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觀後心得(通用12篇)

活着觀後心得 篇1

在那個黃昏,老人福貴,向作者餘華講述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帶有些許無奈,又帶有些許悔意。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輕是隻知道吃喝賭嫖,因此,他家從大户人家變成了窮困的農民,不知哪修來的福氣,他找了一個温柔賢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後卻又被抓去做了壯丁,被放回來後,他本想默默的度過晚年,可他命運坎坷,本該經歷的幾代同堂,卻變成了福貴眼睜睜的看着他僅有的六位親人相繼離世,只留他孤單一人在世上獨活。

活着觀後心得(通用12篇)

合上這藍皮書,強忍住眼淚,我心久久不能平靜。福貴的一生是一個奇蹟,一個所有人都不願經歷的傳奇。在那亂世中,福貴經歷了--、自然災害和生活打擊。這麼多困難,這麼多平常人經歷不了的困難,福貴一個人挺了下來!其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窮苦人民的縮影。

我懂了,我懂“活着”二字了深度了!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來的生者。他們的肩上不僅多了責任,而且少了一個替他分擔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現實,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復生,生者要堅強的面對現實,像福貴一樣生活下去。這樣,死者才會欣慰。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貴的歌聲又一次想起在我耳旁。

活着觀後心得 篇2

福貴的一生只不過是萬千人民在當時大背景下的一個典型和縮影。而餘華通過描繪福貴的悲慘一生,正凝練概括了那個時代人民-運命的浮沉遭遇。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鍊鋼鐵、三年自然災害、__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

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__中經不住迫害,懸樑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一過__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而吆喝中又寄託着多少他對親人以及過去一起受苦受累但一家子團聚的懷念?或是對人生的思索?

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着,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福貴悲慘的一生讓人覺的心酸,一個樂觀的人面對親人的不斷離去,力不從心的他也只能被現實折服,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和擊潰,依然屹立在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與靠全部積蓄買來的老黃牛相依為命着。在黃昏的餘暉中作者看到的是一位滿臉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在他的一顰一笑中卻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人以鼓舞。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福貴人生轉折,是在他輸光了所有家產後開始的。當他挑着銅錢還清債務,他才領悟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知道爹為什麼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而如今,原本身為徐家大少爺的他,淪為一節草民,對他來説,不是畏懼,而是愧疚。他説“我爹死在我手裏了,我娘我家珍,還有鳳霞卻要跟着我受活罪。”

在他的餘生裏,就再也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自從被抓去當炮兵回來之後,他也開始明白,一家團聚就是幸福,能活着就很幸福了,不會再祈求其他了。他開始扛起自己的責任,做個好丈夫,做個好爸爸。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説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對啊,福貴的一生算不上轟轟烈烈,但也絕非平平淡淡。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着,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的離去,他並沒有過度悲傷以至絕望自殺(像春生)一樣,他選擇好好的活,勤勤懇懇地種地,因為他知道,能活到現在不容易,要好好珍惜。一切回憶對他來説,是那麼的深刻,他微笑地面對着自己的過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活着觀後心得 篇3

趁複習功課的間隙,我把《活着》給看掉了。餘華的這本書早有所耳聞,可是一直沒什麼時間,到是張藝謀的電影先看過了。讀過原著之後不由得讚歎這書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劇本,我想編劇更本不用改什麼。故事的描述鏡頭感十足,是我最喜歡的那種講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並不華麗,但平實中卻充滿了力量,是一種能從內心感動你的力量。我不想説什麼涉及靈魂的字眼,可能書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隨便給感動了,但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我推薦。希望每個人讀過之後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着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觀後心得 篇4

活着,兩個普通的漢字,組成一個平淡的詞語,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淒涼而又悲傷的故事。

記得兒時經常聽人感歎:“活着就好”,當時還小,對於這種雖平淡卻又承載太多的話語並沒有多加思考,只是單純的知道,活着是好的。直到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才知道自己所理解的是有多麼膚淺、片面。文中的主人公福貴,一個從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富家子弟,變成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了太多的人世事故,這中間有過多少無奈、惆悵、傷心、痛苦、絕望,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經歷瞭解放前期、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__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的他遇到過多少困難,經歷過多少坎坷,他的一生,實則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這書本只是單純的在寫 他的一生,但也從側面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百姓生活的艱難。

在那時,那個充滿苦難的時代,福貴也是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從一個富家子弟,變的一無所有,父親因病去世,再到後來母親生病,去城裏找郎中,卻被抓去當壯丁。歷經兩年多從死人堆裏爬回來,卻被妻子告知母親已經逝世的消息,且自己的女兒因一次高燒而變成一個聾啞人,而後妻子家珍又患上的軟骨病,就在這種如此艱難的時刻,兒子又因為抽血而死,後來好不容易女兒鳳霞風光嫁人了,卻又因難產死在醫院,死後不到三個月,妻子也撒手歸西。本以為就這樣了,可女婿卻因意外身亡,只留下一個孫子與自己相依為命。可孫子也命苦,因為沒有吃過豆子,而在吃豆子時撐死了。説起來撐死是多麼可笑,但更反應了當時社會的貧苦啊!可笑又可悲。當福貴看着一個又一個致親的人離他而去的時侯,我想,他的心是在滴血的,是在嚎啕大哭的,但他也堅強的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的去面對如此不平的人生,而不是去報怨命運的不公。在年過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不顯出一絲沮喪。從他的面容中,我們看不到生活多麼的艱難,看不到他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僅僅是風塵歲月所留下的滄桑。

活着,其是隻是有那麼一些人抱怨活着真累,活着苦,感到迷茫。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賦予了活着更多的含義,把一個簡簡單單的過程複雜化了,在其中摻雜了更多的物質追求,這都是人們客觀上無形中給這名詞強加壓力所造成的。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當時,他的母親並沒有責備他,而是安慰他説:“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啊!有時侯人活着就已經是上天的眷顧了,其餘的身外之物,與之相比顯得已沒有那麼重要了。

其實,所有的功名利祿不過都是過眼雲煙。生,我們帶不來;死,我們亦帶不走。即使你真的想去追求它,也要有這個權利,而只有活着,才能擁有追求物質的權利,享受世間一切的本錢。我想,現在一切歸於平淡的福貴,正是因為得知活着的可貴,才會這麼悠然的享受孤獨的時光吧!或許,這也是作者想通過這本書來告訴讀者,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觀後心得 篇5

這是一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演員們專注的演繹更是深深的觸動了我。整部電影,無論是從藝術效果上來看,還是從歷史角度,電影所藴含的人生觀來看,都極具感染力和欣賞性。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個寂靜的深夜裏,我一個人對着電腦看着細細的體會着其中的滄桑和歡喜。每次看完內心深處都會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動與同情,那晚更是思緒飄飛,很晚才睡着,現在希望藉此文以表達出自己對此電影的觀後感。

首先,對於電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認為這達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為什麼叫活着,這顯然讓人會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勢必經歷着一種特殊的時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於生活對於他來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將作為主人的信念支撐着他以及身邊的人活下去。試想,21世紀的人們有多少人會為活着而艱苦的走下去會以活着為信念為動力呢。

沒錯,這是一部以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為背景,講述着主人公福貴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個當時社會的人們為了活着都經歷着各種各樣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歡喜,有離別,有團圓。從福貴來看,他的身份發生了一次大轉變,從大少爺變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漢,因為生性好賭,也因為龍二的卑鄙厚顏,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背景無不有關係。然後,為了活着,福貴像當時的中國一樣,從無到有,從有變好,一步一步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妻子也回來了,家總算暫時團圓了。

的確,這只是暫時的團圓,四五十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大的事件,__便是殃及全國上下的一次重大災難。__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也是特別荒.唐特別殘忍的年代,雖然我對歷史瞭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聽到,__時期,多少的有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輩,多少的學術權威被打到的時候,我的心裏好恨好痛,那時為什麼會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樣,明明是醫院中首屈一指的婦產科教授,卻被指為走姿派,而取代這些資深專家的卻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廬的學生們,這也是直接導致福貴的女兒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兒不是因為簡單的難產而死,而是因為產後出血她們竟然不懂如何護理而至。這讓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為什麼,我想了很久,後來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覺得這裏的“活着”並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不是純粹地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為有這些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着,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着,也是因為他是其他人賴以活着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為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這“活着”就不是“賴活”。

是呀,鳳霞的死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啊,還有有慶,他們的死,讓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福貴和家珍,是否還記得,當福貴看着滿身鮮血淋淋已經步入天堂的有慶自己的兒子的時候那悲痛欲絕的嘶喊聲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還有家珍,縱然那麼多人攔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兒子,那麼的難過那麼的傷心,那個時候她的生命多麼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賴活而是因為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聯繫。

在看片子的時候,我常想,電影的重點是要表現__時期的荒.唐殘忍呢還是要表現對於生活的壓迫,活着是唯一的選擇,活着是關鍵呢。我想兩者都有。“活着”的福貴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都説了關於小雞的話,兩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後説變成什麼的時候,結尾的時候福貴暗示着生活會越過越好。也總算給觀眾一個歡喜的結局。

最後我想説説福貴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鞏俐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片裏她是一個真正的好妻子好媽媽,她幾次都説了,我不圖什麼,只圖和你過個安穩日子,確實,福貴也確實有福氣,有家珍這樣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資派,但我相信對於家珍這樣的好女子,生活最後都會給與她幸福和美滿。

行文至此,大致寫出了自己觀看電影《活着》後內心的一些真實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師教誨,如有不得當之處還望老師給與教導。

活着觀後心得 篇6

由余華的小説《活着》改編的同名影片,我剛剛看完了第二遍,書我也看過,所描繪的情節更是讓我感覺心裏憋悶的厲害。我姑且算它是一部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吧,以主人公富貴的一生為主線,影片透過富貴一生遭遇,折射出當時很多普通百姓無奈的生活:命如螻蟻,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富貴也曾是大户人家的少爺,賭局中的瀟灑讓他變成了一個唱皮影的,雖然家沒了,父親氣死了,老孃病倒了,老婆孩子也走了,他倒是顯得挺從容的,唱着皮影養着老孃,老婆孩子回來團圓,可沒承想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壺酒救了他,讓他從死人堆裏跑了出來,不過又撞進了共產黨的部隊。解放了,回了家,卻只能天天送開水賺點生活費,想想那時的中國才是真正的發展階段,女兒小時生病沒錢看病啞了,兒子剛剛上學卻遇到了_____要去學校大鍊鋼鐵,那個時候的人真的瘋了,那麼小的孩子也要上,兒子出了意外,沒了。好壞等到了女兒出嫁,要生孩子,可婦產科的教授判成了反動派,護校的學生玩手術刀,女兒張着嘴卻沒有一絲聲音,女兒也走了,他們老夫妻真的怕了,不敢再給外孫起人的名字,叫“饅頭”,怕又被閻王收了去,好無奈好無奈的感覺。

每個平凡的人,其實把自己的一生認真數數都過的不是那麼平坦,總有那麼多溝溝坎坎,我們是否應該有個人生的計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活着?想過的平淡也好、豐富多彩也好,都同樣要有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無論生活讓我們哭泣還是給予讓我們滿足和快樂,我們都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勇敢的面對一切!

活着觀後心得 篇7

電影《活着》改編自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説。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裏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着”。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為演皮影戲為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為教授被饅頭噎着,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着,這麼不幸悲慘為什麼仍然要活着,我們到底又是為了什麼活着,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説,我認為活着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活着觀後心得 篇8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説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説:“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説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説《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活着觀後心得 篇9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學們一起看《活着》這部電影,可以從同學們的不同反應中看出他們對於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種不屑,或是一種震撼,我覺得這部電影教給我很多東西。

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説《活着》改編的,但是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傷感的讓人覺得很沉重的情節,以使看的人不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選擇了40、50、60三個年代作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_____。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為了一個佃户,氣死了父親,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其痛可知;60年代,_____悄然而至,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鬥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説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為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着,帶着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説,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富貴的母親教育他只要活着高興,窮也不怕。少爺時代的他只知玩樂,生活頹廢。窮了以後,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樂,妻兒的幸福。賭博時他沒想過回家,當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屍體上,不知道能否活着歸家時,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兒老母。在那種孤獨絕望的時刻,人才會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們往後的日子很艱苦,生活拮据,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死。我看到當富貴和他的妻子為死去的一雙子女號啕大哭時,教室裏的部分女同學也禁不住地抽泣起來,這就是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對死者的惋惜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吧。電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親人。每個人都要好好活着,因為身後都會有惦記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關係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的事。

《活着》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悽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着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着應該怎樣活着。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讚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於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裏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着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追尋自己活着的意義。

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珍視生命,創造價值。

活着觀後心得 篇10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着”這兩個字,其實不管怎麼活着,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幸福;只要活着,對家人、對朋友就是一種安慰、一種支撐。電影中,有好多個情節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只要活着,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經很幸福了。

第一次覺得活着好是在福貴被國民黨捉丁後,在一次戰役上戰友們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麼都沒有了,福貴只想快點回家,看看自己的母親、老婆和孩子。他把手高高地舉起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替他擔心,心裏不禁替他祈禱,只要能活着就好,不管怎麼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裏被活着感動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聽到那響徹街巷的五聲槍響,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要知道當初如果他不是把家產都輸給了龍二,那麼那五槍就是福貴的了。雖然福貴那時候活得很艱苦,但是能活着看到老婆和孩子對他來説就已經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慶被區長的車撞倒的牆壓死了。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時失聲痛哭,家珍悲痛欲絕。區長春生也因此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後來春生在__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殺了,他把畢生的積蓄交給福貴,一來是當作補償,二來他覺得在世上已經沒什麼好留戀了,他想把錢交給福貴後就自殺。這些都被家珍聽到了,她最後原諒了春生,並叮囑春生説“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你要好好活着”。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質樸的感情啊!雖然兒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貴卻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着對他們來説也是一種安慰啊!

電影《活着》沒有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裏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沒有使我們看到絕望,去控訴那個社會或者命運,相反每一次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活着,認真的活着,因為這兩個字很重要。

活着觀後心得 篇1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活着》,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民國時期,一個叫富貴的少爺,因為賭博,把自己的家產全都輸光了,妻子家珍也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過着貧窮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來,並得到一個皮影工作,日子才漸漸好起來。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貴被國民黨兵給抓走了,在國名黨的兵團裏,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後來富貴又到了共產黨的團隊裏,最後終於回到了家。在他家裏,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貪黑地送水來維持生活。以後,生活越來越好,但不幸卻不斷髮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兒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兒因為生產時大出血也死了,不過最後他的妻子、外孫、女婿還一直陪伴着他……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麼美好、幸福、快樂的事。在富貴那時候,一剎那間就是幾條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命,永遠抱着一顆求生的心。而我們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看重生命,從來沒認識到生命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熱愛生命的心,有堅強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困難總會過去,幸福的大門總會向你打開。我們應該像富貴那樣,用堅強面對生活。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吧!

活着觀後心得 篇12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相當坎坷,多種不幸都降臨到他的頭上。年輕時由於戰亂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一條腿還因此落下了殘疾;中年時,妻子也因病離開了他;不久,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又喪生於車禍。但是老人一直矍鑠、爽朗而又隨和。別人感到疑惑:“您經受了那麼多苦難和不幸,可是為什麼看不出有傷痛的樣子?”老人將一片樹葉舉到詢問的人的眼前。“你瞧,它像什麼?”這個時候正是深秋,這片葉子已經枯了一半了,而另一半也開始慢慢發黃,甚至還有許多被蟲蛀的洞。“你能説它不像一顆心嗎?或者説就是一顆心?”老人自言自語。這是真的,是十分像心臟的形狀。“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麼?”老人將樹葉更近地向他湊湊。那上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裏的星月一樣。

老人收回樹葉,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緩的聲音説:“它在春風中綻出,陽光中長大。從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過了自己的一生。這期間,它經受了蟲咬石擊,以致千瘡百孔,可是它並沒有凋零。它之所以享盡天年,完全是因為對陽光、泥土、雨露充滿了熱愛,對自己的生命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那些打擊又算得了什麼呢?”

餘華在《活着》一書中提到“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作為一部影響幾代人的文學作品,的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徵突出,時代氣息濃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樂。書中主人公福貴的人生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個底層民眾的興衰禍福。

人為何而活着?人是為了思考而活着?人因自愛而活着?人為承擔責任而活着?其實人就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生物源自於基因的需求就是生存,而萬物不可能永生,所以説基因為了自己的延續就必須繁衍。人最基礎的目的就是生存與繁衍,而生存又高於繁衍,所以説人活着就是為了活着。人的成長就是探索事物發展規律和對抗本能的過程,所以説捨生取義才會顯的如此高尚。但是如果有可行的選擇的話,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會選擇捨生取義,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基因突變的和用死亡來逃避現實情況存在。

回到這本書,一個普通人“福貴”的一生。早年玩物喪志,家道中落,妻子背離,父親慘死。年少的福貴因貪圖享樂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家境清貧卻自得,生活艱苦而自樂,在一切漸入佳境之時,迫入壯丁,背井離鄉,烽火連月,苟且偷安。這時的福貴為了重回故鄉而活着,在拂塵間摸爬滾打,在硝煙裏破繭重生。中年時的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着,作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於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着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着了無牽掛,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通篇都是一個“慘”字。

但是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於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為活着,為了活着而打拼,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着的意義在哪裏?生存的價值在哪裏?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為了家庭,為了金錢,為了事業,大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和平。每個人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説是目標支持着生存,不如説是為了活着而不斷地找尋目標。

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為了活着。聯繫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教父”裏的人生觀,第一步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步要盡力幫助善良的人,第四步為族羣發聲,第五步為國家爭榮譽。先物質後精神,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再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活着。

我們太常見因為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一兩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他們失意,他們墮落,他們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氣。但凡是這樣輕生或者只是有輕生念頭的人,他們都還沒有完全看透目標與活着的本質聯繫。而這樣選擇死亡逃避現實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嘴上追求活着的意義,追求生存的價值,願以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行為的確令人肅然起敬。而這樣的人生,卻沒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以死的方式來實現價值並不是一個好的途徑。

請記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為之的小插曲。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泰然自若。只有我們把生活的思想簡單化,把生存的意識強烈化,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活着的意義——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