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園溝通(精選5篇)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篇1

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精選5篇)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1、家訪,是建立家園密切關係的第一步。

新生入園的家訪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師瞭解孩子的一些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觀點、教養態度及對幼兒園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園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外,對孩子入園前進行家訪,讓孩子在入園前認識老師,與老師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減緩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使之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也使家長看到教師的細緻工作態度,感覺到教師對孩子的關心,使之產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與家長溝通,是建立家園密切關係的重要環節。

老師每天與家長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園的情況,對待家長決不能僅用一句“挺好的”來應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特別是對於小班新入園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長尤為關注的問題,教師哪怕就一兩句話,也會使家長感覺到教師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會覺得滿意。如:“餛餛今天吃了兩碗飯,還在幼兒園大便了。”“玲玲午睡時,聽着老師講的故事,很快就睡着了。”等等聽了老師這樣的話,家長會感覺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重視,也能從中感受到教師工作的細心,使家長對教師產生信任感。

3、細緻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是家長了解、信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建立在教師細緻觀察基礎上的。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隨時記錄孩子在園的表現、行為、趣事,以及教師通過某件事對孩子的進一步的瞭解,或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幼兒改進、克服自身的缺點使之進步及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等,使家長通過幼兒成長檔案,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及發展,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共鳴。請家長看了孩子的成長檔案,從中家長看到了教師耐心細緻的照顧孩子的情節,記錄了孩子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及情緒的變化,使家長感受到了教師的真誠與耐心,對教師從此產生了信任。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贏得家長的信任。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級馬晨雲小朋友不愛吃飯,媽媽領他看了中醫,説是脾胃不好,還開了排號藥。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藥,調養一段時間,可孩子不願意。在瞭解情況後,提議把藥帶到幼兒園來,由老師喂他吃藥。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温水按時、按順序得給孩子喂排號藥,並注意一日三餐不讓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離園時我都告訴家長:“今天的排號藥我給孩子按時服了,您放心吧。”每次聽完我的話,家長都會感激地對我説謝謝。耐心換來了家長的放心,細心換來了家長的信任,愛心換來了家長的理解。只有當家長感受到幼兒園的老師喜愛和關心她的孩子時,就自然會產生信任感,只要家長信任老師,家園之間自然就架起了情感橋樑,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篇2

1、讓家長間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注重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長。

如在大班“環保”主題活動中,為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我們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查閲水污染、空氣污染、沙塵暴等環保方面的資料,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實地參觀並探究:水怎麼變髒了?汽車的尾氣有什麼危害?等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幼兒瞭解和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孩子嘗試了各種學習方法,而且初步培養了孩子的環保意識。有的家長還深有感觸説:“這些活動也提高了我們成人的環保意識。”

2、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讓他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學習、生活活動,發揮來自社會各行業家長的獨特作用。我們幼兒園正是本着合作、平等的態度去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家長從原來幼兒教育的旁觀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幼兒也從原來的被動的接受形式的學習轉化為探索體驗式的學習;我們的老師從各自為政執行自己的學科教學計劃,到現在和家長、幼兒一起選擇課程、平衡課程、優化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

3、家長學校與專家諮詢相結合

家長學校是家園共育促進課改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了使家長學校講座內容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分層指導,如“祖輩家長會”重點指導爺爺奶奶們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不要溺愛孩子,要求他們及時與老師、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信息溝通;對孩子的父母們,我們主要採用講座式、活動式、交流式開展活動,這樣效果比較顯著。

4、書面聯繫與電話溝通相結合

我們幼兒園設有家園聯繫手冊,有關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可通過聯繫手冊達到情況交流。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平時工作又很繁忙,就用電話聯繫方式與家長聯繫、溝通。如有的孩子在性格上有明顯的自閉症或行為習慣方面問題較大,就與家長電話聯繫,約定時間專門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商對策;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教師及時通個電話,共同鼓勵,鞏固和強化有效的教育方法。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篇3

第一,做好家長工作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戰經驗。

關於幼兒的問題與家長有話可談、有理可依,才能使家長信服、承認教師的專業,從而尊重教師的教養方式。 面對家長時能夠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幼兒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特徵,能夠抓住特定年齡段的孩子的一些特殊表現,能夠喚起家長的共鳴,這樣的家長工作才能順理 成章、水到渠成。

由於是新手教師,幾乎所有的家長年齡都比我大,而且很多都是長輩級的,從家長的眼神中我能讀出一種不信任與不放心,他們更多的願意與老教 師交流,願意向老教師詢問孩子的一些情況,即便有些時候會向我提出一些問題,我簡單的回答和不專業的指導方法也不能使家長完全滿意,他們還是寄希望於有經 驗的老教師,久而久之,我的家長工作動力沒有了,自信也沒有了,開始躲避和搪塞家長,總是用“我替你問問唐老師”來敷衍,沒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方法,惡性循 環。其實對於這樣的現實狀況並沒有根本的解決方法,功底和經驗是需要積累和鍛鍊的,抓住機會學習是很必要的,一點小小的改變和付出都是可以被放大的。

第二,要用智慧和勤奮來做家長工作。

讀懂家長心裏,知道家長在想什麼,不單純的迎合家長,也不讓家長覺得心裏不舒服,這就需要處理技巧。經過在園的學習,我覺得很有必要將家長進行分類,對於不同類型的家長實行不同的工作方法。對於知識型的家長,可以討論一些理論的內容,用確實可信的理論依據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用規矩穩妥的態度面對家長;

對於長輩型的家長,要用尊敬的態度、較緩慢的語速以及先報喜後報憂的方式對待,隔代人對幼兒一般都比較驕縱、寵愛,而且長輩級家長思維保守、固執,完全逆反於他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引起衝突和矛盾,不利於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

中等階層型家長,在知識量方面沒有知識型家長豐富,在育兒觀念方面也存在誤區,在這個類型的家長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發展,但不知道方法,整天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有的家長乾脆 就是將孩子送來幼兒園請老師當保姆看孩子,

不跟老師交流溝通,不關心孩子的在園表現,對於這兩類家長,教師既要耐心的解答家長的問題,用平實易懂的語言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進行家園共育,也要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逐漸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其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什麼角色,並如何扮演。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尋找與不同家長進行溝通的不同方式,並勤于思考和實踐,找到與家長交流的最佳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尋求良好的途徑。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篇4

1、根據當前形勢:家長必須在家長在園門口接孩子,除了幼兒早上來園和下午離園的短時間溝通外。老師就要把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及時的發佈在留言板和短信平台上,以便家長更詳細、更及時地瞭解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遊戲等情況。

2、建立幼兒檔案:每個幼兒一個檔案袋,教師把幼兒每月、每段時間的成長進步和表現,以文字的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而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後,又把幼兒在家的一些表現反饋給老師,經過這種“文字”溝通,教師就會根據家長的需求調整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教,儘量滿足家長的要求。

3、根據園所的安排,定期舉辦“家長會”、“家長半日活動”等活動、讓家長詳細瞭解幼兒園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及配合方面;認真聽取家長的建議和意見,做好記錄,以便更好的改進工作。

4、做好衞生防疫、安全工作:在流行病的傳播期間,向家長介紹衞生防病的科學知識,取得家長的配合。在當今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後,家長們都非常恐慌,幼兒園在採取多種安全防護措施的同時,老師要及時地與家長溝通,消除不安的心裏因素,讓家長放心送幼兒來園,保證幼兒身體不受任何傷害,同時保證了班級幼兒的出勤率。

5、進行個別溝通:由於幼兒家庭成長環境不同,家長文化素質不同,再加上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抽出時間進行個別溝通。當然這種溝通要靠老師做出非常大努力,當遇到誤會時要忍受委屈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尋求解決的良策。

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篇5

1、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使家長信服。

交流中,若對幼兒的情況缺乏瞭解,説話就説不到點子上,有時甚至可能會鬧出笑話,使家長產生輕視感。因此,在交流中,教師必須抓準孩子的個性特點。如:哪些孩子喜歡音樂,繪畫,舞蹈;哪些孩子上課專心聽講,自理能力強……這樣教師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一聽便覺得教師特別關注了孩子,且説到了點子上,會使家長心悦誠服,取得家長的信任。

2、通過主題展板展示教學內容,使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認可教師的工作。

針對家長工作忙,不能經常來園觀看孩子的活動,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我們每個月製作一個主題展板,向家長展示一個月的活動內容。包括:主題目標、要求、孩子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孩子在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通過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家長一目瞭然,瞭解教師的工作。

3、請家長進課堂當“老師”,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具有幼兒園教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請家長親臨班上給孩子們當“老師”,給孩子們講解與演示,會使孩子們感到新鮮,增強學習興趣,豐富知識與感受,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如:科學活動——認識消化系統,我就請在醫院當內科大夫的於萬曉鵬媽媽來給孩子們當老師,做生動淺顯的講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對進一步探索人體的奧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長們的參與增長了幼兒的知識,開闊了幼兒的眼界,使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園共育。

4、對於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首先幫助家長分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

如:獨生子女在家裏非常嬌慣,要什麼家長就給孩子買什麼,玩具比幼兒園還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時不能專心玩一種玩具,而是玩兩下這個,就去玩那個。長此下去,孩子缺乏耐心、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我建議家長在一段時間內,只提供給孩子一兩件玩具,讓他們對這一兩件玩具玩的精心,玩出花樣,然後再換。或請家長帶孩子多進行美術活動的塗色練習,從短時間一點點過渡到長時間,培養孩子做事的耐性,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方法產生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