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吳邵萍老師先進事蹟有感

作為老師,在生活中,我不斷感受到周圍人們對教師這個行業的嚮往以及對教師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教師這個職業受人尊敬、令人感動呢?是對工作一絲不苟的勁頭?是對教學不懈鑽研的激情?學習了吳邵萍老師的先進事蹟後,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對孩子、對學生最樸素的愛。正是這份持久的愛,才能換來心與心的貼近,才能支撐起所有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執着不渝。

教師學習吳邵萍老師先進事蹟有感

吳邵萍,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兒園園長。27年,她用愛澆灌着幼教苗圃,用愛支撐起幼教事業。

她有着幼兒教師特有的親和力,微笑自始至終掛在臉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講起孩子的可愛,她興奮地起身模仿,講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頭大笑。

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辦公室裏,我們經常會説起哪個孩子的調皮,哪個孩子的聰明,有的老師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舉手,一投足,像極了。沒有對孩子的瞭解和愛,又豈能做到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寫在論文裏的話。一個教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一個教師,唯有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學生的心裏才能有你這個老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學生,老師對他們是非常關懷的,老師是愛他們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穫;因為“愛”,昔日的學生成為了今天的朋友。顧嚴武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們是人民教師,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更加應該“鐵肩擔道義”。有了這樣的認識自然就會忠誠於教育事業,自然也就會“笑臉看兒童”,對於學生的愛也就有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會是隻表現於職業化的僵硬的笑臉。

有人説:“作為一名優秀教師從不對學生髮火,從不懲罰一個學生,從沒向一個學生家長告過狀,這便是偉大的師愛。”我倒認為一味地賞識學生,廉價地表揚學生,而在教育中沒有了批評甚至懲罰,這不是真正的師愛,也不可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因為我們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興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認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與追求,使學生人格完善也就應該是師愛的基點和終點。這樣看來,師愛與責任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不可分離的。

自然,處罰必須是恰當的,必須是從師愛出發的。當然,教師發火,處罰學生也會傷害師生感情,教師應該慎用,但出於教育之目的,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必須處罰時,教師應“執之以正”,而不能以傷感情為藉口放棄“處罰”這一教育手段,因為我們承擔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責任。

教師對於學生的愛源於教育責任,對於學生的愛也是為了完成教育責任。沒有責任的擔當,愛就會只是形式化的,虛假的;同時,沒有愛的真誠,責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實,教育任務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認為:教育必須是愛與責任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