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體會範文

焦裕祿的事蹟在60年代早已有口皆碑了。現在,他的事蹟又重現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在當今社會,他那樸實無華而富於真情的力量使我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撼。小編整理了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體會範文

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

距離焦裕祿生活的時代已經很遠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已經極大的改善了。

現在的領導幹部,已不必要象焦裕祿一樣,為革命出入虎穴狼窩,隨時準備丟掉性命,因為現在和平了,輕易不會打起來了。

現在的領導幹部,也不必象焦裕祿一樣,騎個破自行車在暴風雨中連滾帶爬地前行,因為現在有電話、有專車、有代為跑腿的工作人員。

現在的領導幹部,也不必象焦裕祿一樣,有病不治硬挺着拼死工作,因為現在機關龐大有的是人沒事幹,少了誰都不要緊,自己最要緊。

甚至在一些人的眼裏,焦裕祿就是過時了,市場經濟下在官場裏混人不為己就是傻子。

我們承認,焦裕祿生活的時代的確離我們很遠,但焦裕祿的精神仍然是我們現在所迫切需要的。

焦裕祿忘我的工作精神,與我們今天倡導的敬業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必須保持對自己工作職責的一份敬畏,沒有責任心就什麼也幹不好,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擠出就業市場。

焦裕祿的犧牲精神,與我們今天講的奉獻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當然除非特殊條件我們不能輕易犧牲生命,但是各種個人利益的犧牲仍是正常的,尤其是個人利益複雜多樣的情況下。

焦裕祿的艱苦奮鬥精神,與我們今天的愛國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離開艱苦奮鬥就不可能有我們國家和民族復興偉業的實現。領導幹部當然不需要象焦裕祿一樣穿破衣、騎破車、住破房,但肯定不能開超標豪車、建奢侈樓堂館所。

焦裕祿的時代過去了,但是焦裕祿未竟的事業正由我們繼續;焦裕祿那個時候的艱難困苦過去了,但艱苦奮鬥不過時;焦裕祿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可能過時了,但忘我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不過時。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蓋棺論定”。影片開幕焦裕祿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萬的人民羣眾自發的為他送葬,戀戀不捨的告別他們的好書記。滿天飛舞的白花紙錢,飄落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一槨棺木被人們抬着徐徐地走向墓地,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撕心裂肺地哭喊着親人焦書記。“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這是人民羣眾對他的最高褒獎。影片用倒敍的手法,再現了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的心路歷程,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優秀品質。

1962年12月到蘭考,1964年5月去世。他在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裏,面對黃沙、內澇和鹽鹼,作為共產黨員的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帶領蘭考人民克服萬難,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頑強拼搏,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為黨為民、無私無畏的偉大人生,真正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着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蹟感動了整整兩代人!“心中始終裝着人民羣眾,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對焦裕祿最精準的評價。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着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他是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更無闊氣。剛到蘭考縣委報到時,竟然被一羣衣衫襤褸的流浪乞丐圍住,分搶了他包裏僅有的幾個窩窩頭;他第一次主持縣委會沒有講話沒有指示,帶來全體與會領導幹部去了火車站,親眼目睹了大雪紛飛的夜晚蜂擁上車的逃荒難民。焦裕祿個人生活極為樸素,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小鹹菜、窩窩頭,他的兒女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捱餓受窮,沒有絲毫的特殊化。他是真正的人民公僕。

他是一心為民、實事求是的榜樣。他堅持生活在羣眾之中,真正地同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哪裏最艱苦,哪裏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黑市買糧,集中體現了他直面特殊現實、心繫羣眾安危和敢於擔當責任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蹟給予我新的感受和新的啟迪。人生的真諦是什麼?人應當怎樣活着?我們到底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名黨的幹部,都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認真學習,不畏困難,艱苦奮鬥,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更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折腰,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不斷開拓進取,保持工作激情,永葆昂揚鬥志,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焦裕祿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卻永垂史冊、永照後人。

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二

1962年12月,焦裕祿被派到蘭考縣工作。面對蘭考逃荒的人民,他讓所有的黨員幹部用自己手上的買米、面的錢給荒民買東西吃。但自己只吃窩頭和小鹹菜。生活如此艱苦,但他還是處處想着別人。他是多麼有愛心呀!他不顧患病的身子。和風雨搏鬥,去考察災區地形,想了種種辦法去幫助災民。災民從心裏面愛戴他,尊敬他。為了讓蘭考的災民能過上好日子,他都可以犧牲自己,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呀!最讓我感動的是一次家中只剩下一點錢了,妻子説要給孩子做紅燒肉,可一出門,就碰上了焦裕祿,他説自己把錢送給別人了,不要買肉了。晚飯時,小兒子要吃肉,哭鬧着將窩頭扔到了地上。焦裕祿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他把窩頭拾起來,並耐心的説:“孩子,咱們有窩頭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有的人連這也吃不上呢?”小兒子好象聽懂了爸爸的話,點了點頭,表示記下來了。

在焦裕祿快住院的時候,還一直堅持工作,想着蘭考的人民。他總是這樣關心羣眾而忘記了他自己。在他去醫院時,村民們老老少少不約而同的一個也不少的都來了,蘭考的人民説“一定要親自送他”。可見焦裕祿在蘭考人民心中是多麼偉大呀!

42歲是一個人一生中施展雄心壯志,最輝煌的時期,可是焦裕祿卻匆匆的走了。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銘記在蘭考人民,全國人民的心中。我們要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髮揚下去,為了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

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三

焦裕祿的事蹟在60年代早已有口皆碑了。現在,他的事蹟又重現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在當今社會,他那樸實無華而富於真情的力量使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撼。焦裕祿的精神是偉大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開放出來的壯麗的花朵。

影片敍述了:1963年,中國面臨自然災害,蘭考又是窮縣,焦裕祿這個縣委書記當得可不容易啊!他不怕困難,完全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辦事。在車站裏,他幫旅客提包袱,拿重物;節日裏,他為老人送米、送錢;百姓家裏,他發動羣眾戰勝災害;辦公室裏,他動員幹部為人民着想……這一切,不能不催人淚下,讓我們班的小男孩都掉淚了。

焦裕祿堂堂一個縣委書記,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補丁衣服,吃的是紅薯。他的女兒經常受到嘲笑,原因是一件花棉襖衣服從9歲就開始穿,她為什麼不換呢?原因有兩個:一是以為家裏窮,二是家裏的錢被爸爸拿去當救濟金了。

看到這裏,真讓人傷心。我怨,焦裕祿他真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我也愛,焦裕祿他捨己為人的品質令人欽佩。

焦裕祿艱苦樸素的精神是共產黨的典範,人民的驕傲。臨終前他還在惦記着地裏的莊稼。

電影看完了,但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焦書記,您沒死,青山記着您,人民羣眾記着您。我們要把您的精神發揚光大,讓我們這一代身上放射出燦爛光茫。

故事裏的中國之焦裕祿觀看心得四

今天下午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焦裕祿》,之前最早的時候我記得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過,那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們瞭解一下這個人物,學習他的奉獻精神,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不是被電影的某些情節感染的潸然淚下,只是記得一個情節,就是用茶杯蓋頂着自己疼痛的胃部。今天再次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其中很多的情節感動的淚如雨下,可能是因為自己當了媽媽的緣故;更多的是被焦裕祿這種精神所感動。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羣眾的温飽,不顧自己的身體,不顧自己的名譽,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贏得了民心。他在河南蘭考縣雖然工作了只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這一年多的時間,每一分鐘他的心裏都想着人民,都為了人民羣眾的温飽問題而忙碌奔波着。電影中有一位和焦裕祿一起的領導幹部——吳書記,他的一言一行和焦裕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焦裕祿同志説過一句話:人民羣眾滿意的事情黨就會滿意,人民羣眾不滿意的事情我們的黨也不會滿意。這句話充分説明了我們的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羣眾,黨的一切工作就是以人民羣眾為根本,如果是脱離了人民羣眾,那麼在那高談闊論什麼政治思想,一切都是空談。

反思我們今天的社會,很多領導幹部的所作所為已經脱離了人民羣眾,有些甚至是損壞了人民羣眾的利益。今天當我們的物質條件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世界卻很空虛,為什麼?因為我們缺少了很多高尚的精神追求,比如奉獻、誠實、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