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考試教育心得:一張試卷引發的思考

本站:要是命題的老師只會照本宣科,不理會孩子現實的學習情況,那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只會越來越低,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一張試卷引發的思考》。

國小考試教育心得:一張試卷引發的思考

偶然得到某地國小三年級剛剛考完的期會考試卷。有些觀點,不吐不快,願意和命題者商榷。我們首先對考試測驗的題目做效度分析、信度分析。

一、 效度分析。這裏的效度是指內容效度。所謂內容效度是指測驗能代表所欲測量的內容和引起預期反映的程度。我們先來比較一下考試測驗題目內容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教科書呈示的課程內容一致性程度。

1、關於背誦。

背誦的內容就要會寫,因為考試會考。9周的授課時間,要背會的內容是三首古詩,5句名言,7段話。7段話為什麼一定要會寫呢?不是名言警句,不是名家名篇,除了考試,以後能有書寫這7段話的機會幾乎沒有。那為什麼要考?要考試,孩子們就得先抄一遍,因為內容多,所以抄寫中一定有錯誤,講完以後,再抄一遍,算是都能對吧,默寫一遍,因為考試不可能抄寫,同樣,一定也有錯誤,講完以後,再默寫一遍,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固定下來還需要再抄一遍,怕忘了還應該再默寫一遍,臨近考試複習再默寫一遍,這樣就是8遍。7段話,多少遍?根據我們的授課時間,即便不全抄,孩子抄寫內容的量都不少,我們要培養的是會抄寫的孩子嗎?讀背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課標》也注重了學生的閲讀背誦,只是背誦的就是要會寫嗎?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喜歡背誦,但不會寫,不可以嗎?殘酷的現實是:對國小生不行,因為考試會考,成績不好就不能算好學生,這樣合適嗎?剛結束的十九大提出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他們的時間都放在抄寫上了,哪裏還能幹別的呢?這樣看來,我們是不是用試卷上的高成績買斷了孩子的未來?而試卷,真的那麼可靠嗎?

2、閲讀第三題填寫關聯詞。

三年級上冊教材一到四單元中,有表示心情的詞,表示顏色的詞,多音字組成的詞,形近字組成的詞,就是沒有出現過“關聯詞”這樣的表述,雖然部分孩子懂得,但是就考試卷本身而言,脱離了教學內容,很明顯是缺少效度的。

3、作文。

書上的要求是把這件事“想清楚”,寫完後讀出來,聽的人“評評”,這個過程是一個是允許孩子在表達上不斷領會和改進的,是對作文的品評、摸索、學習過程。

考試中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表現人物特點”,這是要到高年級才可以寫出來的大文章。很明顯是拔高了。我們知道寫事能寫具體,對於中年級孩子來説已經就是難點,裏面涉及到寫作順序、詞語的使用、修辭的選取、詳略的分佈等等,在此基礎上寫人,需要指導:特點的提煉、圍繞中心寫、人物動作、對話練習、心理描寫等等。這是整個國小記敍文教學的重點,需要循序漸進地穩紮穩打,哪一部分訓練沒有指導到位都會出現問題。三年級期會考試命題直奔“通過具體的事表現人物特點”,給孩子和老師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迷茫和壓力?

以上幾點説明一些題目的目標與實際教學目標不一致,從這個角度看,顯然,這幾道題的效度是不夠的。

二、信度分析。

信度即考試測驗的可靠性。由於高信度也是實現考試測驗效度高的一個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可以從考試測驗題目的操作形式與欲考試測驗內容的操作形式是否一致來分析題目的信度。作為“教學評”一體的教學,教學設計時,我們會非常關注教材中每篇課文之後的“課後習題”,因為是這是編者緊扣學段與單元主題的讀寫重點設計的,是有梯度的,是可以螺旋式上升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的。

比如第十課《風箏》課後練習“我們要認真讀課文,讀出‘我們’心情的變化”;“課文寫出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讓我們讀讀相關語句,體會體會。”第十一課《秋天的雨》課後題“我們來交流交流: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就是落實《課標》“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語文園地二和語文園地四都涉及到形近字辨析,這是對《課標》“有初步的識字能力”的落實。

那麼我們考試的內容是不是也應該圍繞課後習題來選取呢?可是捲上沒有。這樣,我們課堂就做了無用功,我們的作業就做了無用功,我們的教材也做了無用功。換句話説,這樣的命題有信度嗎?

試卷已經閲完,實際上,我也可以像看完畫冊一樣翻過這張試卷,但是,我始終放不下。因為學生、家長、老師,一直關注的是前一段我們的教學進行得怎麼樣?哪些成績?哪些問題?更明確我們的方向是什麼。但是這張卷沒有做到。而僅就期會考試這一天而言,學校排考號、佈置考場、教師監考、閲卷、質量分析,一大套運行系統,一大羣人,一大堆的時間啊,在為之服務。我們的命題允許產生多大程度上的不嚴謹?我們可以拿誰的認真去浪費?

三、統一命題的試卷具有對地區教學的指導作用,一面是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指導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應該對我們服務的對象——學生,有“研究和理解”的導向?

比如,三年級比二年級的答題時間只增加了20分鐘,這20分鐘孩子們要應對哪些內容呢?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考試“我會背”需要填寫20個字,三年級的期會考試,就要求填寫81個字,多出了61個字的書寫及思考時間,多出來的20分鐘,平均每分鐘寫3個,僅僅就這些嗎?不!

二百餘字的閲讀中一共出現了大大小小15個空,學生讀着讀着卡一下,讀着讀着卡一下,比較挑戰孩子的閲讀能力。國小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較弱,7~10歲兒童一般可以集中注意20分鐘左右,做到閲讀時已經過去20分鐘,再遇到如此“攔路虎”,一部分孩子就會放棄或者開始敷衍了事。部分孩子顛顛簸簸地讀完,還得耐着性子回過頭猜測文章大概寫什麼,然後按照題目要求把這些空一個一個補好,好艱難呀,國小三年級的期會考試。

三年級的小朋友剛開始學習拿鋼筆寫字,孩子為了把字寫好,需要一筆一畫,結果這緊張的60分鐘,題目繁難,寫字着急,乾脆甩開龍飛鳳舞起來。兩個多月來的兢兢業業毀於一旦。

也許有的老師會僥倖地説,捲上出的正好我都教了,那麼請你想一想你是以什麼為代價的?以犧牲孩子時間?以透支未來的“超越教材”?

但是我覺得應該有一個標準,能使得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統一考試的試卷能協調穩定、卓有成效地圍繞在“為學生髮展”上,多做一些。

我還翻閲了一下該地區的試卷,近幾年的題型,甚至到每道題的題目表述,基本沒有變,對於量和內容而言,則有愈增愈繁難偏澀之感。很明顯,這些都是命題教師的“參照物”,而這些年,我們的教育思想一直沒有變嗎?一定要困守教材,以考住學生為目標,在死記硬背上比拼,在抄抄寫寫中涅槃嗎?要不要有所改變呢?使孩子愛上考試,愛上課堂,愛上學習,畢竟,學習的路還很長。

公眾號:益起學堂和孩子一起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