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感悟的美文欣賞:用孩童的心

本站:帶着孩童的心靈和眼睛,能讓我們更加看清這個世界。然後再用成人的堅定和執着去做事情。什麼事情做不好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用孩童的心》。

關於人生感悟的美文欣賞:用孩童的心

我一直自認為是一個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的人。但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卻發現,因為欠缺的好奇心而導致錯失了很多大好的機會。同時,我還發現生活中居然還有很多很多人,相當多的一大部分人,喜歡用固有的成見去看世界,對世界缺乏最起碼的好奇。

去年冬天,我為自己的小龜加了一個車棚。上班,順便接送孩子上下學,電動自行車特別方便,但是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北風凜冽的冬天,騎電動自行車就不那麼瀟灑了。這種類型的小車棚是我騎電動車生涯伊始就不停在構思的設備——如果在電動車上加這麼一種東西就好了:上面遮風擋雨,旁邊用透明塑膠圍着不遮擋視線,下面有開口,便於伸腿腳助車停靠——冬天抗風,夏天遮陽,方便實用。這是我一直夢想的發明。

沒想到真的有人設計出來並生產出來了,我在某寶上偶然看到後立即就下了單。貨到了之後,我和老爸用了一個多小時把車棚安裝完畢後,我忍不住立即騎上車跑出去溜了一圈。好幾個晚上做夢都夢到自己在冬天騎着這身形輕便,快捷靈巧的小車馳騁在冰冷的風中。

確實,在寒風凜冽的冬天,以往我和孩子都必須戴上頭盔穿上護膝,把自己包裹成一個巨型粽子才敢出門騎車,而現在,我們輕鬆瀟灑,什麼都不用帶,上了車,拉好拉鎖,寒風就被輕輕拒之棚外了。車內不甚暖融,但至少沒有寒風。因為這是為了送兒子上學放學安裝的,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愛心車棚。

騎車在馬路上,總有過往行人會打量我們,在停車等紅燈的時候,總能聽到有人説:哎,你看這車棚還真不錯!總有人會來問,這車棚在哪兒買的?多少錢?我都一一如實回答。還有一次,有一個送學生的陌生家長非要加我微信號,讓我把購買鏈接發給她。我除了非常真誠地分享,還蠻有信心地相信:今年冬天,北京的電動車市場必須被這種便捷的車棚所折服,愛心車棚必然會在北京的冬天遍地開花,大行其道。原因很簡單:北京人口密集,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電動自行車是個大部隊。

然而,事實證明,我個人太過樂觀了。我對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執行力,太樂觀了。

或許因為我活動範圍不大,在我目力範圍內,每天上學放學接送孩子的電動自行車上,仍然只有我這一輛車有愛心車棚。

一次,騎車到學校遇到一個老師,她看了一眼車棚,説:“真逗!”言下之意,就是滑稽,不認同。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的我。那一年,我聽説這個世界上還有經典誦讀班,不上學,大老遠地從外地來,住在北京郊區的小別墅裏,每天誦讀經典,種菜習武,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些家長肯定是腦子進水了。我還真的去實地考察過,看着一個教室坐着年齡大小不等,跟着穿長袍的先生搖頭晃腦誦讀經典的學生,我再次告訴自己,這羣人腦子一定有問題。這不是復古嗎?有什麼用啊!

可是,事實證明,時至今日,我才逐漸明白,當時不是別人腦子有問題,而是自己腦子有問題。因為腦子裏有個大石頭,其名曰:成見。

存在即合理。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是不是都應該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至少應該過腦子想一想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但是好像這樣做的人很少。他們一看到新事物首先想到的是困難,然後是拒絕。

當然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心血來潮地肯定和喜歡,但執行力差導致很快就是遺忘。

確實如此,你可以去觀察,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不能接受新事物,他們不會去思考新事物的來歷和好處,甚至即使新事物已經有了大量的成功經驗,他也根本就不會想着去了解,他們永遠只生活在自己那個封閉狹小的世界裏。那個世界裏,他們是舒服的,因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沒有陌生的東西來挑戰他們的認知。在這個舒適區呆得越久,他們的固步自封就越加劇烈。

我還有另外一件刻骨銘心的成見讓自己一葉障目的親身經歷。

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姓朱。説實在的,我不太喜歡他。這孩子性格很擰,不合羣,加上一隻眼睛是斜視,總覺得不夠尊敬老師(可笑的年輕的我,哎……)。作業總是不寫,字也很爛。他的爸爸有時候還會代他寫作業。倆人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有一次,兒子又沒寫作業,我把兒子留下,看着他必須寫作業,而且是兩遍。(朱同學,原諒少不更事的老師吧……)第二天,朱同學的爸爸來找我,説要跟我談談,剛説幾句話就嗆上了。他説:“你們學校好歹也是名校,語文都教的什麼啊!什麼課本,就那麼幾篇文章,來回來去講個啥啊!有什麼意義啊!這樣下去能教出好學生嗎!”

我也不甘示弱:“學校老師都是這麼教的,怪我嗎?你家兒子學習不好,我們班學生學習好的多了去了……”

最後一個老教師出面把我們勸開了。旁邊的老師都替我打抱不平,説這家長神經病吧。喝了酒了嗎?(確實有股酒味兒)跑這兒鬧啥事兒啊!

後來,朱同學的爸爸又來了,心平氣和地跟我道歉,説那天有點兒衝動,請老師原諒。請老師能不能帶着孩子多讀讀語文課本之外的東西,比如這個,他揚了揚手中的一本書《笠翁對韻》,接着説,老師我跟您説,我兒子可喜歡這本書了,跟他背一會兒就能背好多東西啊。這可以方便學生積累啊。他説着就把書塞給了我,要送給我。我勉強收下了。但是因為對他印象不佳,根本就沒有看一眼那本書,就扔在了一邊。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自己真的是封閉而幼稚。那不是一次很好的接觸經典誦讀的機會嗎?我為什麼會拒絕?因為偏見,因為傲慢,因為無知,因為呆慣了舊有的舒適區。

如果那個時候,我破除偏見,好好研讀那本書,帶着學生一起讀,查找經典誦讀方面的資料,或許,我能更早地改變更多孩子的生命軌跡,也改變自己的生命軌跡。

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會幫助我們飛翔。

公眾號:讀書巴學園