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演講稿(通用23篇)

哲理演講稿 篇1

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王明做完作業後,就關燈睡覺了。

哲理演講稿(通用23篇)

這時文具盒裏發生了爭執。驕傲的鉛筆弟弟想先發制人,神氣十足地説:“在這兒算我的本領最大!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畫什麼就畫什麼,還寫得十分漂亮!你們,行麼?”轉筆刀哥哥聽了,氣得咬牙切齒,反駁到:“嘿,是嗎?如果不是我把筆頭削尖,你能寫出這麼漂亮的字嗎?”“讓我説呀,你們誰也比不上我!會寫字很了不起嗎?把筆削尖又怎麼樣?如果鉛筆寫錯字,還不是我來把錯字擦掉!”橡皮妹妹得意忘形地説。

“我的本領最大!”“我最厲害!”……

文具盒裏吵吵鬧鬧的,把文具盒爺爺吵得不耐煩了,它語重心長的説:“你們各有各的作用,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我們不應該比誰的本領大,而是要團結友愛,為小主人服務。”“我們知錯了。”文具們聽了,低下了頭,臉漲得紅紅的,再也不作聲了,心裏想:“原來我們不應該自誇,要用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是最棒的。”

是啊,生活中我們不也是這樣嗎?

哲理演講稿 篇2

天才是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不放棄,認清自己的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地前進。

孩子,今天下午我為你上中文課的時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説你不是天才。

“什麼是天才?”當時我問你。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來。

天才的確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名詞,很難説怎樣的是天才,倒是能從許多事情上看出來,天才跟一般人有些不一樣。舉個例子,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是天才,可是當他坐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落地,就想蘋果為什麼會往地上掉,卻不往天上飛,在當時他被認為愚笨。

於是我們發現,天才常常是鑽牛角尖,懷疑別人不會懷疑的東西的人。他對什麼都好奇,不但希望知道“是什麼”,而且總希望瞭解“為什麼”。

最近一個藝術系的學生也跟我提到天才這件事。他説以前在班上,總覺得別人是天才,因為他幾個小時都畫不好的東西,別人一下子就能畫好。

他為此懊惱了一陣子,後來就想,我不是天才沒關係,勤能補拙,如果能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説不定將來也能成功。

他現在成功了,成就遠遠超過同班的那些天才。“那些繪畫天才都停筆了,都不再對藝術有熱情,他們對賺錢更感興趣。全班到現在只有我和另一個女生,還在努力創作。”他説,“所以,如果班上有天才,我和那個女生才是淘汰又淘汰之後剩下的天才。”

他的這段話講得真是太對了。天才是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不放棄,認清自己的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地前進。

你不是總看我在隆冬的時候點燃壁爐嗎?我總是先把報紙撕開,揉成一團一團放在最底下,再擺上小樹枝,而後堆上較粗的枝子,最後才擱上大大的木塊。

我常一邊點火一邊想,那些沒耐心的人,可能草草堆上許多小樹枝,就放上大木塊。剛點燃的時候,火勢大極了,怎麼看都是一爐好火,可是小樹枝很快燒完,大木塊還沒能被燒透,那火就跟着熄滅了。只有按部就班、不急功近利的人才能成功。

孩子,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天才,天才就如同一爐真正的好火,在初燃時見不到,只有到了後半夜,當別人的爐火都已燒盡,別人的熱情早已冷卻的時候,才知道那仍然不斷散發熱力、温暖人間的,是一爐成功的火。我會在遠方等着,看着你們這批小天才,以及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卻肯努力的人,堅持到底,最終攀上人生的巔峯。

哲理演講稿 篇3

森林裏,住着一隻驕傲的小白兔。

一天早上,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小白兔出來河邊散步。花兒開得那麼紅,小鳥唱歌唱得那麼美妙,似乎在對小白兔微笑。

她走到河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影子。這時候游來了一隻烏龜,“烏龜,你的殼真醜呀”。小白兔驕傲地説,“我可比你漂亮多了!”

烏龜説:“我的殼可以保護身體,使我長壽。你呢?”

小白兔説:“我可以讓別人對我的美麗讚揚哦!”説完,轉起了一個個圈。

突然一不小心,小白兔掉進了河裏!烏龜見了,急忙跳進河裏,把小白兔駝在背上,救上了岸。

小白兔慚愧地低下了頭,説:“烏龜,對不起。我不應該嘲笑你的。”

從這以後,小白兔再也不驕傲了。

哲理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陰影是條紙龍》。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只能容納幾隻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裏面死了,無一倖免!祖父説:“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扎,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儘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

當祖父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蹟出現了:僅僅幾分鐘,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心得體會: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裏。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思想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洞天。

哲理演講稿 篇5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藉出眾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遊説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着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於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説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為藉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裏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説自己是有求於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於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着眾人的面,責備張儀説:“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後,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於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為侮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範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為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説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説:“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為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着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後,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於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於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後來,秦惠王採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着生命危險到六國遊説,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飄飄然。他覺得十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可以出一口被蘇秦羞辱的惡氣了。然而,讓張儀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一直陪在他身邊的那位門人卻向他提出辭行。張儀十分不解,説:“靠您的幫助,我才有今天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麼要離開呢?”那位門人説:“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經説過,您的才能遠在他之上,所以當初要是給了你一份舒適的工作,可能你就會喪失了奮鬥之心,從而使你失去展示才華的機會,流於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發起你的鬥志。”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置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6

20xx年2月,在一瑞士的蘇黎世法院,當地一位代表寵物、飼養動物和野生動物利益的著名公立律師哥切爾,為他的一個不同尋常的客户進行辯護。

他為之辯護的是一條22磅重的梭子魚。這條魚在掙扎了10分鐘後被漁夫捕獲。哥切爾辯護的核心在於,漁夫將咬鈎的梭子魚釣上水面所花時間過長,致使梭子魚遭受過度的痛苦。

疼痛,是人無法忍受的。同樣,梭子魚和其他許許多多的動物,也無法忍受疼痛。如果動物過度的疼痛,是由人帶來的,那麼,人就應該對動物的疼痛承擔責任,為動物的疼痛埋單。這是哥切爾的司法理念,同時也是他博愛的宣言。

這事還得從某天上午説起。這天,哥切爾來到他的律師事務所,當他拿起一份報紙,一幅圖片映入眼簾,他震驚了。一條足足4英尺長的梭子魚,在一隻魚鈎上苦苦掙扎。他彷彿聽到了魚的呻吟聲,魚説,我很痛。旋即,哥切爾的內心也感到了疼痛,突然,他的內心比魚疼得更厲害。

哥切爾是個有趣的人,他在23歲時開始對動物權利產生興趣,當時的一場事故讓他10天説不出話,使他有機會了解無法表達自己感受的動物所受的苦楚。

回到眼前的這幅畫面,哥切爾説,此情此景,讓他想到了另一幅畫面:一位非洲狩獵人,將一隻大腳踩在鮮血淋漓的獅子頭上……哥切爾感覺自己的心裏也彷彿中了一槍,疼痛瀰漫開來。眼前梭子魚的疼痛折磨着他,他想到必須有人為這條魚10分鐘的煎熬和痛苦埋單。

於是,他幫着動物保護組織起訴作為被告的業餘垂釣者,涉嫌殘害動物。他要告訴人們,動物,必須以人道的方式捕獲。

瑞士,是一個對生命高度尊重的國家,無論是對動物,還是對植物。法律甚至規定,科學家在對植物進行試驗之前必須考慮植物的尊嚴。還有些有趣的規定,比如,養狗的人在購買寵物狗之前必須先修四小時的課程。養羣居動物,包括鳥類、魚類必須有夥伴。鳥籠和魚缸必須至少有一面是不透明的,以使裏面的鳥和魚有安全感。

即便如此,哥切爾還是敗訴了。原因是,那條不幸的梭子魚,早已成了饕餮者盤中的美餐。

很明顯,哥切爾缺乏物證。不過,哥切爾表示還將選擇上訴,只是他覺得,任何進一步的判決,對於這條梭子魚來説都太遲了。

然而,無論怎樣,為一條魚辯護,就等於在為一切生命的尊嚴辯護。讓製造痛苦的人為痛苦埋單,這樣,才能讓所有制造疼痛的手,變得猶疑而謹慎。

哲理演講稿 篇7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錢》。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為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日子久了以後,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漸發現到,買古董的人比賣古董的還要內行,有許多賣古董的人甚至對古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貨物。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個賣壺的小販攤子上,看到時大彬的仿製茗壺,時大彬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紫砂壺作者。眼前那一把壺雖是仿製品,卻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錢?”我問。

“三千元。”小販説。

“假的也賣這麼貴。”

“什麼假的?當然是真的啦!”

“時大彬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這一把是他親手賣給我的。”小販面不改色地説。

對於這樣的古董攤販,我們只有無言以對了。

因此,買古董的人,眼裏只有古董,價錢是不太在乎的,賣古董的人,眼裏只有金錢,他們才不在乎古董的價值。

例如一個明朝宣德的香爐,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萬元就會賣,才不管那香爐的好壞,真正懂宣德香爐的人以一萬元買到,可能一轉手就以五十萬元賣出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買古董的人蹲在小攤前看一尊魏晉的銅佛,他突然嚴肅地對我説:“説真的,我們的眼睛最值錢!”

“為什麼?”

他説:“因為只有眼睛才能辨認真假、判別年代、分出美醜,所以,買古董的人,要先鍛鍊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會受騙上當了。”

“我們的眼睛最值錢”這句話講得真好,別人花十萬才能買到的古董,我們花一萬就買到了,我們那一次的眼光,價值正是九萬。還有什麼古董比這個更值錢呢?

因此,我們去逛古董商場,是對眼睛的一種學習。我喜歡中國台灣話把古董商説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攤子叫做“古物堆”,我們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銅爛鐵中尋找我們失落的那一對值錢的眼睛。

生活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尋更永恆的價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嗎?

只要找到值錢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進而見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拜在一位師父的門下,希望師父教他認識人生的真相。

師父只教他灑掃、泡茶、接待賓客,閒暇的時候就用來靜心,並觀看這個世界。

弟子過幾天就會問師父:“師父呀!您什麼時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過了一陣子,弟子更着急了,問師父:“師父呀!你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告訴我人生的真相呢?”

師父被問煩了,拿一個石頭交給他,對他説:“你拿這個石頭到菜市場去估價,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菜市場裏,有兩個人想買這個石頭。有一個人出價十元,另一個出價二十元,第一個是要買回去做秤錘,第二個是要買回去做硯台。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叫他把石頭帶到賣玉石的市場去,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到五十萬元,因為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五十萬。”

師父:“好!現在你把這石頭帶到鑽石市場去,只要估量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聽鑽石市場人説,這是一塊最完美的鑽石,有人開價五千萬呢!”

師父説:“沒錯!這是最完美的鑽石,可是隻有用鑽石的眼睛才能看見它的價值。你每天追着我問:什麼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石市場的眼睛,和鑽石市場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麼的眼睛來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鍛鍊的是鑽石眼睛,而不是不斷的追問呀!”

弟子聽了,就心開意解地開悟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窮盡一生在奔馳追求,希望尋找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物,卻很少有人瞭解,我們的眼睛才是最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山,山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海,海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陽光,陽光就有了價值,因此禪師才説:“日照一隅,也是國寶。”

太陽所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都像國寶一樣的珍貴,這種深刻的見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體會呀!

哲理演講稿 篇8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一個謊言的四十年……》。

在我們的身邊常常發生着令人為之動容的故事,也許就在你的身邊。

偶爾的我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感動,匆忙之餘將它記了下來,無論好與不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因為那的確是一個很特別、很真實的故事……

他和她的相識是在一個宴會上,那時的她年輕美麗,身邊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因此,當宴會結束,他邀請她一塊去喝咖啡的時候,她很吃驚,然而,出於禮貌,她還是答應了。

坐在咖啡館裏,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很是尷尬,沒有什麼話題,她只想儘快結束,好回去。但是當小姐把咖啡端上來的時候,他卻突然説:“麻煩你拿點鹽過來,我喝咖啡習慣放點鹽.”,當時,她都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於他的臉都紅了。

小姐把鹽拿過來了,他放了點進去,慢慢地喝着。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於是很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加鹽呢?”,他沉默了一會,很慢的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説:“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老是在海里泡着,海浪打過來,海水湧進嘴裏,又苦又鹹。現在,很久沒回家了,咖啡里加鹽,就算是想家的一種表現吧,以把距離拉近一點。”

她突然被打動了,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男人在她面前説想家,她認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顧家的男人,而顧家的男人必定是愛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種傾訴的慾望,跟他説起了她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冷冰冰的氣氛漸漸的變得融洽起來,兩個人聊了很久,並且,她沒有拒絕他送她回家。

再以後,兩個人頻繁的約會,她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大度,細心,體貼,符合她所欣賞的所有的優秀男人應該具有的特性。她暗自慶幸,幸虧當時的禮貌,才沒有和他擦肩而過。她帶他去遍了城裏的每家咖啡館,每次都是她説:“請拿些鹽來好嗎?我的朋友喜歡咖啡里加鹽。”再後來,就象童話書裏所寫的一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從此過着幸福的生活。”他們確實過得很幸福,而且一過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結束了,如果沒有那封信的話。

那封信是他臨終前寫的,寫給她的:“原諒我一直都欺騙了你,還記得第一次請你喝咖啡嗎?當時氣氛差極了,我很難受,也很緊張,不知怎麼想的,竟然對小姐説拿些鹽來,其實我不加鹽的,當時既然説出來了,只好將錯就錯了。沒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這一下,讓我喝了半輩子的加鹽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訴你,可我怕你會生氣,更怕你會因此離開我。

現在我終於不怕了,因為我就要死了,死人總是很容易被原諒的,對不對?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再喝加鹽的咖啡了,咖啡里加鹽,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難喝。咖啡里加鹽,我當時是怎麼想出來的!”信的內容讓她吃驚,同時有一種被騙的感覺。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訴他:“她是多麼高興,有人為了她,能夠做出這樣的一生一世的欺騙……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心得體會: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哲理演講稿 篇10

大家好!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則管理寓言。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裏的石匠們在幹什麼?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餬口的事,混口飯吃。”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蓋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這三個石匠,雖然做着同一樣工作,人生的境界卻不可同日而語。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為權的,其畢生目標是“囊括四野,併吞八荒”;有為利的,終生目標是“封妻廕子,金銀滿箱”;有為名的,不惜“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求財的,哪怕“人為財亡,鳥為食亡”;也有為情愛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覓知己。

當然,也有“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的慷慨忠歌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的英雄壯舉;也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更有“天下為公、立黨為公、一心為公”的豁達胸懷。

沒有目標,你就會感到空虛和無聊。要謀求成功和幸福,我們的人生就不能沒有一個目標。目標對於成功,猶如空氣對於生命,沒有目標的人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艘輪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會在海上打轉,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達不了岸邊。事實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來往於大海兩岸好幾次。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的明確計劃,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輪船。

你必須首先確定自己想幹什麼,然後才能達到自己確定的目標。同樣,你應該首先明確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然後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樣的有用之才。目標會使你胸懷遠大的抱負;目標會在你失敗時賦予你再去嘗試的勇氣;目標會使你不斷向前奮進;目標會使你避免倒退,不再為過去擔憂;目標會使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統一。

1953年,美國哈佛大學曾對當時的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調查,詢問他們是否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明確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書面計劃,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學生有肯定的答覆。20年後,研究者再次訪問了當年接受調查的畢業生,結果發現那些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百分之三的學生,在二十年後他們不論在事業成就、快樂及幸福程度上都高於其他人。尤其甚者,這百分之三的人的財富總和,居然大於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所有學生的財富總和,而這,就是設定目標的力量。

一個一心向着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現代社會,常説人生目標在於尋找和實現自我價值,那麼什麼是自我價值,它又如何體現呢?有人説,自我價值體現在一種成就感,是一種自我需要得到滿足後的幸福感。簡單的説,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很幸福。那麼我們就要問自己,什麼時候我們會產生成就感呢?

毫無疑問,當我們的工作得到肯定時是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時刻。不管是誰都不會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在座的個位也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誰都想超越別人、超越自我,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當我們落後於人時,是不會有什麼幸福感的。那麼我們自我實現的目標是什麼呢?我認為我們大家應該立足於實際,制定出本實的人生目標。作為一名業務員,你可以把業務擴大,成為全公司銷售額、資金回籠最快的;作為一名保管員,你可以成為全倉庫發貨最快、差錯最少的人;作為一名營業員,你可以是全藥店服務態度、秀的營業員。每個崗位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而我們要做的是在日復一日的必然中創造出許多偶然的閃光點,我覺得這些的閃光點就是我們人生價值的體現。

哲理演講稿 篇11

如果你對自己誠實,沒有人能欺騙你!

誠實是破解一切人生難題的利器。

埃及的迪拉瑪,被稱為魔鬼城,它處在帝王谷的入口處。從比東法老到蘭塞法老的620xx年間,凡是走進小城的外地人,沒有不上當受騙的。

史書記載,第一個來到這裏的外地人是位商人,他想販些銀器回國,結果被一個帶路的小孩騙走了腳上正穿着的一雙皮靴。還有一個來自大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寶,然而進城不到一刻鐘,就被一個吉卜賽人連錢帶行李騙了個精光。據傳,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師漫遊至此,也沒逃過被騙的厄運,身上唯一的一件東西——銅蛇管,被一個啞巴騙走了。

對於魔鬼城之謎,歷來眾説紛紜。有的説,迪拉瑪是獅子、水牛、天狼3個星座在地上的重心投射點,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進這裏頭腦都要失靈;也有的説,是埃及法老圖特安哈門的咒語在起作用,他説“;凡擾亂法老安寧的人必死,在這個入口處,他在用讓你破財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進帝王谷。

然而,自從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來到這裏,這些説法就被動搖了。因為他作為外地人,在城裏住了一年,不僅頭腦和原來一樣清晰,而且隨身攜帶的東西一件都沒丟。有位羅馬商人得知此事後很是興奮。他想,一個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瑪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語的人。因為他知道,迪拉瑪這座小城是圖特安哈門法老有意安排的。據羅馬的羊皮書記載:圖特安哈門法老的陵墓修好後,為防止盜墓賊入侵,曾把關押在監牢裏的3000名騙子祕密流放到這裏。法老相信,一類人的智慧能制約另一類人的智慧。

羅馬商人決定去拜訪那位希臘哲學家。他隨自己的商隊來到希臘,可惜那位哲學家已經去世5年了。希臘人告訴他,哲學家臨終前在摩西神廟的石壁上留下過一句話,那句話是他從迪拉瑪漫遊歸來後寫上去的。於是,商人來到神廟。久久地凝視着石壁上哲學家留下的話,商人禁不住喃喃自語:説得多好啊!説得多好啊!然後匍匐在地,表達對哲學家的敬意。

2320xx年後的一天,一位考古學家在迦勒底山腳下挖出7個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塊刻着這麼一行字:當你對自己誠實時,天下就沒人能夠欺騙你。這句話,正是那位哲學家留下的。

哲理演講稿 篇12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髮來幫寺廟的和尚剃髮。於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髮,當他第一次幫人剃髮,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究竟是什麼給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帶來害人害已的結果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儘管為自己的師兄剃髮時心裏想着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誇張,我們也不可能會是一個為別人理髮的小和尚。可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的壞習慣呢?比如:隨地吐痰、隨意罵人、説髒話、隨手亂扔亂撂、經常大聲喧譁、在樓道里追逐打鬧、自習課上説話等,如果有,它們遲早會給你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誡我們:壞的習慣一旦養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終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

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夠使我們在各個方面受益匪淺:平時不浪費一分一秒,努力學習就會使成績上升;儘自己的一份力維持班級的衞生,就很有可能使班集體成為“衞生模範班”,如果每個同學都這樣,學校也會變得乾淨漂亮,我們在其中學習、生活也會心情舒暢;平時堅持鍛鍊身體,就可能在運動會上一展風采;幫同學講解問題,也許會使自己有新的發現;在家中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給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現在,從自我開始吧!

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生命的價值》。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着名的演説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説:“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説着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説:“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髒或潔淨,衣着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心得體會: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哲理演講稿 篇14

北宋熙寧九年,王安石二次變法失敗後,再次被罷去宰相之職,貶往江寧府,封了個荊國公的閒職,住在城東門外的半山園。

大雪後的一天,王安石見遍地皆白,正是踏雪尋梅的好時機,便打算穿城過長江,去遊燕子磯、花神廟。

他進城後,卻先拐進了“和善當鋪”。原來這家當鋪的老闆閻仲園和王安石是同鄉,王安石為相時,閻仲園因家貧曾投奔過王安石,王安石資助他銀兩在江寧城開了個當鋪。今天,閻仲園見恩人到來,忙命家人準備好酒好菜款待。掌燈時分,閻仲園正準備請王安石入席,忽聽前邊當鋪裏傳來一陣爭吵聲,聽聲音像是朝奉?當鋪管事人 和人爭論着什麼。閻仲園和王安石同時來到當鋪,只見櫃枱外邊站着一位書生,手裏拿着一幅畫。朝奉見閻仲園出來,忙上前説:“老闆,他要當一幅畫,我已看過了,是張一文不值的破畫,卻要很高的價,咱不能要。”

閻仲園接過書生的畫一看,那畫因年代久遠,紙已泛黃。畫上除能看見一彎冷月和右下方一個虎頭形狀的方印外,其它處都顯得很模糊。他隨手卷起畫,説:“念你登門求我,我破例收下。不過,這破畫我最多隻能給你十文錢。你願當就當,不願當拿走。”

書生像受了天大的侮辱,捲起畫就走。

王安石忙把書生攔住,又要過那畫展開細看。畫上畫的是大雪初晴後的夜景,遠山近水之間,有幾間茅屋;屋旁有一株虯形老梅,稀稀落落綴着幾朵梅花;天空懸一彎冷月,銀光輕撒,給人一種暈乎乎的朦朧美。王安石不禁暗暗讚歎:真神筆也?當他在落款處看到“顧愷之”三字時,問書生:“公子,此畫要當多少銀子?”書生説:“有急用,就當五百兩銀子算了。”

閻仲園聽了,大吃一驚,那朝奉更是驚得張大了嘴巴。閻仲園忙對王安石説:“快將此畫還給他吧?”王安石沉吟了一會兒,説:“仲園兄,將此畫收下,取銀給他。”又轉身吩咐朝奉説,“將畫收藏起來,妥善保管。”

閻仲園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待王安石再次告訴他“把畫收下,取銀給他”時,他才明白是王安石替他做主,收當了這幅畫,並且依了書生要的當價,心中大為不滿:一張破畫,憑啥給他這麼多銀子呢?他雖不高興,但又想:自己的當鋪是王安石墊的本錢,按説他也能當一半家的,況且以往王安石幫自己出謀劃策,從未失算過,便吩咐朝奉:“取銀給他?”

第二天,王安石告辭閻仲園遊燕子磯去了。

新年過後多天,還不見書生來贖畫,閻仲園慌了,心想:王安石一句話賣個人情,屁股一拍走了,可倒黴的是我呀?那張破畫一旦損壞,那窮小子來贖畫時,豈不又訛我一筆錢?他心中煩惱,整日心焦神倦。又過些天,仍不見人來贖畫。他越想越惱,便以虧本為名,將當鋪關掉了。

王安石聞訊趕來,質問閻仲園説:“就因那幾百兩銀子,就關了店鋪?有啥想不開的就直説,何必這樣呢?”閻仲園低頭不語。王安石又説:“我看那書生不像是刁滑之人,他肯定是家中有急事,才當那畫的。依我看,店鋪暫且不要關,那書生近幾天若不來贖畫,此畫歸我,本息照付!”

閻仲園暗想,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嘴上卻説:“恩公,我倒不是介意那點銀子,只是近來生意實在清淡……”

幾天後,又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這天傍晚,朝奉正要吩咐夥計打烊,忽見當畫的書生翩翩走來,遞上銀子和當票,説:“掌櫃的,贖畫?”閻仲園喜出望外,忙叫朝奉去取畫。書生接過畫只看了一眼,又將畫一卷,遞過來説:“掌櫃的,拿錯了,這幅畫不是我的?”

閻仲園一聽這話就急了,心想,這窮小子果然訛人來了,忙説:“我的當鋪自開業以來,只收過你這一幅畫,絕不會拿錯的?”

那書生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聽了閻仲園的話後,連連搖頭説:“閻老闆,你再把畫拿出來仔細看看吧?假若我説錯了,五百兩當銀全歸你,畫也歸你;若你給我的是假畫,你再加倍給我五百兩銀子,行吧!”

哲理演講稿 篇15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裏掏出5枚硬幣,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裏,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説:“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裏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裏,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哲理演講稿 篇16

唐玄宗時,渤海國的使者帶着國書來到長安,唐玄宗召見番使,命令翰林學士宣讀番書。

不料翰林學士打開番書,見上面全是些鳥獸文字,竟一字不識。

唐玄宗宣詔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沒有一個人識得。

唐玄宗震怒。

翰林學士賀知章回到家中,憂心忡忡,長吁短歎,引起家中客人李白的關注。

李白問明情況,道:“可惜我李白金榜無名,不能為朝廷分憂解難。”賀知章問知李白能識番文,驚喜萬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彙報。唐玄宗賜李白進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帶,在金鑾殿上接見了李白。

李白捧起番書,用唐音譯出,念道:“渤海國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自你佔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可將高麗176城讓與俺國……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哪家敗勝!”這分明是一份“宣戰書”。唐玄宗問文武百官:“番人要興兵搶佔高麗,有何策可以應敵?”眾人緘口不答。玄宗又問李白:“那我們該如何回覆番使?”李白道:“明天召見番使,我當面回答他。”唐玄宗當即封李白為翰林學士,設宴款待。

第二天上朝,李白大筆一揮,不一會兒就寫好了國書,當眾念道:“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朝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將勇卒精,甲堅兵鋭……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悖,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戮,為四夷笑……”

番使大為震驚。回到渤海國,將大唐國書交給渤海國國王,國王看後驚歎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敵得!”於是,寫了降表,歸順大唐王朝。

李白醉書狂革,展示了大唐威儀,嚇退挑釁的蠻國。“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哲理演講稿 篇17

不知這算不算是福氣,因為我從小就是看着勵志故事長大的。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書法家王羲之當年在紹興蘭亭這個地方“臨池學書”,把池水都染成了黑色,於是成為震鑠古今的一代宗師。一次,他兒子王獻之問他寫字的祕訣,他指着家裏十八口大水缸説:“蓋學字之祕訣,皆在這十八口缸裏。你把這十八口缸裏的水都寫完,自然就知道了。”也不知是不是紹興那個地方從不下雨,反正故事裏説,王獻之真的把十八口缸裏的水都寫完了,因而他也成了一代書法大家。

那時候我剛上國小,在南京市鄭和公園裏的少年宮學書法,沒有大缸,不過正好公園裏有一個大池塘。於是,我每次上完課都去公園,撅着_趴在池塘邊上洗毛筆,過幾天就用完一瓶墨汁,指望把池子染黑。直到有一天被公園管理人員制止,他從背後一把揪住我的領子:“小孩,不要命啦!以後到自來水龍頭那兒洗去!”想到以後再也不能在池子裏洗毛筆,當時我為長時間的努力即將前功盡棄而感到極為悲愴。不用説我書法自然也沒有練成。

後來我大了一點,到了“厭死狗”的年紀,經常和院子裏的小孩發生肢體衝突,苦於是獨子,常被別的小孩喊來大哥助拳而捱揍。遂發誓一定要練成一門神功。去少林寺學藝沒有路費,要練鐵砂掌在家裏沒找到適合的裝沙的大鐵鍋。

不過有一本小人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書中英雄少年自小是個孤兒,忍氣吞聲給虐待他的地主放牛。每天把一隻小牛犢抱上山吃草,牛吃草的時候,他就拿山頂的一棵小樹練腳,牛吃完草再抱下山。後來牛長到八百斤,他的力氣也長到八百斤;小樹漸漸地長成環抱大樹,他的腳力也奇大無比,一身本領。

當時,讓我苦惱的是,大學的家屬院裏,的家養哺乳動物就是貓,我天天抱,估計也長不到八百斤。不過小樹倒是找到了幾棵,於是我選了一棵茶杯口粗的小樹天天去踢幾腳,可惜不到一年我就發現這棵小樹和其他幾棵相比,枝葉稀疏而且枯黃。最後神功計劃也只有半途而廢了。

還有一個德國大叔過去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小時候讀書,至少聽到十個不同的人告訴我,他之所以能寫出《資本論》這樣不朽的作品,主要在於他總是長年累月坐在大英圖書館的某個固定座位上,以致腳下水門汀地板上都磨出了兩個明顯的腳印。

後來到西安上大學,在最豪情萬丈而且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歲月裏,我效法先賢,幾乎天天去圖書館閲覽室靠窗的位置讀書、自習。

我在這所學校待了八年,馬克思在我那個年齡已經是《新萊茵報》主編了,可憐我什麼都不是,paper倒是發過幾篇,不過什麼像樣的論文也沒寫出來。好在總算後知後覺地得出兩個無奈的結論:一、我可以告訴建築工程界,西安交大的圖書館水泥地面質量真的非常好;二、我敢向史學界公佈我的重大研究發現——馬克思同志讀書的時候一定有跺腳的習慣。

這些經歷都讓我產生警惕:一、成功一定是有祕訣的;二、這些祕訣常常是個人隱私,並不示人;三、對靠販賣人生經驗來賺錢的人,要小心一些,大多數人告訴你的人生經驗都像魔術師表演的把戲,總是愛用最無關緊要的花招來吸引你的注意力,他的真正的動作都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哲理演講稿 篇18

人是羣居動物,脱離不了社會,避免不了交往,而交往的基礎,正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任,是能把人和人牢牢緊繫在一起的麻繩。而隨着物質社會的不斷髮展,信任卻在人們的社會意識中逐漸淡薄,原本粗長的“麻繩”已被消磨成脆弱不堪的蛛絲。

最典型的例子,無非是最近熱議的“扶老人”事件。自從第一次的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二十萬,“不慎摔倒”的老人們在一夜之間忽如春風襲來,全國各地也紛紛湧出了“扶老人被訛詐”“老人摔倒無人扶”的新聞,並且幾乎都毫無客氣地霸佔了頭條。人們不禁應該深思: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裏?

其實人們早該意識到了,維繫人們交往的信任正在不停地崩裂,變得岌岌可危。要知道,在一個社會中,當扶老人也要提前買好所謂的“扶老人險”,也要拍下證明照片,甚至還要找證人的時候,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的悲哀!當初第一個想出這種用信任來騙取同情心和錢財的人可曾想過,這個“鬼點子”是讓人們在蛛絲上走鋼絲,“信任”的蛛絲斷了,人們也將自身難保。曾有一位去西藏的行者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你送給藏人一份禮物,藏人會笑着收下,用藏語對你説“謝謝”,向你獻哈達;而送有的漢人一份禮物,漢人卻會想“這個人要對我做什麼?”“收了禮物之後他會不會要我回報些什麼?”“他想從我這裏拿走什麼東西?”……心照不宣,我們人和人之間本來就倚靠着難堪重負的信任來勉強支持,為何又要在這薄弱的信任之間橫插一腳?

網絡上總結出的最能感動人的幾句話之一,其中便有一句“我相信你”。人人幾乎都能一提筆就長篇大論地寫起誠信問題,卻難以真心説出“我相信你”。信任與道德、人際關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信任的缺失,必然將會帶來道德的缺失,人際的缺失,甚至人性的缺失。若人人都待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閉門不出,對他人築起高高的城牆,那麼由人組成的社會早晚要分崩離析。

別拿信任當兒戲,更別拿信任去與惡魔交易。當大喊着“狼來了”的少年真正獨自面對狼羣,他才意識到信任是多麼寶貴的東西。既然如今我們大喊“狼來了”,還會有人急匆匆地趕來幫助;路邊有身體不支的老人,還會有人冒着被訛詐的風險將摔倒在地的老人扶起,在我們的社會還未變成魯迅先生筆下那樣人人麻木地冷眼旁觀之時,醒一醒!信任並非兒戲!現在要愛護好那晶瑩剔透的蛛絲,還來得及。

哲理演講稿 篇19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揹着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有什麼別的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説,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揹着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説“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裏,等來電後坐電梯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

他們有説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説,“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80樓到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包包裏了……

有人説,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揹負着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哲理演講稿 篇20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國中只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牀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説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説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着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説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闆台後面,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説:"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説。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説:"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哲理演講稿 篇21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錢》。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為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日子久了以後,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漸發現到,買古董的人比賣古董的還要內行,有許多賣古董的人甚至對古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貨物。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個賣壺的小販攤子上,看到時大彬的仿製茗壺,時大彬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紫砂壺作者。眼前那一把壺雖是仿製品,卻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錢?”我問。

“三千元。”小販説。

“假的也賣這麼貴。”

“什麼假的?當然是真的啦!”

“時大彬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這一把是他親手賣給我的。”小販面不改色地説。

對於這樣的古董攤販,我們只有無言以對了。

因此,買古董的人,眼裏只有古董,價錢是不太在乎的,賣古董的人,眼裏只有金錢,他們才不在乎古董的價值。

例如一個明朝宣德的香爐,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萬元就會賣,才不管那香爐的好壞,真正懂宣德香爐的人以一萬元買到,可能一轉手就以五十萬元賣出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買古董的人蹲在小攤前看一尊魏晉的銅佛,他突然嚴肅地對我説:“説真的,我們的眼睛最值錢!”

“為什麼?”

他説:“因為只有眼睛才能辨認真假、判別年代、分出美醜,所以,買古董的人,要先鍛鍊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會受騙上當了。”

“我們的眼睛最值錢”這句話講得真好,別人花十萬才能買到的古董,我們花一萬就買到了,我們那一次的眼光,價值正是九萬。還有什麼古董比這個更值錢呢?

因此,我們去逛古董商場,是對眼睛的一種學習。我喜歡中國台灣話把古董商説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攤子叫做“古物堆”,我們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銅爛鐵中尋找我們失落的那一對值錢的眼睛。

生活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尋更永恆的價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嗎?

只要找到值錢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進而見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拜在一位師父的門下,希望師父教他認識人生的真相。

師父只教他灑掃、泡茶、接待賓客,閒暇的時候就用來靜心,並觀看這個世界。

弟子過幾天就會問師父:“師父呀!您什麼時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過了一陣子,弟子更着急了,問師父:“師父呀!你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告訴我人生的真相呢?”

師父被問煩了,拿一個石頭交給他,對他説:“你拿這個石頭到菜市場去估價,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菜市場裏,有兩個人想買這個石頭。有一個人出價十元,另一個出價二十元,第一個是要買回去做秤錘,第二個是要買回去做硯台。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叫他把石頭帶到賣玉石的市場去,只要瞭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到五十萬元,因為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五十萬。”

師父:“好!現在你把這石頭帶到鑽石市場去,只要估量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聽鑽石市場人説,這是一塊最完美的鑽石,有人開價五千萬呢!”

師父説:“沒錯!這是最完美的鑽石,可是隻有用鑽石的眼睛才能看見它的價值。你每天追着我問:什麼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石市場的眼睛,和鑽石市場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麼的眼睛來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鍛鍊的是鑽石眼睛,而不是不斷的追問呀!”

弟子聽了,就心開意解地開悟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窮盡一生在奔馳追求,希望尋找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物,卻很少有人瞭解,我們的眼睛才是最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山,山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海,海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陽光,陽光就有了價值,因此禪師才説:“日照一隅,也是國寶。”

太陽所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都像國寶一樣的珍貴,這種深刻的見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體會呀!

哲理演講稿 篇22

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別人的關愛之中:當你睜開惺忪的睡眼,聞到早餐的陣陣香味;當你走在乾淨的街道上,看到路旁青青的小草;當你做在安靜的教室,聆聽老師的諄諄教誨;當你面對難題束手無策時,同學幫你解開了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謝呢?而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感謝。

在國小的時候,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不愛説話,甚至有些膽怯,上課不愛舉手發言,下課不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有種孤僻的性格。可有次選班幹部,老師卻選中了我。當時我真的很奇怪,老師應該讓那些膽子大的同學去當班幹部,怎麼會讓我去當?後來,老師找到我,對我説:“其實你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平時你不愛説話,也不喜歡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但是你是具有管理能力的。所以,老師想讓你變得大膽些,和同學之間多進行些交流,而且又能發揮你的管理能力,豈不是一舉兩得?好好做,老師信任你,你一定能夠勝任的。你不會讓老師失望的,對吧?”“嗯!”我點了點頭。

從此,我成了一名班幹部。它不僅讓我的膽子變大了,在課堂上,我也踴躍的舉手發言,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讓我的生命裏除了親情之外,又多了一分右友情。而以後,我不僅每學期獲得“三好學生”,還有兩次獲得了“優秀班幹部”。也許這並沒什麼,但對於我來説,卻意味着對我的肯定,對我的信任。所以我很感謝老師。若不是老師您當初給我這樣的鍛鍊機會,説不定,現在我還是個孤僻的女孩。所以非常感謝老師當初對我的信任。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原想擷取一片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原想親吻一朵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銀色的世界……讓我怎樣感謝你?

哲理演講稿 篇23

某市某校某辦公室中傳來:“你説!這次考試你抄的誰的試卷!”“我沒抄,我自己寫的。”“你自己寫的,哈哈,笑死我了,上次考試不及格,這次居然考滿分!你當我白痴嗎?啊?回去寫一千字檢查,晚上回去讓家長簽字!明天上午交到辦公室!”“老師……”“行了!不要再説了。再説多寫一千字!”某生滿含淚水的離開了辦公室。

回到家中,“爸,今天老師讓簽字。”“又簽字!你又幹什麼壞事了!每天在學校,回家什麼也不做,就知道搞破壞,你知不知道爸媽供你念書不容易……”“我沒搗亂,老師冤枉我了!我的試卷是自己寫的!”某生滿臉淚水的吼到!啪!一個清脆而又響亮的耳光落到了該生的臉上。緊接着又是一頓臭罵:“你還好意思説是你寫的,上次不及格這次就能考滿分,你覺得會有人相信你嗎?你怎麼這麼不知羞恥!犯錯無所謂,知錯能改就是好樣的……”該生徹底心碎了,縱

使自己拼命努力學習,在他們看不到地方認真做題,只為博他們一笑,可到頭來,換來的卻是這些。沒什麼好説的了,只能説呵呵。

其實,人與人之間應當架起互相信任的橋樑,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更加美好和諧。人不是也常説麼:“人心換人心,你真我不假。”也的卻是這樣,只要你肯相信,並與他們交流,那麼萬年冰也能融化,但如果你像上述事例中一樣,連自己最親的兒子也不信任的話,就是對自己的兒子沒有信心,不配做父親,因為連最基本信任都沒有。

信任,不僅僅在言語中表現出來你對他的相信,並且你得在行動上顯示出來你對他的肯定以及支持。

信任,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