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關於成長的演講稿(通用3篇)

國中生關於成長的演講稿 篇1

越過所有國中的陰霾,踏着高一旋律的音符,我們艱難而更驕傲地傳承了高二這一神對的火炬,徜徉在書的海洋。我們曾被一塊塊堅實的書之巨石打得傷痕累累,我們增被航行後的暴風驟雨洗禮地精疲力竭,我閃也曾因數次在長空中的失而一蹶不振。可是今天,年輕的我們眼含着希望,雙手握着奮鬥。坐在明亮的教室自信滿滿地説:“不管有多大,雨有多強,年輕的我們依舊會勇往直前。因為我們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塊,為中國魂永垂不朽,我們要成人,我們要成才!”  

國中生關於成長的演講稿(通用3篇)

新世紀賦予“成才”嶄新的概念,有人曾把孜孜不倦、埋頭苦讀的學子稱為“才子”;有人為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稱為“才人”;亦有人奉考試高分全優學子為天之驕子,國之棟樑。然而今天,屹立在新時代的前方,仰望着日新月異的時代給予“成才”最精典的詮釋,我們幡然醒悟:只有兼備最紮實的知識基礎,最淵博的天文地理知識,以及最全面的德、智、體、美、勞發展的潛能才是合格的,走在世紀尖端的“人才”!  

俗語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誠然,雙肩稚嫩的我們還不能轟轟烈烈大有作為,更談不上現有便又單槍匹馬地為社會作多麼巨大的貢獻。可是我們擁有着無價的資本:青春和時間,深信:只要我們毫不懈怠地吸收陽光和雨露,馬不停蹄地同時間賽跑,柔弱小幼苗一定可以長成參天棟樑,撐起陰涼的一片藍天。  

牛頓説:“力是可以想通的”。而成人與成才本身就是一對相互牽連、如影隨行的影響全,更確切地説,平衡二者才能平衡人生。  

如何成人,如何成才,面對這一令人深思的問題,筆者“拙見”;  

自信,成人成才的基石,因為“自信成功二百年,會當擊浪三千里”;  

堅定,成人成才的階梯。因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夢想,成人成才的導航,因為“心有多高,我們就能走多遠”;  

奮鬥,成人成才的焦點,因為“寶劍峯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真的,生活就像一種回聲,你給予多少,它就送回多少;播種什麼,就收穫什麼;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所以,作為生活的我們,撒下所有這些火種,生活必當色彩斑斕,燦爛輝煌。  

有藍天的呼吸,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有大海的呼吸,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流前卻步;  

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因為成人,要有追求永支撐  

成才,要有激情常相伴!

國中生關於成長的演講稿 篇2

我喜歡看曹文軒寫的書,尤其令我感動的是他寫的《青銅葵花》,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極;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更好;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我看這本書,每當作品寫到青銅葵花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皺起眉頭,替他們兄妹二人着急;當讀到他們受別人欺侮的時候,我就會握起拳頭,真想為他們打抱不平;每當我讀到兄妹二人遇到開心的事情,玩得很高興的時候,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會好很多;可是一當讀到他倆傷心處或作品寫得很感人的地方,激動的淚水就會奪眶而出。

整個作品讓我最感動的就是青銅處處為妹妹着想的精神。他寧願自己被別人打傷,也不能讓妹妹受到半點傷害。書中有幾句話是這樣的:青銅終究不是那個人的對手,不一會兒就被那男孩壓在了身下……青銅擦了擦鼻子裏流出來的血搖搖晃晃地從地上站起來。讀這裏,你的心裏會怎麼想。如果你就在身旁,看到自己的哥哥被別人打得鼻青臉腫的時候,那時你一定會很痛苦。

書中不僅有許多甜蜜的微笑,而且還有許多令你感動的話語。如果你重新翻開已經泛黃的書——那會是多麼愜意。

好多書值得品味,感動若在,書香猶存。是我們的祖國養育了我們,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如此幸福。我想對親愛的祖國説:“我們愛你。”

這個作品使我懂得了: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兄妹,在我看來都是聖者。他們鍛鍊人類展開偉大的心魄。他們是力,是神。凡是不能兼受歡樂與痛苦的人,並是既不歡樂,亦不痛苦。只有體味他們,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

國中生關於成長的演講稿 篇3

一説起祖國,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田秀英用母愛使殘缺變完美,公私分明的好法官宋魚水,用生命詮釋職業的責任與擔當的吳斌,它們如春風一般,吹拂我們純潔的心靈。

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國,迄今為止,“尊來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應該發揚這一傳統美德,一直以來,有許多尊來愛幼的事例,值得我們去學習。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記得十大元帥之一的朱德,他對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碑的。他幼年在家時,對父母就非常敬重,父老鄉親們對朱德讚不絕口。他後來從軍當上軍官,向父母寄物匯款盡孝道。當了總司令,指揮千軍萬馬對敵作戰,但他仍然掛念家鄉的親人。當他得到母親去世消息後,非常悲痛,寫了感人肺腑的《母親的回憶》,以寄託他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20xx年5月12日14時,一個平常不過的下午,正值花樣年華,性格活潑開朗的袁文婷,發自本能的一個行為吧我們震驚了。14時27分,正在上課時,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同學們嚇得手足無措。她大聲地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同學們不知所措,袁文婷顧不上多想,把同學們一個一個地救出。一個、兩個、三個……她大汗淋漓,奮力救出了十三個學生。當她再次衝進教室時,“轟”的一聲,樓板掉了下來,整座房子垮塌了。8小時後,當救援人員發現她的時候,袁文婷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保持了這樣的姿勢,它定格在人們的心中:袁文婷背向門口跪在講台上,她瘦弱的雙臂撐得很開,形成一個保護傘的形狀,在她的手臂之下,藏着九命學生。這九名學生都安然無恙,而袁文婷,卻永遠被掩埋在了廢墟之下。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我們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應拿出實際行動,發揚“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中華美德伴我們同行。

這次剷雪工作大家都有功勞,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心,沒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