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通用6篇)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1

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五大發展理念的邏輯起點是經濟發展新常態,內涵實質是科學發展全面發展,目標導向是破解矛盾問題、厚植髮展優勢,價值取向是堅持人民至上、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甘孜州委深刻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精髓,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着重強調實施扶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六大戰略”。這為甘孜藏區務實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明確了具體抓手,為康巴高原決勝同步全面小康找準了現實路徑。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通用6篇)

實施扶貧攻堅戰略,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小康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施扶貧攻堅戰略就是圍繞全面小康這一目標,集中力量攻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脱貧這一“難題”,消除絕對貧困,真正實現全域小康、全面覆蓋、全民共享。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以來,我們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今後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扶貧攻堅各項工作。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貧困類型、不同致貧原因,大力實施生產就業發展、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災後重建幫扶“五個一批”行動,確保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實施依法治州戰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實施依法治州戰略就是充分運用法治這一現代化治理手段,探索藏區社會治理創新,着力構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切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長治久安。統籌推進嚴格執法、政務公開、行政監督等重點工作,大力建設法治政府,增強法律意識、程序意識和文明意識,積極推進依法行政;提升公正司法能力,嚴厲打擊各類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羣眾利益行為,加強執法權力運行監控,確保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加強突出問題依法治理。

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切實提高農牧民羣眾生產生活水平。始終堅持“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優先發展旅遊業。圍繞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和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打好旅遊宣傳“組合拳”。有序發展能源業和礦產業。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推進重點礦山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中藏藥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同時,加快對外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和對接中央、省委的發展戰略,搶抓政策機遇,強化招商引資,優化投資環境,借力對口支援平台,不斷拓寬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新領域。

實施交通先行戰略,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旨在“補短板、破瓶頸”,以交通建設為突破帶動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奠定堅實基礎。牢固樹立“安康必先通康”的意識,以打通進出口為關鍵,以構建聯網路為支撐,圍繞“建設川西北區域性交通樞紐,公路機場鐵路齊上,構建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全力推進交通建設再上新台階。同時,協調推進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水利工程、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光電通信等建設力度,不斷厚植髮展基礎,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後勁。

實施城鄉提升戰略,科學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突出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提升城鎮規劃水平、配套能力、承載能力、吸附能力、風貌特色、管理水平和文明素養,切實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村寨。做強縣城,就是把縣城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做優鄉鎮,就是把鄉鎮作為服務廣大農牧區的主樞紐,以打造藏區特色風情小鎮為目標,建成一批文化旅遊型、交通樞紐型、商貿物流型、移民搬遷型和農產品加工型鄉鎮,使之成為帶動周邊發展的支撐點。做美村寨,就是以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為目標,注重形態佈局、抓好環境整治、加強村莊管理,形成以高原特色農牧業和特色旅遊業為帶動,與城鎮職能差異互補的特色村寨發展路徑。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着力構築國家綠色生態屏障。“發展的希望在綠色”。綠色是甘孜藏區的“天然底色”。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既是基於州情實際作出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甘孜永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更是順應人民羣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圍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屏障區”方向,以建設美麗生態甘孜為目標,進一步繁榮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彰顯生態文化,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優化開發格局,劃清功能區紅線,完善“兩江一河”和草原濕地保護體系,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促進功能區保護與建設,堅持發展生態產業,積極建設美麗生態新家園。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2

同志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指明發展價值取向,把握科學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和共產黨宗旨、科學謀劃人民福祉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發展理念。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和行動準則,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最深厚的偉力。

一、關係13億多人福祉的科學發展理念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能否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關係執政黨性質和命運。同志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於解決我國發展中共享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彰顯了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環顧當今世界,只有推進共享發展,才能促進國家安定、民族團結,引領時代發展。發展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對發展實踐的總結、反思和超越。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在共享發展方面既積累了有益經驗,也有過深刻教訓。從教訓看,一些國家在發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獲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剝奪感”基礎上,造成不同社會羣體對立,甚至社會被撕裂,國家內鬥不斷,民族紛爭不止,內耗效應使這些國家的發展步履異常沉重。從經驗看,隨着對經濟增長沒能帶來貧困人口減少這一現象的反思,國際上提出了“基礎廣泛的增長”“分享型增長”“親窮人的增長”“包容性增長”等理念。這些理念及其實踐,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發展理念,正是對這些經驗教訓的借鑑和超越。同志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學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我們的國家就會安定、民族就會團結、人民就會滿意;我國發展就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領時代發展潮流。

放眼奮鬥目標,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發展理念服務奮鬥目標,偉大的奮鬥目標需要科學的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今天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進的執政興國大業、偉業。要成大業、鑄偉業,離不開共享這一科學發展理念。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來看,到20xx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但僅有“總值”和“人均”的小康並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會損害全面小康的價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實際成色。同志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攻堅所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按照共享發展理念謀篇佈局,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再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共享發展,讓人人都有獲得感、人人增強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鬥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是評判奮鬥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

聚焦理論創新,只有實行共享發展,才能更好推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既要回答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佈局等問題,更要回答發展為什麼人、發展成果由誰享有問題,從而系統把握髮展規律。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體現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觀中最具根本意義的問題。“五大發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在這一理念集合體中,共享發展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那就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由13億多中國人共享。同志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深刻闡明瞭共享發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把實現13億多中國人的幸福作為目的和歸宿的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共享發展的合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揭示不同發展理念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繫,構成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使“五大發展理念”成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共享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當今中國實際、時代潮流、羣眾期盼緊密結合起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堅持和發展,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使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躍升到新境界。

二、建設公正社會,促進共享發展

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就是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與公平正義互為依託、相輔相成。沒有共享談不上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更不可能共享。共享要求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體現統籌兼顧、追求普遍受益,這樣的發展狀態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的。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着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體人民。”這闡明瞭公平正義與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求我們在促進共享發展時必須抓住“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這個關鍵和要害。抓住公平正義,就抓住了影響共享發展的癥結,找到了促進共享發展的良方,牽住了走向共享發展的“牛鼻子”。新形勢下,只有着眼於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才能有效促進共享發展。

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共享不是搞平均主義,共享承認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防止貧富懸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貧困。目前,我國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貧困人口脱貧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促進共享發展最基本的要求。確保到20xx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兑現這個承諾,必須按照同志要求的那樣“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問題,採取過硬、管用的舉措啃下脱貧這塊“硬骨頭”,打贏脱貧這場攻堅戰。在推進扶貧脱貧的基礎上,還要乘勢而上,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收入差距不縮小,共享發展就缺乏穩固的根基。我們必須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形成體現公平正義要求、符合共享發展方向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享有什麼?一項重要內容是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黨和政府為滿足人民羣眾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使社會成員共同受益的各種服務,必須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同志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把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作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當前,受發展水平制約,我國東中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財力相對有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影響了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享發展,就要着眼全體人民,從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羣體補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3

同志們: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當代中國進步指明瞭方向,也為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貢獻了中國文明和智慧。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既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的新認識,也包含着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藴,是中華文明優秀思想在新時代的發展和弘揚。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深刻理解、把握好五大發展理念的傳統文化內涵並自覺踐行,讓中國傳統文華綻放出更奪目的光彩,應始終成為我們為之不懈奮鬥的方向。

從傳統革新精神到創新發展理念。中華傳統文化對創新的推崇,有兩個層面:一是國家治理層面上要善於求新。三千年前的《詩經》就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提出周朝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於變革求新。《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宋朝王安石為國家改革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倡導國家、民族要發展就必須善於變通、不因循守舊、勇於創新。《易傳》提出“日新之謂盛德”,只要做到持續不斷的以新代舊,國家盛德大業就會實現。二是個人思想層面上要追求革新。《大學》記載,商湯王刻在器皿上用來警戒自己的箴言《盤銘》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堅持每天洗澡才能使身體煥然一新,而思想上的改造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求新過程。《尚書》提出的“作新民”,就是激勵人們棄舊圖新,要有新想法、新作為。這些中華傳統典籍都從不同角度,記載了古人對創新精神的崇尚。當今中國堅持創新發展,有效解決了發展的動力問題,涵蓋了科技、理論、制度、文化四大方面,並結合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而急需進行思想和模式深刻變革的要求,提出我們每個人都應掙脱陳規陋習的精神束縛,敢於求新、求變。創新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革新思想的充實和完善。

從儒家“貴和尚中”的精神到協調發展理念。儒家文化以“貴和尚中”為核心,“和”即和諧,包含了人與自然、社會以及自身的協調。在儒家文化中,“和”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目的和根本。《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和則相生”,明確指出“和”是所有人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和”能使萬事萬物興旺。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達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自安定在自己應處的位置,萬物也能生長繁育了。同時儒家認為,“和”也是人際關係的根本,所以《論語》稱:禮之用,和為貴。第二,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具有包容性。一方面,“和”是一種善於協調的態度和方法。《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主張應在保留個性發展的前提下保持和諧,學會團結合作的為人處事方式。另一方面,“和”並不是抹殺一切不同。《國語》講“和實生物”,不同性質的物體達到和諧才能生出世間的所有事物。當今堅持協調發展,目的在於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改變單一發展偏好,彌補短板和薄弱環節,達到全方位的系統、整體發展,實現均衡發展的和諧狀態。協調發展,是對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凝練和提升。

從古代樸素自然觀到綠色發展理念。中華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樸素自然觀思想。首先,主張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孟子》認為:“知其性則知天矣”,天和人都具有相同善的本性;《莊子》主張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和人達到一體: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而從西周時期的“天定人倫”思想的萌芽,到北宋張載“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經典解説,無一不體現人與天地萬物是一體的文化主流思想。其次,主張對萬物要有關愛,善待自然、善待環境。《莊子》講“愛人利物之謂仁”,要愛護自身以外的人和環境。《孟子》稱“材木不可勝用也”,勸告人們對大自然的開採要適可而止。再次,主張對自然要有敬畏。儒家文化的“君子畏天命”,強調人事必須順應天意;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提出自然法則不可違背,尊重萬物的存在,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當今堅持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和生產方式,將會顯著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綠色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核心思想的傳承和弘揚。

從中華民族親仁善鄰的傳統到開放發展理念。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促進共同發展,加強對外經貿往來。絲綢之路的形成、鄭和下西洋就是中華民族開放發展的生動史實。在傳統文化中,開放發展思想集中於推崇多方共濟、和平相處,開放、和平的意識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主要體現:一是善待其他國家和民族。《左傳》《論語》弘揚:“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俗語“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等等,都表明了與人為善、與鄰國親近友好的原則。二是協同萬邦、和平相處。《尚書》講“撫綏萬方”,國家強盛根本在於安撫、團結各個邦國。古代兵書《司馬法》上説“國雖大,好戰必亡”,好戰好爭鬥,大國也會滅亡。《左傳》提出“止戈為武”,消滅暴亂,停止動用武器,才能安定天下。這些傳統文化都對善於團結協作、爭取和平發展對國家強大的重要性作了詳細論述。當今堅持開放發展,在和平共處原則下,堅持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了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開放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愛好交流、重視和平思想的強化和延展。

從傳統的公平正義思想到共享發展理念。中華傳統文化充滿着公平、平等、正義思想。一方面,強調社會應充滿公平正義。《禮記》講“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財產公有、為政公平、推行公道。《呂氏春秋》説“治天下也,必先公”,主張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做到公平先行。《左傳》提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強調好東西不獨自佔有,要拿出來和其他人共同分享。《論語》講“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擔心分配得到的份量少,而是擔心分配得不均勻。這些思想,都體現了堅持共享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強調公平還應該儘量照顧社會上的弱者,關愛睏難羣體。《禮記》説“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社會上的老弱病殘都能得到關心和照料,描繪了財產公有、人人平等的安康富足小農經濟和諧社會的圖景。當今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破除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實現全面小康的共同富裕社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理想。共享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公平思想的現代闡釋。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4

近日在重慶調研時強調,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講話釋放的信號極為明確,那就是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發展理念不能打折扣。

以往經驗表明,即便反覆強調、一再重申,但下頭總有人對中央決策在思想上轉不過彎來,行動跟不上形勢需要。當前,還有一些幹部不在狀態,有的不知道怎麼幹,有的還在等待觀望,梗阻現象仍然存在。

思想是行動的前提。只有認識到位,行為和做法才會自覺。五大發展理念是指揮棒,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都應該對中央精神吃深吃透,用實際行動堅決落實中央要求。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不能嘴上説一套,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套。同時,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不能搞選擇性接受,只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貫徹。全黨同志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5

同志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指明發展價值取向,把握科學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和共產黨宗旨、科學謀劃人民福祉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發展理念。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和行動準則,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最深厚的偉力。

一、關係13億多人福祉的科學發展理念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能否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關係執政黨性質和命運。同志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於解決我國發展中共享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彰顯了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環顧當今世界,只有推進共享發展,才能促進國家安定、民族團結,引領時代發展。發展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對發展實踐的總結、反思和超越。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在共享發展方面既積累了有益經驗,也有過深刻教訓。從教訓看,一些國家在發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獲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剝奪感”基礎上,造成不同社會羣體對立,甚至社會被撕裂,國家內鬥不斷,民族紛爭不止,內耗效應使這些國家的發展步履異常沉重。從經驗看,隨着對經濟增長沒能帶來貧困人口減少這一現象的反思,國際上提出了“基礎廣泛的增長”“分享型增長”“親窮人的增長”“包容性增長”等理念。這些理念及其實踐,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發展理念,正是對這些經驗教訓的借鑑和超越。同志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學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我們的國家就會安定、民族就會團結、人民就會滿意;我國發展就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領時代發展潮流。

放眼奮鬥目標,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發展理念服務奮鬥目標,偉大的奮鬥目標需要科學的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今天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進的執政興國大業、偉業。要成大業、鑄偉業,離不開共享這一科學發展理念。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來看,到20xx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但僅有“總值”和“人均”的小康並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會損害全面小康的價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實際成色。同志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

影響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攻堅所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按照共享發展理念謀篇佈局,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再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共享發展,讓人人都有獲得感、人人增強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鬥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是評判奮鬥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

聚焦理論創新,只有實行共享發展,才能更好推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既要回答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佈局等問題,更要回答發展為什麼人、發展成果由誰享有問題,從而系統把握髮展規律。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體現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觀中最具根本意義的問題。“五大發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在這一理念集合體中,共享發展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那就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由13億多中國人共享。同志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深刻闡明瞭共享發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把實現13億多中國人的幸福作為目的和歸宿的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共享發展的合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揭示不同發展理念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繫,構成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使“五大發展理念”成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共享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當今中國實際、時代潮流、羣眾期盼緊密結合起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堅持和發展,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使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躍升到新境界。

二、建設公正社會,促進共享發展

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就是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與公平正義互為依託、相輔相成。沒有共享談不上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更不可能共享。共享要求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體現統籌兼顧、追求普遍受益,這樣的發展狀態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的。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着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體人民。”這闡明瞭公平正義與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求我們在促進共享發展時必須抓住“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這個關鍵和要害。抓住公平正義,就抓住了影響共享發展的癥結,找到了促進共享發展的良方,牽住了走向共享發展的“牛鼻子”。新形勢下,只有着眼於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才能有效促進共享發展。

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共享不是搞平均主義,共享承認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防止貧富懸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貧困。目前,我國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貧困人口脱貧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促進共享發展最基本的要求。確保到20xx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兑現這個承諾,必須按照同志要求的那樣“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問題,採取過硬、管用的舉措啃下脱貧這塊“硬骨頭”,打贏脱貧這場攻堅戰。在推進扶貧脱貧的基礎上,還要乘勢而上,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收入差距不縮小,共享發展就缺乏穩固的根基。我們必須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形成體現公平正義要求、符合共享發展方向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享有什麼?一項重要內容是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黨和政府為滿足人民羣眾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使社會成員共同受益的各種服務,必須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同志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把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作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當前,受發展水平制約,我國東中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財力相對有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影響了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享發展,就要着眼全體人民,從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羣體補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

推進共同富裕目標逐步實現。共享是廣大人民羣眾共同享有,是要消除貧富懸殊、避免兩極分化,其方向和目標是共同富裕。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為了一部分人、少數人的利益。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是要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使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而實現共同

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志強調:“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和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但也應認識到,從共享走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我們促進共享發展,既要明確方向和目標,也要把握好階段性特徵,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共同富裕。

三、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共享需要共建,共建為了共享。只有牢牢把握共建與共享的辯證法,在全社會營造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環境,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才能厚植髮展優勢、凝聚發展偉力、提升發展境界。

在創新制度、引導輿論中營造共建共享良好環境。共建的動力能不能增強,共享的水平能不能提高,有賴於良好的社會環境。抓社會環境,關鍵是抓制度環境和思想輿論環境。抓制度環境,就要認真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裏有不利於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問題,哪裏有不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裏就要進行改革,通過創新制度安排保障人人蔘與的權利、提供人人盡力的機會,讓人人享有改革發展成果。抓思想輿論環境,就要通過理論武裝讓領導幹部認識到,共享發展關乎發展成敗、關乎人民福祉、關乎黨的執政地位、關乎國家長治久安,使領導幹部真正把思想認識擺端正、搞對頭;通過廣泛宣傳引導讓廣大羣眾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億萬人民理所當然是享有者,也理所當然是建設者,只有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只有眾人划槳才能開大船。輿論引導和制度創新這一柔一剛同向同時發力,就能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環境、不斷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在增強素質、提升能力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共享發展能不能為發展聚力、讓人民滿意,考驗黨的執政水平,考驗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的素質和能力。新理念要求有新作為,新作為依靠過硬素質和能力。如果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能力與共享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工作中就會無所適從,出現不會為、不善為甚至不作為、亂作為現象。領導幹部推動發展,頭腦裏要始終有共享這個理念,心裏要始終有人民這個概念,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有利於共享發展的堅決去做,不利於共享發展的堅決不做;加強學習調研內容'>調研認清“時”、把握“勢”,加強實踐歷練掌握“幾把刷子”,在推動共享發展上有新思路、新舉措,以共享為標杆來衡量與檢驗實際工作,瞄準影響共享發展的障礙與問題發力,使發展更具有公平性、普惠性,使全體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

在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中共同推進國家建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共建就沒有共享。堅持共享發展,既追求人人享有,也要求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都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個人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的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但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論人均GDP水平、科技教育水平還是生態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即使將來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國的人均GDP也還不高。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我們每個人都不應企望坐享其成。共享不是不勞而獲,要共享首先要共建、要共同奮鬥。“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每個人都應秉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有夢想、講擔當、重奮鬥,為國家為民族也為自己放射生命的光和熱。

今天的中國,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仍需拔釘抽楔、披荊斬棘;今天的中華民族,正一步步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但仍需居安思危、困知勉行。只有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讓“五大發展理念”成為攻堅克難的強大思想武器,讓13億人民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中國的發展才能擁有來自科學理念的強大威力、來自人民羣眾的雄厚偉力,才能克服各種困難,不斷開拓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演講稿 篇6

同志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指明發展價值取向,把握科學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和共產黨宗旨、科學謀劃人民福祉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發展理念。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和行動準則,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最深厚的偉力。

一、關係13億多人福祉的科學發展理念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能否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關係執政黨性質和命運。同志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於解決我國發展中共享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彰顯了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環顧當今世界,只有推進共享發展,才能促進國家安定、民族團結,引領時代發展。發展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對發展實踐的總結、反思和超越。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在共享發展方面既積累了有益經驗,也有過深刻教訓。從教訓看,一些國家在發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獲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剝奪感”基礎上,造成不同社會羣體對立,甚至社會被撕裂,國家內鬥不斷,民族紛爭不止,內耗效應使這些國家的發展步履異常沉重。從經驗看,隨着對經濟增長沒能帶來貧困人口減少這一現象的反思,國際上提出了“基礎廣泛的增長”“分享型增長”“親窮人的增長”“包容性增長”等理念。這些理念及其實踐,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發展理念,正是對這些經驗教訓的借鑑和超越。同志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學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我們的國家就會安定、民族就會團結、人民就會滿意;我國發展就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領時代發展潮流。

放眼奮鬥目標,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發展理念服務奮鬥目標,偉大的奮鬥目標需要科學的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今天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進的執政興國大業、偉業。要成大業、鑄偉業,離不開共享這一科學發展理念。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來看,到20xx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但僅有“總值”和“人均”的小康並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會損害全面小康的價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實際成色。同志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攻堅所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按照共享發展理念謀篇佈局,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再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共享發展,讓人人都有獲得感、人人增強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鬥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是評判奮鬥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

聚焦理論創新,只有實行共享發展,才能更好推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既要回答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佈局等問題,更要回答發展為什麼人、發展成果由誰享有問題,從而系統把握髮展規律。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體現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觀中最具根本意義的問題。“五大發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在這一理念集合體中,共享發展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那就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由13億多中國人共享。同志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深刻闡明瞭共享發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把實現13億多中國人的幸福作為目的和歸宿的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共享發展的合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揭示不同發展理念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繫,構成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使“五大發展理念”成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共享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當今中國實際、時代潮流、羣眾期盼緊密結合起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堅持和發展,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使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躍升到新境界。

二、建設公正社會,促進共享發展

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就是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與公平正義互為依託、相輔相成。沒有共享談不上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更不可能共享。共享要求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體現統籌兼顧、追求普遍受益,這樣的發展狀態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的。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着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體人民。”這闡明瞭公平正義與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求我們在促進共享發展時必須抓住“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這個關鍵和要害。抓住公平正義,就抓住了影響共享發展的癥結,找到了促進共享發展的良方,牽住了走向共享發展的“牛鼻子”。新形勢下,只有着眼於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才能有效促進共享發展。

推進扶貧脱貧,縮小收入差距。共享不是搞平均主義,共享承認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防止貧富懸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貧困。目前,我國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貧困人口脱貧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促進共享發展最基本的要求。確保到20xx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兑現這個承諾,必須按照同志要求的那樣“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問題,採取過硬、管用的舉措啃下脱貧這塊“硬骨頭”,打贏脱貧這場攻堅戰。在推進扶貧脱貧的基礎上,還要乘勢而上,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收入差距不縮小,共享發展就缺乏穩固的根基。我們必須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形成體現公平正義要求、符合共享發展方向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享有什麼?一項重要內容是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黨和政府為滿足人民羣眾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使社會成員共同受益的各種服務,必須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同志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把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作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當前,受發展水平制約,我國東中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財力相對有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影響了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享發展,就要着眼全體人民,從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羣體補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

推進共同富裕目標逐步實現。共享是廣大人民羣眾共同享有,是要消除貧富懸殊、避免兩極分化,其方向和目標是共同富裕。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為了一部分人、少數人的利益。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是要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使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