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心得感悟800字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在20xx年10月1日正式上線各大影院,對於《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獻禮祖國70週年的電影,其主要講述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期間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關於觀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觀後感,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心得感悟800字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一

每一種新媒介的出現,都會引起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與重構,電影和電視劇的蓬勃興起讓數字影像開始介入歷史書寫的過程。能夠以生動的影像將歷史事件或者歷史階段重現在觀眾面前,電影與歷史的交叉從電影誕生開始就已經必不可免。一部呈現歷史事件的電影,不僅要能讓觀眾瞭解歷史,更重要的是能讓觀眾走進歷史語境,從人物與事件之中汲取現實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獻禮片,電影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年以來七個重要的歷史瞬間。7位導演,執導7個故事,演繹7個瞬間:《前夜》回憶新中國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相遇》致敬國防科研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奪冠》回顧女排奪冠時刻,《迴歸》再現香港迴歸一秒不差的堅持,《北京你好》品味一場“開在家門口”的奧運會,《白晝流星》演示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護航》述説巾幗飛行員藍天故事。電影由號稱“中國電影夢之隊”的七位導演陳凱歌、黃建新、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分別擔任七個部分的導演,演員陣營龐大,既有老戲骨葛優等人的加盟,也有演技出色、深受青年觀眾歡迎的朱一龍等新生代演員的參演,這樣一部背景波瀾壯闊、製作精良、實力雄厚的影片,其反映歷史重大時刻的敍述語言與展現風格,在上映前,就已經萬眾矚目,萬人期待。

沉浸在電影所賦予我們的共享情感裏,我們為了那一面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而感動,為真實的科研英雄而讚歎,為女排的勝利而歡呼,為香港迴歸儀式上護旗手的軍姿而震撼,為奧運裏小老百姓的詼諧而歡笑……《我和我的祖國》,七個篇章,敍事角度各異,敍事風格不同,但是全劇卻有貫穿始終的靈魂:《我和我的祖國》在歷史事件的敍事結構上,平衡了歷史電影的“真實性”和“虛構因素”的衝突,融合了展現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和“不確定性”之間的深層關係。

真實與虛構的平衡 電影必然要使用大量“虛構因素”,從而達到展現的目的。近年來,一些歷史電影和電視劇,由於大量使用虛構因素,從而導致了歷史事件、歷史場景、歷史人物的偏移;而電影本身所具有的通俗化、流行化的特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觀眾對於歷史真實性的認知。 《我和我的祖國》卻取材嚴謹,尊重歷史事實,真實再現歷史場景,樸素刻畫歷史人物,保持了大方向的歷史真實。從新中國建立,到科研的發展,到香港迴歸,到北京奧運會……對重要歷史時刻的描述,毫無偏差,極盡還原。尤其在《迴歸》中,由朱一龍等人飾演的護旗手,在儀式上分秒不差的升起國旗的那一刻,從走路的姿勢、到環繞的角度、到升旗的動作、到凝望的眼神,都與原場景高度契合。 同時,在人物羣像塑造中,電影更趨向於將歷史拉伸到現實生活,以小人物的視角敍述歷史的變革和滾滾向前的車輪。部分小人物和相關情節的“虛構性”創作,是導演和編劇們得以揮毫潑墨、精巧佈局的自由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電影人能夠進行一場裹挾着歷史、演員、觀眾、場景等諸多因素的“思想實驗”。出租車司機、小護士、沙漠青年、科研人員家屬……他們“虛構”出的眼睛,倒映着歷史的顏色;他們“虛構”出的情感,澎湃着愛國的激昂;他們“虛構”出的羣像,襯托出中國的蒸蒸日上! 真實的歷史事件,虛構的小人物羣像;真實的歷史時刻,虛構的細膩情節;真實的愛國情懷,虛構的情緒渲染……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平衡有道。

真實與不確定性的融合 歷史是“難以捕捉”的,“真實”其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歷史事件的確是發生了,我們可以知其宏觀的結果,但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心靈和眼睛,任何人的看法都不足以稱其為“真相”。 歷史微觀因素的“不確定性”,是創作者能夠根據歷史資料而創新和植入的電影思維。《我和我的祖國》所展現的歷史事件由於時間並不久遠,重要人物的塑造,多取材自真實的故事。雖然創作框架縮窄,但歷史“不確定性”的電影植入,仍然遊刃而餘。迴歸篇中“一秒不差”的談判是真實的,鐘錶店老闆和香港警察的出現是不確定的;科研人員三年與家人失聯是真實的,在車上偶遇是不確定的;奧運五環是真實的,出租車司機的滿臉傷痕是不確定的;新中國升旗瞬間、香港迴歸瞬間、原子彈引爆成功瞬間……羣情激奮是真實的,步調一致表達激情的方式是不確定的。 導演們遵循着歷史的基本真實,根據已有的資料進行藝術加工,使“不確定性”的表達相對合理,並融入了真實的因素,形成了“真實性”與“不確定性”相結合的“相對真實”。也許“不確定性”正是這種歷史真實的藝術魅力所在。如果有一天,當後人不再去追尋歷史真實的微觀因素的時候,藝術的歷史也就成為了雕刻人們思維的歷史。

《我和我的祖國》,找準了真實與虛構的平衡點,促成了真實與不確定性的融合,平衡融合之後,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對於都有一顆中國心的觀眾來説,堪稱震撼。無數次舉國歡慶的激動,匯成淚水的江海;無數次愛國的激情,一次性洶湧澎湃;無數次湧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重比日月河山!這些,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優秀的獻禮片——獻禮崛起中華,譜寫盛世之歌!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尤其是海外的遊子、華僑更有感同深處,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只要一聽到《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我就會精神振奮、熱血沸騰,被這種愛國的情感所感染。當我得知作為獻禮建國七十週年的一部電影也叫《我和我的祖國》時,便以“飢望炊煙眼欲穿”的心情在等待着這部電影上映。

這部電影分為了《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篇章,按照時間順序演繹了1949年9月30日建國前夜籌備、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20xx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20xx年9月3日天安門閲兵及20xx年7月30日朱日和閲兵的故事。這部電影卻讓我瞭解了在建國七十年來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前夜》是以天安門前國旗的旗杆設計安裝者林治遠爺爺為原型的故事。在開國大典的前一晚,大家為了確保電動升旗裝置不出現任何紕漏而反覆測試,46秒的國歌、22.5米的旗杆高度,還要考慮國旗重量、天氣因素,他們是那麼的精益求精。當鑄造旗杆固定球的原材料缺少時,北京城的老百姓紛紛送上自家的收音機、眼鏡、洗臉盆等物品去提煉稀有金屬。所有人對於新中國的成立,已不僅是歡慶,而是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

《相遇》講述了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高遠寧願自己被輻射,也要保護原子彈裝置的故事。當看到高遠得知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後,他那發自心底的滿足和此生無悔的表情,讓我淚流滿面,為祖國奉獻自己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正是有了無數的像“高遠”一樣的小人物為國防事業奉獻終身,才會有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才會有了我們祖國今天的強大。

《奪冠》、《北京你好》和《白晝流星》讓我看到了平凡人那種最動情的抉擇,最真誠的善良;《迴歸》和《護航》讓我看到了我們祖國強盛的國力讓我們國民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尊嚴。

七十年來,我們祖國面臨過各種困難和危機,但是一股核心的力量把我們人民的心聚集在了一起,頑強不屈地去消滅困難、堅定不移地去解決危機!

“中國”,多麼偉大的詞;“和平”,極其美麗的詞;“團結”,飽含力度的詞!三個詞,三種情,體現的不就是咱炎黃子孫的心聲嗎?

我國這五千年的歷史並不是那麼風平浪靜、平平坦坦,而是經過了無數坎坷才走到了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個令我們自豪而又敬佩的祖國!在自豪的同時,我們還應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讓“和平”,讓“團結”從中國走向全球!

這是一部主旋律的愛國電影,讓我們回憶見證那些歷史時刻,激發油然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更想從電影本身出發,電影拍攝的角度,本身也彰顯着時代的進步和國人的自信。

我們不再需要那種吶喊式的表達,我温柔地看待世界,那是一種內心的強大。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三

十月七日下午,我和兩個女兒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深深地體現了民族自豪感、樹立了民族自信心。一邊觀看電影一邊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由《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單元式的故事組成,記錄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七個最具代表性的大事件,每個故事都充滿正能量,導演們的角度都是從小人物出發,從而展示大背景下的温情。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也是最讓我感動的非《前夜》莫屬。在開國大典前一天,電動升旗杆的試驗只做了四次,但因為安全的原因,天安門早已戒嚴,無論是什麼人都無法進去進行實驗。就連當時的總設計師林治遠,在這種情況下也無法確保“萬無一失”,無奈,他只好將天安門的旗杆按照1/3的比例製作好,在天安門附近的小院中做實驗,經歷了停電、原材料短缺等困難後,在實驗即將宣告成功時,意外卻突然出現了:升起的國旗被捲進了旗杆裏!阻斷器失靈了!這要是發生在開國大典上,後果將不堪設想。但固定國旗的阻斷球需要用鉻、鎳等稀有元素來重新鍛造。他們四個人幾乎借遍了整個北京城,仍沒有發現相符合的元素。

當時除了林治遠,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只想着在開國大典上碰碰運氣。這時,林治遠的一番意味深長的話,讓所有人都醒悟了,他説:“你以為升起來的只是一塊紅布?那是我們的國旗!更是中華民族的尊嚴!”突然,一大羣人湧入了小院兒裏,原來是北京城的老百姓,他們都是來捐獻金屬的:有的大爺舉着自己唯一的旱煙管;有的廚子拿着吃飯的傢伙--勺子;抱着孩子的父母説,這是孩子的長命鎖;“我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這是我們實驗室僅有的一塊原石”,身穿長衫,戴着眼鏡,用手絹仔細包着的原石,還有知識分子那篤定的眼神……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時許,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空準時冉冉升起,這是全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結晶,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

故事《奪冠》主要講述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以體育健兒為主角,回顧奪冠時刻,重燃女排精神。《奪冠》這段小故事選擇了拍在上海弄堂裏生活的普通居民對於當時中國女排奪冠的歷史瞬間的熱情。這個小故事的主演是一個年僅10歲的小男孩鼕鼕,故事的開始就逗笑了觀眾,這個還在上國小的小男孩已經“情竇初開”,喜歡上了自己班的同學小美,但是還沒等表白自己的心意,小美就要出國了。既然沒辦法挽留,鼕鼕能做的就是給小美送離別禮物,然而這個禮物雖然歷經艱難坎坷,但最後也沒送出去。

在小美要離開的這一天也正好是女排奪冠的關鍵時刻,當時鄰里就只有鼕鼕家有電視,然而電視機的天線並不是很好,而且天線放置的位置也就只有鼕鼕可以去,所以他一邊掛念着小美的離別禮物沒有送,一邊還要調整天線。最後鼕鼕在給小美送禮物還是觀看中國女排奪冠之間選擇了中國女排,當所有的人在為女排奪冠而歡呼的時候,而我們的小可憐鼕鼕卻哭得很傷心……《奪冠》這一故事雖然以小男孩鼕鼕為主線,但實則是突出了中國女排的女排精神,它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講述了女排精神,這也讓觀眾們的感受更加具體、更加深刻。

整部影片的七個故事雖然代表的是不同的時刻,但是他們的終點都是——中國。《相遇》裏為原子彈研發事業而放棄愛情的高遠與方敏,《迴歸》裏保證升旗時間分毫不差的鐘表匠和升旗手,《北京,你好》當中將唯一的奧運開幕式門票送給汶川孤兒的出租車司機,《白晝流星》裏在貧困荒漠中因目睹航天英雄迴歸而被激勵的少年,《護航》當中舍小愛為大愛甘作備飛的女飛行員……在《我和我的祖國》當中,這些平凡人是祖國重要時刻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亦成為這部獻禮片當中的真正主角,而從這些親切的角色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屬於全民的國家記憶,更由人及己激發起內心深處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深情,讓中華兒女的回憶與情感在一個接一個的輝煌時刻中醖釀並最終爆發,實現真正的全民獻禮。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四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今天上映,我原以為是一部簡單的愛國教育片,沒想到,我卻數次被感動着……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我們普通人的共同記憶。

普通的愛國情懷很簡單,就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用心做好,盡應該盡的責任,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前夜》中由黃渤扮演的林治遠,真實而又令人感動,他把一個個細節用心去做好,就是為了開國大典升旗時,萬無一失,只有萬無一失才對得起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的戰士們。當他爬上旗杆,重新焊接阻斷裝置的那個瞬間,的確被他感動了。一面國旗的升起,此刻具有重大意義。一如在《迴歸》中,那面在香港國土上升旗的五星紅旗一樣,讓丟失了150年的香港迴歸祖國的懷抱,讓無數人牢牢地記住了這一刻。為準時升起五星紅旗,保證香港迴歸“一秒不差”,升旗手所付出的汗水,讓人感動不已。同時也預示着“一國兩制”的第一次實現,讓國人驕傲,自豪。

明天就是國慶節,是祖國母親誕辰70週年,我們的小城,到處飄着五星紅旗,此時此刻,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祖國強大,富強的背後有多少普通人在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當看《相遇》時,我也被影片中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而歡呼的人們而感染,為那些為祖國強大而付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們而落淚。國力的強大離不開科技,就像我們的航天事業一樣,迅速崛起,勇往直前。

我們民族需要一種精神,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就像袁隆平院士在闡述的成功祕訣時所説“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四者缺一不可,雖然只有簡單八個字,卻詮釋了袁隆平院士一生成功的祕訣。這也給當代年輕很好的啟發。保持終生學習的精神,成功無捷徑,成功更需要智慧和靈感,當然還要有不可或缺的機遇。也一如當年女排精神,給我們整個民族樹立了榜樣。郎平的“鐵拳頭”是靠汗水練出來的。就像郎平教練所説,我們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今年的女排又優異的成績為祖國慶生。《奪冠》中鼕鼕這個可愛的孩子,他的所作所為,令人感動。當年,民眾們就正是這樣追捧着我們的女排,影片再現了八十年代的生活場景,讓我瞬間回到少年時代。

當年村裏就一台電視機,為了讓村裏人能夠看上電視,那家人每天都要早點吃晚飯,把那台小小的黑白電視搬到院子裏,不多一會兒,院子裏就站滿了人。後來,村裏陸續增添了幾台電視機,才給那家人減輕了壓力。

人們渴望精神生活,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精神生活多麼富有,多麼方便獲取。可愛的鼕鼕站在天線台上,汗流浹背,那小小的姿態真美!這於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愛國教育。一如我們的校長在國旗下的講話所説的:愛國,就是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不踩踏花草,不亂丟垃圾,認真上課,聽老師和媽媽的話,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國,就在我們的舉手投足間。

張北京是北京的普通市民,以他獨特的經歷詮釋了一個北京市民的高素質,大情懷。他雖然看起來玩世不恭,但當得知四川男孩來北京就是為了替在地震中死去的爸爸摸摸鳥巢的欄杆時,他毅然把自己得來不易的僅有的門票送給了那個男孩,而那個男孩連他的姓名都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小人物——樂於助人,心地善良。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護航》中的呂蕭然,更讓人敬佩。關鍵時刻,能夠做備飛,對於她而言,貌似是失去展示自我的機會,實則是一種大格局。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像呂蕭然這樣的人,能力超然,敢於不斷地挑戰自我極限,就是為了心中的夢。小我和大我,孰輕孰重,在關鍵時刻,就看個人素養和格局了。

觀看這部影片,一改我對愛國教育片的偏見。這部影片中的七個小故事,都是以普通人的視角詮釋他們的愛國情懷。我作為特教人,該怎樣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所在?我們盡其所能,康復有障礙的孩子們,補償缺陷,挖掘潛能,讓孩子們能夠自理,自立,自強,為社會減輕負擔,為不幸家庭提升幸福指數,這就是特殊教育的價值所在吧。

多年來,我們特教人一直在修煉着一顆大愛、大善之心。面對殘缺的生命,我知道,有時我們也無能為力,但我們的一個温暖的笑容,一句關愛的話語,也能讓這些孩子的心靈得到慰藉。只有愛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智慧引領孩子們與命運抗爭,需要我們的一顆堅持之心幫助家長帶孩子們走出孤獨的世界,需要我們活成一束光源,照亮這些不幸家庭的未來……

這是我們特教人的愛國情懷,一個普通人的愛國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五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電影,叫《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片。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由7個導演排成的7個小故事組成,故事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行》和《護航》。

《前夜》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相遇》講的是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故事,《奪冠》講的是中國女排在世界大賽中三連冠的故事。《迴歸》講的是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迴歸祖國懷抱的故事。《北京你好》講的是20xx年奧運會在北京鳥巢巨星的故事。《白晝流行》講的是20xx年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器結束太空旅行,回到祖國的故事。《護航》講的是20xx9月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護航》了。

《護航》將的是女兵開戰鬥機的場面,開戰鬥機的女兵叫呂瀟然,她真是從小天賦過人啊。呂瀟然從小就能順着大煙囱的梯子爬到頂上,再跳下來,這正常人可做不到啊。當了女兵之後,要測離心引力,看暈不暈,可到6檔的時候,她已經被轉吐了,教官説:“行了,女的6檔成這樣已經不錯了,可以弄個7。”呂瀟然卻説:“你7,我還8呢,給我弄個8!”再測的時候,她已經快昏過去了,可她想到了小時候,終於堅持了下來。最終她出色的完成了國家交給她的任務。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啟示:堅持下去,事情就會成功!

看到我的祖國由弱變強,我為我的國家感到驕傲和自豪。祝願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