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觀後心得感悟(通用5篇)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 篇1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沒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想要告訴我們的……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通用5篇)

讀《活着》緣於推薦單上的書評。以前沒有讀過餘華的小説,看過那篇書評以後,便在網上買了這本據説十分厚重的小説——《活着》。不過是一本大約八萬字左右,拿在手裏輕輕的,暗紅的封面,黑色的字,不太張揚,卻真的透出一絲沉重。我沒有急於讀正文,而是細細地讀了作者的自序。裏面闡述了一個主題: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物體所活着。  從鄉間午後陽光下,瑣碎的講述開始我就被拉進了故事。那些沒有任何裝飾的語言,平平淡淡的講述中,一個個鮮活的影子躍然於我的眼前。沒有責任心的少爺福貴,忍辱負重的城裏小姐家珍。一個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喜愛,也許沒有理由,也許只是命定的。我寧願這樣想。父親的離去,使福貴萌生了罪惡感,初初體驗到作為男人的責任,想為這個家承擔所有,我也在此處為他而慶幸,但卻沒有想到接下來他的命運並沒有因他已經承受的懲罰而稍許的減輕。苦難還在繼續。母親的離去,他沒有親見,母親子啊盼他的歸來中無望和平靜的死去,讀來不會過於沉痛。可我卻不忍讀有慶的死,那個孩子的死,幾乎另我窒息,我從沒想過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做這樣的交換。於是,我落淚了,為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為幾句話中描述的死去。

在讀此書之前,已經知道了福貴經歷與所有親人的死別,但卻不曾想過有慶的死是如此的輕飄,如此的沉重。我長久的停頓下來,我不能再讀下去,看着剩餘薄薄的書頁,我猜想,還能有什麼樣的死比有慶的死更讓我動容。我還是繼續翻開書頁,因為我總想知道,所謂世間的慘痛不過如此罷。還能有幾種。接下來鳳霞的死和家珍的死只能讓人感覺無奈和歎息。再接下來,我讀到了二喜的死,便又一次窒息。合不上的書頁在我的眼前張開着,那些字彷彿張開的嘴,嘲弄着我常有的莫名的憂傷。又一個人的生命在偶然又必然中瞬間消弭,僅僅是一個故事。那個正午,陽光依然燦爛,無知的孩子在水塘邊快樂地打着水漂,卻不知他的生活、他的快樂已成過往。那個正午的陽光在我眼前一片血樣的紅。隨後苦根的死已經不能讓我再沒有感覺,那些死亡的氣息瀰漫在我身邊,我得立起身走走,發出一些聲音,以此來證明我的活着。

活着,一切的源。沒有了活着的前提,一切不過是空。也曾為一些身外的事不開心,也曾為一些纏心的情不能放,也曾為想得到而未得到的而耿耿於懷。如今,書中所有的死亡,書中福貴所面對死亡的平靜,甚至那頭和他相依為命的老牛,都能讓我體會到生活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糟。所謂的傷感,不過是臆想中的。當幸福像花兒開在身旁時,我們匆匆的有一眼刺目的豔麗,卻把目光長久地停留在花開時的陽光投射在地上的陰影。  如果必須活着,我們要一種態度。你可以活得壓抑,可以活得不快樂,但不可以活得不精彩。每一個生命之花初開時,都是絢爛而美麗的。

所有的花謝了終會再開……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 篇2

《活着》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這樣,福貴還是活了下來,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作者在書中説了這樣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別人是怎麼説的。希望在心中是不會破滅的。

書中的福貴小時候家裏非常的有錢,他經常出去賭博,把所有的錢都都賭光了,那時的福貴還不知道掙錢的不易,當賭完所有的錢財時,福貴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貴才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福貴變了,在國軍遭到攻擊的時候,福貴活了下來,為了活下來福貴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鳳霞,當福貴回來的時候,鳳霞已經會説話了。後來家珍又生下有慶,有慶給別人輸血時,生生的被輸死了,有慶的死對福貴的打擊很大,但是福貴依然選擇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來越嚴重,可後來又漸漸的好起來,福貴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了,但是鳳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貴,但好景不長,二喜又被壓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撐死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人了,但是還是沒有放棄生活,堅持活了下去。

福貴這一生應該説是幸運的。因為經歷了中國多次的大變動、土地改革、人民公社、__,他都活了下來,同樣,他也是悲慘的,親人們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選擇活着,沒有放棄希望。《活着》結束時説: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福貴可以説就是一個英雄,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可福貴的一直堅信活着、樂觀的活着,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活着》告訴人們的就是福貴的那種精神吧。《活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堅強的活下去吧,並且樂觀的活着,快樂的活着,沒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只要快樂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 篇3

這是一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演員們專注的演繹更是深深的觸動了我。整部電影,無論是從藝術效果上來看,還是從歷史角度,電影所藴含的人生觀來看,都極具感染力和欣賞性。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個寂靜的深夜裏,我一個人對着電腦看着細細的體會着其中的滄桑和歡喜。每次看完內心深處都會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動與同情,那晚更是思緒飄飛,很晚才睡着,現在希望藉此文以表達出自己對此電影的觀後感。

首先,對於電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認為這達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為什麼叫活着,這顯然讓人會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勢必經歷着一種特殊的時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於生活對於他來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將作為主人的信念支撐着他以及身邊的人活下去。試想,21世紀的人們有多少人會為活着而艱苦的走下去會以活着為信念為動力呢。

沒錯,這是一部以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為背景,講述着主人公福貴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個當時社會的人們為了活着都經歷着各種各樣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歡喜,有離別,有團圓。從福貴來看,他的身份發生了一次大轉變,從大少爺變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漢,因為生性好賭,也因為龍二的卑鄙厚顏,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背景無不有關係。然後,為了活着,福貴像當時的中國一樣,從無到有,從有變好,一步一步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妻子也回來了,家總算暫時團圓了。

的確,這只是暫時的團圓,四五十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大的事件,__便是殃及全國上下的一次重大災難。__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也是特別荒.唐特別殘忍的年代,雖然我對歷史瞭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聽到,__時期,多少的有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輩,多少的學術權威被打到的時候,我的心裏好恨好痛,那時為什麼會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樣,明明是醫院中首屈一指的婦產科教授,卻被指為走姿派,而取代這些資深專家的卻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廬的學生們,這也是直接導致福貴的女兒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兒不是因為簡單的難產而死,而是因為產後出血她們竟然不懂如何護理而至。這讓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為什麼,我想了很久,後來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覺得這裏的“活着”並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不是純粹地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為有這些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着,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着,也是因為他是其他人賴以活着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為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這“活着”就不是“賴活”。

是呀,鳳霞的死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啊,還有有慶,他們的死,讓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福貴和家珍,是否還記得,當福貴看着滿身鮮血淋淋已經步入天堂的有慶自己的兒子的時候那悲痛欲絕的嘶喊聲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還有家珍,縱然那麼多人攔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兒子,那麼的難過那麼的傷心,那個時候她的生命多麼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賴活而是因為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聯繫。

在看片子的時候,我常想,電影的重點是要表現__時期的荒.唐殘忍呢還是要表現對於生活的壓迫,活着是唯一的選擇,活着是關鍵呢。我想兩者都有。“活着”的福貴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都説了關於小雞的話,兩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後説變成什麼的時候,結尾的時候福貴暗示着生活會越過越好。也總算給觀眾一個歡喜的結局。

最後我想説説福貴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鞏俐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片裏她是一個真正的好妻子好媽媽,她幾次都説了,我不圖什麼,只圖和你過個安穩日子,確實,福貴也確實有福氣,有家珍這樣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資派,但我相信對於家珍這樣的好女子,生活最後都會給與她幸福和美滿。

行文至此,大致寫出了自己觀看電影《活着》後內心的一些真實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師教誨,如有不得當之處還望老師給與教導。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 篇4

看完《活着》這電影,從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徐富貴,妻子家珍。紈絝子弟福貴由於嗜賭如命從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經歷解放後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和__一家人的經歷。

説實話,電影一開始,看着家珍的眼淚和富貴的嗜賭的鮮明對比,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貴的,心裏一直在祈禱他轉身離開那個喧鬧的賭場,可他沒有,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某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淚時心就開始痛,手牽着小孩,肚子還懷着小孩,在那裏苦苦的哀勸那個不珍惜自己的所謂的丈夫,希望她轉身離開那個愛她還不如賭博、不顧家的富貴,希望她遇到一個上進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隻是我的“希望”,她兵沒有這樣。家珍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温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説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_____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不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啊,可富貴和家珍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

令我感動的是福貴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真誠的生死與共的愛情,在福貴家庭沒落時,不離不棄,同呼吸共患難,以及對老人和孩子真誠的愛,有福同享,有難同擔,這看似偉大的愛情其實同我們的父輩所經歷過的和所擁有的愛情沒有區別。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年輕夫妻有多少。我在一個婚姻節目裏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妻子(年輕貌美)因為與丈夫吵架離開,丈夫沒有追出去而要求離婚,原因是因為覺得丈夫不夠在乎自己。對比的多麼鮮明,諷刺的多麼有力。可笑,可悲!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着”的: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嗯,忍受,只是兩個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之重啊。現在這個社會,不説遠處,就拿身邊的故事説事吧。才在這不久前,重慶大學的一女博士就這樣從高樓上從身一躍結束了她的“痛苦”,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國家和她家裏人拿重金培養出來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識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還尚且這樣輕生,不能承受生活壓力之重,那還有的芸芸眾生呢?悲啊,歎啊!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兩口子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着……不能説這部作品多麼偉大,只説他真切地告訴了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累,悦納!

苦,接受!

痛,生並努力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就是修行!

活着觀後心得感悟 篇5

中國有句古話:“好死不如賴活着”,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是一種很消極的人生觀,甚至我會鄙視這種沒有志氣的人。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樣都比較崇尚那種英雄般的壯烈的犧牲。看完《活着》這部影片後,對於這句話我卻有了不同以前的理解,其實,不管怎樣活着、活得怎麼樣,可以活着,便是一種幸福。

《活着》這部電影給我最深刻地印象是它跨度的時間之長,人物的經歷和遭遇都深深的刻上了時代的印記。那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動盪的30年:從40年代的小賭場、國共對峙的大戰場,到50年代的祖國山河一片紅,再到60年代末的浩劫結束。無論是小到一盞茶杯、一本賭帳,還是大到戰場上的軍車、大炮,都給我們留下了很真實可信的印象,從這印象中很自然的衍生出來了一種很切合電影主題的滄桑感,一種有些悲傷、有些淒涼,還有些懷舊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是微妙的、不易察覺的縈繞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過程中,很自然,卻給人很真實、很深刻的感受。

雖然電影《活着》在原着的基礎上改動了許多,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不但很好地符合了原着的精神,同時也不缺少導演獨特的理解。這也是使得電影同樣感動人的一個關鍵之處。可以説導演張藝謀很深刻地理解了餘華這部小説的內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他心目中的活着。看着電影,我不知不覺地被感動了,我開始思考什麼是人,什麼是活着,為什麼要活着。

電影裏,故事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着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着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着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着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説:“你記着,你欠我們家一條命。”__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説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説“外面涼,屋裏坐吧。”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説,“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而從原着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敍述的。作者在一個窮極無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貴和他的牛。然後一段故事從這個看似平凡的老農嘴裏講出來。抓丁,__,疾病,死亡。福貴的親人一次次離開他,最後只剩一頭老牛。鳳霞先聾啞,然後有慶因輸血過多而死,鳳霞大出血死了。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是被餓死的。孫子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太餓了)。經過一次次死亡的考驗,老人以一種超脱的姿態活在世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尋死覓活,他心裏的親人沒有死,都陪伴着他,他在回憶,繼續努力快樂地活着。他把他的一生,講給作者聽,竟然有些像一個哲人,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普通德再也不能普通的農民。

可以説電影裏的活着遠沒有小説裏的悽慘,但是張藝謀加入了一些諷刺的東西,卻同樣讓人看了心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電影最後講到鳳霞生孩子的情節,那些沒有經驗的小紅衞兵變成了醫院的主治大夫,而真正有經驗有技術的卻被判為“反動學術權威”而關進牛棚,最後鳳霞大出血,而小紅衞兵卻不會處理,會處理的王教授又因為被饅頭噎着而不能動手術,而福貴一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鳳霞死去。這種諷刺性的情節還有很多,例如,大躍進期間,鎮長到福貴家收鐵,福貴的兒子有慶把福貴心愛的皮影箱拉出來,説要把那木箱上面的幾根鐵釘還有皮影上面的幾根鐵絲都拆出來。還有有慶那一句“那不解放了中國台灣啦”,連天真無邪的孩子説的話都印上了時代的烙印。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着”這兩個字,其實不管怎麼活着,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幸福;只要活着,對家人、對朋友就是一種安慰、一種支撐。電影中,有好多個情節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只要活着,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經很幸福了。

第一次覺得活着好是在福貴被捉丁後,在一次戰役上戰友們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麼都沒有了,福貴只想快點回家,看看自己的母親、老婆和孩子。他把手高高地舉起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替他擔心,心裏不禁替他祈禱,只要能活着就好,不管怎麼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裏被活着感動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聽到那響徹街巷的五聲槍響,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要知道當初如果他不是把家產都輸給了龍二,那麼那五槍就是福貴的了。雖然福貴那時候活得很艱苦,但是能活着看到老婆和孩子對他來説就已經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慶被區長的車撞倒的牆壓死了。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時失聲痛哭,家珍悲痛欲絕。區長春生也因此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後來春生在__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殺了,他把畢生的積蓄交給福貴,一來是當作補償,二來他覺得在世上已經沒什麼好留戀了,他想把錢交給福貴後就自殺。這些都被家珍聽到了,她最後原諒了春生,並叮囑春生説“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你要好好活着”。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質樸的感情啊!雖然兒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貴卻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着對他們來説也是一種安慰啊!

電影《活着》沒有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裏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沒有使我們看到絕望,去控訴那個社會或者命運,相反每一次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活着,認真的活着,因為這兩個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