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精選14篇)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

20__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候選者近日公佈,天津的王婭入圍21人(團隊)候選名單,這是天津人的光榮!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精選14篇)

今年春節過後,王婭的故事傳遍津城千家萬户,無數人被這位心存大愛的普通女工感動着……王婭用微薄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直到生命盡頭仍將個人的“全部”捐獻給社會,充分詮釋了忘我的志願者精神。

今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和平區新興街朝陽里社區,聆聽了社區志願者們的“志願故事”,為社區志願者們點贊,稱讚他們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王婭正是天津奉獻愛心、奉獻社會的志願者中的優秀代表。

我們身邊的志願者們,或許同王婭生前一樣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也許他們只是一次次俯身撿起垃圾,也許他們只是給養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服務,也許他們只是對社區貧困家庭噓寒問暖……但他們用一個個看似微小的行動,體現着新時代的志願者精神,匯聚一顆顆愛心,凝結成巨大的愛的力量。

這一年就要過去了,王婭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王婭的精神卻始終與我們同行,讓我們為王婭點贊。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2

在觀看王婭先進事蹟視頻的過程中,好多老同志連連稱讚“不簡單”、“不簡單”。為國家電網公司有這樣的退休職工感到自豪,有些老同志的眼眶都濕潤了。

看完視頻後老同志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有人提問説:捐資助學的善舉人人都能做,為何王婭的事蹟會如此感人?有人用毛主席的話進行了精彩的回答:人做一兩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30年如一日,節衣束食,不計名利,甚至省下救命的錢也要捐給寒門學子,誰能做到?這就是她的感人之處。

當然,我們今天學習王婭事蹟不是要大家都去省吃儉用捐資助學,而是要探討如何學得更有“深度”。我們退休老同志有大量的時間、有對電力行業的瞭解,完全可以在服務企業中心工作上有所作所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家電網公司被列為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之一,就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這是何等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

我們老同志要發揮自己所長,持之以恆加強“三型兩網”知識的學習,為即將到來的“三型兩網”建設進社會、進小區做一個稱職的義務宣傳解釋員,服務企業中心任務,這才是我們今天有“深度”的學習王婭精神的一種體現。當然我們還可以有其他有深度的學習,只要心有愛心,胸有公司和社會,我們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責,就能學出更多的“深度”。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3

王婭的事蹟,得到了西青區上下的高度關注。記者們密切跟蹤記錄着王婭善人善舉的點滴。在繁重採訪工作中,我們總是願意擠出一點時間去記錄她。我們多希望自己快一點,再快一點,把她的故事寫得生動,把她的鏡頭拍得美麗。終究,我們來不及對她説謝謝,來不及與她擁抱,來不及了。今天,我們赴王婭最後的約。

記者的眼睛,一直為尋找西青的美睜開,記者的眼睛,也被王婭真情打動而輕輕閉上。鋼鐵意志鑄成的新聞戰士,不會在大雨滂沱的報道中流淚,不會在幾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淚,然而今天,我們都哭了。新聞也許會過時,紙張泛黃,影像模糊,網頁丟失……但王婭的精神會永遠在我們的報道中湧動。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4

一、學習她恪盡職守、忠誠擔當的專業精神

王婭,1976年成為一名電力工人,1986年進入天津高壓供電公司(現國網天津檢修公司)工作,先後在220千伏北郊變電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長,20__年5月退休。在王婭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堅持學習,求知探索,勤奮鑽研電力專業技術。她參與編寫的《電力系統運行技術問答》作為變電運行專業培訓的基礎教材,在全國電力系統使用了十幾年,她參與主持編寫的《監控中心現場規程》等技術規範,在天津市電力公司變電運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始終堅守變電運行一線,一絲不苟落實各項工作要求,累計執行操作票3100多張無差錯,僅在退休前一年時間裏就發現並緊急處理了7次設備缺陷,實現了26年安全生產無責任事故,展現了一名優秀變電運行職工的風采。

二、學習她扶弱濟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婭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捐款捐物等活動,用大部分積蓄捐資助學,情暖寒門學子。1989年“希望工程”剛剛發起時,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婭就捐出100元。從1998年抗洪救災到20__年汶川地震,從南方水災、西南旱災到青海玉樹震災、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從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到天津市慈善基金會,王婭愛心捐贈的足跡從未間斷。退休後的17年裏,她把捐資助學當做畢生心願,累計捐贈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揚社會公德,生動詮釋了志願精神,善行天下,大愛無疆。

三、學習她淡泊名利、大愛無聲的人格力量

王婭為人謙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舉在退休多年之後才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個受捐助者,處處為別人着想。中央電視台《朗讀者》邀請她錄製公益節目,她到場支持但婉拒出鏡,説“不要給孩子們帶來心理負擔”。當時一名受助學生就坐在她身後,她始終不肯相認。在她病重時還跟隨興華青少年基金會遠赴甘肅山區家訪,渾然忘記病痛折磨。她樸實無華的仁愛之心、默默無聞的奉獻之心,體現出一名普通職工的高尚品行。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5

1986年底,顧誦芬調到航空工業部科技委任副主任。儘管離開了飛機設計一線,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於航空裝備的關注,並且在科技委主要負責預研工作。

在此後的工作中,他先後組織負責了戰鬥機主動控制技術(ACT)的預研,並取得成功和推廣應用。1994年,他組織王道蔭、鍾銘鈺和620所、628所的同志一起,經過飛機、發動機、武器、電子等30多位專家討論、審議,形成了對現有軍機提高作戰能力的初步建議,被當時的航空工業總公司採納。1996年,組織和參與了殲7E改進建議的擬定工作,年底形成了報告;組織和參與了殲8D改進的建議擬定工作,形成了建議報告;組織和參與了轟6改進的建議報告擬定,形成了建議報告。

1997年,撰寫了15年軍機發展規劃初稿。

1999年以來,顧誦芬領導科技委飛機專業組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涉及民機、大型飛機(包括大型客機和軍、民用運輸機)、轟炸機、高超聲速飛行器、無人機、教練機、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外貿機及CFD技術等。形成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和建議書達20多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為航空工業和國家決策提供了依據,促進了飛機技術的發展。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6

我們一起回到半決賽的畫面來探探究竟吧。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所有的'運動員已經就位,屏氣凝神等待槍響,現場緊張得空氣都要凝固了。

砰,發令槍一響,世界頂級高手飛奔出去,而蘇炳添,一個亞洲人,在這羣高手如雲的隊伍裏顯得是那麼弱小,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蘇炳添能堅持住嗎?只見他咬着牙,瞪着的眼睛似要噴出火來,頭髮被風颳了起來,腳下像踩着風,跑得飛快,這幾秒很漫長,好像捱過了幾個世紀。漸漸地,蘇炳添反超了一個,反超了兩個……一路領先。啊,真是太帥了,看得我熱血沸騰,忍不住在屋子裏轉起圈來。

估計這種速度快到連蘇炳添自己也沒有料到,調皮的蘇炳添還不忘轉過頭去看看超過對手多遠,“哎呀,這可要壞大事,會不會被超過呀?”我的心裏又一陣緊張,不過,蘇炳添依然遙遙領先,以絕對優勢位列小組第一,用時僅9.83!好傢伙,他書寫了100米的歷史!全場沸騰了!

男子100米,那是黑種人的強項,白種人和黃種人能夠進半決賽,那實屬不易,這次蘇炳添代表中國,代表亞洲衝出了世界,站在了決賽的跑道上,蘇炳添他突破了亞洲人的記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當中國和蘇炳添的名字出現在跑道上,大家激動到淚目,這條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上,終於有了中國和中國人的名字,不愧是我心中的蘇神。

賽後,記者採訪蘇炳添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好成績的?蘇炳添非常淡定,只説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想,年齡、種族不是問題,科學訓練就好了。

簡短卻極具力量的話語,讓我在遇到困難時想起了你,你讓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創造歷史,只要自己想。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7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後,我對獲獎者的事蹟非常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後,他終於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後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並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七級的水平。他每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後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着。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一定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傑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着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後悔;黨的幹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後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8

“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張海迪的這句話用在朱麗華身上或許再合適不過。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為嘉興首位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當62歲的朱麗華站上講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説:“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温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千餘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朱麗華由志願者攙扶着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台。

朱麗華並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朱麗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學成歸來後,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朱麗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為盲人造光: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經歷過痛苦和絕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何其珍貴。

上午9點左右,位於嘉興市區和興北路353號的麗華推拿診所內,已經忙碌起來了。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説,隨着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着對她來説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於是,她希望用診所“造光”,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啥模樣。”在福利院相識後,盲人吳阿姨與朱麗華已相伴28年了。“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就把我帶到哪裏,比自己親姐妹還親。”

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生活上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還免學費。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

“朱醫師,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每當有人不解發問時,朱麗華總會淡然答道:“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麗華對自己很摳,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才壞。 

用餘生發光:夢想的傳遞是一輩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麗華的生命中,還有一羣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幫孩子。”

1991年,朱麗華第一次在廣播裏聽到“希望工程”這個詞,一下子被觸動了。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氣拿出近3個月的工資140元,資助了雲南兩名貧困學生,也開啟了她的助學之路。

在朱麗華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內,“藏”着一沓沓匯款單,以及受助孩子們給她寄來的成績單和感謝信。“這才是我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朱麗華摸着一張張信紙,不自覺地笑了。

對於即將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的朱麗霞來説,朱麗華是她夢想的領路人。20__年,品學兼優的朱麗霞如願考上大學,卻因學費發愁,好在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學費,為朱麗霞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與朱阿姨沒有血緣,勝似血緣。”朱麗霞説:“我知道張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對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響,而我想對朱阿姨説:‘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樣!’”

28年來,朱麗華累計捐助貧困優秀學子480多人次,助學款達333萬元。可對自己,她摳到了極致:腳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了才換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朱麗華説。

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朱麗華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説:“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9

每個人的兒時都會有一個夢—“軍人夢”,每個青年幹部都想成為一種人—“焦裕祿”,作為青年幹部,我也有過軍人夢,現在焦裕祿也是我的追求,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地成為我們的榜樣,甚至讓自己成為其他幹部的榜樣,從張富清同志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忠誠於國家。張福清同志在部隊保家衞國,為了國家和人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巨大力量,他英勇無畏、衷心為國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永不磨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我們要有張富清的忠誠,堅持政治站位,堅定“四個自信”,不做政治上的搖擺人、“兩面人”,忠誠於黨,忠誠於國家和人民,聽從黨和國家的號召,危險時刻不畏懼、不退縮,英勇向前,時刻準備為國家和人民犧牲一切。

二是忠誠於人民。到地方,張富清同志把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兢兢業業為人民造福,他是另一個真實的焦裕祿,是另一個真實的孔繁森,是人民的好公僕,國家的好乾部,是我們廣大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代的幹部,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培育“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不慕名利,一心為民,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時刻把人民需要放在心頭,落在工作,切實擔負起人民羣眾脱貧致富的責任,做好新時代的張富清。

作為黨員幹部,網紅不是我們的榜樣,物質財富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有自己該有的學習榜樣,那就是焦裕祿、張富清等人,做為新時代的幹部,做人就要做張富清。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0

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

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

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

……

一串串數字

拼湊出盲人中醫師朱麗華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1

“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庫爾班·尼亞孜。”當這樣的評語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響起時,庫爾班·尼亞孜熱淚盈眶、百感交集。他説:“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更沒有祖國邊疆地區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

庫爾班·尼亞孜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小校長。他20xx年如一日,在祖國邊疆地區推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用教育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樑。

父親為他取名“庫爾班”,是希望他做一個像庫爾班·吐魯木一樣的人。

“毛主席曾接見過庫爾班·吐魯木大叔,因為他愛黨愛國、甘於奉獻,我也要向他學習,成為新時代的‘庫爾班’。”庫爾班·尼亞孜説。

庫爾班·尼亞孜是依麻木鎮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因為沒有語言障礙,大學畢業後,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可當他回到家鄉,看到的卻是鄉親們貧窮的面貌和落後的思想。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帶着患病的孫女去藥店買藥。他告訴老奶奶,孩子需要進一步治療,卻遭到了老奶奶的斥責:別人是妒忌我的孩子漂亮,遭到了詛咒才變成這樣。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

“語言不通是制約邊疆地區發展的最大障礙,決不能讓它再困擾下一代,必須要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庫爾班·尼亞孜説。

20xx年,他拿出全部積蓄60萬元,在依麻木鎮創辦了幼兒園和國小。

學校自行編寫中華文化教材、開設國學課堂、設立孔子像、教孩子們讀唐詩、唱京劇、練書法……庫爾班·尼亞孜要讓孩子們從小在心裏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加深他們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20xx年來,他創辦的依麻木鎮國小為近100個家庭困難的學生免除學費,累計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

庫爾班·尼亞孜説:“我們的教育事業,就是要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識改變命運。”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2

什麼是女排精神?為什麼女排精神這樣振奮人心?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只要是看過20xx年的里約奧運會,那麼大家就會明白什麼是女排精神,大家就會懂得為什麼女排精神會這樣深入人心,這樣引人深思。

20xx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國的體育健兒們在奧運賽事上面大放異彩,為國家爭得了一枚枚珍貴的獎牌,為中國掙得了一份份自豪與榮譽,為自己贏得了一次次掌聲與歡樂。更讓人值得興奮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瞭,在郎平朗指導的帶領下,這一羣勇敢而又美麗的女孩子們終於贏來了一個令人永生難忘的金牌,實現了真正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華麗逆轉,讓國人為之而動容,讓中國為之而激盪,讓世界為之而震撼。

當然,除了珍貴萬分的金牌讓人振奮之外,最令人推崇的是,女排精神火了,堅持就是勝利,不放棄,不言棄的女排精神真正活起來了。在這一偉大精神的帶領下,不只是體育界大放異彩,倡導女排精神,就是整個中國的各行各業都把女排精神當成了一種奮鬥的動作文/力,堅持的勇氣。

如果説到這裏,你還不知道什麼是女排精神的話,那我想説,女排精神就是一種永不言棄的堅持與毅力,永不服輸的堅強與韌性,永不言敗的決心與勇氣,永不投降的骨氣與俠氣,永不妥協的自尊與自強。正是因為這種震懾靈魂的精神與品質,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巔峯,讓全世界為之喝彩助威,讓全中國為之驕傲與自豪。

而對於女排精神最好的證明就是今年的雅加達亞運會,在這次亞運會上,關注女排的人越來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來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當然,這些女排的巾幗英雄們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她們終究是頂住了壓力,扛起了中國女排為國爭光的大旗。

以此來看,在運動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偉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隊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國人民動員在一起,它讓大家明白了堅持就會看到希望,堅強就會迎來光明。所以,讓我們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義,我們才能夠像這些女排姑娘一樣取得成功,贏得掌聲。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3

我從不驚歎火輪高吐的豔日,從不欣賞瀟瀟暮雨的滿片江天,更從不應和着説什麼高山的鋒利,談什麼流水的清澈。因為我知道,在這天地茫茫的廣闊土地上,最值得驚歎的,不是日月,最值得歌頌的,不是山川,最值得慶賀的,不是逢年過節的喜事,不是眾人的歡呼……。

我要説,熱愛國家的人,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角。如果沒有了他們,日月再輝煌,也不會有人賞識,山河再壯麗,也只能孤零地立在那裏,愛國者用他們“萬物皆我友”的情懷,鑄就了這山河的妖嬈,這魚的鮮活,萬物的富麗。

中國人,是雄偉的傳奇,他們崇尚自由,愛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禮儀,把生命綻放的如此美妙——人民當家做主了,把物質生活的理想大門打開了。在我的記憶中,奧運、神六、疾病、地震……有喜也有憂,自然的災害一次次席捲了華夏大地,無數人在這黑夜裏起誓:“中國既然發展起來了,就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

“挺住,挺住!”這是一箇中國人最偉大的勇氣,看遠天上粘住的枯草,能讓人痛苦也能激發一個人的鬥志,中國人,就是不斷在喜悦中鼓勵自己,在哀傷中激勵自己。歲月的悠悠了這一切,中國人自信,樂觀,有夢想,不怕困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句名言鑑定了這一切,在這披荊斬棘的歲月裏,在每個愛國者的勞動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着。這一切的變化,至今沒有結束,永遠也不會結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偉大的志願,“我們會永遠的報建設祖國的重任傳遞下去!”

如果要問中國的發展為什麼會如此朝氣,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有追求。這是一種偉力,能讓人歷盡萬難而無悔,可以帶着中國人拼出了輝煌。中國人為什麼會有如此追求?——“我們都是愛國人,他們都期望自己的祖國有朝氣,這樣我們才能抬得起頭,可以揚眉吐氣,感到振奮自豪”

在一箇中國人的生命中,不是單一的色彩,而是充滿奇特、雄心、博大的,他們團結友愛、共同努力、快樂學習、舉創成果。他們生命的五線譜,是律動的,是鋼勁的。每一個音符,都像一隻活潑的小燕子,自由盤繞在壁牆,又幸運地吃着青苔……一箇中國人的心靈是美好的,也時時刻刻都牽掛着我們的祖國。從開天劈的的誕生,每一箇中國人,都用它炙熱的心靈去建設祖國。隋堤上,又聽見工人們在朗誦:“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當春波温柔地拍打着堤岸,岸上這柳樹依依,夕陽又穩穩地西沉……我們不經要問,是誰把祖國建設的如此和諧?是愛國人,譜寫了這曲曲和諧……

如今,讓我們作為一個愛國人,去祝福祖國祝福偉大的祖國朝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闊步向前。

感動中國2023王婭個人故事學習心得 篇14

有人看不見光,內心卻澄明如鏡。

她是一個盲人,最喜歡海倫·凱勒的這句話: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脣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麗華,是嘉興的一名盲人中醫師,一名有24年黨齡的黨員。從醫33年來,她憑藉一雙靈巧的手,不僅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也將更多微笑掛在別人脣上。

資助貧困生480人次、捐款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我沒有視力,卻不能沒有事業。”今年62歲的朱麗華,依然起早貪黑,忙碌在診所。她的抽屜裏,靜躺着一張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

喝着南湖水長大,朱麗華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先後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0月10日,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

“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

20__年,朱麗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殘疾人楷模張海迪,兩人述説人生、暢談理想。牽着張海迪的手,朱麗華一臉燦爛。瞬間定格,朱麗華將這張合影擺在診所進門最顯眼處,“每天‘看’幾眼,人就會特別有力量。”

熟悉朱麗華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從她臉上消失。朱麗華曾有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是田徑好手,能跳善跑。然而,兩次意外奪走了她的光明。

18歲,朱麗華徹底跌落無盡黑暗。“當時覺得人生迷茫,躲進房間虛度光陰。”在朱麗華最無助時,一台收音機成了她最好的夥伴。1983年的一天,張海迪的聲音從廣播裏傳出,她自強不息的故事瞬間點亮了朱麗華的內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1985年,在嘉興市民政部門和殘聯的關心下,朱麗華參加了省第一屆中醫推拿培訓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樣,重新喚起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朱麗華邊學盲文,邊練技能。

機會來之不易,她愈加珍惜。“剛學推拿手法時,常因用力不當而拉傷手臂。”朱麗華回憶道,一隻手臂受傷,綁上石膏,靠另一隻手臂繼續苦練。

努力不被辜負。一年後,學成歸來的朱麗華進入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為提高專業水平,朱麗華每天夜以繼日撰寫3篇專業論文,受到了業內肯定。

“困了就往頭上抹風油精,蚊蟲也不來叮咬。”朱麗華記不清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1998年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

從33年前福利院一間房、一張牀,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推拿診所、20個牀位、十幾名員工。“盲人一樣可以成為家庭的頂樑柱。”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自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站”起來的盲人,不只朱麗華自己。

按、捏、揉、顫……推拿室裏,李其忠的雙手一起一落,乾脆利落,手法熟練,不時與患者輕鬆交談幾句。

這分淡定來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滿,1999年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當時兒子只有3歲,工作也丟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憶道。

李其忠忐忑撥通朱麗華電話,沒想到她一口答應收其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氣,成為麗華推拿診所的一名員工。

朱麗華的手温暖過每一位診所員工。每接收一個新徒弟,朱麗華都會手把手耐心教學,幫他們儘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是朱老師跟我們説過最多的話。”在李其忠眼中,朱麗華太拼了,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診所依舊全年無休,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你沒出去旅遊過麼?”記者問道。

“我看不見美麗的風景,患者的一聲謝謝,就是我最好的風景。”朱麗華説。

在朱麗華眼裏,別人的事都是大事。員工陳永明患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各個醫院的醫生都連連搖頭。朱麗華卻不願放棄,將陳永明接到診所為其推拿治療。

一個月、半年、兩年……漸漸地,陳永明彎曲的身子舒展開了,不用枴杖也可走路。“現在我負責診所的收銀,月工資漲到4000多元。”陳永明獲得了“新生”。

越來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麗華創辦的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麗華幫助下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

有人不理解,問朱麗華:“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可能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朱麗華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只考慮自己。幫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項技能,也許就改變了一户家庭、一羣人的命運。

在嘉興市殘聯理事長聞人慶看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長期做好事卻很難,而殘疾人就更難了,朱麗華的情懷鼓舞我們,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是張海迪姐姐寫給她自己的,也是寫給我們所有殘疾人的。”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麗華,卻擁有上百個“孩子”。

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馬上就能自己賺工資啦。”緊緊拉着朱麗華的手,朱麗霞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一籌莫展。朱麗華得知後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資助貧困生,朱麗華總是很大方。1991年,朱麗華從廣播中第一次聽説“希望工程”,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資助雲南兩名貧困學生。

“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就是我最大的心願。”朱麗華説,她已資助貧困學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興市紅十字會助學儀式現場,握手、問候、遞上紅包……朱麗華給29名學子分別送上8000元助學款。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朱麗華特地穿上價格最貴的短袖花襯衫。這是她3年前花100元買的,只在重要場合穿。

朱麗華對自己的摳門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塊錢的一雙鞋一穿好幾年,出門寧願多轉幾趟公交也儘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錢。”朱麗華白大褂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她月工資只有58元卻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又捐款1萬元;20__年,她響應抗震救災號召,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救災建設捐獻了10萬元。

沿診所長廊徑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麗華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間裏,擺有一張桌子和兩張牀,她和另一名女員工一人一張。

20__年4月27日,朱麗華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