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調研報告範文十篇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1

為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規劃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使入園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8月6日,縣工商聯圍繞調結構促發展調研工業園區建設。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常委參加。副縣長何健升、縣發改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林業局、住卡局、工商局、財政局、經貿局、交通局、水務局、統計局、安監局、國稅局、電力公司、鎮、營鄉的主要領導和部分政協委員、企業代表應邀參加調研。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十篇

一、基本情況

(一)園區規劃修編

按照“工業城鎮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發展思路,《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xx——20xx》的編制工作已完成,並於20xx年6月12日通過省、市專家評審,修編後園區規劃面積為57.7平方公里。

(二)園區產業佈局

1.冶金建材片區(建成區):位於北鎮,涉及兩個村委會、2個村小組,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優質水泥、建材產業,優質水泥產能計劃達到1000萬噸,產值50億元,利稅3-5億元,建成雲南省最大水泥建材示範基地。現已入駐企業21家,投產15家。

2.飼料產業基地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打造雲南省最大的飼料生產加工基地,年生產各類飼料200萬噸,產值100億元。已入駐飼料企業22家(其中全國50強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資企業2家),投產1家。

3.農特產品加工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核桃、板栗、鴨子、乳製品、飲料、蔬菜等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已建成投產企業9家。

4.板材加工片區(在建區):位於鎮、鄉,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傢俱板材加工及實木板、夾板、裝飾面板、細木工板等裝飾配套產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15家。

5.箱板包裝片區(在建區):位於鎮,涉及1個村委會、1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引進軟包裝、紙包裝、塑料包裝、玻璃包裝、金屬包裝、鋁箔包裝、木質包裝等包裝行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8家。

6.機械裝備製造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機械、電子、裝備製造工業。

7.五金加工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廚衛、水暖器材、量具、電動工具、不鏽鋼製品、禮品五金等特色產業。

8.木龍萬畝特色產業園區(擬建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大型工業專案。

9.市級特色產業園(擬建區):位於營村委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承接昆明市“退二進三”企業和老東山片區企業搬遷,集中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

10.物流片區(擬建區):重點引進運輸、倉儲、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平臺等行業。

11.綜合服務區(擬建區):在工業園區新建一個園區配套服務區,規劃面積3000畝。包括管委會辦公大樓,一個五星級酒店及5000套商住房、保障性住房。

(三)園區徵地情況

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城鎮山地化、山地生態化”發展原則,園區密切配合縣國土局做好土地調規工作,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園區總體規劃無縫對接。今年園區完成土地預收儲6340畝。

(四)園區發展成果

園區於20xx年3月31日掛牌成立,20xx年2月25日經省工信委批准,正式納入省徑工業園區管理。20xx年以來,園區投資7.4億元,不斷完善 “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新宜九公路全線通車,進一步優化了園區投資環境。截止20xx年12月,園區累計引進專案58個,協議投資金額77.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3.99億元。園區現有企業7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主要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其中主導產業為建材、化工、冶金,主導產業GDP佔比81.2%。

園區實施“工業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舉措成為省國土廳推廣的10種山地綜合開發利用型別之一。被列為省國土廳工業城鎮上山試點縣、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開發試點縣。

狂年1—6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1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7408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完成7662萬元,工業專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017萬元。規模以上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54,完成目標任務的329.8%。

二、存在問題

1.園區工業總量不大,規模以上企業少;缺乏新型工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大中型企業。

2.工業產業弱,導致稅源不足,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太慢,財政缺乏支撐力。

3.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4. 資金投入不足,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

三、工作建議

調研組實地檢視飼料園區、紅獅水泥和板材包裝片區,聽取工業園區負責人的彙報後,對園區建設提出工作建議:

(一)調結構保增長要處理好6方面的關係:一是處理好重經濟增長與結構優化的關係。要瞄準綠色經濟、低碳經久、新型產業,推動汙染增量向綠色增量轉化,產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轉型。通過存量轉型拓展增長空間。二是處理好區域性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係。要選擇科學方法,向重點部位率先突破。不能只追求重點突破而忽視整體提高,既要抓重點,也要顧一般。三是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既要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產能,又要支援企業轉換機制,研發技術。把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四是處理好重經濟效益與重民生改善的關係。發展經濟是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終級目標,在發展經濟時一定要考慮就業容量和提高農民收入兩個問題。五是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係。在調結構中,市場是基礎,企業是主體,要保證調結構不偏離方向、不脫離正軌、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門的任務是找準角色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自身在競爭中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淘汰落後企業和過剩產能。六是處理好工業發展與配套服務的關係。

(二)重點發展六個產業叢集:一是發展建材產業叢集。從水泥、管樁、複合牆板、裝飾材料、新型管材產品等方面發展。二是發展通用裝置製造產業叢集。力爭把雲南CY集團引個分廠到,加上現有的化工鑄造升級換代,逐步向高精尖數控機床以及築路、礦山、冶金、建築、金屬加工等專用裝置方向發展。三是發展新材料產業叢集。逐步引進金屬新材料、光電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四大領域企業。四是發展新能源產業叢集。發展以太陽能集熱、太陽能光伏、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風能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五是發展包裝產業。六是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三)調整好三大產業。現在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8.3 : 27.8 : 43.9,三個產業的結構不盡合理,需要加大調整力度。一是調優一產。發展現代農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在特色產業、優質品種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調強二產。做強做大傳統產業,重視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強化跟蹤服務。三是調活三產。大力發展旅遊業,全面帶動第三產業,統籌規劃,構建高起點的物流平臺。

(四)妥善解決好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視。二是社會保障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等。三是資源配置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享。四是配套服務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樣。

(五)堅持四個不變。一是把工業作為發展首位的`意識不能變。二是縣政府每年向園區投入一個億的決心不能變。三是支援發展工業的政策不能變。四是舉全縣之力解決工業問題的魄力不能變。

(六)進一步加強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打基礎。加強園區水、電、路、土地收儲、供氣、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重招商。加大產業招商的宣傳策劃力度,引進能夠支撐發展的龍頭企業。三是調結構。選擇引進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環境汙染少、利稅高的大專案、大集團、大企業入園發展,突出抓好產業定位,功能分割槽,合理佈局,提升園區產業層次。四是求支援。抓住園區工業上山被列為國家、省徑示範點的機遇,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省、市政策、專案、資金支援。五是建實體。進一步完善園區實體化管理實施方案,做到“小政府、大服務,小機構、大服務”,實現“封閉管理、獨立執行。”做好部分縣級審批許可權下放園區的相關工作。六是強服務。相關部門要增強服務企業的大局意識,做好每個專案的協調服務,提高辦事效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2

近來來,xx開發區堅持把引導企業合理集聚與促進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企業集中連片發展,不但有效提高了生產要素綜合利用率,而且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帶動能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人員收入明顯增加。

到20xx年底,全區建設工業園區4個,分別為建材工業園、冶金工業園、加工工業園、科技工業園。入園企業26家,20xx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8億元,工業增加值1.6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2.004億元。20xx年上半年完成完成工業總產值4.55億元,同比增長52.81%;增加值完成0.94億元,同比增長23.91%,財政總收入完成1.16億元,

一、積極引導企業合理集聚

我區高度重視投資環境建設,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為企業合理集聚營造良好的軟環境。

一是將改善投資環境作為促進企業合理集聚的重要措施。結合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制定了《關於加強軟環境建設的實施方案》,實施軟環境建設四大綠色行動,即:加速機關職能轉變行動,治理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行動,提高效能行動和強化優質服務行動,營造“親商、安商和富商”的濃厚氛圍等具體措施,為投資者創造安心、放心和稱心的優良軟環境。每年都組織企業開展了評議政府部門的活動,為規範政府執法和服務行為起到了良好作用,杜絕了行政干預和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等不正之風。

二是用好用活各項政策措施,支援園區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園區發展的扶持力度。結合我區實際,貫徹落實了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提出“除執行國家西部大開發及省、州有關優惠政策外,還提出凡進區投資企業的各種規費,均按國家規定的下限收取,除國家、省和州有關規定的收費外,開發區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另外還設立財政貢獻獎,根據實際納稅(地方所得部分)總額,按比例進行獎勵,年繳納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獎勵10%;年繳納101萬元以上的獎勵20%。對於貢獻率較大的進區企業,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對於高科技專案,除享受上述優惠政策外,財政將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強的專案,可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

三是努力提高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近年來,我區積極改進和完善服務制度,大力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建立健全各種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市場資訊、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開發區政務中心實行“特事特辦”,建立“一站式”服務,“一條龍”服務等具體措施,給投資者創造了放心發展、安心生活的良好軟環境,簡化了審批程式,提高了辦事效率。

二、開發區園區簡介

在開發區城市規劃中心區範圍內,根據發展現狀、地理區位以及產業結構佈局,規劃了四個工業園區,分別是以水泥和新型建材為主的建材工業園、以礦產冶煉為主的冶金工業園、以製藥、食品為主的科技工業園和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加工工業園,同時,四個相對獨立的工業園以及城市中心區又組合成整體的開發區中小企業發展創業基地,佔地面積近14平方公里。

建材工業園區:

代表企業有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水泥領軍企業在華投資專案)、南下水泥廠、興渝建材有限公司、貴龍工貿有限公司、金剛建材有限公司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我區充分抓住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先行的良好機遇,繼續培育和扶持現有的支柱產業——建材工業。繼續支援拉法基瑞安水泥廠擴大生產,探索以水泥為龍頭的建材產品延伸專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在對現有建材生產企業加強管理、挖潛增效的基礎上,考慮引進新的大型建材生產企業。同時有選擇、高起點的加快新型建材和建築裝飾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加大對建材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力爭到期末,水泥生產規模達200萬噸左右,相關及新型建材形成一定規模,把我區建設成為全州及周邊地區的建材生產基地。

冶金工業園:

代表企業有中聯冶煉有限公司、永興富錳渣廠、巨集發鐵合金有限公司、威龍化工有限公司、巨集達金屬綜合回收公司(資源綜合利用專案)等。佔地約4平方公里,依託開發區周邊縣市能源、礦產結合的組合優勢,按照迴圈經濟發展模式,以煤炭、黃金等資源綜合開發及深加工轉化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煤氣化、煤液化、煤焦化、黃金精煉、電石一乙炔、合成氨及其下游化工產品。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技術政策,調整優化發展高能耗產業,引導鐵合金等高耗能產業逐步實現相對集中佈局,努力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工藝水平和精深加工水平,降低能耗和各種原材料消耗,使能耗、物耗和環保指標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力爭年均引進規模以上企業不少於一戶。

科技工業園(食品、製藥):

代表企業有吉仁堂中藥飲片廠、飛龍雨實業有限公司、德良方藥業有限公司、黃盛記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貞豐勁牛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豐峰食品有限公司(在建)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根據我州民族醫藥蓬勃興起以及中藥資源富集的特點,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支援以特色民族製藥為重點的藥品、保健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注重中藥材資源有序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族藥和保健品,加快建設以民族藥為主的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支援骨幹企業加快建設gmp標準生產線,支援各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現代藥業,積極推進藥業生產規範化、產業化和集約化,引導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製藥企業。加快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

發展肉製品、果品蔬菜、土特產、營養食品、飲料等六個農產品加工製造業,培育發展一批帶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的骨幹專案,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已簽約7家黔西南知名食品企業,正在建設中)。

加工工業園:

代表企業有貴州燃二有限公司、黔西南希望飼料有限公司(全國民營企業老大希望集團投資專案、全省前4強飼料企業、全州最大飼料企業)、黔西南奧森木業有限公司(省內知名企業銀燕集團投資專案)、維宇塑業有限公司、鴻利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巨集圖紙箱廠、金陽製衣有限公司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依託貴州燃二、希望飼料、維宇塑業、奧森木業等骨幹企業,鼓勵支援企業推進技術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大力支援發展林木產品加工,支援高密度纖維板企業做大做強。

三、加快企業佈局結構調整的措施

確定重點發展產業,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按照代表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先進,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大,增長性強;產業關聯度高,輻射面廣,帶動作用大;產業在gdp中比重較大,市場佔有率較高,對全區經濟有較大影響;產業具有資源優勢,符合西部大開發產業支援重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基本標準,我區重點發展建材、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冶金等幾個產業,支援企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一)加大財稅、投融資政策支援力度

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調整工業內部投資結構,提高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的比重,加大對重點產業的資金支援力度。加大財政支援力度。逐步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資金,不斷增加財政轉移支付,支援企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速折舊。

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民族自治州稅收優惠政策,對我區重點發展產業、新技術改造和創新專案、新產品,給予定期減徵或免徵企業所得稅。

(二)以專案為載體,抓好一批重點專案建設

根據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建設一批對工業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有帶動作用的重大專案。重點發展建材、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冶金等幾個產業。

(三)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促進產品和技術換代升級

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和科技發展的規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支援建立技術諮詢、服務、推廣等中介組織: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轉換步伐。建立鼓勵高科技產品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的風險投資基金,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進一步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擴大科技合作交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新產品開發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四)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

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特別是要加快資本、人才、勞動力、土地和房地產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對工業發展的服務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資訊市場和技術市場,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以企業投入為主體,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資訊和科技市場體系。積極發展投融資擔保體系和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加大市場立法執法力度,健全市場法規,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新秩序。

(五)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全方位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資尤其是國外跨國公司參與我區企業的改組改造,參與重大專案建設和資源開發。支援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轉讓資產權益(tot)、出讓股權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資,以國際通行的特許權經營(bot)、專案融資、股權投資、股權轉讓等形式吸引國外資金。

(六)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為工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制定各種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創造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和脫穎而出的社會氛圍和政策環境。加快培養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競爭的企業家隊伍,加快培養具有較高技術素質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術工人隊伍,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執行規範,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流動,要以專案為載體,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人才,重點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和管理人才,為我區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援。

(七)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造良好投資環境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的巨集觀經濟管理職能,主要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管理經濟,運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等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要求,加快發展。按照市場經濟要求,精簡政府審批事項,規範審批方式和審批行為,提高辦事效率,嚴格依法行政。強化政府對經濟的服務職能,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格禁止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和進行各種攤派,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四、產業叢集及產業關聯

採取多種有效途徑,積極引導、扶持產業叢集發展

(一)積極推動生產要素的有效集聚。改善市場環境,消除不利於資源配置的各種障礙,促進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充分利用開發區現有基礎設施,使土地資源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專案集中,最大限度地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集聚。

(二)大力提高協作水平。要優化產業組織和企業組織系統,提高分工協作水平。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示範、資訊擴散和銷售網路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不斷拓展產業鏈條,構建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網路。

(三)實現產業叢集和工業園區的優勢互補。要善於利用產業叢集模式,突出工業園區的專業性、特色性,加強產業的精細化分工,發展專業化、有特色的工業園區,增強工業園區的叢集功能。同時,要利用工業園區的形式,彌補產業叢集自發形成後的硬體設施建設、規劃佈局、整體形象等方面的不足,使產業叢集的功能更加完善。

(四)加快推進信用擔保機構建設。產業叢集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融資難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產業叢集是中小企業集聚的地方,也是最需要資金扶持的地方。要充分發揮現有擔保機構作用,支援產業叢集發展,搞好融資擔保服務。

(五)積極推動行業協會建設。在產業叢集中建立行業協會,對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規範企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的環境,是非常必要的。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推動產業叢集行業協會建設,力爭在規模較大、具備建會條件的產業叢集中建立起行業協會。建立必要的聯絡制度,經常溝通情況,及時反饋資訊,實行有效指導,開展多方服務,推動國家各項政策和政府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

(六)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援力度。在資金安排上,把產業叢集技術支援服務平臺建設納入扶持的重點,往後還會加大支援力度。技改專案貸款貼息等,也要積極做好工作,爭取將產業叢集企業納入支援範圍。同時要

積極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為企業融資創造方便條件。

(七)創新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推動產業叢集發展,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發展合力。一是要主動做好工作,將產業叢集發展納入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二是加強協調工作力度,取得國土、發改、建設、科技、財政、商務、工商、環保等部門的支援,形成共識,協調聯動,及時研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三是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開發區實際,適時編制產業叢集發展規劃,使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用產業叢集規劃指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五是確認一批重點產業叢集,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帶動全區產業叢集的發展。

五、大力引導惠農企業二、三產業合理集聚

按照“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做活做旺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合理開發,大力推進二、三產業發展,拓展農民的非農就業渠道。強化二、三產業的指導與監督,確保二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大我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做大旅遊特色產業。同時,積極建立“農家樂示範村”,引導帶動農民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促進旅遊業的更快更好發展。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業、商貿業,以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積極創造條件支援飛龍雨、吉仁堂、奧森木業、鴻利肉聯、綠化水果等產業特色、拉動力強的惠農企業發展,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區雖然在工業園區發展上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有一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園區建設前期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目前地方財政對園區建設和發展經費的支援力度有限。銀行部門也缺乏對園區發展的專項貸款支援。二是園區規劃設計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園區規劃與城鎮建設總體發展規劃銜接不夠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沒有很好地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三是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制約了園區發展。我區可用地資源比較緊缺,用地指標受到嚴格控制,存在著工、農業用地之間矛盾,存在著土地徵用難、使用審批時間長和徵用費用高等問題。四是在抓園區建設問題上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3

根據委領導的統一部署,由主任帶隊、七個相關處室負責人蔘加的《全省重點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考察組,於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浙江省經信委的相關情況介紹,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特別是企業聚集和產業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考察了杭州蕭山工業園(臨江新城)、寧波化學工業區等國家和省重點園區;參觀了聯源重工水力、核能發電裝備、東風裕隆新能源、東方電氣、吉利集團研發總部、鎮海煉化、臺塑石化、寧波萬華MDI等骨幹企業和重點專案。

整個考察過程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涉及裝備(汽車)、石化、機械、冶金、輕紡、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個產業門類,團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獵取了浙江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感到不虛此行,受益匪淺。現將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浙江省的塊狀經濟量大面廣,是形成產業叢集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塊狀經濟向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去年全省共有年銷售收入10億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實現銷售收入2.81萬億,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工業總量的54%、62%和56%。在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26個塊狀經濟中,生產單位超過1萬個的有義烏小商品、長興紡織、諸暨襪業和永康五金;從業人員在10萬人以上的有蕭山紡織等6個,其中義烏小商品40萬人左右。

計劃到20xx年,全省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300~1000億元、60個100~300億元的產業叢集。叢集內形成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公共平臺和支撐體系,建立一批知名度高的區域產業叢集品牌。

產業聚集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從經濟規模看,塊狀經濟佔全省工業半壁江山

塊狀經濟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業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反映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產業叢集形成的重要載體和先天優勢。在312個塊狀經濟中,年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下的有176個,佔總數的56.4%;銷售收入在50~100億元的64個,佔總數的20.5%;銷售收入超百億的有72個,佔總數的23.1%,其中銷售收入100~200億元的有46個,200~500億元的有19個,超過500億元的有7個。

(二)從區域佈局看,主要分佈在環杭州灣和溫臺沿海地區

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塊狀經濟個數排名前5位的為台州市(45個)、溫州市41個、寧波市39個、杭州市36個、嘉興市32個。

(三)從空間結構看,工業園區已成為塊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省1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528.8億元,增長16.3%,佔全省工業的34.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43.7%;實現進出口總額850.1億美元,增長20.5%,佔全省的40.3%;工業企業上交稅收544.8億元,增長9.8%,佔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總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經驗

(一)工作思路

1、加強戰略籌劃。以政府為主導,龍頭骨幹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力量,以國際化視野,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金鍊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資訊化互動的角度,把握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科學規劃。

2、優化空間佈局。按照高水平開發、高強度投入、高密度產出的要求規劃建設好各類園區,使之成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區,著力形成多層次、梯度式工業發展格局。對新開發和拓展的產業園區,尤其是一些新設立的沿海產業園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深化園區叢集培育和規劃佈局。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培育塊狀經濟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範和銷售網路中的引領作用。

4、加強專業化配套協作。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企業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型巨人”企業,構建完善產業叢集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後勤保障等生產性服務業。

5、強化專案帶動。在行業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規劃指導下,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對區域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專案,實施一批區塊內重大企業技術改造專案,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支撐產業叢集升級和結構優化。

6、完善創新體系。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塊狀經濟內企業由委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支援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構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效應,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

7、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根據不同塊狀經濟特徵,共同推進各領域、各層面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援研發、檢測中心、資訊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鼓勵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扶持管理諮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資訊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援和服務。

8、提升叢集品牌。引導和支援塊狀經濟內企業創立品牌,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轉變;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流動,形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產業集聚區域品牌建設的路徑和方式,著力將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升級為城市品牌。

9、推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汙染治理和淘汰落後等手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推動塊狀經濟向資源節約集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叢集轉變。全面建立專案決策諮詢服務協調機制,切實把好新上專案入口關、佈局關。

浙江省的工業較多的源於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發育比較健全,政府幹預經濟相對較少。但在引領產業叢集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促其轉型升級、實現規劃戰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們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省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浙江組建了由省直18個部門參加的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簡稱轉升辦),作為省政府的工作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各大園區發展規劃、研究部署、指導協調解決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針政策,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轉型重要抓手,有利於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稅收結構,有利於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提升,有利於製造業做精做強,對工業和服務業具有雙贏的意義。省級層面組建由經貿、發改、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審定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目標、工作原則、重點方向等問題,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加強配合,實現良性互動,全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

3、推進省級工業園區組合。省級工業園區組合是指在新形勢下加快省級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行政隸屬關係與財政稅收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省級工業園區為依託,按照現代產業叢集發展需要,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帶動1~4個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資源優勢,擴大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在實施的過程中,由各市、縣經委負責牽頭組織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區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級創新型工業園區可以先走一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將地理相鄰、產業相近、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率先進行組合;條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行“飛地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濃厚的經商傳統,催生了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招商引資成為區域產業叢集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經驗

1、加強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前瞻性研究

具體方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研究塊狀經濟內部機理為主,轉向外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分析為主;二是由單純研究製造業為主,轉向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構築現代產業叢集各種要素研究和創造的角度分析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優化為主,轉向開放增量推動分析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資專案庫,實現一批重點技術改造專案,促進招商引資、專案決策和專案協調等體制機制創新。

2、空間形態形成多層次

一種是縣域型和鎮區型,這是傳統塊狀經濟主導的空間形態。第二種是跨縣域型,即塊狀經濟跨縣域並向相關產業發展。如永康的五金產業,已形成了永康為核心,向縉雲、武義、東陽發展,在周邊數百公里的範圍形成區域塊狀經濟。第三種是市域型塊狀經濟,即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多核心分佈,如寧波服裝、杭州裝備、衢州氟矽、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級市產業叢集的主要特徵。

3、產業和資本流動多向化

一類是產業和資本不斷流入,形成經濟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如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集聚了高新技術產業,也有一些傳統產業。第二類是傳統主導產業基本穩定在原有塊狀經濟範圍內,而與主導產業不相關的產業基本往外流出。第三類是產業和資本均向外加速轉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對外投資的高新技術專案約70億元,佔對外投資總額11%,全市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85家工業企業中有50.6%企業有對外投資。

4、叢集發展模式綜合化

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升級已不再侷限於工業內部,越來越多地體現為一個綜合和開放的創新體系。政府、企業、協會、市場和相關產業等都是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主體,既分工協作,又相互滲透;產業叢集發展已從硬要素組合轉向軟要素支撐為主,社會資本和人才資源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融合化、新興產業叢集化,產業融合成為一種常態。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4

工業園區是一個地區經濟加速發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擴大招商引資的視窗,也是提高公共設施利用率的平臺。為了搞好“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研究課題,旗工業園區就加快園區建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現將關於我旗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巴林左旗工業園區發展現狀

近年來,巴林左旗工業園區在旗委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優化資源配置,園區工作在基礎建設、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巴林左旗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30,838畝,現園區由南塔工業園區、上京工業園區和鳳凰山工業園區三個園區組成。

(一)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1、南塔工業園區。南塔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5238畝,基礎設施總投資為1548萬元,其中道路1,666米投資為66.8萬元,橋涵投資25.1萬元,供水投資為376.1萬元,供電總投資為790萬元,徵地投資為89.2萬元,平整土地投資為200.8萬元,現園區有6.6萬伏變電所一座,園區內已實現“五通一平”。

南塔工業園區是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製造、化工、煤炭加工配送、非金屬礦產品加工為主的園區。現入駐企業有7戶,固定資產總投資為48,346萬元,其中XX年底前入駐的有: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投資1,120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完成投資8,000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三期擴建工程投資12,000萬元;平煤公司完成投資350萬元;南塔自來水公司投資376萬元。XX年新入駐企業有3戶:阿旗鑫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設30萬噸/年水泥粉磨生產線專案;白音罕山礦冶集團投資18,000億元建設的6萬噸/年鉛冶煉專案;內蒙古源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煤炭加工及貨場專案。

2、上京工業園區。上京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3,000畝,基礎設施總投資為631.7萬元,其中道路2,608米投資為47.5萬元,排水2,100米投資為117萬元,供水投資為320萬元,徵地投資為120萬元,園區拉電27.2萬元,電話光纜已經開通,已基本實現“五通一平”。

上京工業園區是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獸藥、紙製品加工等輕工輕紡為主的綠色環保型工業園區,現入駐企業7戶,固定資產投資為5,667萬元,其中XX年底前入駐的有:赤峰向陽獸藥廠完成投資127萬元;赤峰市百利造紙廠7,000噸生產線專案總投資為1,100萬元戶;左旗龍翔肉禽有限公司總投資為1,200萬元;左旗日升有限公司總投資為1,360萬元。XX年新入駐企業有3戶,其中:巴林左旗古城乳業投資700萬元建設10噸/日鮮奶生產線專案;巴林左旗鄭和木業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建設的木材加工專案;巴林左旗鑫達種業公司投資580萬元建設的高粱米加工和玉米種子包衣專案。

3、鳳凰山工業園區。該園區是XX年新規劃的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22,600畝(約15平方公里),該園區主要以發展能源、電力、化工、建材產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園區,從今年一月份開始該園區聘請有資質的專家進行規劃,現園區規劃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開展。目前赤峰市白音諾爾鉛鋅礦投資4.6億元建設的10萬噸/年鉛冶煉專案已開始土建工程。

(二)園區效益

1、經濟效益。開工企業產值和效益同步增長,截至6月底,入駐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7,718.3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實現銷售收入30,372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實現工業增加值9,132.1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63%;實現稅金805.9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佔全旗工業1-6月份總收入9,529萬元的8%;實現利潤920.2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其中: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324萬元,實現利稅856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5,598萬元,實現利稅1,066萬元。

2、社會效益。(1)園區共安排再就業職工750人,有利於當地社會穩定和職工收入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2)預計為當地居民可創收3,000萬元以上,為左旗經濟發展做貢獻。就龍翔肉禽有限公司按年屠宰600萬隻雞,2元/只計算,可為農戶創收1200萬元以上。(3)使工業園區注入新的招商專案,使左旗增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4)能帶動左旗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對科學養殖和深加工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我旗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園區缺少高標準總體規劃。由於缺少一整套高標準園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園區內道路無法定位、所有管網沒有規劃設計,園區建設缺乏明確長遠目標。

2、園區基礎設施滯後。由於缺乏建設資金,目前,園區內供排水、弱電管溝(通訊、有線電視等)、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基本沒有或做得很少,特別是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案進入和投產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

3、入園企業不多、投資強度不高。(1)入園企業不多。截至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僅有14家,其中,規模最大的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投資1,120萬元,規模最小的赤峰向陽獸藥廠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127萬元。(2)入園專案投資強度低。入園專案普遍存在投資強度較低的現象,入駐的14家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013萬元。(3)部分入駐企業的發展後勁不足。

4、園區管理體制有待健全。與園區建設相關的旗直部門不能及時有效地為招商引資專案的落地搞好服務,影響了企業主的投資積極性。

5、園區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1)群眾認識不到位。部分群眾對土地依賴性較強,在徵地、拆遷等方面不能積極配合,阻力非常大。(2)服務企業意識不到位。儘管園區的總體服務水平較好,但因園區工作人員較少,存在著工作效率低、服務企業不到位的現象。(3)治安環境有待加強。園區綜合治理基礎工作薄弱,部分企業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識不足,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三、我旗工業園區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我旗的工業園區建設,應把“核心抓招商”工作思路與工業園區發展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我旗產業佈局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充分借鑑外地工業園區建設的經驗,進一步在連片開發土地、集中經營管理、優化招商環境上下功夫。

(一)規劃先行,進一步加強園區建設的前瞻性。工業園區是工業佈局調整的載體,其總體規劃要與土地利用、交通環保、消防治安等規劃配套起來,立足於規劃先行,注重與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近期規劃有機結合,做到長規劃、短安排。在明確園區產業結構、發展規模和方向的同時,一是要堅持基礎設施先行,高起點、高標準地搞好園區的配套建設;二是要對入園企業的單位土地投資密度、投入產出率和上交稅收等都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提高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二)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園區建設的重要性。園區建設無論從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還是形成工業區域、合理規劃建設城鎮等方面來看,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設一流的園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客商投資興業,促進生產專案集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說到底,加快園區建設是為了“築好巢,引來鳳”。因此,園區要向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生態型方向發展,能夠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集聚,從而形成優勢板塊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科學指導,進一步促進園區快速健康發展。

1、合理優化佈局,高起點抓好園區規劃。

一要充分體現規劃的綜合性、科學性和前瞻性,使三個園區的佈局、產業定位、生態建設及配套設施都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超前性。

二要以特色的思路來培育特色產業,形成園區特色優勢,構築園區龍頭地位,凸現園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

三是堅持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樹立長遠目光,著眼於園區的長遠發展,防止園不成形、區不成塊的現象發生。

2、立足因地制宜,高標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適度超前。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適應長期的發展需求,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適度超前抓好園區內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因為資金制約就降低建設標準。二是梯度推進。要依託專案建設園區,根據入園專案的多少、規模的大小,科學合理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防止空地、白地,防止開而不發。

3、運用市場法則,高水平抓好園區經營管理。要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模式設定管理委員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統一負責園區管理。

(四)全力支援,進一步發揮園區的積極作用。

1、核心抓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園區建設的生命線,園區建設目的在於有利招商引資,而招商引資的成功與否又系園區建設的成敗。因此,建議旗委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合我旗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大中小、內外資專案一齊上,在較短時間內引進一批專案,較快地樹立園區形象,開創我旗園區工作的新局面。

2、要利用園區的特色優勢招商,進一步挖掘園區的特色和優勢,做好園區的包裝和推介,“走出去,請進來”,積極舉辦經貿洽談會、專案推介會,不斷提高園區的知名度和公認度。要探索招商新辦法,實現招商形式多樣化,重視發揮網路資訊在招商引資中的突出作用,開設園區招商網站,把各種資訊通過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釋出出去,力爭園區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3、落實優惠政策。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要對現有的優惠政策進行梳理完善,並認真貫徹落實。要進一步加大通報和反饋的力度,對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確保優惠政策真正能夠體現“優惠”。同時,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抓住重點,制定更為靈活有效的政策。

4、營造良好環境。優越的投資環境,特色的投資氛圍,是競爭制勝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旗的發展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要使我旗真正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創業者的樂園”,還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建設工業園區是工業興旗的戰略性舉措,園區的發展戰略、規劃目標、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還需要認真地去研究和探索,進行嚴肅縝密的科學論證、科學規劃和合理佈局,切忌盲目。打造好建設工業園區的平臺,創造好軟、硬環境,以誠信換取回報,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相信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定能給巴林左旗的經濟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5

一、工業園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市工業園區發展起步於1990年,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自治區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標誌著我市工業園區(開發區)建設的起點跨入國家級水平。20xx年市政府啟動區旗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使全市工業園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以來,按照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要求,對我市36個開發區(園區)進行了調整和整頓。目前,國家已經認定和公告保留的國家級工業園區為: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治區級工業園區有:內蒙古包頭鋁業產業園區、內蒙古包頭九原工業園區,內蒙古包頭石柺工業園區和內蒙古包頭興勝經濟開發區。還有部分園區正在報批認定過程中。各旗縣區立足自身產業實際,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在調整中也積極規範了一些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工業園區,比如:昆區依託小包鋼破產重組規劃建設的包頭市不鏽鋼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青山區圍繞一機集團、北方重工等龍頭企業,開發建設了包頭裝備製造業專案區等。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特別是“十五”期間的發展、整頓和提高,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的五個工業園區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加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對全市工業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20xx年末,工業園區累計入區企業達902戶,投資總額483。48億元,銷售收入579。7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91。21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7。5%,園區工業對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副地級,編制為200人。位於市區南部,現共管理3片地區:一是規劃區,面積15。53平方公里;二是希望工業園區,面積12平方公里;三是萬水泉鎮,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近幾年,稀土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緊緊圍繞稀土及其深加工、裝備製造、鋁銅及深加工、電子資訊、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主導產業,大力構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案,壯大經濟實力。20xx年開發區引進南京聯強集團投資20億元的特種精密板帶等15個專案,投資額達33。44億元,建成達產後預計新增產值90億元。20xx年,按在地的統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2。7億元,同比增長35。0%;工業增加值40。5億元,同比增長23。0%;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17。5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利稅14。1億元,同比增長111。3%;20xx年,財政收入13。38億元,支出6。19億元。

包頭鋁業生態工業園區於20xx年由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建立,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副縣級,編制13人。位於東河區東部,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20xx年通過國土資源部對園區規劃用地的稽核,核定園區面積為20xx公頃,園區四至範圍為“東至毛其來村,南到黃河二道壩,西至河北村,北至丹拉高速公路”。20xx年,成立了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和園區開發公司,進一步加快了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步伐。先後完成了核心區2。35公里東西主幹道工程,開工建設了包鋁三期南北道路和園區汙水處理廠,完善了園區供暖配套設施。加速推進11OKV變電站建設,並已開始為園區供電。20xx年,園區成功引進了凱普鬆電子科技(包頭)有限公司等6戶鋁深加工企業,進一步延伸了鋁產業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18億元。截止20xx年底,園區累計投資97億元。園區共有企業35家,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工業增加值19。36億元,上繳稅金2。7億元。

內蒙古包頭九原工業園區成立於20xx年,規劃面積為14。63平方公里,於20xx年正式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稽核,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園區位於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衚衕鎮境內l1O國道753公里處,東起稀土高科,南臨包鋼尾礦庫,西至南繞城公路,北接丹拉高速公路。園區管理結構的副縣級建制正在報批中。目前已累計投資1億元,初步具備了“七通一平”的投資環境。主要基礎設施有:17公里長的園區道路,7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佔地600畝的貨場和110KV變電站一座,投資258萬元的電纜溝工程,同時計劃興建日供水能力達3萬噸的供水工程,日處理5萬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一座,併為企業免費接入寬頻,提供各項通訊服務。鋼鐵、稀土是園區兩大主導產業,鋼鐵產業產值佔園區全部產業的50%,稀土產業產值佔開發區全部產業的30%。20xx年底,園區共有企業92家,實現銷售收入41。85億元,工業增加值1。22億元。

內蒙古包頭石柺工業園區成立於20xx年5月,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正科級,編制為7人。園區分兩個區域:一園區位於石柺區楊窯溝內,二園區位於福永居後壩村。20xx年7月,石柺工業園區經自治區政府批准,並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正式成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經國土資源部核准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33公頃,已開發面積184公頃,

資料

《關於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近幾年來,園區先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億多元,建設了11OKV、220KV變電站2座,總容量達70萬千伏安;鋪設園區公路5。7公里,供水管網4。5公里,實現了“七通一平”。目前,工業園區先後引進47戶企業,擁有8000KVA以上的礦熱爐58臺。通過近兩年的整合、重組,現有企業30戶,電力總負荷達到46萬千伏安,具備了年生產矽鐵、矽錳、工業矽等產品30萬噸、電石15萬噸、粗銅3萬噸、金屬鎂0。5萬噸的生產能力。20xx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完成稅金0。7億元。

內蒙古包頭興勝經濟開發區籌建於20xx年6月,20xx年經國土資源部、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自治區級工業開發區。其管理結構的副縣級建制正在報批中。開發區位於110國道南側724—726公里處,總規劃面積232。44公頃。開發區機構由管委會和開發有限公司組成。截至20xx年底,開發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000多萬元,建成三橫三縱水泥路面,並與210國道、110國道及建設路相連。通過中心動力站實現了集中供氣和供暖,全面實現了“七通一平”。興勝經濟開發區以生物製藥業、現代製造業、機械加工業、資訊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20xx年,興勝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4。3億元,同比增長1。3倍,實現工業增加值7。7億元,同比增長1。3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同比增長37。3%,完成稅收0。8億元,同比增長92。3%。

包頭不鏽鋼產業基地於20xx年11月經昆區政府批准成立,規劃範圍為:東至昆都侖河、西至包鋼廠前路,南至團結大街、北至包白鐵路,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以華業特鋼2300畝土地為核心區,資金投入1000萬元。主要是綠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基礎建設。包頭不鏽鋼產業園區是以華業特鋼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利用包鋼、二冶的存量資產進行優化整合,拓展不鏽鋼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現引入華業公司年產60萬噸不鏽鋼專案、華禹鉻業公司年產3萬噸鉻鐵專案、華靈公司年產lO萬噸不鏽鋼冷軋中寬頻專案、華盛公司年產12萬噸不鏽鋼流體管材專案、二冶昕隆鋼材市場專案、包頭北方創業鋼結構有限公司專案。20xx年底,園區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創利稅3億元。

包頭裝備製造業專案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位於包頭市青山區廠前路以北、建華路以西、丹拉高速公路以南、民族東路以東。具體包括三部分:一是已建成區,二是規劃區,三是核心區。自20xx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近1億元用於專案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核心區已徵用的1400畝土地實現了“七通一平”。主導產業重點是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重型裝備和專用裝置為主的裝備製造業體系。以一機集團、北方重工集團為主,共有涉及北方賓士公司、北方創業公司、北方實業公司、一機集團綜企路通彈簧公司、一機林峰特鑄廠、一機大地石油機械公司、北方創業專用汽車公司、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北方鑄鋼公司等重點裝備製造企業60餘戶入駐,全年可實現總產值近120億元。核心區專案進展情況:目前,專案核心區共有7家企業入駐,總佔地面積400餘畝,總投資額達3。71億元。全部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12。1億元,年稅收達到1。5億元。這7家企業中,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有1家,為包頭市冠工貿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阿特拉斯工程機械專案,其餘6家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xx年上半年將全部投產。規劃區專案進展情況:以汽車整車製造、風力發電裝置為主導產業,目前,在談專案有晶牛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的微晶研發基地專案,其專案選址已初步確定。

土右旗新型工業園區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正科級。現有正科級領導2人,副科級領導4人,工作人員11人。內設3 個職能股室,下設2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園區位於國家物資儲備局137處鐵路專用線以東、美岱橋村以西、110國道以南、京包鐵路以北,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2。7公里,分為近期規劃18平方公里,中期規劃30平方公里,遠期規劃50平方公里;按功能區分為:電力能源迴圈經濟區、冶化工業區、農牧業產業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綜合服務區。園區內現有工業企業26個,已建成旺旺食品、明旺乳業、天喔食品、生技銅業、海亮塑膠管材、低溫煤焦油分類提純專案;在建專案有:山晟煤焦、山晟煤氣摻燒煤矸石2×5萬千瓦發電機組工程、玉米深加工、銅治煉、多晶矽迴圈經濟、華電土右電廠一期2×60萬千瓦發電機組工程;即將興建的有:京科新材。園區內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煤礦、農畜產品深加工、電力、製藥等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固定資產累計完成12億元,園區基本實現“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電、通迅、土地平整)。20xx年,園區企業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6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44萬元,工業銷售收入2。48億元,企業利潤746。46萬元,工業企業稅金1900萬元,就業人數達2500人。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園區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是報批難。受國家巨集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從嚴從緊的影響,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的審批還沒有解凍。二是入園專案不夠大。如多數入園專案規模小,投資力度不大,產業關聯度小、鏈條不夠長,對地區經濟的拉動不夠明顯。三是技術改造力度不大。個別園區內的有些企業仍然延用陳舊裝置和落後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生產效率較低,產品結構單一、質量難以保證。

(二)園區內科技創新型產業較少,高層次管理人才匱乏

一是優勢專案少。多數入園專案技術附加值小,產品價效比較低。二是研發能力較低。多數入園專案在核心技術的開發研究上投入不足。三是人才較少。多數入園專案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高層管理者不多,現有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不能滿足園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工業園區規範化水平還不夠高

一是特色不鮮明。一些重點園區尚未形成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低水平競爭、爭搶專案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定位不明確。園區建設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園區建設的規劃定位、區位指向與城市規劃功能佈局相脫節。三是集約化程度低。一些高耗能低效益專案的引進,不但與園區現有產業叢集和總體規劃背道而弛,而且也沒有經過環保評價。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6

根據委領導的統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帶隊、七個相關處室負責人蔘加的《全省重點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考察組,於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浙江省經信委的相關情況介紹,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特別是企業聚集和產業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考察了杭州蕭山工業園(臨江新城)、寧波化學工業區等國家和省重點園區;參觀了聯源重工水力、核能發電裝備、東風裕隆新能源、東方電氣、吉利集團研發總部、鎮海煉化、臺塑石化、寧波萬華MDI等骨幹企業和重點專案。

整個考察過程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涉及裝備(汽車)、石化、機械、冶金、輕紡、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個產業門類,團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獵取了浙江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感到不虛此行,受益匪淺。現將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浙江省的塊狀經濟量大面廣,是形成產業叢集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塊狀經濟向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去年全省共有年銷售收入10億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實現銷售收入2.81萬億,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工業總量的54%、62%和56%。在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26個塊狀經濟中,生產單位超過1萬個的有義烏小商品、長興紡織、諸暨襪業和永康五金;從業人員在10萬人以上的有蕭山紡織等6個,其中義烏小商品40萬人左右。

計劃到20xx年,全省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300~1000億元、60個100~300億元的產業叢集。叢集內形成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公共平臺和支撐體系,建立一批知名度高的區域產業叢集品牌。

產業聚集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從經濟規模看,塊狀經濟佔全省工業半壁江山

塊狀經濟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業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反映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產業叢集形成的重要載體和先天優勢。在312個塊狀經濟中,年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下的有176個,佔總數的56.4%;銷售收入在50~100億元的64個,佔總數的20.5%;銷售收入超百億的有72個,佔總數的23.1%,其中銷售收入100~200億元的有46個,200~500億元的有19個,超過500億元的有7個。

(二)從區域佈局看,主要分佈在環杭州灣和溫臺沿海地區

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塊狀經濟個數排名前5位的為台州市(45個)、溫州市41個、寧波市39個、杭州市36個、嘉興市32個。

(三)從空間結構看,工業園區已成為塊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省1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528.8億元,增長16.3%,佔全省工業的34.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43.7%;實現進出口總額850.1億美元,增長20.5%,佔全省的40.3%;工業企業上交稅收544.8億元,增長9.8%,佔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總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經驗

(一)工作思路

1、加強戰略籌劃。以政府為主導 ,龍頭骨幹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力量,以國際化視野,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金鍊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資訊化互動的角度,把握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科學規劃。

2、優化空間佈局。按照高水平開發、高強度投入、高密度產出的要求規劃建設好各類園區,使之成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區,著力形成多層次、梯度式工業發展格局。對新開發和拓展的產業園區,尤其是一些新設立的沿海產業園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深化園區叢集培育和規劃佈局。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培育塊狀經濟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範和銷售網路中的引領作用。

4、加強專業化配套協作。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企業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型巨人”企業,構建完善產業叢集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後勤保障等生產性服務業。

5、強化專案帶動。在行業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規劃指導下,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對區域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專案,實施一批區塊內重大企業技術改造專案,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支撐產業叢集升級和結構優化。

6、完善創新體系。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塊狀經濟內企業由委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支援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構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效應,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

7、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根據不同塊狀經濟特徵,共同推進各領域、各層面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援研發、檢測中心、資訊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鼓勵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扶持管理諮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資訊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援和服務。

8、提升叢集品牌。引導和支援塊狀經濟內企業創立品牌,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轉變;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流動,形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產業集聚區域品牌建設的路徑和方式,著力將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升級為城市品牌。

9、推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汙染治理和淘汰落後等手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推動塊狀經濟向資源節約集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叢集轉變。全面建立專案決策諮詢服務協調機制,切實把好新上專案入口關、佈局關。

浙江省的工業較多的源於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發育比較健全,政府幹預經濟相對較少。但在引領產業叢集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促其轉型升級、實現規劃戰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們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省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浙江組建了由省直18個部門參加的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簡稱轉升辦),作為省政府的工作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各大園區發展規劃、研究部署、指導協調解決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針政策,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轉型重要抓手,有利於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稅收結構,有利於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提升,有利於製造業做精做強,對工業和服務業具有雙贏的意義。省級層面組建由經貿、發改、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審定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目標、工作原則、重點方向等問題,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加強配合,實現良性互動,全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

3、推進省級工業園區組合。省級工業園區組合是指在新形勢下加快省級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行政隸屬關係與財政稅收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省級工業園區為依託,按照現代產業叢集發展需要,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帶動1~4個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資源優勢,擴大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在實施的過程中,由各市、縣經委負責牽頭組織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區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級創新型工業園區可以先走一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將地理相鄰、產業相近、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率先進行組合;條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行“飛地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濃厚的經商傳統,催生了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招商引資成為區域產業叢集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經驗

1、加強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前瞻性研究

具體方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研究塊狀經濟內部機理為主,轉向外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分析為主;二是由單純研究製造業為主,轉向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構築現代產業叢集各種要素研究和創造的角度分析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優化為主,轉向開放增量推動分析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資專案庫,實現一批重點技術改造專案,促進招商引資、專案決策和專案協調等體制機制創新。

2、空間形態形成多層次

一種是縣域型和鎮區型,這是傳統塊狀經濟主導的空間形態。第二種是跨縣域型,即塊狀經濟跨縣域並向相關產業發展。如永康的五金產業,已形成了永康為核心,向縉雲、武義、東陽發展,在周邊數百公里的範圍形成區域塊狀經濟。第三種是市域型塊狀經濟,即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多核心分佈,如寧波服裝、杭州裝備、衢州氟矽、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級市產業叢集的主要特徵。

3、產業和資本流動多向化

一類是產業和資本不斷流入,形成經濟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如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集聚了高新技術產業,也有一些傳統產業。第二類是傳統主導產業基本穩定在原有塊狀經濟範圍內,而與主導產業不相關的產業基本往外流出。第三類是產業和資本均向外加速轉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對外投資的高新技術專案約70億元,佔對外投資總額11%,全市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85家工業企業中有50.6%企業有對外投資。

4、叢集發展模式綜合化

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升級已不再侷限於工業內部,越來越多地體現為一個綜合和開放的創新體系。政府、企業、協會、市場和相關產業等都是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型升級的主體,既分工協作,又相互滲透;產業叢集發展已從硬要素組合轉向軟要素支撐為主,社會資本和人才資源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融合化、新興產業叢集化,產業融合成為一種常態。

三、對我省工業園區“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我省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是較大的,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政策的牽動下,重點產業基地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園區區位商係數低、關聯度差、創新能力低、缺乏龍頭企業、產業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外,發展規劃雷同、缺乏比較優勢、公共平臺建設嚴重滯後、專業招商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園區,特別是縣域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市場發育尚未健全、經濟處於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據本地的比較優勢選擇合適產業,引進或培育出具有較強衍生能力的關鍵企業,逐步吸引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集聚並形成產業叢集,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浙江的發展經驗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但如何取其精華,用於我省工業園區發展的指導和借鑑,是我們考察組的主要任務之一。下面就結合我省重點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提出在制定產業叢集“十二五”規劃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巨集觀調控力度,協調實施重點園區發展規劃。以扶持發展千億產業叢集為重點,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專案為支撐,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依託中心城鎮和重點區域,鼓勵企業聚集、產業集聚,努力實現區域佈局優化和產業升級。

(二)大力招商,積極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的企業合作,並以此逐步引進整個產業鏈;創新招商方式,推廣特色園區的成功招商經驗,加快產業鏈的培育和完善。通過叢集式招商,承接產業的整體轉移。

(三)抓龍頭企業,提高叢集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資訊擴散和銷售網路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的生產環節和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去,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開拓市場。通過推介會、產品說明會、博覽會、叢集配套產品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發展專業市場,鼓勵本地企業、使用者優先採購本地產品;圍繞骨幹企業搶佔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制定並實施鼓勵政策。

(五)以特色產業基地為切入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我省現有16個列為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其主導產業大都屬於新興產業。以國家推進裝備製造、化工、汽車、有色、鋼鐵、電子資訊、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振興為契機,安排專項資金,不斷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改造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使其真正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品牌產業叢集。

(六)積極鼓勵和支援產業叢集企業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大力推進科研院所和園區的合作,將科研機構和大學科研力量引進園區;每年重點支援100個市場前景廣闊的自主創新專案的研發與產業化,以此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促進園區內產業叢集發展,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創新體系建設。

(七)積極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鼓勵企業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以及組建有限責任公司乃至利用參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會資金;要促進各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緊密合作,建立“銀、企、保”合作機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要積極推進產業叢集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推薦等上市工作,支援對產業叢集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發展,增強企業再融資能力。

(八)建立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促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官助民辦”的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面向產業叢集內部廣大企業的技術研發應用、資訊服務、人員培訓、質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產品交易與物流配送等公共平臺建設。

(九)繼續加強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建立工作。通過規範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標準、加強政策支援、建立重點工業產業叢集統計監測體系和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建立工作的引導作用,推動我省千億產業叢集的培育和發展工作。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7

為加快推開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規劃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使入園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進展。8月6日,縣工商聯圍繞調結構促進展調研工業園區建設。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常委參加。副縣長何健升、縣發改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林業局、住建局、工商局、財政局、經貿局、交通局、水務局、統計局、安監局、國稅局、電力公司、鎮、營鄉的主要領導和部分政協委員、企業代表應邀參加調研。

一、基本狀況

〔一〕園區規劃修編

依據“工業城鎮上山、愛惜壩區農田〞的進展思路,《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xx——20xx》的編制工作已完成,並於20xx年6月12日通過省、市專家評審,修編後園區規劃面積為57.7平方公里。

〔二〕園區產業佈局

1.冶金建材片區〔建成區〕:位於北鎮,涉及兩個村委會、2個村小組,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重點進展優質水泥、建材產業,優質水泥產能支配到達1000萬噸,產值50億元,利稅3-5億元,建成雲南省最大水泥建材示範基地。現已入駐企業21家,投產15家。

2.飼料產業基地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打造雲南省最大的飼料生產加工基地,年生產各類飼料200萬噸,產值100億元。已入駐飼料企業22家〔其中全國50強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資企業2家〕,投產1家。

3.農特產品加工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進展核桃、板栗、鴨子、乳製品、飲料、蔬菜等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已建成投產企業9家。

4.板材加工片區〔在建區〕:位於鎮、鄉,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進展傢俱板材加工及實木板、夾板、裝飾面板、細木工板等裝飾配套產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15家。

5.箱板包裝片區〔在建區〕:位於鎮,涉及1個村委會、1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引進軟包裝、紙包裝、塑料包裝、玻璃包裝、金屬包裝、鋁箔包裝、木質包裝等包裝行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8家。

6.機械裝備製造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機械、電子、裝備製造工業。

7.五金加工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廚衛、水暖器材、量具、電開工具、不鏽鋼製品、禮品五金等特色產業。

8.木龍萬畝特色產業園區〔擬建區〕:規劃面積10平方

公里,重點引進大型工業專案。

9.市級特色產業園〔擬建區〕:位於營村委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承接昆明市“退二進三〞企業和老東山片區企業搬遷,集中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具有進展潛力的中小企業。

10.物流片區〔擬建區〕:重點引進運輸、倉儲、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平臺等行業。

11.綜合服務區〔擬建區〕:在工業園區新建一個園區配套服務區,規劃面積3000畝。包括管委會辦公大樓,一個五星級酒店及5000套商住房、保障性住房。

〔三〕園區徵地狀況

依據“工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城鎮山地化、山地生態化〞進展原則,園區親熱協作縣國土局做好土地調規工作,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園區總體規劃無縫對接。今年園區完成土地預收儲6340畝。

〔四〕園區進展成果

園區於20xx年3月31日掛牌成立,20xx年2月25日經省工信委批准,正式納入省級工業園區管理。20xx年以來,園區投資7.4億元,不斷完善 “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新宜九公路全線通車,進一步優化了園區投資環境。截止20xx年12月,園區累計引進專案58個,協議投資金額77.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3.99億元。園區現有企業7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主要

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其中主導產業為建材、化工、冶金,主導產業GDP佔比81.2%。

園區實施“工業上山、愛惜壩區農田〞的舉措成為省國土廳推廣的10種山地綜合開發利用型別之一。被列為省國土廳工業城鎮上山試點縣、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開發試點縣。

今年1—6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1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7408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完成7662萬元,工業專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017萬元。規模以上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54,完成目標任務的329.8%。

二、存在問題

1.園區工業總量不大,規模以上企業少;缺乏新型工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大中型企業。

2.工業產業弱,導致稅源缺乏,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太慢,財政缺乏支撐力。

3.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4.資金投入缺乏,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

三、工作建議

調研組實地檢視飼料園區、紅獅水泥和板材包裝片區,聽取工業園區負責人的彙報後,對園區建設提出工作建議:

〔一〕調結構保增長要處理好6方面的關係:一是處理好重經濟增長與結構優化的'關係。要瞄準綠色經濟、低碳經

濟、新型產業,推動汙染增量向綠色增量轉化,產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轉型。通過存量轉型拓展增長空間。二是處理好區域性突破與整體推動的關係。要選擇科學方法,向重點部位領先突破。不能只追求重點突破而忽視整體提高,既要抓重點,也要顧一般。三是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進展的關係。既要激勵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產能,又要支援企業轉換機制,研發技術。把近期利益與長遠進展結合起來。四是處理好重經濟效益與重民生改善的關係。進展經濟是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進展經濟的終級目標,在進展經濟時確定要考慮就業容量和提高農夫收入兩個問題。五是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係。在調結構中,市場是基礎,企業是主體,要保證調結構不偏離方向、不脫離正軌、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門的任務是找準角色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自身在競爭中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淘汰落後企業和過剩產能。六是處理好工業進展與配套服務的關係。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8

今年,蘇州工業園區一組鳥類照片以及鳥類分佈圖在新聞媒體、微博微信上廣為熱傳。不少市民、網友忍不住驚呼:一個以工業園為名的區域也能“孕育”如此之多的“飛翔精靈”。

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源自於蘇州工業園區釋出的《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報告》。

131種鳥兒展翅園區,鳥類多樣性比較理想;栽培植物570種、野生植物199種,群落搭配豐富;水生生物328種,清潔水域“孕育”豐富物種……20xx年初,經過1年多的調查研究,蘇州工業園區正式釋出生物多樣性調研報告,“洋蘇州”的生態密碼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次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專案總負責人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青教授表示,“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報告的出爐,也給其他城市和地區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範本。 他說,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和專家相應的建議,也為園區今後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這份報告在蘇州工業園區的主政者看來,是獻給園區20週歲生日最好的禮物之一。

蘇州工業園區環保局局長王學軍在接受採訪中表示,生物多樣性調查不僅是讓園區老百姓真正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更是為園區正在實施的生態優化行動計劃以及今後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基礎。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最大合作專案,蘇州工業園區今年迎來開發建設20週年。20年彈指一揮間,這裡從原先的一塊農田低窪地建設成為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的新城區,成為中外合作的典範。

但來到蘇州工業園區,最令人自豪的,不是那些傳奇般的財富神話,而是那一縷帶著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氣。

開發建設20年,蘇州工業園區至今還保持著清新的水和空氣,這在開發區中不可想象。

不可想象的背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

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以後制定的第一個法規檔案,就是《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一整套綠色發展理念。到園區投資的客商,第一道要過的就是環保關。

蘇州工業園區嚴格執行招商專案節能評估、環保準入制度,對能源資源消耗高、汙染物排放量大、環境風險高的專案實施“一票否決”。 統計資料顯示,2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因資源利用和環保因素累計否決專案300多個,涉及投資總額約30億美元。

隱形的紅線,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深植於蘇州工業園區企業CEO的心間。清潔生產已經成為了進駐園區企業的一種共識。更重要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一條生態工業鏈的建立,能夠將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廢棄物,迴圈利用起來。20xx年蘇州工業園區單位GDP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年生態堅守,換來了中外人士交口稱讚的碧水、藍天和綠地。在全國所有開發區中,蘇州工業園創造了環保基礎設施全覆蓋、綠色鄉鎮全覆蓋、ISO14001貫標企業最密集等多個全國之最。20xx年園區區域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7.4,生態環保指標自20xx年起連續4年位居全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列。

當然,蘇州工業園區也從不吝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大手筆。目前,園區綠地覆蓋率達45%,獲得綠色建築標識80只,其中執行標識8個,佔全國總數10%。在這裡走走,隨處是花園,滿目皆美景。圍繞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三大湖,園區的美麗風景徐徐展開。中央公園、白塘公園、東沙湖公園、方洲公園等開放式公園,坐落在居民集中區,綠植蔥鬱,休閒步道齊全。

2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突破開發建設“老路子”,以學校教育、社群生活、能源應用、綠色建築等為“鑰匙”,解開一座國家級開發區的生態“密碼”,走出了一條集“科技創新、經濟迴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一體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園區先後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試點產業園區和全國第三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

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的開發區,必然要使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滿“綠色低碳”的理念,創造生態優化的社會氛圍。多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大力推廣倡導綠色社群,“綠色”正在逐步成為園區百姓生活的新“情調”。 在倡導綠色社群方面,蘇州工業園區相繼開展“跳蚤市場”、“鄰里互助廣場”、“無車日接力”等活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在58個住宅小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步建立。目前,園區已建立各級綠色社群91家,綠色社群覆蓋率超過90%。

無怪乎,著名學者易中天在參觀完蘇州工業園區後,感慨良多,頓生愛意,稱“來過蘇州多次,但一直不知園區,如今走了走,轉了轉,發現它正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9

為全面掌握XX縣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情況,切實解決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難等問題,近期,江西XX縣勞動就業服務管理局組織開展了一次“園區企業員工調查問卷”專題調查調研活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調研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調查調研情況

本次調查調研活動,共走訪園區6家企業,佔投產企業的13.3%,其員工總數佔園區企業職工總數54.4%.調查內容涉及員工的基本情況、工作情況、薪酬情況等六大內容,26個選題,發放問卷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441份,回收率88.2%.收集有效建議53條,經過分析梳理,XX縣園區企業用工有以下五個特點:

1、園區企業用工總數穩中有升,少數企業用工仍有較大缺口。近些年,XX縣企業用工規模穩定在0.5萬人左右,用工年增長約為8%,隨著部分企業擴建、增產,預計下半年缺工約0.1萬人。

2、本地員工依然佔據園區職工主導地位。調查問卷統計,441份問卷中有349人屬本地戶籍,佔問卷人數79.2%,挖掘和引導本地人力資源到園區就業仍是今後保障企業用工的主要途徑。

3、薪酬待遇逐步提高。本次調查調研的6家企業,月平均工資最低是2200元,最高是3000元,與三年前相比,平均年增資達11%.

4、已婚勞動力就業觀念更趨理性。已收回441份有效問卷中,有351人為已婚員工,佔有效問卷數的79.6%.

5、企業之間員工流動性較大。調查調研問卷6家企業,有2家企業員工平均工資年限僅為一年,最長的工作年限也只有7年。根據“一網五點”企業用工動態檢測,合力照明集團、江鎢集團等5家企業員工年流失率均在20%以上。

(二)、存在的問題

1、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在441份有效問卷中,企業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300人,佔總數的68%,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79人,佔總數的18%,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參保率均在10%以下。

2、工資水平與社平工資仍有差距。填寫調查問卷的6家企業,只有兩家企業月平均工資略高於XX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另外四家企業均低於XX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企業最低平均工資為2200元。

3、企業員工日工作時間、月工作時間均偏長。問卷顯示:6家企業中有5家企業員工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最長的日工作時間達12小時。除江鎢集團實行每週工作6天,休息1天的工作作息制外,其餘5家企業,月工作時間均達到或超過28天,最多的滿月工作。問卷顯示,6家企業中有4家企業員工反映“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這一共性問題。

4、園區職工學歷偏低,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少。問卷顯示,在441份有效問卷中,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職工63人,佔職工數的14.3%,國中及以下學歷的有276人,佔職工數的62.6%,有中級以上職稱的為19人,佔職工數的4.3%.

5、職工食宿保障低。問卷顯示,有員工食堂,並保障員工用餐的企業有3家,佔問卷數的50%,有員工宿舍,並保障員工能夠居住的企業有2家,佔問卷數的33.3%.

6、企業文化單一,娛樂設施、裝置缺乏。在調查調研問卷6家企業中,只有江鎢集團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有娛樂設施、裝置,職工8小時活動較為豐富。其餘5家企業均未設有娛樂設施、裝置,員工幾乎是每天上班下班,企業文化缺失,員工主人翁意識自然偏弱。

7、企業用工機制尚未形成。多數企業員工儲備不足,企業受訂單和季節性生產的影響,淡季只保留少數管理、技術人員和必要的普通工人,而旺季訂單增多時,原有員工已到其他企業或外出打工,短時間內不可能再返回。企業對每年春季招聘會填表擬聘人員也缺乏有效的跟蹤,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8、園區配套設施裝置不全。問卷顯示:有46%的職工反映園區交通不便,讀書、看病麻煩。超市、娛樂、金融、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全。

二、原因分析

(一)、部分企業的員工由於對社會保險政策不夠了解,導致員工對於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不高。而且部分企業主對於參加社會保險的認識不夠到位,對於社會保險的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不願花資金用於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或者只願花少量資金購買單一險種,導致園區企業參保率普遍不高。

(二)、受到企業經濟效益和訂單季節性影響,而且園區各企業的經濟基礎和狀況不同,導致各企業工資水平存在差異。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與物價增長及企業發展相協調的工資增長機制,部分企業主只注重企業的經濟收益,而忽視對於員工工資待遇方面的提升。目前園區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高新技術企業只佔少數,這也是導致職工平均工資不高的原因。

(三)、受到企業自身規模和經濟實力的影響,導致中小型企業不願花過多資金用於娛樂設施、裝置的建設,而且部分企業主只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沒有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建設。

(四)、在園區企業上班的79.2%屬於本地戶籍,所以大部分職工是在自家用餐,而且大部分本地職工自己擁有住房,所以食堂和宿舍的作用不是太明顯,所以企業也就忽視了食宿方面的建設。

(五)、隨著園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是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援的。而且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時間來完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

(六)、由於工業園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對於高階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高職稱、高學歷人才多被沿海發達地區高新企業的豐厚待遇吸引,而留在本地就業的以農村富餘勞動力為主,導致園區企業的高職稱、高學歷的職工職能佔到很小一部分。

(七)、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而加緊趕工,加大了職工工作量,延長了上班工作時間,導致員工普遍反映工作壓力大、時間長。

(八)、勞動者缺乏一定的就業技能。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文化水平較低,自身無一技之長,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型的工作,不能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即便找到了工作,工資待遇也不高。新生代農名工成長環境較好,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且沒有生活負擔,在勞動條件、工資待遇、個人發展等方面有更高要求,“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扶持

1、出臺政策,加強引導。結合XX縣的實際情況,由人社局牽頭,聯合教育、醫療、公安等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涉及員工切實利益的各類社會保險、戶籍管理、子女上學、申請經濟適用房、看病就醫等方面的優惠政策。2、政府需完善園區生活配套環境。根據合理佈局、適度集中的原則,在園區規劃、建設企業員工廉租房和單身職工公寓。引進超市、娛樂、餐飲、金融、郵政、通訊等服務網點。3、引導企業及時建立維護工人切身利益的工會、婦聯等組織並積極發揮它們的作用。完善黨團組織的建設,切實增強企業員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4、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完善技工培訓基地的.建設。要瞄準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方向,組織開展實用性、有針對性的勞動技能教育。

(二)、職能部門引導

1、引導企業合理確定招用條件、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幫助企業樹立誠信良好形象。把社會保險擴徵面的重點放在工業園區企業,擴大各項保險的參保面,引導企業為員工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各類社會保險,切實維護員工權益,免除員工的後顧之憂。2、創新招工方式方法,盡最大限度吸引當地甚至外地務工人員來到XX縣工業園尋找體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可開展節日招工,抓住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期間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也可開展外出型招工。組織企業到外地勞動力富餘地區招工或委託外地就業服務機構代理招工。3、維護構建園區和諧的勞企關係。人社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督促企業與員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及時足額支付員工工資。勞動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杜絕出現企業拖欠員工工資現象,要及時解決企業與員工之間發生的勞資、福利、工傷等糾紛,營造園區和諧的勞資關係。4、推動校企合作。聯絡全市範圍內公辦職業學校為園區企業提供定向培訓,通過教育和引導畢業生投身家鄉建設。五、整合資源,推進“一網五點”工程的建設。摸清各村勞動年齡人口基本情況、培訓技能、務工去向情況、通訊地址等。並建立園區企業用工資訊庫,全面掌握園區各類企業各個時期用工需求計劃、工種和待遇,以便對全縣的勞動力資源實行合理調配。

(三)、企業自身革新

1、企業應該切實革新觀念,明確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密切關係。企業老闆要把工人當主人,不能把工人當作掙錢的工具。要多關心員工的生產、生活,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2、規範管理,理性地審視勞動者與用人的關係,改變短期用工行為,及時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時足額發放工資,進一步構築和諧的勞動關係。在用工方面要有長遠的計劃,根據生產特點,合理制定全年用工計劃,避免企業在生產淡季時民工大批跳槽,減少員工流失。

3、形成合理的年齡層次。要加大中高階專業人才年輕化的培養和引進力度,並形成較為合理的年齡檔次,對不同年齡的優秀人才,要突出重點培養。

4、加強廠區綠化美化、加強娛樂設施建設建設。建立圖書館、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配套設施,經常組織各項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員工的業餘文化娛樂生活。

5、加大科技投入,通過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引進高新技術裝置,推進產品更新換代,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員工的依賴,以便適應勞動力供應緊缺的形式。

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篇10

工業園區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接受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實現產業轉移的主平臺。近年來,園區發展迅速,在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功能還相對滯後,已對園區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製約。

一、工業園建設成就與發展前景

1、編制了一個前瞻性發展規劃。為策應省市沿江開放開發戰略,發揮沿江岸線優勢,從20xx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著手謀劃工業園建設,縣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對接主城區、融入大、決戰新工業、做美沙河城”的全縣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沿江開放開發的重大決策之後,工業園成為我省沿江開發戰略中的重點開發四大板塊之一,我縣重新編制了工業園控制性詳規,規劃範圍為北至長江,南至九碼快線,西臨,東與城西港區相連,規劃總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內,集中建設核心區約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2平方公里。將圍繞裝備製造、輕化製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六大產業進行佈局規劃。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來,工業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近10億元,完成了“萬畝土地平整”、聯圩除險加固兩大擴園專案,新建了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汙水6000噸的汙水處理廠、11萬伏變電站、環境監測站、消防二中隊等配套設施,新闢了長坪公路和港湖大道兩條入園主幹道,新建園區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綠化3.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130盞、鋪設管網5411米。

3、園區重大產業專案建設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園區共引進專案44個,其中投產專案19個,在建專案15個,簽約專案10個。投產規模較大的專案有東正木業、匯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鋼構、中盛鋼構、新茂化工、乾元紡織等;在建專案主要有投資浙商皮革、賽湖機車、寶利源糧油、富美家裝飾材料、奧普新實業;簽約較大的專案登喜鳥紡織服裝、億安水上游樂、金峰興鉛銀加工、高新科技產業園。20xx年,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25億元。逐漸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4、園區發展前景預測。根據規劃22.5平方公里核心區測算,按照現有的發展速度,3年後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400億元,用電量將達到6.8億度,用水量4萬噸/日,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產業工人約需3萬人,園區總人口將達到6萬人。

二、工業園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入園企業的增多,產業人口的集聚,園區基礎及配套服務功能滯後的矛盾逐漸凸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園區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幾年的建設,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但按照新的規劃要求,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鐵路專用線、長江碼頭倉儲物流基本處在規劃、謀劃之中,企業貨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供電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園區天然氣管網尚未建成;自來水供應成為園區發展的制約瓶頸;汙水處理廠未能正常運轉,且規模小不能滿足園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汙水管網建設也嚴重滯後。

2、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有待加快推進。由於前期入園專案投產不多,員工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現,但按照園區專案推進速度,未來生活服務需求將明顯加大,目前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賓館、酒店,企業老總只得白天在園區上班,晚上到居住,對企業洽談業務、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沒有商業服務網點、企業職工要買上一點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難;沒有文化娛樂場所,職工文化生活單調,難以留住生產工人;企業職工公寓做得不多,企業職工住宿難。

3、園區社會公用事業配套不夠健全。消防設施雖已建成,卻沒有正式啟用;公安、醫療、教育、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機構未進園區;園區內及外接交通不便,從沙河和沒有到園區的公交車,企業職工出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園區環境保潔措施未落到實處,造成道路保潔和園林綠化管護困難。

4、園區行政管理功能不夠健全。工業園區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但工業園管理局人員配置過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容易造成重建設,輕管理,服務質量跟不上;事關園區企業發展的工商、稅務、安監、環保、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都未入園,沒有一樣手續能在園區辦結。

三、工業園區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期園區規劃面積小,規劃層次低,沒有充分預計到專案建設和園區快速發展造成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1、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園區控制新詳劃和配套服務區詳規已經制定,一是要為園區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一次性規劃,分步建設,細分園區功能區塊。要統籌產業佈局和園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商業服務設施佈局。二是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准,要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建設,不能隨意改變規劃,降低建設標準,堅決避免目光短淺,不顧建設時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為。

2、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園區發展基礎先行的意識,抓緊建設一批當前企業生產所急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此同時,要借鑑沿江其他工業園在發展初期的經濟以及所走彎路的教訓,凡關係到企業生產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電系統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業園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確保圩堤防洪達到50年一遇標準,排澇達到20xx年一遇標準,化工企業多,確保消防設施配套,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提高工業園及園區企業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統籌考慮建設新的汙水處理廠,實行雨汙分流;二是加快建設園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碼頭和鐵路專用線一定要利用這次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修編機遇,列入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啟動碼頭建設。由政府主導解決園區供水瓶頸;建議供電部門超前規劃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提高園區供電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在加快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一是綜合配套服務區,要高標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務中心、商業中心、賓館酒店等標緻性建築,又要整合園區各企業需求,建設直接為企業職工服務的公租房、職工公寓以及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等。二是設立園區內公交,將園區公交與沙河、公交線路對接。三是做好保潔工作,設立園區環衛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實行道路、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潔,為園區營造一個乾淨、優美的發展環境。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建設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工程專案多、種類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和完善。

4、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用足用活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建設。一是政府重點主要是積極爭取專案,實行國家、省、市扶持與縣級財政投入相結合,搞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防洪體系建設、園區外接道路建設、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園區內的賓館酒店、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設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勵園區內企業入股自建自營。三是通過土地運作和園區企業聯建等形式建設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部門提前進入園區。

5、健全園區服務管理配套體系。進一步明確工業園管理局對園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的職能,把工業園打造成一級準政府。要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業務銜接,協調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規劃、工商、稅務、環保、質檢、人事勞動、安監、消防、郵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園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各有關職能和服務部門應儘快延伸到園區。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審批程式,使園區企業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6、加強工業園閒置用地管理。工業園在前期招商專案中,有些企業未能按合同正常投產或投產後又停產的現象,導致工業用地閒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另一方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必須依據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收回閒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