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鍊,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着,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歎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着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裏。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侷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衝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淨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藴時,我們離佛家所説的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2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3

我正式接觸佛教是從聽陳大惠老師的中華傳統文化論壇開始的,陳老師的第一講便是趨吉避凶——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他讓我從新認識到了道德,認識了人生規律,陳老師講到道是什麼?其實很簡單,道就是自然萬物運行的規律,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這個叫道,比如説早上太陽在東邊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蘋果一定要秋天結果。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個就叫道。什麼是德呢?按照自然規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這就叫德。現在有人説傳統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這是一種誤會。還有人説這個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講,一點不高深。秋天結蘋果,您覺得這個蘋果高深嗎,一點不高深。蘋果樹結果、老母雞生蛋,這有什麼高深的。自然大道,這個道,最樸實,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聽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傳統文化。它一點都不神奇,一點都不奧妙,非常通俗易懂,問題是現在沒有人講。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所作所為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他就叫有德。這個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律。

今天我們的人變得很浮躁,變得很功利,我們已經失去了人的純樸的本質。這是個快節奏的社會,這是個強者的社會,因為什麼都需要競爭,社會需要強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樂,不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名的,無名的,都活的痛苦。

後來我初讀了了凡四訓,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過程,了凡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光是知命認命,聽憑命運的安排,那是消極而被動的。後來雲谷禪師對了凡説人的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在後期了凡根據立命之學自強不息地改造命運,則是積極而有益的。他教導子孫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照此實踐,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改變了原本被算定的命運,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怨天憂人不滿上天的不公平,卻不知道有些東西是命中沒有的是求也求不來的,有些東西是命中有的遲早會得到的。了凡先生沒有去怨天憂人,通過努力得到名利財富,那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德行是不能獲得相匹配的東西的,因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學其實是博大景深的一門學問,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而佛學開導人對世界的認知,讓人知道富貴榮華只是過眼雲煙,開心是暫時的,痛苦也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時時快樂開心,我們不可能永遠悲傷痛苦,一切都將過去。然後佛學教導人在思想上改變,教導人樂觀,不論是痛苦還是快樂,不論是富貴還是貧苦都是暫時的,世事無常,我們不可能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佛學告訴我們不因為快樂而興奮不已,也不要因為痛苦而悲傷,因為這是暫時的,遇到困難時要想這是暫時的,富貴時也要想這也是暫時的。佛教導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過錯,不要迷戀一時的快樂,不要遇到挫折就沮喪,我們要知道我們從來到世間開始就註定一切都是會離我們遠去的。

我們只有捨得放下才會得到,捨得放下富貴德到智慧,捨得放下仇恨就會得到快樂,舍便是得,不捨便不得。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4

一間古色古香的茶館裏,兩位年輕人身穿長衫,表演起了相聲,他們時而嬉笑怒罵,時而哀怨抹淚,説唱功夫了得,“笑果”明顯。伴隨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台下茶客不僅豐富了味蕾,還被傳統文化浸潤着……這樣的場景,本週日將出現在湖城衣裳街區館驛河頭邊,隨着這家附帶傳統表演項目的茶樓開門迎客,湖州人從此又多了一處文化客廳。

來到這個名為“百坦茶樓”的場所,發現茶樓整體設計沿襲中式古典風格,空間設計講究“禮制”,中國古典元素的飾物在整個茶室中充分體現。比如所有桌椅、板凳均選用傳統木質定製傢俱,鏤空雕花,配備紅木小件,仿若置身於儒雅文化氛圍,感受到淡雅的東方神韻。茶樓中央醒目的.舞台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位姓潘的負責人介紹,茶樓每月安排不少於6場文藝類助興表演,除特殊表演活動外,表演時間均安排在晚間,每場約1.5小時至2個小時。每月6場表演中固定2場為相聲專場,1場為曲藝魔術外,其餘3場表演形式包含海派脱口秀、單口説歷史、中式民謠、評書等。值得一提的是,演藝人員均有較高水準,以相聲專場為例,邀請的是“湖口笑聲”團隊,其是湖州本土發芽的相聲社團,由一羣湖州名嘴組建,兩年來已舉辦相聲專場10餘場,單項演出50多次,廣受觀眾好評。

在採訪中瞭解到,湖州人歷來愛喝茶,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湖州的茶館已經很為興盛,且多設在臨水依岸的河邊橋頭,比如湖城的駱駝橋、儀鳳橋、華樓橋一帶曾經是茶樓雲集的地方。“以前茶館往往通過説大書等來招徠顧客,現在茶樓被賦予更多的商務、休閒、娛樂功能,但文化味卻少了。”從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承載着老湖州人記憶的衣裳街,經保護性改造驚豔亮相後,已成為時下眾多市民和遊客休閒的好去處。與此同時,羣眾紛紛期盼炭畫、剪紙、木雕、竹編、箍桶等湖州老手藝和相聲、曲藝等傳統文化能在老街“復活”。“一方面傳統文化需要獲得新的生命力和社會認可,另一方面湖城需要一個能夠代表城市文化名片的茶樓,‘百坦茶樓’由此誕生了。”據悉,藉助茶館的傳播平台,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是衣裳街區管委會強化老街活態文化的一種新嘗試。

我們打聽到,茶樓裏的表演團隊將緊跟大眾審美,用創新的形式演繹傳統藝術,同時本着繁榮湖州人文化生活的主旨,票價也很親民,有興趣的市民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5

黨的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並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全面正確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闡發和傳承,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促進民族文化的創新發展,是實現中華文化繁榮復興的重要基礎,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戰略舉措。

一、文化、傳統與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所謂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文化”則多指意識形態領域裏的內容,包括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道德觀念等,也就是所謂的精神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進而也改造人自身的活動。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創造了人。一方面,文化不過是“人化”,即人按照“人”的需要和理想改變人以外的世界,以滿足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一塊天然的巖石不具備文化意藴,但經過人工打磨成為一件石器或藝術品,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和勞動技能,從而進入“文化”範疇。因此,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人化”,是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社,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另一方面,文化又是“化人”,即人按照“人”的需要、價值和理想優化、美化和完善自身,把人的品質、思想和行為方式等提升到優雅、完美和高尚的程度。人是“文化的動物”,正如西方哲學家卡西爾説“人是符號的動物”。人改造自然,創造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符號系統,使人生活在符號的意義世界中;人創造自己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包括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社會結構(倫理、政治、法律)、價值觀念;人創造人特有的精神世界,極大地拓展了“人”的理念。所以,人是生活在自己所創造的文化之中的,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的。物質生活並不能保證人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精神感受。人的幸福感、歸屬感來自於精神文化生活。

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對人的品德的教養。《周易·賁卦·象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段話裏的“天文”,即天道自然規律;“人文”,指人倫社會規律。治國者須觀察天文,以明瞭時序之變化,又須觀察人文,使天下之人都能遵從文明禮儀,規範行為,塑造人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所謂傳統,指的是世代相傳的文化習俗。傳統具有歷時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它是人們歷經千百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選擇和積澱下來的經驗和觀念,又是一種反應了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為大多數人沿用的文化模式。一般認為,傳統是“過去時代留下的文化”,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傳統不是靜態的積澱物,而是動態的價值取向。傳統是保留在現代人記憶、話語和行動當中,對現在仍然起作用的那一部分過去。也就是説,傳統是一種精神觀念傳承的過程,是肇始於過去、表現於現在、直達未來的一種精神趨勢和存在。一種文化現象一旦成為傳統,必定是在社會組織及人的心理結構中有着強大生命力和潛在影響力的東西。這些業已積澱為人的普遍心理和生理素質的因素,時刻在規範、支配着人們未來的思想、行為。傳統是現代開拓和成長的因素,是現代發展的一種資源。

一個民族要有傳統。傳統構成了我們的文化記憶,使我們獲得了有別於他人的特殊品質。傳統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得以生長的根脈,它把我們和本民族久遠的歷史連接起來,使我們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樹上長出來的枝葉,而不是現代化潮流之下的浮萍。保護我們的傳統,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為基線,涵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各種思想文化內容的有機的文化體系,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家園。

在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文化是基礎,它決定着中華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身。中國是世界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古代社會東部為農業區,西北部主要是遊牧區,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並存又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佔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農為本”、“重農輕商”,從而形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裏,儒家思想一直佔據着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説,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道家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儒家講究剛健、有為、進取的入世精神,道家則偏重於柔順、無為、潛隱的出世精神。它們相互對立,又相互吸收融合,共同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佛教文化在東漢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佛教以人生為苦,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為最高理想,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和改造着中國的學術思想、道德觀念、藝術審美、風俗習慣等。經過轉化的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起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個重要源流。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四個方面的突出特徵:一是延續性。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與中國被尊為“四大文明古國”,然而前三個古代文明或因異族入侵而中絕,或因部族衝突而衰落消亡,文化出現了大幅斷層,有些文字至今不能識別。唯有中國傳統文化雖歷經磨難,卻能數千年一脈相承,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延續性。二是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是匯聚了中國區域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這一特徵在世界任何民族文化中都極為罕見。三是倫理性。中國人以家族為社會生活的中心,血親意識構成社會意識的軸心,宗法式的倫理道德長久而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行為規範。整個傳統文化體系呈現出一種倫理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精神。第四是實用性。中國的學術文化、科技文化、物態文化、精神文化都可以稱為“經世致用之學”,都是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它像流淌在人們生命肌體內的一條難斷的血脈,能把人們的心靈聯結在一起;它像一台播種機,能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中孕育創造的力量。在人類歷史上,不少曾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落敗的民族,靠着頑強的文化生命力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那些擁有璀璨文化並充分展示了文化力量的民族和國家,必將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絢麗的一筆。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6

一、目前學校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必要性

當今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親人寵愛,儼然是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

因而他們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獻精神,缺少“謙讓”、“友善”等品質,為人很自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教育學生,促其成長,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生個人成長髮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應走進現代學校,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中國現代的教育理應具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風格和色彩。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局,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啟發、指導意義。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運用

孔子曾言“有教無類”,並將此言落在實處。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官府、貴族壟斷學校教育的特權,使普通大眾有了學習的機會。今天,我國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目前教育上還存在着不公平現象,如城鄉差異,東西差異,沿海與內地的差異等。

孔子説:“仁者愛人”。教師應用“仁”去熱愛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從而受到好的啟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今天的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要明白:只有瀰漫着儒雅文化氣息的校園才能造就温文爾雅的一代君子。教師要從孔子思想等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教育學生,使其成為我國現代的“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孔子的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言論,啟示我們: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要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們今天的師生仍然具有啟發、教育意義。教師要研究教法,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學中體會到成就感、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總之,學校,教師要注重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使他們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有用之才。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7

在拙作碧雲隨筆中我已經談了不少文物藝術類的話題。今天想談談第五點,就是中國傳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問題,這其實就是一個認識論的問題,我們古代先賢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用樸素的歸納法,分類法簡單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説,你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學説呀!這個學説雖然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但是卻在近現代受到了批評和非難,1840年以後列強入侵中國,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導致了中國落後的局面,很多人就把這個問題的癥結歸罪於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導致了中國受制於列強,我個人認為這是十分片面和錯誤的。中國的落後絕不是文化造成的,試舉一例:就拿中國的科舉考試製度來説吧,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説早已是臭名遠揚的了。從本世紀初或上世紀末,就已被人罵臭了。直到近年報紙上,還有人寫文罵它,可以説是罵了已一個多世紀,可是八股文這一經歷明清兩代,延續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試專用文體,五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無一不是這一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人。

在漫長曆史時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學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養他們的卻是腐朽不堪,空洞無物的八股文教育,這又該如何解釋呢?科舉考試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我們在這裏暫不討論。我認為中國近現代的落後的原因在於掌握政權的政治家的無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關後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從道光開始清朝就開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讓咸豐繼位就是一個原則性的大錯誤,其實恭親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質比咸豐強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咸豐就是一個無能的昏君,後來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説了,慈禧就是一個家庭婦女呀!不過這個人思維敏捷,有一定公關能力,如果操作一個家庭還行,讓他統治一個國家,那不是開玩笑嗎?中國的半個多世紀就是在這些愚婦稚童的手裏,那還能有什麼好結果呀!!當然也要看到是時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事,就拿偉大領袖毛主席説吧,我認為他本來可以把中國搞的更好一點兒,他的能力,權威都可以把中國建成一個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國,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緒20xx年,他本人有社會給他的影響和侷限,所以他最後搞了一場文化大革命,用葉劍英同志的話説,使中國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陰陽五行學説的內容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陰陽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國古代的先賢很睿智,他們觀察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看起來是紛繁複雜,其實就是兩大類,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大類,這就是陰陽,比如説太陽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這樣分類雖然簡單但是分析事務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學説,在對自然和事物的長期觀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不同的類型來概括萬事萬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來概括萬事萬物相互間的關係,這種提綱攜領的方法把複雜變成了簡單。陰陽五行學説描述了世界萬事萬物的屬性和狀態,他是屬性和狀態的函數,這是靜態的描述,而周易是對陰陽的動態描述,是把陰陽變化的過程呈現出來,64卦裏的每一卦都是説明了事務變化的一個過程,説到這裏我已經把陰陽五行學説和周易的關係説清楚了,同樣命理學呢,就是對五行金木水火土變化的動態描述,當然這裏面也包括了陰陽的變化過程,這是一回事,所以我們可以把周易叫做陰陽動力學,把命理叫做五行動力學,其實奇門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陰陽五行的動態描述,只是前者重點在於天干,後者重點在於地支,這就是古聖先賢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構成的六十花甲子從表面上看是我國古代先賢記錄時間的一種方式,其實他是陰陽五行學説的進一步細化,比如説十天干,其實就是10個自然數,但是他不僅僅是十個數字,而是把他賦予了陰陽五行的生命。

總之陰陽五行學説是一個認識論,是對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認識論,他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力圖進一步的對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細密的説明,他不是方法論也不是實踐論,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是比較滯後的,這一點我們應該清楚。西方科學的方法論和實踐論應該説發展比較先進,但是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由於認識論的枯竭,所以也會走上歧路,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討論!

中國的堪輿學即風水學,就是應用陰陽五行學説對空間進行的研究,其實中國的風水學説是世界第一的先進科學,其他的國家和地域根本就沒有的,是我國古代先賢在生存鬥爭中積累的最輝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無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實那些大喊風水是迷信的人,對什麼是風水一無所知,我自己進研風水數十年,覺得我們祖先的偉大和輝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們先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好不好!你自己先學習學習,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然後再下結論。

如果你是學習天文和曆法的專業,你就應該清楚我國古代天文歷算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就不僅是認識論的範疇了,就已經進入了方法論和實踐論的領域,那麼你學習過中國古代的建築學專著-魯班全書嗎?你學習過天工開物嗎?你學習過九章算數嗎?可惜我老了,已經沒有精力再涉獵這些領域了!我希望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的全過程,做一個全面的描述,看看我國傳統文化那一點比西方的所謂科學落後呢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8

説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説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

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葱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

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鍋裏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説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9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習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禮貌和尊老愛幼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育我要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現在我不僅時刻銘記父母從小教我的基本禮儀,我還會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每一次我們坐地鐵,都會碰到老奶奶、老爺爺或者需要座位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讓給他們坐。儘管有時候我也很累,也很需要座位休息一下,一聽到誇獎的聲音,我會不好意思地説:“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那時候的累和困都會一掃而光了。有一件事情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媽媽剛上地鐵,就看見一位叔叔急急忙忙地下了車。我們在空下來的位置上坐了下去,一坐下去我就發現位子上有一個錢包。我想:一定是剛才那位叔叔遺忘的。我和媽媽急忙站起來,那時候地鐵車門已經關閉,準備啟動了。隔着玻璃,我看見那位掉錢包的叔叔焦急地在用手示意,意思是叫我們在下一站等他。我緊緊地捏着錢包等待下一站。到站一下車,我就看見掉錢包的叔叔。我們連忙把錢包還給叔叔。叔叔感激地接過錢包連聲説:“謝謝!謝謝!”還從錢包裏掏出一佰元,説要給我買好吃的以表示酬謝,被我們委婉地拒絕了,並説道:“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在回來的路上,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中秋節我們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放鞭炮,到親戚家拜年、吃餃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平時離得多遠,在那時候都會不遠千里的趕回來與家人團聚。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已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去傳承。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一起牀,我看了看論語日曆: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西方情人節。我換上昨天就選好的唐裝背心,媽媽還給我紮了配唐裝的髮型。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我們蘋果小隊的八位同學要在我們家開展“傳統文化代代傳”的小隊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首先,媽媽説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客廳裝扮得有中國味兒。於是,我找出了串串裝飾彩炮,三羊開泰圖,彩色亮片蝴蝶,福滿家門的祝福牌,我寫的書法作品“仁以為己任”“福”等。想到我們班的同學們平時就在有濃厚的國學氛圍的教室裏誦讀論語,我就拿出了寒假裏挑戰胡老師要背的《學庸論語》,平時我最喜歡的一套書《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爸爸小時候的一本古書《唐詩三百首》:它和現代書可不一樣,裏面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往左翻頁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價0.57元。整個客廳頓時喜氣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來了,九十三歲的阿太教我們小隊隊員包粽子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媽媽小時候放寒假會跟着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葉包粽子,我還從來沒包過粽子,今天我也可以體驗媽媽小時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着花棉襖,她紅光滿面地告訴我這可是老底子的緞子棉襖,叫真絲織錦緞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學們也都準時到了我們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標標準準的中國娃娃的模樣。媽媽們説看着阿太和我們八個中國娃娃,真有一種以前大户人家過年的感覺呢。阿太教我們包的是赤豆紅棗粽,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粽葉,右手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放進赤豆糯米和紅棗,再將粽葉蓋住米後一折一彎,抖出棉紗線後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後覺得不難,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我也把粽子五花大綁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卻會漏出米來,我問阿太是不是我的粽葉破了,阿太看了後笑着説:“粽葉沒有破,是因為你沒有摺好粽葉的緣故。”我看了看旁邊的呂昱萱,她已經成功包好了一隻,我仔細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沒有翻好粽葉,才讓米成了漏網之魚啊!最後,我包了三個粽子,趙愷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個粽子呢!不光小朋友,還有好幾個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學着包了幾個粽子呢。

我們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了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問答,交流了寒假學習《國學》第6冊的心得體會,誦讀論語,讀唐詩,猜字謎,寫書法。最後我們八個還親手學着包了湯圓燒給爸爸媽媽們吃,我們包的湯圓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媽媽們説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湯圓。湯圓真是為我們蘋果小隊的這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啊!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1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身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學生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學生的行為,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才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2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要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人們的願望是填飽肚子;現在,人們更嚮往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因此,大量的娛樂文化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電影、歌曲、電視劇……成為現代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

當然,這些文化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慾求,文化時尚總是與大眾傳媒緊密的粘合在一起,在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便製造了多種多樣的時尚文化,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但由於文化時尚形式大於內容,文化含量有限,例如大量歌唱選秀節目的出現,導致了社會一些負面效應,如人們盲目地追星,發明星夢,以為想要成名,會唱歌就行等。

因為娛樂文化注重新穎,與當今社會聯繫更為密切,也符合了年輕人的個性,導致年輕一代人在追求新鮮的時尚文化時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拋在了腦後。新元素的加入,傳統文化便顯得乏味,必然備受冷落,許多弘揚傳統文化的影片一般圍繞著一個主題或者形式沒有創新,所以會顯得有些呆板、枯燥。並且富有創意的時尚文化相對於傳統文化來説更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們的注意力便轉向了時尚文化,導致中國的傳統文化漸漸被冷落,漸漸被遺忘。

然而,面對商業娛樂文化的強勢來襲,人們也並非全然接愛,為了挽救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國政府也對一些娛樂文化進行調整或限制,如面對大量的歌唱節目也相應地實行“限唱令”,鼓勵一些弘揚漢化的節目播出,如《百家講壇》、《藝術人生》、連續劇《渴望》、《人間》等,讓人們在娛樂中瞭解中華文化,這是商業娛樂文化對社會的正面回饋。

中華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維繫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一條精神紐帶,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華文化集中了幾千年來人民的思想智慧,是領導我們抵抗外來侵略的強大精神力量。如果沒有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很快就會被外來的思想侵噬。所以,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來説,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證。

娛樂文化的發展應以傳統文化為源泉和動力,把中華文化融入娛樂文化,不要讓娛樂文化僅僅侷限於娛樂節目。如“漢字聽寫大會”,利用商業的手段,讓中華文化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創新中華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也可以讓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所以,應該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讓娛樂文化更有價值的發展,讓中華文化深深的烙印在人們心中,讓中國更富有生機活力的蓬勃發展。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文化是一條長河,是每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液,無形中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需要娛樂文化的調劑,我們的精神更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

所以,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齊飛吧!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3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悦;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説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4

一條大河奔騰於華夏版圖紙上,時而遇到峽灣,飛沫四濺,趣意橫生;時而流經平地,流觴曲水,沙白水清;時而跨過高山,事宜奔騰,萬馬齊喑,不捨晝夜如它。

古往今來,歷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從先秦諸子,到秦漢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學芬香一直傳於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帶着民族獨特的氣息。

李白之詩仙最豪情,劍光月色躍然於字裏行間;王羲之之《蘭亭集序》龍鳳舞動,堪稱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潔,繽紛着唐詩宋賦的音韻。

王國維去了,去了他嚮往“國學”天堂,他很是平靜。尚在人間時,他很是激憤,國學的腳步越走越遠,在那個趨於猛獸般的時代裏,他的聲音太小,罷了,既然不能挽救這個時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捨棄了世俗,去追隨那內心的獨標孤高,他對國學的堅守,讓人仰視。

而今,人們對傳統文化議論紛紛,隨着英文縮寫字母編入新華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關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諷刺中國人的無能,還有的'人似乎緊跟時尚的步伐。不要説這個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雜這半不拉幾的英文。我們太過自以為是,傳統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輝,我們卻視之鐵鏽,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子孫,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魯迅棄醫從文,以筆代刀,挑開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雙雙黑暗的眼睛,挽救邊緣的國人,他聲聲吶喊,聲聲祝福,讓中國文明重新在大地上開出血紅的花,讓中國脊樑在此鏗鏘有力。如今,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人,為華夏,為文明,為傳統而奔走呼號。我們需要用血淚灌溉,讓中華傳統文化之林屹然挺立於世界東方,我們需要取飲華夏大河之水,讓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綻放最美姿態。

我的華夏文明啊!我願跟隨你的腳步,去跋山涉水,領略四季變化!

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到了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的時候了,中央提出“八榮八恥”就是要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xx大也提出和諧社會,黨章第六頁明確指出共產黨人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黨信仰推崇的共產主義是以和諧為基礎的,學習傳統文化會更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信念。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千年萬年不衰敗,她是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我們身體受之父母,“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要珍惜自己,健康第一,為父母負責。修善積德,是為父母為自己兒女為家族培福。好惡不善,道德敗壞是讓父母蒙羞,是大不敬大不孝。養父母之身只是小小孝,是最基本的孝,所以,只是寄錢給父母不陪伴老人不為孝。“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古人做到了,我們呢?養父母之心為中孝,那就需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順着父母,不頂嘴,要對父母關心貼心用心,讓父母舒心順心開心,氣順則血順,健康就開心。養父母之志才是大孝大順,不但要孝順父母,還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為父母長臉爭光,做父母的驕傲。在企業經營中更應該做到“事員工,如事兄。”在德行修行方面,“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氣。”不攀比,勤儉持家。“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看到別人錯,要常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鬥鬧場,絕勿進;邪僻事,絕勿問。”網絡、娛樂場所、色情場所、媒介黃賭醜不進不看不近不傳不問,約束自我,讀好書,讀聖賢書,提高自己的修養。“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年紀輕輕多學習少喝酒,喝多酒醜態百出,誤事誤工誤人傷身體,百害無一利。“揖深圓,拜恭敬。”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不能支應差事。做錯事要知恥近乎勇,有羞恥心,用於改過自新。“凡是人,皆須愛”,“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説。”,“揚人惡,即是惡”,都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就是緣分,就是一家人,切忌搬弄是非、説三道四、挑撥離間、流言蜚語,否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自食其果的。

分享嘉賓皆是大愛之人,以前惡多,學習傳統文化,改變很快,甚至改變家族命運,和諧家族,課間傳統文化的魅力無限。我們的堯舜祖先,皆是厚德載物大孝大順之人。“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嚴師出高徒,正確理解父母領導的一片苦心,一味的讚美,會助長虛榮、攀比、自大之風,貴在掌握度。“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德高望重不是吹出來的,念出來的,也不是靠相貌得到的,而是需要我們身教親力親為,悟到做到,以理服人,身教服人。“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不改,還做掩飾,錯上加錯。

人、家庭分四種:天堂人、快樂人、煩惱人、地獄人,家庭也是。我們如何做快樂天堂人呢?陳毅委員長説過;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辰不到。慾望驅使的人,煩惱自然多。知足常樂需要休養啊。我們只要修好德行,堂堂正正的做人,正正規規、規規矩矩做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用愛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相信我們理性傳統文化,存好心,説好話,做好事,交好人,順應萬事萬物自然規律,做事業必然成。感恩一切,孝心開智慧,財富自然來。貴在相信、聽話、照着做。天地萬物本事一團和氣,仁愛應該對萬物同心。多學習傳統文化,不犯國法、不謗國君、不做國賊、不漏國税,堅持原則,經營誠信,我們的事業發展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