨自守在渡口,等待儺送的歸來。

《邊城》的結局是一個悲劇,末尾不禁令人傷感。回頭想想,在這裏面有很多構成悲劇的因素。從現實來講,碾坊和渡船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碾坊代表了一種實用的,功利的一金錢地位為標準的婚戀觀;渡船所代表的是一種自由的,出於心靈相互吸引的傳統古樸的愛情觀。這兩種愛情觀發生了衝突。在作品裏邊,事實上是以碾坊為代表的這種力量,這種勢力取得了勝利。爺爺之死,兩個人沒有最終結合,都跟現實層面的這兩種力量衝突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這部小説裏,人性之善展現的是十分充分的。就渡船老人來説,他的職責就是管理那個渡船。他勤勞,善良,本分,敦厚。凡是一切的傳統美德,他都不缺少。他管理渡船不論風吹雨淋,寒暑春秋,都非常的忠於自己的職責。他因為是食公家的糧祿,所以過渡人看他忠實,有時候給他一些錢物,而他一概極力退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得來的一些錢物,他總是想方設法的超量去報答。老船伕身上的閃光點另人折服,人性的光輝不可泯滅!

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是《邊城》所強調的重點。沈從文先生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態,讚美了邊城人民淳良的心靈。

當我們步上這個已經有些渾濁的社會,表面的交際應對能力我們應完善具備,但離開各種需要應酬的場合之後,褪下偽裝的面具,用真實的一面面對佳人,朋友是必要的。在污濁的社會,讓自己的心靈出淤泥而不染,在偽裝的生存利殼下永遠保持着一顆善良的心,並不斷滋潤它,使它能一代代地遺傳下去,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人性的美必定要延續下去,這是每個中國人必須揹負的責任。所以,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一定要揹負起這個重任,人性的光輝不能滅,中國人民的光輝更不能滅!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殘忍社會,金錢,權利,慾望已漸漸控制了每個人,善良的一面漸漸被覆蓋,行屍走肉已不足為奇,真正的淳樸的人們卻被排擠。從現在開始,自我反思吧!悟出自我,找出人性的光輝!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0

暑假期間,我看完了一本厚厚的書:《聊齋志異》,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本書,看過電視之後再來讀書,發現很多東西還是書中寫的好,是影視作品無法表達的。

是什麼東西這麼吸引我呢?哦!原來是裏面的情節寫得很精美。尤其是書中的《趙城虎》這則故事特別好玩兒。它講是一隻通人性的老虎。一天,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的兒子上山砍柴,不料被一隻飢餓的老虎給吃了。老奶奶聽説後嚎啕大哭,但是又一想光哭有什麼用,還不如到縣衙去告狀。她到了縣衙後帶着哭腔説:“我的兒子被老虎吃了。”縣官遺憾地回答道:“我們只逮捕人,不逮捕老虎。”聽了這句話,老奶奶又大哭了起來。縣官沒辦法,只好問左右兩邊的人有沒有人肯去捉老虎。要知道捉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所以沒人肯去。正在這時,一個人醉熏熏地走了出來説:“我去”,説着拿起公杖就走。但等他酒醒了,立刻就後悔了,只好雙手空空地回來了,結果捱了板子。第二天清晨,他就去菩薩那裏訴苦。他剛剛要回去,忽然,一隻老虎撲了進來。那人嚇壞了。但那老虎不但沒有要吃他的意思,反而覺得很羞。於是,那人把老虎帶到縣衙去審問。審問過後,老虎就經常去幫助老奶奶。於是老奶奶就和這隻老虎相依為命了。

我覺得《聊齋志異》真是書中自我介紹的“曲折離奇的鬼怪故事,百讀不厭的古代奇書。”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1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着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該專心複習。可就像渡邊徹説《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隨着閲讀的深入,記憶便像泉水一樣疊湧而來。想起了秋風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後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着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後,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後迫不及待的閲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裏充斥着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好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

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着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於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後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裏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了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了些。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2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閲讀了《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3

一直很遺憾,直到中學我才接觸到大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他的《邊城》是老師力薦的代表作。於是借書來讀,這一讀立刻被裏邊的情節吸引了去,彷彿我也置身於那個年代,那片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的湘西。

“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這是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我開始尋思着,沈先生應該要寫祖孫相依為命的故事。看下去後,的確如我所料,然而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從字裏行間,我所感受到的不是祖孫兩人對生活的抱怨與不滿,而是面對生活勇敢與坦然的自在。

爺爺是個忠實的擺渡人,他堅持為這份工作奉獻了五十多年,心甘情願,因為擺渡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從弱冠之年到古稀之年,他的這份感情已無從割捨了。“他唯一的朋友的是一隻渡船和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每次回味這一句,心裏總泛上股淡淡的酸楚。自從女兒殉情後,他的心裏應該空出了一塊,每次去碰觸,都會不自覺地哀傷吧。然而爺爺在大家的眼中依然是最樂觀與自得的老頭。

小説中對翠翠的描寫是這樣的,“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那麼乖”“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儼然是鄉土氣息孕育下的清純化身。在美麗的外表下,我更佩服她的勤勞與堅強。與爺爺的生活,她似乎從來都不覺得少了什麼,儘管失去父母,但她的心是完整的,不像爺爺,有一些哀傷的過去,她的心裏寬敞明亮。熱情大方的她,快樂地過着如平常少女般的生活。遇到新娘過渡,她會爭着撐渡,到岸後,目送花轎離開,然後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因為她是一個不被世俗污染的女孩,所以她清澈如泉,明亮如水,一顆心被善良與天真填得滿滿的。如此美麗可人的姑娘自是男孩子們追逐的對象了。當中就有兩位好少年,但好巧不巧的是,他們不但是情敵,更是好兄弟。兩年前的彼時,翠翠十三歲,哥哥十六歲,弟弟十四歲。

大佬天保和二老儺送是茶峒掌水碼頭的兒子,“兩個年青人皆結實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一個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一個眉清目秀,富於感情智慧。他們都學得做人的勇氣與義氣。看到弟弟對愛的執着與勇氣,哥哥選擇退出成全;弟弟則不要碾坊寧願做個擺渡人,娶翠翠為妻。然而事情總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誰能想到水鴨子的天保意外在闖灘落水溺死?他的死,不是成全,而是無法挽回的裂痕祖孫兩人仍然划船過日子,一切依舊,惟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

而此時年邁的爺爺因為翠翠的事連番打擊已心力交瘁,他沒想到,一心只想為翠翠謀個好姻緣卻落得了這番局面。儺送既不願娶不喜歡的人,又有愧於大哥的死,和父親吵了一陣後,他選擇了下桃源。

翠翠的愛情,沒有來得及自主便失去做主的權力了。她的幸福,原來已在不覺中悄悄流逝了大半。

而一夜雷電交加的風雨過後,催醒翠翠的,不是萬里無雲的晴天,而是一夜暴雨所造成的白塔倒坍、纜繩不見了、渡船不見了的現實,更令翠翠難以接受的是唯一的親人爺爺死去的噩耗。

在料理完爺爺的喪失後,翠翠從老馬兵口中明白了爺爺活時所不提到的許多事。二老的唱歌,順順大兒子的死,順順父子對於爺爺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粧奩誘惑儺送二老,二老既記憶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還在渡船,因此賭氣下行,爺爺的死因,又如何與翠翠有關……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全明白了。她把事弄明白後,哭了一個夜晚。

懷着對爺爺離世不久的哀悼之情與對二老深深的思戀之情,她默默等待着,想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許多人感歎這樣一部極力讚揚美的小説以悲劇告終,桃源式的生活方式,落得個悲劇的結局,是不是沈老太過殘酷了?他自己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命運的無奈與無常使得翠翠的生命中有許多的錯過與哀愁。然而,她的未來卻是不被操控的,它會隨着自然的發展而繼續她的故事。

在看到爺爺死的時候,我很傷心,因為那時的翠翠還是個尚不成熟的女孩子,她一直以來都和爺爺相依為命,突然間要失去這樣一位至親,對她來説是何其巨大的一個打擊呢?幸而她有善良的鄉親鄰居,在他們的幫助下,爺爺才能入土為安。這就是沈老筆下的湘西人,處在偏僻山地的他們用純良的本性在演繹着湘西人簡樸而純淨的生活。

《邊城》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愛”與“美”。這兩大主題也一直是沈老作品中流露最多的精神源泉。在《邊城》中,翠翠與儺送的愛情,翠翠與爺爺的親情及鄰里鄉親的友愛,青山綠水的環繞,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作者以那個時代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用翠翠這樣的典型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處桃花源,在彷徨與無助時時常會去那裏小憩片刻,尋求安慰。而邊城,就像是沈老給我們在喧囂煩擾的俗世之外,尋到的一片如青溪般澄澈與簡樸的精神家園。而翠翠就是我們精神家園裏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4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鮮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這雷雨下衝刷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仇,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悲劇的初始,往往是一個並不動人的錯誤。富家少爺在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與家中女僕墜入愛河,這樣的故事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不算少見。理所當然,富家長輩憤然反對二人"懸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將懷抱嬰兒的女僕趕走,還"用心良苦"的強要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悲劇的初形在這裏開始醖釀而出。

周樸園,作為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衝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説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户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悦,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説他一直留着她喜歡的傢俱,説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説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為愛,都是因為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呢即使曾經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為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悲劇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為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麼既然如此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如何悽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麼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麼。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5

小時候,幼小的我常被夢中不存在的鬼怪狐精嚇得大聲號哭。可這個寒假,我對那些可怕的怪物,不存在的怪物有所改觀了。

《聊齋志異》,這本寫滿了鬼怪的書,正是它使我對鬼怪狐精改了觀。

在《聊齋志異》中,鬼怪並不是壞蛋,而是一些有着各自故事的善妖。比如《伍秋月》中的鬼魂秋月,被複活後勸夫向善,使夫將功補過;《小翠》中的小翠,為了不讓夫傷心,在臨死前變幻成將來新娘的模樣,使夫寬心。鬼怪的本質看來並不壞呢!

故事中,不僅有鬼怪,也有神仙,與鬼怪一樣,他們也是善仙。

看來,從表象、外貌並不能判斷出一個人或鬼的本質、內心思想呢。

故事中鬼怪靈仙為善,而為惡的卻是人類。

人心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善良,鬼心也不像看上去那樣醜惡;鬼有善,人有惡,這可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

鬼怪……其實也挺可憐的。它們天生就是隻存在於人類潛意識中的壞蛋、異類。

大概,只有《聊齋志異》這種書,才能使一小部分人對鬼怪改觀。畢竟,去除人對鬼怪的偏見並非易事。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可以讓我們獲取更多知識, 書可以讓我們懂得許多道理, 書可以讓我們提高文學水平,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睿智。

這本書主要説了:魯濱遜小時候就夢想航海當水手,年輕時多次離家遠航,最後一次遠航時船觸角,乘客和水手都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水衝上了孤島。他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克服重重困難,自力更生。學會了自己製作許多生活用品,他也曾和野人多次作戰,還幫助一個野人俘虜成功逃跑,而那個俘虜也成了魯濱遜的一位忠實的僕人和夥伴。他們在島上整整生活了20--年,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艘英國船,才有機會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還要可怕一萬倍。”事實正是如此: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記得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已經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大汗淋漓了。我有了放棄爬山的念頭,想徑直走向山下。可是,這點小困難我都克服不了,我還是個男子漢嗎?我轉念一想,繼續堅持着,努力地爬到了山頂。雖然我氣喘吁吁,但是看着山下的無限美景,我感到無比自豪。是我憑藉着自己的毅力站在了成功的頂峯!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困難是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面對生活道路上的種.種挫折與坎坷,要樂觀向上,正視它們,憑藉自己的努力去戰勝它們。這樣一來,你就會獲得成功。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7

《呼蘭河傳》是蕭紅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峯之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鬼後,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為她打破“常規”,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後,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幹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婦”而家破人亡後,她寂寞的甚至問過路人“你家裏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着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説“快走,快往前走。”小蕭紅賴着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説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他十分孤單,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後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8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想必大家都讀過。它就是由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編寫的。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有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都住在一個迷宮裏。他們每天都要去找奶酪充飢。一次他們找到了一個充滿無數奶酪的奶酪C站,就開始在那住了下來。可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沒了!兩隻小老鼠和“唧唧”只好去別處找奶酪了。但“哼哼”

卻不敢相信事實,依舊呆在C站。最後,他不知去向了。

我認為,故事中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等等。

在故事中,“唧唧”在一面牆上寫了許多標語。其中有一條寫道:隨着變化而變化。就是説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不能一味地等待。但是,在我們身邊就有一些像“哼哼”一樣的人。就比如説我曾經在電視上看見有一個人,他以前有很多錢,但是他不知節儉,很快就把錢花光了。一天,他看了看自己的錢包,發現裏面分文不剩,驚訝地叫起來:“啊!我的錢呢?怎麼沒了?!沒了錢,我怎麼活?!”接着他説:“這肯定是我的幻覺!這些錢肯定會回來的!”接下來的幾天,他一直呆在家裏,滴水未進,一口飯也沒吃,連上班也沒去,就守在他的錢包旁,隔三差五就看看錢回來了沒有。就這樣連續了三天,最終,他死在了他的錢包旁。

所以,還是那句話,“隨着變化而變化”,我們要學會應對變化,還要拋棄舊的觀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奶酪”!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19

“《寶葫蘆的祕密》?”對!最近,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就像是一本魔法書,讓我時時刻刻都想看,上學的路上看,放學的路上也看,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看。今天,就讓我帶你們去領略一下這本書的風采吧!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開心的,是激動的,是期待的,帶着這樣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頁,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串串生動的文字,便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心中的期待又濃了幾分。我又翻開了第二頁,一個個搞笑、有趣、疑惑的故事,看得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懊惱不已,一會兒激動,一會兒驚訝,此刻,我的好奇心已經上升到了極點,我帶着這樣的心情又翻開了下一頁,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得我目不轉睛,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覺中,我都看了一大半兒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偶然間,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從此之後,他的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什麼,便有什麼,過着神仙般的日子,可是這寶葫蘆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例如:有一次數學考試,這是王葆最頭疼的問題,在考試中,王葆不停的請求寶葫蘆幫他變出答案,可是一直沒有反應,直到快要交卷的時候,一個叫蘇鳴鳳的女生,她的試卷竟然不見了!她可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反而王葆原來的白卷變成了一百分的試卷。“呀!”看到這,我竟失聲喊道,“你想要的東西,全……全都是……是寶葫蘆偷……偷來的!”我不敢相信,原來這就是寶葫蘆的祕密?神通廣大的寶葫蘆竟然是一個可惡的“盜賊”,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了看,千真萬確!“寶葫蘆!你怎麼可以這樣!”這時,王葆生氣的把它重重的往地上一砸,現在,就連我也想把寶葫蘆扔掉!如果我擁有寶葫蘆,我一定好好讓它改過自新,讓它變成一個誠實、善良的葫蘆!誠實,就是考試不作弊;誠實,就是偷吃了糖,也要勇敢的説出來;誠實,就是要有一顆敢於面對的心……

看完後,我輕輕地合上了書,但臉上的驚訝還在,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夢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裏感到很欣慰,再仔細回想前面的內容,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為夢想付出了汗水,才會無愧於心!

這,是一本好書!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0

<親愛的安德烈>全書主要是作者龍應台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35封書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讀者的來信及他們對此的回信,龍應台和安德烈兩母子以書信的交流方式,試圖接觸、瞭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靈,兩人在信中除了交談家事外,還就價值觀念、文化品味、東西方文化差異、政治時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讀來耐人尋味。

從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像大多數父母和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一樣,龍應台和安德烈之間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溝和阻隔,而橫在他們之間的這堵無形的牆主要是由於價值觀念和年齡的差異造成的,安德烈代言的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而龍應台則代表着五十歲上下的父母輩,兩代人之間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品味等方面有着明顯的差異,甚至衝突。不過,可貴的是,龍應台和安德烈並沒有讓他們之間的代溝越拓越寬,而是以書信的方式坦誠交流,相互瞭解和包容,龍應台由此進入了一個二十歲少年內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其實,就像龍應台和安德烈之間的故事一樣,父母和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代溝、阻隔甚至情感衝突,但兩代人之間其實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樣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一談,坦誠交流,互相瞭解包容。父母輩不要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孩子身上,代替孩子去看世界評社會,孩子們也不應把自己內心的小宇宙隱藏起來,不要總以為自己的世界與父輩們格格不入。十八歲的我曾經也認為自己的世界父母是永遠不會懂的,也沒必要讓他們瞭解。現在,二十歲漸顯成熟的我回想起自己十八歲時的那些想法和做法,其實真是那麼的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如果説我那時候能主動打開心扉,讓父母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遇事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那麼我以後的人生軌跡或許會轉變,當然是向好的方向轉變。

除此之外,書中“獨立宣言”一章中菲利普(龍應台的二兒子,十六歲)對於自己媽媽及她朋友們的某些做法感到不滿尤其引起我的共鳴。有幾次龍應台帶着菲利普到外面與她的朋友見面,又或者是朋友來他們家做客,這時候朋友們總會首先看菲利普一眼,然後轉而望向龍應台,笑着向她詢問菲利普幾歲啦,讀幾年級啊,懂幾國語言啊等等,彷彿以為菲利普還小不懂得回答這些問題,又或者是菲利普輩分小不夠資格與他們對話,應該讓大人來為他“代言”。這種行為其實在我們身上也一定發生過,我就經歷過好幾次,飯局上一些大人總是當着我的面向我爸媽詢問關於我的一些問題,望也沒有望我一眼,更可氣的是我媽媽有時候竟然還會在我剛想發言時主動“搶答”,臉上竟然頗有幾分自豪得意,我那時候真想奪門而出,為什麼要忽視我的存在呢?難道我一個大學生還回答不上你們那些“高深”問題?而媽媽你為什麼總要為我“代言”呢?就因為我輩分小,沒有説話的地位?你們説我在面對生人時不會説話,不敢説話,天啊,你總是這樣為我“代言”叫我怎麼打開話匣子啊?還有,你們談的總是房子、車子、票子、關係,官場,樂此不疲,你叫我怎麼好意思插話,和你們暢談一個二十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啊?

書中另一個有趣的情節是有一次龍應台和菲利普還有她的朋友去郊外遊玩,朋友想去上廁所,便順口問她讀大學的女兒要不要上廁所,這時龍應台也想上廁所,便也順帶問菲利普要不要上廁所,結果這一舉動引起了菲利普的不滿,他向媽媽説:“第一,這種問題,不是對三歲小孩才會問的問題嗎?第二,上廁所,你不覺得是件非常非常個人的事嗎?請問,你會不會問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廁所“?是怕我尿在褲子裏嗎?”結果弄得龍應台無言以對。也許在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裏,自己想上廁所時叫上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一起去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種關心,但菲利普所説的也不無道理,這也可以理解為菲利普不願自己母親過於關心呵護自己,他要自己獨自飛翔,而不願永遠活在媽媽的襁褓中。

寫到這,我想起了發生在我們家中的一件事。今年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在酒店吃年夜飯,酒足飯飽之餘,我爺爺突發奇想,建議我們一家人明天一早去郊遊。三叔聽後,便問了他的兩個兒子明天一早有沒空一起去郊遊,兩個兒子異口同聲説太早了不願出去。這時爺爺不高興了,他以命令的口吻説道,不行,這是家裏少有的聚會,明天一早你們必須去!話音剛落,輪到三叔不高興了,他反駁道,孩子去不去是他們的自由,你怎麼可以強迫他們去呢?結果兩人為此爭吵不休,弄得最後好好的飯局不歡而散。其實,爺爺和三叔的意思我都理解,爺爺的意思是既然是一家人就要有長幼輩分之分,要有家庭禮節,輩分小的必須服從家裏安排,以家庭大局為重。而三叔的觀點是,小孩再小也有他們自己的自由,在一些事上他們有權選擇自己什麼可以同意,什麼可以拒絕,這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旁人就算是父母也無權干涉。照我理解,爺爺和三叔的爭論進一步可以説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和西方自由文化的一種衝突,在這裏我還真的不能判斷誰對誰錯,家庭穩定重要,個人自由也同樣重要,要我在這兩者之中取其一,我還真的做不出選擇。我只能説,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衝突只有在彼此坦誠交流、理解和寬容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共處,交融。

最後,我還想説,我真的羨慕安德烈,他能在一個如此精彩的人生環境中成長,不到三十歲的他已經跑遍了差不多半個地球,擁有一羣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但卻肝膽相照的好朋友,有着豐富的人生經歷,遇事能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安德烈的人生註定充滿挑戰,充滿色彩。我希望至少有朝一日我能走出國門,去感受外國世界的精彩,進而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上留下那麼濃重出彩的一筆!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1

劇中的女人--侍萍,四鳳,繁漪

很欣賞侍萍,因為她的堅韌,獨立還有氣度。很難想像一個未婚女人在那麼森嚴的等級觀念和封建壓迫下與一個和自己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戀愛並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氣。她讓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團火焰為了愛情炙熱地燃燒,她對愛情的追求就彷彿飛蛾對火的執著,讓人敬佩和感歎。那種對愛情的信念是讓人充滿敬意的,所以後來她被拋棄,被愛情而不是一個男人拋棄時表現出來的絕望以至於她要跳河自盡是完全讓人理解的。然而天不遂人願,要讓她留在塵世繼續忍受煎熬,我堅信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氣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視,忍受魯貴的責難,堅挺地活下來。然而人生總是在不經意處轉彎,三十年後重遇周樸園,想像不出她的內心是怎樣的震撼。直到最後發現親生女兒和兒子相戀的悲劇,她所做的決定都毫無保留地表現了一個母親無私的愛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個人扛,接受命運的懲罰。我絲毫也不同情她的命運的悲苦,正是命運的磨難,讓我看到一位如此偉大的女性。

繁漪是最無辜地被牽扯進來的女人--先是被扯進周樸園的婚姻,再是被扯進與周萍的亂倫戀。一個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始終是在忍受……

四鳳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開始有些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喜歡周萍,我以為周衝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認真思索一下,周沖年輕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覺。而三十歲的周萍,他雖然懦弱和疲乏,為生活和命運所困,有些頹廢和無助,卻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這種憂鬱的氣質激起了四鳳的母性情懷,這種成熟的韻味讓四鳳更有安全感。四鳳的朝氣讓周萍找到生活的動力,彷彿回到年輕的歲月,有了前行的動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所以周萍會選擇獨立勇敢的四鳳,而不是依賴和同樣懦弱的繁漪,性格上會更互補一些!

《雷雨》裏這幾個在死亡邊緣徘徊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織相濡的。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會因為這些死亡而被我們釋然吧。

人與人的交往就好比一隻刺蝟,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來自衞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統一,總有一些關係,一些感情,始終糾結不清的。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2

看了《誰動了我的奶酪》後,我得到了很大啟示。最大的啟示是:變是永恆的,不變時暫時;能適應變化者繼續生存,不跟着變就會淘汰;善於把握機會者適時變化者獲得勝利,失去機會就會淘汰;面對錯誤勇於承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者繼續生存,不敢面對錯誤、不願糾正錯誤者將被淘汰。簡單地説就是適者生存。這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也是符合生物進化論的觀點。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人斯賓塞·約翰遜寫的一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其實也很簡單,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故事情節,但其中藴含的哲理卻不簡單。表面上他寫的是兩個老鼠和個小矮人,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中,他們找到了奶酪又失去了奶酪,再尋找新的奶酪。實際上他講的就是人生中不斷追求新目標的故事。

兩隻小老鼠和兩小矮人是生活在迷宮中的,人生何嘗不是生活在迷宮中,生活時不時地給人一種前途不可測的感覺,也會遇到種.種意外的困難和挫折。一開始他們都是尋找一種叫奶酪的東西,奶酪代表的是什麼?這裏所謂的“奶酪”是一種比喻,它可以被當成我們生命中追求的目標、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際關係、金錢、財產、健康、心靈的寧靜。可以是一份職業,也可以是一個工作崗位;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物質享受。書中所謂的“迷宮”,代表的是一個你花費時間與精力追尋你所欲求的東西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所服務的機構或你所居住的社區。

一開始他們是分成兩撥去尋找奶酪,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為一撥,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為一撥。兩隻小老鼠使用的一種笨辦法,但有效果,他們把迷宮所有的路按順序去找,凡找過的地方就做上記號,下次不再找,再尋找新的路,結果找到了奶酪。而兩個小矮人此時的表現顯然比小老鼠要聰明,他們利用了較為複雜的方法比較快地找到了奶酪。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奶酪C站會合了,他們很高興,終於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在這一階段,小矮人的表現要比小老鼠來得好,他們使用的方法科學有效,這也可能是讓他們感到比小老鼠優越的地方,他們沉浸在優越中,他們為自己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因此他們看不起小老鼠,就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以致後來反而遠遠落後於小老鼠了。在這一個階段,説明不管是誰只有自己去努力才能實現自己所盼望、期待的目標。這是最簡單的事,難就難在當事情出現變化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正確的反應和行動。

奶酪C站的奶酪很多,着實讓老鼠和小矮人無憂無慮地生活了一段時間,每天早上按部就班地到奶酪C站去,盡情地吃着奶酪,然後到晚上回家睡覺。這難道不像我們有工作時,天天上班下班嗎?這樣的安逸生活誰不羨慕啊?他們面對奶酪時不知不覺地犯一個錯誤:這就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奶酪本身並不屬於他們,而他們把它心安理得地當作自己的東西啦。奶酪C站的奶酪一天天地減少,減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奶酪的主人把奶酪一點一點地運走,二是老鼠和小矮人的盡情享用,還有揮霍浪費。

奶酪每天在減少,情況一天天在悄悄變化着……

這個時候他們的表現就表現出不同了。他們分成了四種類型:嗅嗅代表是思想派,它能敏鋭地感覺到周圍事物的變化,並對這種變化的產生極大的危機感。匆匆即代表了行動派,一旦知道了危機,馬上就行動。唧唧代表了糾錯派,犯錯誤而勇於改正錯誤的一類,他一旦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就改正了。而那個哼哼表現最差,是個保守派,犯了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還是堅持錯誤、死不改悔。

“嗅嗅”最先發現奶酪減少了。它善於觀察事物,觀察周圍發生的事,不斷地分析,所以它首先覺察到奶酪在天天減少,它感到擔憂,感到恐懼,奶酪一天天減少,儘管現在還有很多奶酪,坐吃山空,總有一天奶酪會被吃光的,吃光了怎麼辦?到那時奶酪沒有了,還能吃什麼?這時候,它憂鬱地“匆匆”朝看了一眼,給他一個提示。它要與匆匆商量一下,探討一下接下來該怎麼辦。當“匆匆”迅速行動時,“嗅嗅”自然也不甘落後,馬上追了上去。從這裏可以看出,嗅嗅具有極其敏鋭的感覺,它能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這一點很難,能不能感到周圍的變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如果感覺不到周圍的變化,就會出現温水煮青蛙的悲劇。嗅嗅絕不是杞人憂天,它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意識。生於危難,死於安樂。

“匆匆”的表現最佳,剛收到嗅嗅傳遞過來的信息,馬上就明白了,他頓時感到了空前的危機,覺得奶酪雖然還有,但總有消失的一天,怎麼辦呢?匆匆的表現好極了,連話也不説一句,它轉身便走,離開了這個讓人看起來很舒適的安樂窩。他要去尋找新的奶酪,匆匆非常果斷,一旦感到危機馬上就行動。既然危機已經來臨,躺在安樂窩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心動不如行動,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放棄是一種勇氣,這種精神極其可嘉。但是匆匆做到了,做到非常到位。沒有半點的遲疑,沒有一點怨言和牢騷,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去尋找新的奶酪。

這個時候,小矮人的表現就讓人失望。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奶酪一天天減少的危機,仍然沉浸在甜蜜的生活中。他們對小老鼠的離開感到不以為然,不僅如此還譏笑他們愚蠢,認為明明有吃不完的奶酪還要離開,説他們太傻了,盡幹蠢事!奶酪一天天減少,而兩個小矮人渾然不知地每天趕去吃奶酪,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樣子。

終於有一天,當兩個小矮人早上趕到奶酪C站的時候,愕然發現奶酪全部消失不見了!他們的第一感覺是我的奶酪不見了!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他們一直把別人的奶酪當成了自己的奶酪,當奶酪不見的時候,他們怨天尤地咒罵偷走奶酪的人。面對空蕩蕩的奶酪C站,他們一時慌了神,這可怎麼辦呢?奶酪沒有了,他們就沒有食物來源,他們心想奶酪還會有的,奶酪還會回來的。他們一天天去等奶酪,一天天等到的是失望。在這個時候,兩人還是沒有覺悟。終於有一天唧唧覺醒了,再這樣下去非得餓死不可。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要糾正自己的錯誤,去改正自己錯誤,約哼哼一起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但是遭到了堅決的拒絕,哼哼沉浸在幻想之中,他想象奶酪自己會回來。唧唧無奈之下,獨自一人去尋找新的奶酪站。尋找新的奶酪過程是艱難的,當他還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那兩隻小老鼠早已到達了奶酪N站,那是一個比奶酪C站還要大的奶酪站,它們美滋滋地享受着。一旦做出了決定,唧唧就只能往前走,在尋找過程中也出現過短暫的猶豫,但最終堅定了一個信念,不找到奶酪誓不罷休,一邊尋找還一邊在路上留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哼哼來時能得到自己的幫助。這體現了他的一種愛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回到了奶酪C站,這次不是退縮而逃回來的,是再次約哼哼一去尋找奶酪,要拉兄弟一把,充分體現了唧唧無私的愛心和友情。唧唧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到達了奶酪N站,與先行到達的兩隻小老鼠會合了。

哼哼是最差勁的一個了,當唧唧來約他去尋找新奶酪時,他拒絕了。他連承認錯誤的勇氣也沒有了,他不願離開,他要在這裏堅持等待奶酪的到來。他依然每天去等待奶酪,希望奇蹟隨時出現,再出現山一樣的奶酪。當哼哼返回來叫他一起去尋找奶酪的時候,哼哼居然冥頑不化,寧可餓死也不去。這太令人失望了。他沒有承認錯誤,更沒有承認錯誤的決心。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沒有人不犯錯誤,不管你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人,犯錯誤是難免的,但像哼哼這樣堅持錯誤就不行了。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變就有機會,不變必然被淘汰。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出現不定的因素,經常出現變化,在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是麻木不仁地等待?還是隨着事物的變化也跟着變化?每個人都需要作出抉擇。面對變化和挫折,我們不能等待觀望,要勇於捨棄,要適應新的變化,努力去改變,不能滿腹牢騷怨天尤地,什麼事也不做。一旦犯了錯誤就要勇於承認,勇於糾正。不變就會被淘汰啊!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3

我一邊讀《圍城》一邊想,我真得很佩服錢鍾書。他的閲歷以及知識實在是太高深了。他不僅在書中提出過摩登文明,還知道外國外交家和國家總統的一般神態及慣有動作,他也清楚地記得《儒林外史》裏某個極小的細節,還有各國經常有的活動,英國首相,甚至德國飛機員……我想,錢鍾書還可以做一名思想家。他在《圍城》中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説在25頁中,自己寫了一個“女朋友”的概念,很像數學裏的概念。還有什麼朋友之間的相處,科學家與科學的不同,中國人與西方人醜都有醜的區別等等。從着,我明白了一個文學家不僅文學要好,各方面的知識都要廣。

讀完《圍城》,我還有一個收穫——我學會了一種我從沒用過的寫作手法。在第3頁中,男孩的母親在和蘇小姐談話中,看到兒子在跟蘇小姐搗亂,就利用破折號轉移説話對象。即“在國內唸的書,生小孩兒全忘了——嚇!死討厭!我叫你別去,你不幹好事,準弄髒了蘇小姐的衣服。”這樣,能夠使文章更具有真實性。

最後,説一句題外話。在讀《圍城》的時候,我欣喜地發現了一個現象:在261頁中,“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時,我立刻想到了夏老師有一次講過魯迅在文章中就寫到他愛用順勝祥牌稿紙,這不是跟錢鍾書很相似嗎?我又立刻想到,夏老師在將語文閲讀試驗的時候,那裏面有一篇文章叫《童年·童韻》,其中的一段與魯迅先生《社戲》了描寫夜間麥田的景色十分相似,那時,夏老師就説,魯迅就像文學的導師一樣,我也有同感。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4

《邊城》是沈先生的代表作,小説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為生的老船伕和孫女翠翠二人。

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伕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沈先生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沈先生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着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沈先生給我們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正如他談及《邊城》時所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在老船伕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伕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為命,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伕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於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隨着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後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書中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在天保和儺送兩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儺送不選擇碾房而寧願撐渡船;天保先是選擇車路(指託人提親),後選擇馬路(指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以奪得心上人的芳心)。

同樣愛上翠翠,但“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於動刀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為”。愛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們卻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優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裏的人民質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

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伕拒收過渡人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伕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後……這

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樸的邊城人民之間濃濃的一份真情。良好的民風世代相傳,造就了邊城的山水情。

翠翠的母親,因為終究無法和相愛的人走到一起而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結束一切,真的很可惜。其實,我覺得愛情並不一定非要轟轟烈烈,愛一個人也並不是非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只要他過得快樂,我想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愛情是脆弱的,有些時候,相愛不如相知,任何愛情,一旦表白,一旦擁有,其結果往往是將愛情活生生地淡化,甚至扼殺。或許是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吧,對於自己的幸福,翠翠也同樣選擇了等待,選擇了讓命運來決定一切,翠翠愛上了儺送,但這種愛並不外化為強烈的行為,而表現為朦朧的、隱祕的內心波動。她聽着爺爺吹蘆管,夢見了象徵愛情的虎耳草,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不禁心都被軟了。

等待永遠都是漫長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等待的結果也並一定會是你想要的,時間會把一切帶走,卻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一些回憶,或許時間會改變些什麼,但是我想真正的愛情是永恆的。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或許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咀嚼的地方。沈先生的寫作滌盪着清靈之感,書中的結尾也給予了我們一個遐想的空間……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5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認的人民藝術家,他塑造的很多任務也早已經深入人心。老舍先生早年留學英國,而他也正是在那時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而《茶館》則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劇本之一,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語言都為人們津津樂道。

讀過《茶館》的人都知道,這個劇本是通過對一個小茶館,名曰裕泰茶館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中國從清末到民國的變遷。《茶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生存狀況,不論是他們的掙扎,抑或是他們的無奈,都被拉入故事中進行生動的展示。這部戲劇彷彿是一幅萬生相,將我們完全帶入了那個年代。在這部戲劇中並沒有絕對的主人公,各個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交織成一張人物網,共同推進着這個故事前進。老舍先生好似一個可親的老者,臉上帶着淺淺的憂傷,向我們講述着那個時代的悲與喜。我想他生活在那個年代,他了解那個年代。

在小時候,我初次閲讀《茶館》時,並不能理解這其中藴含着的深刻的哀傷。但當我長大後,再次閲讀這部戲劇的時候,卻生動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時,心中既憤怒而又無奈的悲傷。

在整部戲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始終都不能釋懷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釋懷,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人。

其一就是龐太監在買媳婦的時候,中間人剋扣了人家賣女兒的銀子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羞愧。最終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我不知道十兩銀子夠不夠養活一家人,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讓家裏人活下去。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着,“我要活的。”在姑娘醒過來的時候,龐太監大笑着説:“她又活了。”我不禁要問,這樣的姑娘,到底是人還是個玩物?既是這樣的玩物,那姑娘以後過什麼樣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個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裏的一隻狗。就像是杜甫曾經説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人活着,竟然不如一隻狗。我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試問誰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懷胎呢?誰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與爺爺告別的那一幕,我讀到了老掌櫃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櫃的不捨。可他為了讓孫女活下去,卻也只能與她告別。這一幕與前一段寫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異曲同工之處,離別皆是為了過活。每每讀到這裏,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但正當這時小唐鐵嘴便出現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將氣氛重新調動起來。我想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但在笑過之後,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澀。不知道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哭。正是因為這樣見風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為這樣欺軟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國久久不能振興,甚至險些亡國。想到這些,在看到這個本應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來?

當然,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同樣還有劇中充滿京味的語言,每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牽動。因為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話又變得活靈活現起來。兒化音加的恰到好處,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總是在腦海裏想象着一個慈祥老者的形象,將聽過的故事用口語化到極點的北京土話一一娓娓道來。

在《茶館》中,大力媽向老掌櫃道別的時候説的“硬硬朗朗兒”,老掌櫃在請客人落座時説的“您請着”都藴含着濃郁的老北京特色。就像飄香的炸醬麪,就像濃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衚衕,這都是屬於老北京獨一無二的味道。老舍先生作為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為一位血統純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最地道、最純正的北京。

也許有的人會説老舍先生的《茶館》沒有革命意識,沒有向人們展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我認為在那個腐朽的時代,改革的志士都被殺頭,搞實業的商人都被欺壓,在這樣一個時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來?我記得劇中有一位曾經搞過實業、進過國會的知識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經文,不問世事。面對政治家的邀請,固執的堅持自己除了唸經什麼也不會。因為他已經對那個時代失望了,他已經對那時的政治失望了。我願意相信這是真實出現在那個時代的場景。面對這樣的黑暗,該到哪裏尋找光明?我相信從始至終老舍先生鬥不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北京,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6

就在昨天,我一口氣讀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

八年級的少年王葆去釣魚,魚沒釣到,卻得了個好寶貝——寶葫蘆。有了寶葫蘆,王葆的生活才真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穿不愁’,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天上掉下來的不一定是餡兒餅,他可能是炸彈。而寶葫蘆它就是個炸彈,沒過多久,王葆就發現,寶葫蘆的超能力給他帶來的痛苦和煩惱遠遠超過了幸福和快樂。當他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寶葫蘆拿別人的,王葆才意識到這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麻煩。他想盡一切辦法毀掉寶葫蘆,可是都沒成功。最後,他鼓起勇氣,去了學校,主動和老師同學坦白了寶葫蘆的祕密。王葆猛地睜開眼睛,才發現寶葫蘆的事情都是南柯一夢。

其實王葆不是個壞孩子,他樂於助人,關心集體,能在《科學畫報》被寶葫蘆變到家裏後擔心別的同學會花冤枉錢買一本賠上;能在好朋友楊栓兒落魄的時候幫助他;在知道了寶葫蘆拿別人的東西后擔心別人會不會有麻煩。雖然他不愛動腦筋,但他絕不願享受偷來的東西。所以他最後才會毀掉寶葫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小時候學過的一個故事——《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喜歡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有個不務正業的,知道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混進這個演奏班子。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可以混在裏面。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樂隊演奏時,他就東搖西晃地吹奏,一直沒露餡兒。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繼承王位。他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充的可緊張了,眼看就要暴露了,就慌慌張張地溜走了。

這個人整日想着不勞而獲,最終卻落得了個狼狽的下場。

不勞而獲是不切實際的,唯有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走路,才不會被絆倒。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7

在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愛麗絲喝一口水身材就會縮小,吃蛋糕就會變成巨人。她遇到的每一樣東西都很古怪。這裏有會説話的老鼠,鳥兒,毛毛蟲以及愛説教的公爵夫人,神祕莫測的柴郡貓和素甲魚,總是叫喊着要砍別人頭的撲克牌女王和一羣撲克牌小士兵。

她還莫名其妙的參加了瘋狂茶會,一場古怪的棒球賽和一場審判,甚至與女王發生衝突。在這個奇妙瘋狂的世界裏,似乎只有他一個人是清醒的。他不斷探險,同時又不斷追問“我是誰”。在這個世界裏不斷的認識自我,不斷的成長,最後成為了一個“大”姑娘。最後為了不當女王而忽然驚醒,才發現這些都是一個夢境。

這一部被公認為世界兒童文學經典童話,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帶我們進行了一次奇妙之旅。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8

這樣沒有結尾的節選,讀起來有種時代,空間的距離感,文字鋪就的是黑白單調畫面,情感衍生的是動人,柔和的樂調,這是浸着文化,才情的邊城,保守而朝氣,不覺動心。

很自然就想到這樣一個複雜的開場,節日盛況的細述就是個鋪墊,鋪墊翠翠與儺送的邂逅,不過節日裏的邊城傳統熱鬧,喜慶可愛,不是我們如今的虛設所能營造出的,那些瑣碎生動的習俗放到現在看如此充實生動,趣味橫生。

翠翠那顆細緻敏感的心猶如瑪瑙的樸實,堅硬,剔透。固執的等待着祖父,初遇儺送時的慌亂,對祖父慪氣,被説親得羞澀……就是那一樣一個鮮活的耿直,明媚的少女形象,抿嘴,笑,輕問,這樣細微的神態,話語都透着少女的朝氣,頑皮,可愛。是邊城裏跳躍的青春。儺送與翠翠邂逅及其中莫名的情愫讓人感覺如山楂樹之戀般純情,美好。沒有世俗與物質的牽絆,那些年輕人的情感都真切,清澈地沁人心脾。

再看質樸,善良的祖父,好心的幫助,替他的老船伕和賣皮紙的過渡人,年邁的擺渡人,誠摯的對待每一個渡河人,而這相依為命的祖孫倆守着船,守着這幽幽親情。

看着這健康向上的邊城,看着這清純內斂的情愫,看着這質樸人性化的交往,人性美最為珍貴。於是,便有了一觸傾心的內斂。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心得優質文章 篇29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後,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這本書不同於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後,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才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