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的美文欣賞:燈光恰似月

本站:在牀上倚靠着燈光,在靜謐的夜晚中看看書本,在書本里找尋曾經的自己,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燈光恰似月》。

品味人生的美文欣賞:燈光恰似月

那時,我正在上大學。除了正常上課之外,還需要做兼職來謀取生活費用。每天晚上,做完家教,返回學校的路途中,必須經過一條七彎八拐的窄巷。巷子沒有路燈,連少許店鋪也關門打烊了,四周黑魆魆的一片。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穿行其中,難免有些緊張和害怕,總擔心有些意外發生。

這樣的情境不久就改變了。一天晚上,我再次穿行在小巷時,突然發現在路的盡頭、巷子的拐角處,亮起了一盞燈,散發着柔和的、乳白色的光,淡淡的、有些朦朧,但足夠讓我看清腳下的路面與周圍的景物。這顯然是這户人家為了照顧夜行的人,而特意做的一盞簡易的燈,僅一根竹竿、一個燈泡而已,但足夠讓我有勇氣和膽量繼續走下去。

前不久,與同學一起聊起高中的生活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想起每晚在教室裏挑燈夜戰的情景。每次當晚自習結束、教室熄燈時,我們依然捨不得離開,總是點上蠟燭,繼續挑燈夜戰,幾十支蠟燭一字排開,每一支搖曳的燭光後面,都映着一張青春年少的臉,在埋頭苦讀,在冥思苦想,在跋涉前行。在沉沉黑夜之中,在寂靜的校園裏,那三層教學樓被點點滴滴燭光照得燈火通明,如同通往夢想的光明大道,讓我們心往神痴。每當我離開教室的時候,我都會輕輕轉身,向那支亮得最久的蠟燭投上敬意的一瞥,為那種執著與堅韌,還有不屈服的勁頭所讚歎。

早晨天不亮,我們就悄悄地爬起來。藉着昏黃的路燈,在空曠的操場跑上幾圈,然後匆匆走進教室,繼續點上蠟燭,藉着微弱的光,開始一天的學習。那段日子,我們不記得星期天、週末,也不記得節假日,只知道眼前的課本,還有那一直陪伴在身邊的蠟燭。高三結束的時候,看着成堆的長短不一的蠟燭、成捆成捆的試卷、還有無數支圓珠筆,內心湧動的不是悲傷或厭惡,而是自豪和感激。燈火雖微,但卻照亮了通往繁華與美好的路,點燃了藏在心靈深處那蠢蠢欲動的夢想與渴望。

八十年代的時候,偏僻的農村幾乎沒有電,大多用煤油燈照明。用的時候,用火柴將燈芯點着,罩上玻璃罩子,橘紅色的光便瞬間照亮整個小屋。唯一讓人不爽的是油燈總飄着黑乎乎的濃煙,時間一長,書上、桌上、牀上都落滿了黑色的煙灰,一不小心,潔白的衣服、自己的臉一夜之間都變得“花裏胡哨”。沒有電,更沒有電視,吃過晚飯,家人大多選擇早早地睡覺,早早地起來勞作,拼命地賺取僅僅滿足生活所必需的物質。

而我,則喜歡半躺在牀上看書來消磨漫漫長夜。在寂靜的夜晚,就着油燈的朦朧光亮,慢慢地翻閲着借來的種種閒書,有文學著作,有武俠小説,有歷史故事,甚至還有一本本連環畫、小人書,雜七雜八,不一而足。因為好奇,所以涉獵廣泛而不求甚解;因為不懂,可以囫圇吞棗,大膽地見書就讀、不問來路。大概我對書的痴迷,就是那時候養成的癖好。燈,讓我看到書本之外的世界,瞭解了偏僻的角落所不能瞭解的事物,讓我可以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夜談,也可以讓我翻越千山萬水領略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是燈,點亮了我的眼睛,照亮了前行的路,讓我不再是一個孤單的農村少年,讓我有了更遠大的夢想與勇氣。

如今,我依然喜歡倚靠在牀頭、就着小巧的枱燈,慢慢翻閲散發着墨香的書本,品嚐其中的人間味道或歷史煙雲。燈就是一雙心靈的眼睛,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照亮大地的光明、温暖長途的亮光,美好的未來以及穿越時空的夢想,還有不捨不棄的堅持與不斷前行的勇氣。

公眾號:前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